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薛仁贵薛丁山薛刚!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薛家将”

薛仁贵薛丁山薛刚!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薛家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56 更新时间:2024/1/16 13:48:4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民间流传下来许多掺杂着神话色彩的历史小说,既有气势磅礴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鸿篇巨著,也有以“家将”为特色的精彩作品,诸如叙述杨家将、薛家将、曹家将、呼家将等一些列类似于家族史的历史小说。

其中以《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薛家将系列,近年来经过影视剧作品的渲染,白袍薛礼、薛丁山、樊梨花、薛刚等一些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逐步映入心里。文学艺术通常来源于现实生活中,薛礼等人在真实的历史中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据文献记载,薛礼字仁贵,生于614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据说是北魏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六世孙。但传到薛仁贵时家道早已中落,年轻时他只能以种田为生。不甘心穷苦一辈子的薛仁贵突发奇想,竟然想用为先人迁坟的方式来改变自身命运。好在她有一位贤惠的妻子柳氏,阻止了他,并劝他去从军。

645年32岁的薛仁贵投入东征高句丽大军将领张士贵(此人并非像小说中那样屡次陷害薛仁贵)的麾下,此时薛仁贵不太可能是一名火头军,最次也是一名骑兵。在安地之战中薛仁贵崭露头角,他单人独骑,“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将被敌军包围的郎将刘君邛救出。

不久之后,唐军与高句丽的十五万援军在安市城外展开决战。李世民站在土山上亲自督战,这时他望见乱军之中,一员将领身穿一身特别显眼白色衣甲,手持方天画戟,腰间挂着两张弓,一马当先,大呼一声,冲入敌阵,所向披靡,唐军大胜。李世民连忙命人询问“先锋白衣者谁?”,方得知是薛仁贵。

战后李世民亲自召见薛仁贵,加封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六品),将他调入禁军(北门长上)。唐军撤退后,李世民对薛仁贵言道:“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不久薛仁贵升为右领军中郎将(四品),仍然负责担任皇宫警卫工作。

649年李世民病死,李治即位,唐朝陷入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的内部政治斗争之中。而薛仁贵则依然负责看守着他的玄武门。654年一夜暴雨骤降,大水直冲玄武门而来,其他守卫四散奔逃,薛仁贵则敲门高呼,向宫里报警,李治得以安全转移。直到28年后,李治还曾对薛仁贵谈起这件事,“微卿,我且为鱼。”

658年已经45岁的薛仁贵重新踏上征程,担任他以副将身份出征高句丽,“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第二年唐军与高句丽在横山交战,“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不久之后,薛仁贵又率军擒获契丹王以及诸部首领。

而薛仁贵一生最为传奇的战斗莫过于“三箭定天山”。话说661年天山地区的“九姓突厥”作乱,薛仁贵奉命征讨。九姓突厥派出十几个骁勇善战的在阵前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于是军中传诵“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但薛仁贵战后下令杀降。

668年高句丽发生内乱,李治调遣几路大军讨伐,薛仁贵乘胜率领两千精兵突袭扶余城,杀死敌军万余人。一时间威震辽海,“扶余川四十余城,乘风震慑,一时送款,”高句丽灭亡。此后薛仁贵率领2万人留守平壤,他“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在当地深得民心。

670年薛仁贵从人生的顶峰跌落到了谷底。当年薛仁贵率领10万人与吐蕃40万大军在大非川展开决战。由于副将郭待封不听节制,唐军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李治一怒之下将薛仁贵削职为民。此后薛仁贵人生起起落落,跌跌撞撞,直到681年,唐高宗念及往日功劳,于是召见薛仁贵,任命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

682年薛仁贵创造了他军事生涯的又一奇迹,不战而胜!两军对阵之时,当突厥人发现唐军主将是薛仁贵时,“相视失色,下马罗拜,稍稍遁去”,薛仁贵趁机率军追杀,“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此时薛仁贵69岁。第二年薛仁贵病死,时年70岁。(关于薛仁贵的详细情况请阅读《令朝鲜膜拜千年直至今日的大唐名将竟是他!》一文)

根据文献记载中,薛仁贵有两个儿子,薛讷、薛楚玉。而薛丁山的原型正是薛讷。据文献记载,薛讷字慎言,649年出生,曾担任城门郎、蓝田令等小官。698年突厥进犯河北地区,武则天以薛讷出身将门,于是任命他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不久后又担任幽州都督、安东都护、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等要职。薛讷镇守边疆多年,屡立战功。

唐玄宗即位后,一次检阅部队,发现唐军军容不整,玄宗非常震怒,当场下令将兵部尚书郭元振流放,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处斩。各路军马纷纷震惊失措,队形散乱,只有薛讷和解琬二人所领兵马岿然不动,玄宗对二人大加赞赏。

714年6月薛讷率兵两万讨伐北方的契丹、奚。时至盛夏,酷热难当,加之众将意见不统一,结果唐军在滦河被契丹大败,全军覆没,“讷脱身走免”。唐玄宗虽然杀了一些将领,但对薛讷只是免去了一切职务。

