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53 更新时间:2023/12/18 12:57:27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资治通鉴》称“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续晋阳秋》称“安皇不慧,起居动止不自己出,(恭)帝每侍左右,消息凉温饥饱之中,而恭谨备焉”。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晋安帝不会说话,不知饥饱,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务全靠别人照料,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痴皇帝”,在历代皇帝中仅此一例。

晋安帝的先天性白痴,可以说是他的父亲——晋孝武帝司马曜长期酗酒造成的。现代医学证明,酒精能影响精子活动,降低精子质量,造成精子畸形,对生殖细胞和胚胎发育破坏力也极大,严重的还会生出畸形怪胎。司马曜喝起酒来不管不顾,“溺于酒色,殆为长夜之饮,……醒日既少”,往往“肆一醉于崇朝,飞千觞于长夜”(《晋书》),“嗜酒,流连内殿,醒治既少,外人罕得进见”(《资治通鉴》)。在酒精长年累月地侵蚀毒害下,司马曜生育能力下降地很严重,不仅生子寥寥无几,而且生出了超级智障的白痴儿子司马德宗。

司马德宗(382—418),司马曜之子,东晋第十任皇帝。司马曜共有两子,长子为司马德宗,幼子为司马德文,司马德宗比司马德文大四岁,生母均为陈淑媛。太元十二年(387),司马德文已经开始蹒跚走路、牙牙学语,而六岁的司马德宗仍不会说话。司马曜明知司马德宗是个白痴,智力远不及小儿子司马德文,将来不能担当国家重任,但为了维护“立长”的传统皇位继承制,仍咬牙将他立为太子。太元二十一年(396),司马曜因为一句玩笑话在醉梦中被张贵人害死,司马德宗即位,从此揭开了他沉沦起伏的屈辱悲剧命运。

司马德宗先天不足,坐不正当,站不稳当,长大后,体能虽然增进了不少,但不能像生理正常人那样面南背北,发号施令,治理国家。在人们眼里,司马德宗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个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而他本人充其量是一个只会吃饭的傀儡。即便如此,但他头上那顶皇帝的帽子却惹人垂涎,受人利用,所以,司马德宗即位后随即成为权臣把持朝政的挡箭牌和争权夺利的护身符。司马德宗在位期间,朝政大权先后落在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桓玄刘裕之手。所以,了解“白痴皇帝”司马德宗,必须从这四人说起。

司马道子是司马曜的弟弟,初为司徒、会稽王。司马德宗即位后,以“道子为太傅,摄政”,司马道子以亲叔叔的身份辅政,掌握了东晋大权。隆安元年(397),司马德宗十六岁,“加元服,改元,增文武位一等。太傅、会稽王道子稽首归政”(《晋书》),名义上虽然“亲政”,但朝政大权实际上仍由司马道子把持。司马道子昏聩懦弱,听信奸佞,专事聚敛,奢侈无度,朝政日趋腐败,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农民起义屡屡爆发,东晋王朝威信扫地,中央权力骤然衰减,“德宗政令所行,唯三吴(吴郡、吴兴、会稽)而已”(《魏书》)。

隆安元年(397),京口守将王恭、江陵守将殷仲堪因不满司马道子,愤然举兵对抗朝廷,桓玄、庾楷等人也纷纷响应。面对四路大军,司马道子不知所措,索性把政权全部交给儿子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比较聪明,虽然通过策反利诱、借刀杀人、以敌制敌等方法除掉了王恭和殷仲堪两大势力,而桓玄却乘机占据了江陵,进而控制了东晋三分之二的领土。桓玄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向来藐视皇权,觊觎皇位,实力大增后变得更加骜不驯。司马元显不能容忍桓玄做大做强,积极谋划除掉对手桓玄,期间,司马德宗被派上了用场。

元兴元年(402)正月,司马元显以司马德宗的名义下诏书,公布桓玄种种罪状,自任大都督,调兵遣将,征讨桓玄。与此同时,桓玄也发出檄文,罗列了司马元显的一大堆不是,兵锋直逼国都建康,矛头直指司马元显。火,是谁点起来的,只能由谁去灭。司马元显毕竟年轻,因惧怕桓玄威名而迟迟不敢出兵。二月,大臣们特意为司马德宗换了身军装,扶着他到西池为司马元显践行,以示重视,“帝戎服饯元显于西池”(《晋书》)。皇帝都出面了,司马元显只好硬着头皮出征,结果不战而败,不久被杀,司马道子也被流放。

占据建康后,桓玄历任太尉、楚王,统领百官,大权独揽。司马德宗也由此转手,再次成为权臣操控下的傀儡。桓玄初入建康,做了一些黜奸佞、择良才的政治秀,很快便原形毕露,骄奢淫逸起来。后来,三吴一带发生大饥荒,饿殍无数,桓玄照旧大吃大喝,却大幅度削减了司马德宗的供养,“玄削夺德宗供奉之具,务尽约陋,殆至饥寒”(《魏书》)。与此同时,桓玄也加紧了篡位的步伐。元兴二年(403)十一月,桓玄命卞范之扶着司马德宗的手写下禅位诏书,又命王谧解下了司马德宗的玺绂,司马德宗糊里糊涂地下了台。

