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原来一直被世人低估丑化的苏定方才是大唐神将

原来一直被世人低估丑化的苏定方才是大唐神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89 更新时间:2024/1/5 12:50:15

在中国的通俗历史小说、评书、戏剧中历史人物通常会经过艺术加工,而被“包装”,特别是以隋唐时期为甚。有些原本在历史上并不太知名的人物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豪杰,如秦琼、程咬金、李元霸,而有些真正的名将却被丑化、歪曲,以至于面目全非,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唐朝初年的一代名将苏定方

在《隋唐演义》、《说唐全传》中,苏定方是一个十足的大反派,他先后在窦建德刘黑闼麾下为将,与瓦岗英雄为敌,先用暗箭射杀北平王罗艺,之后用计杀死罗成。之后虽然苏定方降唐,但也以一副奸臣的嘴脸出现,最后被罗通杀死。但十几年后他的孙子苏宝同成为西凉国大元帅,起兵犯唐,意为家族报仇,从而引发了薛丁山征西。

其实这段故事与真实的历史存在这很大的差距,那么苏定方究竟是何等人物,他又为何会被一些人称为“灭国神将”呢?

根据文献记载,苏定方本名苏烈,字定方,生于592年,是冀州武邑(今河北省衡水一带)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苏定方的父亲苏邕为保护乡里,也拉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负责讨伐当地的起义军。苏定方虽然才十几岁,但他“骁悍多力,胆气绝伦”,跟随父亲作战,每次都冲锋在前,“陷阵先登”。

苏邕死后,苏定方接管了这支军队。他先后率军击败位于郡南的起义军,亲手斩杀了义军首领张金称,之后又在郡南击溃杨公卿的起义军,“追奔二十余里,杀获甚众”,从此各路起义军都不敢进犯苏定方所在的州郡。

但隋朝的败亡是任何人不能扭转的,不久后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于是苏定方投奔到了割据河北一带的起义军首领窦建德麾下。窦建德手下大将高雅贤对苏定方非常喜爱,于是收他为义子。窦建德死后,高雅贤、苏定方跟随刘黑闼与李唐对抗,苏定方多次立下战功。所以在演义中苏定方在窦建德、刘黑闼麾下为将,是有历史依据的,但苏定方之后的人生经历,却被扭曲了。

623年刘黑闼的起义被李唐王朝镇压,高雅贤也败亡,于是苏定方弃甲还乡,归隐田园。经过几年的归隐后,苏定方在贞观初年被唐朝中央政府用,任匡道府折冲之职,并拜著名军事家李靖为师,跟随他学习兵书战策,行军打仗。

630年唐朝与东突厥爆发战争,苏定方跟随李靖率领的三千骑兵前往碛口袭击颉利可汗的大帐,李靖派苏定方率领两百骑兵作为前锋,夜间苏定方所部趁着夜间的雾色,急速行军。在距离敌军一里左右,大雾散去,已经能看到可汗的牙帐,苏定方率两百人发起进攻,纵马突袭杀死了上百人。突厥顿时惊慌失措,不久后李靖率军赶到,除了颉利可汗率一部狼狈而逃外,其余全部投降。苏定方也因功被封为左卫中郎将之职。

655年2月苏定方跟随营州都督程名振出兵讨伐高句丽,在贵端水之战杀死敌军三千余人。当年5月唐高宗任命程知节(程咬金)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苏定方任前军总管。大军行至鹰娑川,程知节主力与四万突厥军队遭遇,双方发生激战。此时苏定方正率领五百起兵,与交战地点隔着一座山的地方休息,距离大军十几里。

苏定方望见烟尘大起,非常果断的率领五百骑兵,翻过山梁,从突厥人的背后发起冲击。一时间突厥军队大乱,四散奔逃,唐军乘胜“追奔二十里,杀千五百余人,获马二千匹,死马及所弃甲仗,绵亘山野,不可胜计。”此战苏定方立下首功,但却遭到全军副将王文度的嫉妒。王文度自称奉有皇帝密旨,节制全军,下令收兵,停止追击。

苏定方情知王文度假传圣旨,建议程咬金将王囚禁,向皇帝上疏求证,但程咬金不为所动。大军到达恒笃城时,胡人献城归降。王文度提议杀死降人,取其资财,苏定方提出反对“如此,自作贼耳,何成伐叛?”但主将程咬金默许了杀降取财的行为,只有苏定方分毫未取。656年唐军撤退后,程知节、王文度全部被削职为民,只有苏定方未收到惩罚。

657年朝廷终于意识到苏定方是一员干将,于是任命他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军队再次讨伐阿史那贺鲁。苏定方的军队先后打败西突厥的一部后,与阿史那贺鲁率领的10万人遭遇。此时苏定方只有1万人,但他丝毫不惊慌,下令步兵占据制高点,集中所有长矛一致对外,以维持阵形的稳定。

阿史那贺鲁欺负唐军人少,四面围之,命令骑兵像唐军阵地发起冲锋。西突厥骑兵三次冲锋,均不能攻入,且死伤累累,开始陷入混乱。苏定方趁机率领唐军发起反击,“贼遂大溃,追奔三十里,杀人马数万”。西突厥军心溃散,各部纷纷投降,阿史那贺鲁仓皇而逃。正在唐军准备继续进军时,天降大雪,积雪“平地二尺”,苏定方拒绝部将休息的要求,乘雪进军,在金牙山大破西突厥,活捉阿史那贺鲁。