但没过多久,当年的8月由于吐蕃十余万人入侵,唐玄宗重新用薛讷。薛讷率军先在武阶驿大破吐蕃军队,斩首一万余人,接着乘胜追击,又在长城堡重创吐蕃军队,杀死万余人。当时吐蕃来势汹汹,唐玄宗甚至准备亲征,听闻薛讷的捷报后,非常高兴,拜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历史就是如此滑稽,薛仁贵俘虏了契丹王,却败给了吐蕃;薛讷战胜了吐蕃,却不敌契丹。此战后不久薛讷致仕退休,720年薛讷病死,时年72岁。史书称他“沉勇寡言,临大敌而益壮”。薛讷有一子名叫薛畅。

薛仁贵的另一个儿子薛楚玉,曾在开元年间担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因为不称职而被削官。不过他的儿子薛嵩到是武将之风,也就是《薛刚反唐》中薛刚的原型。

历史上薛嵩确实参与反唐。据记载,薛嵩“气豪迈,以膂力骑射自将”,年轻时加入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安史之乱后期,唐军大破史朝义的叛军,驻守相州薛嵩十分恐惧,于是向唐军投降。唐朝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先后加封他为昭义军节度使、高平郡王,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

773年薛嵩病死,他的儿子薛平年幼,由他的弟弟薛昽继承节度使的职位,但不久就被驱逐。值得一提的是。薛平成年后出将入相,先后在各地担任节度使,官声极好,也一度入朝,担任宰相之职,836年薛平病死,时年80岁。

薛平共有八子,也先后担任不同官职,只有薛从一个担当过要职,此后唐朝政局动荡,薛家才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题外话:薛仁贵除了薛讷、薛楚玉,还有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三子,但资料缺乏。本文主要写薛家将,对于薛仁贵的叙述有些简略,感兴趣的朋友请阅读《令朝鲜膜拜千年直至今日的大唐名将竟是他!》一文,谢谢您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原来一直被世人低估丑化的苏定方才是大唐神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通俗历史小说、评书、戏剧中历史人物通常会经过艺术加工,而被“包装”,特别是以隋唐时期为甚。有些原本在历史上并不太知名的人物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豪杰,如秦琼、程咬金、李元霸,而有些真正的名将却被丑化、歪曲,以至于面目全非,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唐朝初年的一代名将苏定方。在《隋唐演义》、《说唐全传》中,

  • “裴元庆”的兄弟李靖的徒孙裴行俭:是大唐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王朝统治者李氏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武立国,加之平和开放的态度,所以武将的地位比宋、明时期高的多,因此这个时期将星璀璨,名将如云。但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都埋没在故纸堆之中,其中有一位值得一提。他出身望族河东裴氏(中眷裴),是裴行俨(隋唐演义裴元庆的原型人物)的弟弟,李靖的徒孙,苏定方的徒弟,他

  • “风尘三侠”还是“托塔天王”?历史中真实的李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传奇以及民间文学作品中,将隋末唐初的名将李靖与红拂女张出尘、虬髯客并称为“风尘三侠”。故事概括是这样的,隋末时李靖长安拜见当朝宰相杨素,为杨素家的歌妓张出尘所倾慕,二人随之出奔,在途中结识“虬髯客”张仲坚,红拂女与他结为兄妹,三人同至太原,见到李世民。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但见李世民神气不凡,

  •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隋称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战争结束后,隋文帝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对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经济。至隋炀帝即位时,当时全国人口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从而创造出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

  • 巾帼红颜秦良玉 让男子汗颜的大明第一女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从古至今,充满血与火的战场都是男人们角逐的舞台,似乎从来没有女性掺杂进来,当时甚至认为军中有女人为不祥之兆。而花木兰、穆桂英以及杨门女将这些只是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在正史中不见丝毫的记载。一般来说,历朝的史书中女性人物大多是因为忠孝节烈,而被记载到列女传里,但有一个例外,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

  • 等待20年在位30天:悲催皇帝朱常洛缘何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等待对于等待者来说时间永远是那么漫长,更何况是等待皇位。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等待了二十多年,历经各种磨难才等到了皇位,但却只做了短短30天的皇帝,甚至连年号都没来得及改,就撒手人寰,离奇死去,他就是大明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但他并没有得到父皇万历皇帝的多少宠爱,因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

  • 卿卿我我玉体横:乱世佳人陈冯小怜的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与现代社会不同,在科技极端落后的古代,女性的美是纯粹的、自然的、真实的,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但十分遗憾的是倾城的容颜往往带来的是倾国的代价,北齐时期的冯小怜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诉说了千百年的“乱世佳人”。冯小怜之所以闻名,

  • 揭秘:韩非因妒才忌能进谗言反而遭秦始皇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韩非,战国时韩国人,为韩国公子(即国君宗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

  • 项羽败于作英雄秀?被重军围困之下竟还玩伤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