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说他是史上最会哭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说他是史上最会哭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29 更新时间:2024/1/18 4:07:58

史学家章学诚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据我看,在刘备哭出江山这一重要情节上,几乎完全是虚构的。翻检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刘备本传不但没有记载他哭过,反而有“喜怒不形于色”的话。可以想象,曹操与之煮酒论英雄的刘备,应该是遇事沉着的冷峻派,不是哭哭啼啼的林妹妹一流人物。

这当然也不等于说,刘备从来不曾哭过。晚陈寿《三国志》数百年的司马光等的《资治通鉴》,记载了刘备的两次哭泣:一次是公元201年,刘备在荆州刘表的宴席上,如厕时发现几年闲居,长久没有骑马,大腿内侧又长了不少肉,有感于“日月如流”而“功业不建”,于是“慨然流涕”;还有一次是在公元208年,刘备不忍心趁乱夺取刘表地盘,引军离开,路过刘表坟墓,“涕泣而去”。两次哭都与汉室宗亲刘表有关。至于《三国演义》中,刘备哭得死去活来的几次,《资治通鉴》中全都没有记载。

可以肯定,刘备的哭,是小说家罗贯中的艺术创造。

历史上最能哭的皇帝,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

在中国历史上文功武治都属一流水平的皇帝,前后哭过十次之多!

李世民的第一次哭在公元626年,太子建成怕李世民功高势大,危及自己的皇储地位,夜召李世民,饮酒而鸩之,使其吐血数升。高祖李渊明白个中原委,但他既不想废建成太子,又想保全世民。

于是,劝世民迁居洛阳,“世民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第二次哭是同一年,李世民设计杀掉哥哥建成与弟弟元吉之后,李渊召见,抚摸着他的肩膀,说自己差一点冤枉了他,李世民跪在地上,“号恸久之”。

第三次,其实应该说第三轮,在公元630年,开国功臣杜如晦死后,李世民每次说到他,“必流涕”。第四次,公元635年,他爹李渊驾崩,李世民为之“罢政数月”,“哀毁羸瘠”。第五次在636年夏天,贤内助长孙皇后死,李世民思念不已,在皇家花园中建筑了高台,以便能看见长孙皇后的埋葬地——昭陵,听完魏征的劝谏,哭了一阵,命人拆去高台。第六次在643年正月,诤臣魏征死,李世民登上长安禁苑的西楼,面朝发丧处,“望哭尽哀”。

还曾对身边的人说,魏征一死,他就等于没了一面镜子。第七次是646年12月20日,唐太宗在自己四十七岁生日宴会上,说自己虽然拥有天下,但不能再在父亲面前承欢尽孝,说着说着就“泣数行下”。

第八次在647年正月,大臣高士廉死,他本想亲自前去吊唁的,但是,房玄龄长孙无忌都强烈反对。于是,他只好回到东苑,“望南而哭,涕下如雨。”等到灵柩出横桥,他又登上长安故城西北楼,望着出殡方向恸哭。第九次在648年,房玄龄病重,李世民前去探望,“相对流涕”。房玄龄临终时分,李世民又前去诀别,“悲不自胜”。第十次,即最后一次,649年,他自己临终,太子李治日夜守护,有时整天都不吃东西,悲愁之下,头发都有变白的。李世民于是哭着说:“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

唐太宗李世民的十次哭泣弹泪,六次是为了人伦亲情,四次是为了功臣亡故。

也许,罗贯中等创作《三国演义》,塑造刘备这个人物时,在哭这一点上,是以唐太宗为原型的,参考了唐太宗的性格特点。

如果不是完全出于史家的刻意粉饰、塑造(这就是鲁迅所说的,长命朝代多好人、短命朝代多坏人的由来),也不是完全源于李世民本人的有意做秀(种种迹象表明,李世民是相当善于做政治秀的),而是本自历史事实。就是说,真实的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心地比较柔软的皇帝。那么,我们也许可以接着鲁迅先生的一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延伸出一个判断:一个心地柔软,会哭泣的人,也是可以开创出一个伟大的朝代,开一个伟大的时代的!——残忍未必真英主!

