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的宋江系农民起义首领 对宋朝当局的打击很小

真实的宋江系农民起义首领 对宋朝当局的打击很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911 更新时间:2024/1/16 12:47:19

施耐庵笔下,宋江是“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之首,替天行道,“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然而,真实的宋江是这样吗?

一部《水浒传》,让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家喻户晓。

在宋朝上百次的农民起义中,宋江所领导的这一支无论是规模,还是对宋朝当局的打击,都非常小。梁山水浒文化研究专家孔德雨研究了“水浒”文化多年。他也认为,宋江确实举行过起义,导火索是宋朝当局设置了“西城括田所”,解决朝廷财政困难。

所谓的“括田所”,就是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并且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

梁山泊周围的贫苦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这支农民队伍正式宣告起义,宋江就是其中一个农民首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证实,宋江是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

根据史料记载,宋江领导的这次农民起义,规模只有“三十六人”。孔德雨认为,官方记载的“三十六人,可能也是三十六个农民头领,还有其他追随者”。不过,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

最初,这支农民军的活动区域的确是在梁山泊。不过由于真实的梁山并不像《水浒传》中描写的那样在水中央,而是在湖泊最北端的边缘位置。湖面只要稍有萎缩,梁山山体便会脱离水面。如果梁山周围没有湖水作为屏障,便无险可守,作为根据地的条件也就随之丧失。

资料显示,北宋宣和年初,梁山泊已经出现了萎缩现象,山寨屏障时有时无,难以抵抗官兵攻打,于是宋江不得不放弃梁山根据地。

《宋史·侯蒙传》就提到了宋江离开梁山后的活动:“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在史学家看来,这对宋江的能力过于夸大。孔德雨曾统计过与宋江正面打过仗的宋朝官员,只有4个人,并不包含高俅。

第一个是武功大夫折可存。折可存的墓志铭上记载,其在镇压了方腊反叛之后,奉命捕获宋江。

第二个是沂州知府蒋圆。根据记载,他在山东做知府时,正赶上宋江起义。蒋圆以重兵把守交通要道,宋江无法前进,便要求在此“借路通过”。蒋圆假装答应,意在拖延时间,暗中派人秘密侦察,发现宋江的队伍已经没有粮食可吃,趁机发起猛攻,宋江大败。

第三个是王师心,当时的职位是海州沭阳县尉,曾与宋江激战。

最后一个就是海州知州张叔夜。在元朝人编纂的《宋史》中记载,是张叔夜打败了宋江。这时候,距离宋江举起反旗只有两年多的时间。

宋江在《水浒传》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虽然反对官府,但不反“天子”,他起义最终也是为了“做官”。因此毛主席也曾评价宋江“是个投降派”。

按正史记载,宋江投降后也的确被招安了,并成为征讨方腊的马前卒。

不过到了明清之后,关于宋江是否攻打方腊有了争议。尤其是到了现代,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铭》中写道:折可存是在征方腊胜利后才逮住宋江的。

在海州城南有一座小山,像一只白虎蹲伏在那里,人们叫它白虎山。白虎山北有座坟墓,人称“好汉茔”。海州人代代相传:“宋江并没有投降,他同其他35名梁山好汉,一起被张叔夜杀害了,埋在这座坟墓里。”当地还有一首诗:“白壁虎山阴,坟冢草木青。问是谁家墓?梁山好汉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女人眼中的中国好男人唐中宗李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李显,老妈就是武则天。在这样的强势母亲面前,李显不知不觉地摒弃了“男尊女卑”的这一不良封建思想,对女性非常尊重。他第一次做皇帝的时候,就打算给妻子韦氏一个惊喜,要把宰相的位子给岳父韦元贞,另一位老宰相裴炎觉得不妥,认为宰相这个位子可不是彩礼。李显对这种阻碍他孝顺老丈人的行为非常生气,很冲动地吼道:“

  • 汉惠帝为何英年早逝?汉惠帝是怎样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惠帝本来应该和后来的文帝和景帝一样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但因为母亲吕后,他还是过早地去世了。一是皇后的选定。惠帝在做太子时因为年纪太小,所以没有娶太子妃。等他做了皇帝,便由母亲吕后选了张氏为皇后,但张氏是惠帝的亲外甥女,按照现在的观念和法律,是典型的近亲结婚,但当时还是流行这种亲上加亲式的婚姻的。后来,

  • 谭嗣同并未留下亲生子嗣 后代继承家风谦逊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谭嗣同不仅是谭氏家族的谭嗣同,也是长沙、湖南乃至中国的谭嗣同。”150年前的3月10日,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血性悲壮一笔的谭嗣同出生。昨日,其后人从各地赶来浏阳,与社会各界一道深切缅怀其救亡图存、舍生取义的事迹。谭嗣同的曾侄孙谭志宏、玄孙谭士恺说,谭嗣同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牺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说他是史上最会哭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史学家章学诚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据我看,在刘备哭出江山这一重要情节上,几乎完全是虚构的。翻检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刘备本传不但没有记载他哭过,反而有“喜怒不形于色”的话。可以想象,曹操与之煮酒论英雄的刘备,应该是遇事沉着的冷峻派,不是哭哭啼啼的林妹妹一流人物。这当然也不等于说,

  • 揭秘: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名字带有什么特殊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明朝末年,政治上非常的腐败,明朝末期的不少皇帝不理朝政,著名的如万历皇帝,竟然近三十年不上朝,而后来的天启皇帝却热心与做一个小木匠。在这种情况之下,明朝的统治大权落入奸臣和宦官手中,在这些人的统治之下,贪污横行,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人民群众的生活痛苦不堪。后来女真人又重新在北方兴起,不断的造成边

  • 刘表为什么不对刘备委以重用?刘表与刘备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曹操对他都很重视。当时的一些杰出人物,像袁绍、吕布对他都非常重视。袁绍甚至在关羽斩掉华雄之后,仍然刘备格外器重,甚至让他和文丑分兵进攻曹操。结果文丑被杀,刘备因为话语说得周全,而死里逃生。吕布为了刘备,甚至得罪了袁术。不过,刘备从袁绍那里逃走,收拾好关羽张飞赵云等残兵,前来投奔

  • 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资治通鉴》称“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续晋阳秋》称“安皇不慧,起居动止不自己出,(恭)帝每侍左右,消息凉温饥饱之中

  • 梁武帝萧衍的猜疑心有多严重?又都用在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也是猜疑心很重,害怕开国功臣们要夺他的皇位。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后来,沈约也病死了。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

  • 揭秘:梁武帝萧衍一生最大的失败是用错侯景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欢(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关系很好,在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后来又投奔了高欢,高欢很欣赏他,委以重任。侯景为人首鼠两端,在高欢死后,他和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对他有戒心,于是侯景又请求萧衍接受他归顺。萧衍很高

  • 唐武宗李炎:唐朝著名的灭佛皇帝是怎样灭佛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唐武宗唐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845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