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历史上的皇帝孙亮根本不想杀死诸葛恪?

解密:历史上的皇帝孙亮根本不想杀死诸葛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97 更新时间:2023/12/15 14:25:35

很多人都认为,导致东吴一代名臣诸葛恪被杀死的原因,除了他本人骄傲自负这个原因外,还源自孙峻孙亮那滴水不漏的计划。事情真的就是如此吗?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能了吗?难道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了吗?在笔者看来,历史上的孙亮根本不想杀死诸葛恪。至于为何,且听分析。

东兴大捷以后,诸葛恪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浮躁起来,对于敌人,少了原来那份镇定,多了些轻蔑不屑。《汉书》上曰:“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很快,诸葛恪便尝到了苦头,在新城之战中,“病者大半,死伤涂地”(《诸葛恪传》《资治通鉴》),最后只得大败而归。孙峻趁诸葛恪民心渐失,公然“伏兵杀恪于殿堂”(《三嗣主传》)。

据史书记载,孙亮在这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在诸葛恪回来之后,“冬十月,大飨”(《三嗣主传》),被人认为是迷惑诸葛恪,致使其放松警惕。

第二件,与孙峻商议如何除掉诸葛恪,要不然史书上不会有“孙峻因民之多怨,众之所嫌,构恪欲为变,与亮谋”(《诸葛恪传》)这样的记载,被人认为是颁布诏书,赞同孙峻剿杀诸葛恪。

第三件,在诸葛恪死后,《三嗣主传》上说“以峻为丞相,封富春侯”,《孙峻传》上说“迁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进封富春侯”,被人认为是主动满足孙峻,庆祝大功告成。

这三件事情环环相扣,看似顺理成章,实则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笔者认为,对于历史上的孙亮根本不想杀死诸葛恪,需要从以下三个分论点进行分析。

分论一,诸葛恪专政从何说起。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孙峻想怎么摸黑,就怎么摸黑。诸葛恪已死,不可能再回到阳间与其理论。

诸葛恪专政的所谓证据。第一条,书信证明,认为诸葛恪写《诸葛恪与陆逊书》是为了警告陆逊。第二条,杀死孙弘,认为诸葛恪这样做是为了铲除异己。第三条,广施恩泽,认为诸葛恪给老百姓好处是为笼络人心,为专政寻找群众基础。

笔者认为以上三条,不足为据,反驳理由如下。

第一点,写书信的真实用意。诸葛恪给陆逊写这封信,是为了“知逊以此嫌己,故遂广其理而赞其旨也”(《诸葛恪传》),没有任何恐吓警告之意。再加上,“会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诸葛恪传》)这样的记载,容易让人误读,产生歧义。其实,只要弄懂“会逊卒”的“会”字为恰逢、正好之意,一切也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

第二点,杀死孙弘是为了孙权。孙权去世,孙弘因平日里与诸葛恪不和,便想借机“欲矫诏除恪”(《诸葛恪传》《资治通鉴》)。孙峻在当时还和诸葛恪统一战线,便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他。诸葛恪这才“于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让孙权一路走好,要不然指不定还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第三点,立场导致不同处。“恪乃命罢视听……众莫不悦”(《资治通鉴》)。对于诸葛恪给老百姓好处这一条,人们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便会大相径庭。其实,用这一条来论证诸葛恪专政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所以,诸葛恪专政这种说法纯属有人捏造,是不能成立的。

分论二,孙峻平日多恶贯满盈。

孙峻做人真不咋地,再者对诸葛恪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笔者这样说,并不是有意诋毁他,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把以下三点作为依据。

第一点,玩持久战,用心良苦。孙峻嫉妒心极强,所以虽然在初期对诸葛恪是毕恭毕敬,但在阿谀奉承的同时,也翘首以盼诸葛恪轰然倒台,到时候自己也好取而代之。在当时的吴国,诸葛恪的能力是屈指可数。孙峻要想有所作为,只能让诸葛恪在自己的眼前永远消失,彻底清净。所以,在孙权重病卧榻之时,孙峻才会“表恪器任辅政,可付大事”(《诸葛恪传》),活生生的置诸葛恪于悬崖边,让你享几天福,不久便是你的死期。孙峻此计真可谓阴险歹毒,人心真是可怕。

第二点,坏事做尽,丧尽天良。如果一个歪门邪道的大官在国家政权更迭之际,不趁手捞一把,那才怪呢。孙峻平日坏事做绝,做的坏事数都数不过来,按此思路推断,所以他做除掉诸葛恪这件事也极有可能用心不良。好人变坏容易,坏人变好却难,即便你真的变好了,乡亲们也不会在短时期内改变对你的不好看法。更何况,孙峻常常做坏事呢!对于这方面内容,史书上多有记载,“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孙峻传》);“又奸乱宫人,与公主鲁班私通”(《孙峻传》);“全公主谮硃公主于峻……峻遂杀硃公主”(《资治通鉴》)。要不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不会这样评价他“凶竖盈溢,固无足论者”(《孙峻传》)。孙峻一生作恶无数,所以如果说他除掉诸葛恪这件事有多么大公无私,是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的。