在铁血暴君与柔情英主之间,我愿意选择后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名字带有什么特殊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明朝末年,政治上非常的腐败,明朝末期的不少皇帝不理朝政,著名的如万历皇帝,竟然近三十年不上朝,而后来的天启皇帝却热心与做一个小木匠。在这种情况之下,明朝的统治大权落入奸臣和宦官手中,在这些人的统治之下,贪污横行,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人民群众的生活痛苦不堪。后来女真人又重新在北方兴起,不断的造成边

  • 刘表为什么不对刘备委以重用?刘表与刘备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曹操对他都很重视。当时的一些杰出人物,像袁绍、吕布对他都非常重视。袁绍甚至在关羽斩掉华雄之后,仍然刘备格外器重,甚至让他和文丑分兵进攻曹操。结果文丑被杀,刘备因为话语说得周全,而死里逃生。吕布为了刘备,甚至得罪了袁术。不过,刘备从袁绍那里逃走,收拾好关羽张飞赵云等残兵,前来投奔

  • 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资治通鉴》称“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续晋阳秋》称“安皇不慧,起居动止不自己出,(恭)帝每侍左右,消息凉温饥饱之中

  • 梁武帝萧衍的猜疑心有多严重?又都用在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也是猜疑心很重,害怕开国功臣们要夺他的皇位。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后来,沈约也病死了。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

  • 揭秘:梁武帝萧衍一生最大的失败是用错侯景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欢(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关系很好,在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后来又投奔了高欢,高欢很欣赏他,委以重任。侯景为人首鼠两端,在高欢死后,他和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对他有戒心,于是侯景又请求萧衍接受他归顺。萧衍很高

  • 唐武宗李炎:唐朝著名的灭佛皇帝是怎样灭佛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唐武宗唐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845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

  • 北齐皇帝高纬:一个让北齐灭亡的亡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高纬简介:中文名:高纬别名:齐后主国籍:北朝齐民族:汉族出生地:并州的王邸出生日期:556年逝世日期:577年职业:皇帝、太上皇在位:565―576年年号:天统、武平、隆化谥号:惠烈皇帝、安皇帝庙号:敬宗高纬高纬北齐后主高纬即位时,腐朽的齐朝政权已经摇摇欲坠,最终使得北齐政权的覆灭。齐朝皇室骨肉相残

  • 为什么说雍正皇帝是历史上最为忙碌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的父亲康熙曾经多次南巡,并且喜欢微服私访。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也六次下江南,并且留下许多民间轶事,;历史学家称呼乾隆的民间轶事为艳史。和老子儿子不同的是,雍 正当皇帝的这十三年中,他不但没有去南巡游玩,甚至北京城都几乎没有出过一步。这到底是因为什么?雍正皇帝在皇宫里都做什么呢?中国历史上最为忙碌

  • 揭秘:大清朝最后三个皇帝为何都不能生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最后三个皇帝为何都无后代?泱泱大清朝统治了中国近代近300年的时间,到了最后三个皇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绝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爱新觉罗皇族在最后的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妻妾成群的皇帝怎么就连一个孩子也生不出来呢?同治皇帝是咸丰皇帝和慈禧生的,仅仅当了三

  • 包拯升迁稳坐的个中原因:赶上个“好脾气”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出生于官僚家庭,从小生活在富足有余的环境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传统戏曲把他说成被父母遗弃,由嫂子(包拯系独子)带大成人,用于铺垫包拯的身世和他对百姓疾苦的熟识,此种演绎可以理解,但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包拯29岁考中进士,按宋朝的制度,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外出做官,这也是包拯十年寒窗所追求的。但老迈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