此战,苏定方将唐朝的国界线扩展到西海(今咸海)一带,苏定方也因功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关于苏定方雪夜追击的一幕,被唐人写入诗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59年葱岭以西的思结阙俟斤都曼在西域一带作乱,唐高宗任命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度西征。大军抵达叶叶水时,敌军驻守在数百里外的马头川。苏定方“挑选精卒一万人、马三千匹驰掩袭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平明时分抵达敌城之下。唐军有如天降,都曼大惊失色,仓促应战,被打的大败,只得退守马头城。入夜时分,唐军大军渐渐集结,苏定方伐木制作攻城器械,准备四面围攻,绝望之下都曼开城投降。

660年苏定方大军押着俘虏回到洛阳,唐高宗下令有关部门议定都曼等人的罪行,苏定方顿首请求:“臣向谕陛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唐高宗言道:“朕为卿全信。”于是赦免了这些人的死罪,而苏定方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加食邢州钜鹿真邑五百户。661年唐朝对原属西突厥势力范围内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诸国再次进行大规模建制行政区划,“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均属大唐,至此大唐帝国统辖的西部疆域臻于极致。

660年3月苏定方被任命熊津道大总管,率领水路大军10万人讨伐朝鲜半岛三国中的百济。苏定方率军乘船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百济军沿江屯兵据守,苏定方则从东岸登陆,“乘山而阵,与之大战”,其他唐军则“扬帆盖海,相续而至。”水陆进军将百济军队击溃。

苏定方乘胜进军,在距都城约二十里,与百济倾国之兵决战。苏定方“大战破之,杀虏万余人”。此时百济也发生内乱,“太子隆并与诸城主皆同送款”,苏定方将百济平定,押着他们的国王回到洛阳。至今在韩国境内,还有许多关于苏定方平定百济的遗址。

663年唐朝西北边境局势紧张,吐蕃打败谷浑,严重威胁唐朝的西北边防。为此唐高宗任命年逾古稀的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以定吐蕃、吐谷浑”。667年大唐名将苏定方病逝,时年76岁。唐高宗得知后非常悲伤,下令追封他为幽州都督,谥曰庄。

苏定方一生“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为唐朝开疆拓土数千里,功勋卓著。779年朝廷将苏定方画影图形,列入凌烟阁。782年唐德宗为苏定方等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奠。此后宋代设立的武庙,苏定方也在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裴元庆”的兄弟李靖的徒孙裴行俭:是大唐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王朝统治者李氏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武立国,加之平和开放的态度,所以武将的地位比宋、明时期高的多,因此这个时期将星璀璨,名将如云。但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都埋没在故纸堆之中,其中有一位值得一提。他出身望族河东裴氏(中眷裴),是裴行俨(隋唐演义裴元庆的原型人物)的弟弟,李靖的徒孙,苏定方的徒弟,他

  • “风尘三侠”还是“托塔天王”?历史中真实的李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传奇以及民间文学作品中,将隋末唐初的名将李靖与红拂女张出尘、虬髯客并称为“风尘三侠”。故事概括是这样的,隋末时李靖长安拜见当朝宰相杨素,为杨素家的歌妓张出尘所倾慕,二人随之出奔,在途中结识“虬髯客”张仲坚,红拂女与他结为兄妹,三人同至太原,见到李世民。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但见李世民神气不凡,

  •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隋称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战争结束后,隋文帝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对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经济。至隋炀帝即位时,当时全国人口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从而创造出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

  • 巾帼红颜秦良玉 让男子汗颜的大明第一女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从古至今,充满血与火的战场都是男人们角逐的舞台,似乎从来没有女性掺杂进来,当时甚至认为军中有女人为不祥之兆。而花木兰、穆桂英以及杨门女将这些只是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在正史中不见丝毫的记载。一般来说,历朝的史书中女性人物大多是因为忠孝节烈,而被记载到列女传里,但有一个例外,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

  • 等待20年在位30天:悲催皇帝朱常洛缘何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等待对于等待者来说时间永远是那么漫长,更何况是等待皇位。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等待了二十多年,历经各种磨难才等到了皇位,但却只做了短短30天的皇帝,甚至连年号都没来得及改,就撒手人寰,离奇死去,他就是大明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但他并没有得到父皇万历皇帝的多少宠爱,因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

  • 卿卿我我玉体横:乱世佳人陈冯小怜的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与现代社会不同,在科技极端落后的古代,女性的美是纯粹的、自然的、真实的,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但十分遗憾的是倾城的容颜往往带来的是倾国的代价,北齐时期的冯小怜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诉说了千百年的“乱世佳人”。冯小怜之所以闻名,

  • 揭秘:韩非因妒才忌能进谗言反而遭秦始皇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韩非,战国时韩国人,为韩国公子(即国君宗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

  • 项羽败于作英雄秀?被重军围困之下竟还玩伤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

  • 秦朝丞相李斯:只因没道义只讲权术埋下灭亡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到了秦国的李斯很见机很乖巧地先投靠左右秦国实际权力的吕不韦,并取得了他的信任,被任命为郎官。这样他就有了游说秦王的机会。李斯非池中之鱼,他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借秦王的军队、财富、权势、国土及国土上的人力,来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在与年轻的秦王谈论中,他又一次提到了“时”—时机。他极具煽动性地说,当前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