第三点,因果报应,说明一切。如果以上不是很让你信服的话,那就再来看一条极具说服力的史料暗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这一因果报应。孙峻的死正好印证了这一点,“据御军齐整……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以后事付綝”(《孙峻传》)。即便因果报应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但至少在这里,史官在向我们暗示一点,诸葛恪是被孙峻弄死的,而且还是含冤而死。如果历史上的诸葛恪真的如史料记载那般专政,如果孙峻除掉诸葛恪真的是顺天应人的话,史官就不会在此做此暗示,说孙峻因惧怕诸葛恪索命而死。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孙峻如果做人坦荡荡,不做长戚戚这样的事,就不会在睡梦中惧怕死去的诸葛恪。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现实中,孙峻确实是彻彻底底的击垮了诸葛恪,一跃成为朝中大臣。可他在获得权力、金钱、地位的同时,却也坠入了余生中那无尽噩梦里,心灵深处永远的烙上了心虚的阴影。

分论三,孙亮实属无辜多荒废。

对于除掉诸葛恪这件事,孙亮并不热衷,被扣上主谋的帽子也实属冤枉。但如果孙亮真是一代好君主,也不会给孙峻留下可乘之机,除掉诸葛恪,最终又被他的堂弟孙綝废掉。为什么孙亮实属无辜多荒废?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理由。

第一点,对诸葛恪无恶意。不管诸葛恪有没有兵败,他都是孙亮的几大辅佐人之一。再说失败乃兵家常事,孙亮也不会因这一次失败就处理掉诸葛恪。相反,在兵败之后,孙亮对回来的军队“大飨”(《三嗣主传》),只希望诸葛恪平心静气,不要太过于看重这次失败。

第二点,被要挟参与计划。虽然正史《三国志·诸葛恪传》上记载的是孙亮主动参与计划,如“酒数行,亮还内……‘有诏收诸葛恪!’”(《诸葛恪传》),但可信度不大,远不如《吴录》上的相关记载,“峻提刀称诏收恪,亮起立曰:‘非我所为!非我所为!’乳母引亮还内”。要不然,《三国志》的补注者裴松之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臣松之以为峻欲称诏,宜如本传及吴历,不得如吴录所言”。

第三点,被高看却多荒废。对于孙亮的聪明智慧,史书上多有表露,如远近闻名的鼠屎断案。只可惜,孙亮多是小聪明,即便有大智慧,也没有用到治国惠民的正道上,只会多荒废。这方面在史书上也是有记载的,如“作琉璃屏风,镂作瑞应图一百二十种”(《古今注》),“每於月下清夜舒之,常爱宠四姬”(《拾遗录》),“尝爱宠四姬,皆振古绝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太平广记》)。

孙亮是绝顶聪明,智商不一般,可只会贪图享受,对朝事不管不顾,更不会有杀死诸葛恪这样成熟的政治想法,若有也只会用在衣食住行和女人身上。所以,历史上的孙亮根本不想杀死诸葛恪,要不然不会让孙峻得逞,再让他的堂弟孙綝得逞,而且最后还把自己给废掉了。其实,孙亮如果对朝事真动心思的话,最好的做法就是先采取制衡措施,既不杀死诸葛恪,也不整死孙峻,让他们你争我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趁双方你死我伤之际,迅速出手清理残局,重新收回自己的皇权,也好号令东吴,令臣民诚服。如果真如此的话,那历史将改写,只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当然,现在再说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咸丰皇帝“五毒俱全” 他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咸丰为什么能当了皇帝,咸丰皇帝活了多少岁,咸丰皇帝的一生

    在满清的历代皇帝中,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应该算是最为荒淫无耻的了。说他是“五毒俱全”,一点都不为过。下面,咱们就看一下咸丰皇帝的几大爱好:第一,好色。咸丰的好色是出了名的。他常年蜗居在圆明园,名义上是休养他那柔弱的身体,实际上,纯粹是为了方便于淫乱。因为紫禁城里的耳目众多,规矩也多,他有点放不开

  • 真实纪晓岚的“不倒翁”生涯:贪官和珅的忘年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纪晓岚真实历史介绍,纪晓岚老婆,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大揭秘