桓玄没有杀掉司马德宗,而是将他安置到浔阳,封固安王,也可以佐证司马德宗是个白痴,桓玄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桓玄称帝后,朝令夕改,纪纲不整,广建宫室,大兴土木,政局变得动荡不安,地方将领蠢蠢欲动。元兴三年(404)四月,刘裕举兵京口,匡扶晋室;刘毅在广陵响应,声势浩大。做贼心虚的桓玄急忙挟持司马德宗,从浔阳逃往江陵。逃亡期间,桓玄“经日不得食,左右进以粗粥,咽不能下”(《魏书》),连他自己都吃不上,喝不上,哪里顾得上司马德宗。“白痴皇帝”司马德宗沦落到如此境地,让人可怜。

桑落洲、峥嵘洲两次兵败后,桓玄主力殆尽。大势已去,桓玄急于逃命,把司马德宗丢在江陵,带领部分亲信逃往四川,路上被刘毅将士杀死,与此同时,桓氏一族遭到了清算。五月,刘毅率兵占据江陵,司马德宗“复幸江陵”,暂时脱离了苦海。然而,到了闰五月,桓玄的侄子,也就是成为漏网之鱼的扬武将军桓振,却伺机再次攻陷江陵,刘毅等人只好退守浔阳,“帝复蒙尘于贼营”(《晋书》),司马德宗又一次落入敌手。当时,司马德宗身边只剩下司马德文,由司马德文照顾其生活起居,这对痴兄难弟在桓振的挟持下相依为命。

桓振控制江陵后,报仇心切,便闯入司马德宗的住处,瞪圆双眼,怒气冲冲地说:“臣门户何负国家,而屠灭若是”,桓氏家族哪里对不住国家,竟遭到灭族惨祸?!同时,桓振“跃马奋戈,直至阶下”(《晋书》),想结果司马德宗的命。司马德宗是个白痴,根本不清楚此时命悬一线。关键时刻,还是司马德文反应快,为司马德宗解了难。

司马德文对桓振说:“这并非我们的主意,你没看到我们兄弟二人的处境吗?”一句话,说得桓振下马拜服。元兴五年(405)三月,司马德宗被迎回建康,在遭废黜一年零四个月后重登皇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梁武帝萧衍的猜疑心有多严重?又都用在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也是猜疑心很重,害怕开国功臣们要夺他的皇位。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后来,沈约也病死了。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

  • 揭秘:梁武帝萧衍一生最大的失败是用错侯景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欢(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关系很好,在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后来又投奔了高欢,高欢很欣赏他,委以重任。侯景为人首鼠两端,在高欢死后,他和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对他有戒心,于是侯景又请求萧衍接受他归顺。萧衍很高

  • 唐武宗李炎:唐朝著名的灭佛皇帝是怎样灭佛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唐武宗唐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845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

  • 北齐皇帝高纬:一个让北齐灭亡的亡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高纬简介:中文名:高纬别名:齐后主国籍:北朝齐民族:汉族出生地:并州的王邸出生日期:556年逝世日期:577年职业:皇帝、太上皇在位:565―576年年号:天统、武平、隆化谥号:惠烈皇帝、安皇帝庙号:敬宗高纬高纬北齐后主高纬即位时,腐朽的齐朝政权已经摇摇欲坠,最终使得北齐政权的覆灭。齐朝皇室骨肉相残

  • 为什么说雍正皇帝是历史上最为忙碌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的父亲康熙曾经多次南巡,并且喜欢微服私访。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也六次下江南,并且留下许多民间轶事,;历史学家称呼乾隆的民间轶事为艳史。和老子儿子不同的是,雍 正当皇帝的这十三年中,他不但没有去南巡游玩,甚至北京城都几乎没有出过一步。这到底是因为什么?雍正皇帝在皇宫里都做什么呢?中国历史上最为忙碌

  • 揭秘:大清朝最后三个皇帝为何都不能生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最后三个皇帝为何都无后代?泱泱大清朝统治了中国近代近300年的时间,到了最后三个皇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绝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爱新觉罗皇族在最后的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妻妾成群的皇帝怎么就连一个孩子也生不出来呢?同治皇帝是咸丰皇帝和慈禧生的,仅仅当了三

  • 包拯升迁稳坐的个中原因:赶上个“好脾气”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出生于官僚家庭,从小生活在富足有余的环境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传统戏曲把他说成被父母遗弃,由嫂子(包拯系独子)带大成人,用于铺垫包拯的身世和他对百姓疾苦的熟识,此种演绎可以理解,但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包拯29岁考中进士,按宋朝的制度,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外出做官,这也是包拯十年寒窗所追求的。但老迈的父

  • 孙奇为忘母“倚庐六载” 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理学家,晚年在河南辉县夏峰村讲学20余年,世称夏峰先生。他与李颙、黄宗羲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孙奇逢的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贤人”。他在《孝友堂家训》中说,从古到今,历朝历代,有名望有地位的读书人都把家庭德育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家中子孙倘若品

  • 孙峻梦见诸葛恪的冤魂来刺杀 被自己梦境吓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孙峻是被自己梦境吓死的,真是做了亏心事,半夜鬼敲门。像他这样杀人不眨眼的,居然紧张到崩溃的边缘,说明他也知道冤死的太多,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他。孙峻死后弟弟继任公元256年,执政才3年,孙峻派兵伐魏,他和滕胤来到石头城为军队送行。孙峻看到吕据率领的军队部伍整齐,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厌恶,借口心口疼痛回

  • 袁枚自称“吃货” 《随园食单》记录300多种美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袁枚,大家能想到的首先是乾隆才子、诗坛盟主,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美食家,作为专业的吃货,袁枚用四十年美食实践写下了《随园食单》,记录了326种菜肴和点心,自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饭,再到美酒茗茶,品种繁多,堪称一部缩微版的中国饮食百科全书。近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小远为大家带来了“一月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