    皇帝面前的每个大臣,几乎都知道“明哲”才能“保身”,也大都想明哲保身免于被逆向淘汰,然而明什么“哲”才能保身?就未必每个人都有到位的悟性。就拿被当代历史剧热捧的纪晓岚来说,这个被当代编导誉为“智慧化身”的大清国家图书馆馆长,一度在皇帝面前摆不正位置,被皇帝大骂一顿后,方才对号入座,找到了“哲”之所在

  • 中国历史上最荒淫的皇帝是谁?竟然是刘子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上十大皇帝,中国历史上没有杀过功臣的皇帝,中国历史帝王排名

    宋前废帝宋前废帝(449-465)即刘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大明八年(464)即位。刘子业淫乱已丧失人伦,他的后宫已有嫔妃万人,但仍将其亲姑母宁朔将军何迈之妻新蔡公主刘英媚封为夫人,纳入后宫。刘子业还别出心裁,把各王王妃、公主集中起来,强令左右侍从奸污她们。他还下令宫女均赤身裸体与他在宫中奔跑

  • 苻训英:能让皇帝开棺与尸体交欢的美女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苻训英是哪个电视剧,被斩首的王后墓,哪个妃子死前一直不肯见皇帝

    苻训英是十六国后燕昭文帝慕容熙的天王皇后,慕容熙对她的爱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无论她要做什么都依着她,苻训英和慕容熙对朝政没有什么心思,一心只想着如何享受人生,苻训英英年早逝,慕容熙的疯狂举动,让人咋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大唐时期的某段岁月,这样的场景几乎成了一个人文景观,辉

  • 姜维的投降是真是假?姜维为何那么喜欢玩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维杀死的魏将,姜维厉害吗,姜维最后用的是什么计谋

    俗语有云: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古代的英雄,最重的就是“气节”二字。明知大势已去,也要抗争到底,杀身成仁,是为大丈夫。三国时,有气节的男儿不少,比如陈宫,比如张任,比如庞德,比如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比如刘备的五儿子北地王刘谌。两军交战,变节投降者,往往为君子所不齿。三国中最令人唾弃的投降者是曹操的

  • 赵武灵王:怎样摆平反对派?我比商鞅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几乎所有的改革,都会遭遇强大的反对派。“胡服骑射”尽管只是换套衣服,也未能幸免。如何摆平反对派,是改革家们非常头疼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最铁腕的当属商鞅,不管你赞成还是反对改革,一律给我闭嘴,违者充军发配到边远艰苦地区。那么,赵武灵王又如何搞定反对派的呢?他采用的是“胡萝卜+大棒”双管齐下的策略,注意

  • 后梁皇帝朱友珪简介 后人对朱友珪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友珪简介,冥帝朱友珪谁演的,后人对雍正的评价

    朱友珪,又叫朱友球,是后梁太祖朱温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一名妓女,朱友珪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第二位皇帝。朱友珪开始的时候是一位郢王,担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莱州刺史,在乾化二年的时候,也就是912年,朱友珪弑杀了他的父亲,自己登基,改年号为凤历。朱友珪是妓女所生,在唐僖宗光启年间,朱温在镇守宣武,到

  • 吕布有多虚伪:吕布魂断白门楼竟因演砸苦情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白门楼丧命的概括,杨九郎说哭张云雷那段,白门楼一言杀吕布

    若要谈起吕布,白门楼恐怕是绕不开的。正是此地,让我们这位万人敌的人生终点有了落脚。《三国演义》大抵是这样描述的:曹军水淹下邳,吕布坐困城中,心下郁闷,与妻妾痛饮美酒,因酒色过伤,形容销减,恰城外急攻时起彼伏,吕布连加夜班苦守,终于困顿,少憩门楼,不觉睡着在椅上,副将宋宪、魏续趁其酣睡,竟盗画戟,然后

  • 唐代皇帝皆爱写字:想得到心仪书法得自掏腰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人写字为什么竖着从右向左写呢,宝玉宁国府会秦钟读后感,雍正书法

    “唐代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达到巅峰,为后世树立难以超越的丰碑,是与整个社会及书法家充满正气有密切关系。来到大唐之地,让我有如沐春风之感。”著名文化学者、北大历史学博士蒙曼曾到西安,为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的2000多名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举办主题为“唐代书法艺术的来龙去脉”的大型讲座。唐代皇帝皆写得一手好

  • 诸葛亮一生最恨男人是谁?诸葛亮为什么那么恨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那么多人贬低诸葛亮,恨周瑜不能诸葛,诸葛亮为什么不称帝

    在中国士人的世界里,诸葛亮应该堪称完美的道德偶像。可即便是道德偶像,也需食五谷杂粮,也须有爱恨情仇的。倘若抛出一个话题:诸葛亮一生最恨的男人是谁?时人大多会不假思索脱口道,想必是曹操吧。这般论调,自然是有道理的。譬如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就曾掷地有声地写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