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的死一直是个谜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宋太祖赵匡胤的死一直是个谜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03 更新时间:2024/3/5 15:40:21

还不了解:赵匡胤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历史谜案: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宋代历史上一直都有一桩遗憾,让无数历史学家魂牵梦萦,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隐晦的答案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他是这么说的:开宝九年,帝崩于万岁殿。至于前因后果全部都没说。只是隐晦地说那晚有一个叫做王继恩的太监,在赵光义门口遇到同样大半夜焦急等待的医生程德玄。然后自作主张去找了赵光义,赵光义对皇宫里的事一无所知,他是被这个太监骗进皇宫的,当皇帝也是被逼无可奈何的。

更奇怪的是,赵光义进宫只带着这位医生跟王继恩,想想吧,那是多特殊的时刻。司马光的这个写法本是无可厚非。毕竟他生活的年代是北宋王朝,难道让他说太祖就是被太宗皇帝害死的?这就是史书中的为尊者讳,但正是这一点透露出赵匡胤的死有大问题。

试问如果赵匡胤是正常死亡又何必这样忌讳呢?明显就是被程德玄下毒杀害的。宋代史官也在宋史里头阴侧侧地写了一句:太宗精于此道。

杀人动机:斧声烛影?

关于动机,有一个说法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斧声烛影。这来自一个叫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

里面是这么说的:976年11月14日晚,太祖皇帝赵匡胤生病了,叫了弟弟赵光义到皇宫谈话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太祖皇帝赵匡胤就喝多睡过去了,当时,伺候皇帝身边的是一个叫做花蕾夫人的美人,赵光义欲要冒犯,被刚刚睡醒的皇帝撞见大骂,兄弟两人起了争执。赵光义一看,大哥发现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捡起地上的斧头,对着大哥赵匡胤的头颅,砸下去了。于是太祖皇帝就驾崩了。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们,应该对上述情节非常熟悉,这不就是一场杨广弑父的翻版嘛!还有,如果这个和尚当时就在现场看到了这一幕,那么赵光义后来为什么不杀人灭口呀!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故事永远都比正史有吸引力,所以就连现在的历史书上都采取了斧声烛影的说法。可疑点是很明显的,如果赵匡胤真是被斧头砍死的,那么这么多观摩遗体的大臣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暧昧的信号

那么真实的历史,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可不能拿这种故事性的说法就证明赵光义的杀人动机啊。

公元975年,宋代已经攻破了最后的南方割据政权南唐,只有一个早就已经臣服的吴越国还继续存在,这一年吴越国王来京朝拜,负责接待他的人,就是赵匡义的长子赵德昭,这里头可是大有讲究的,因为代替皇帝接见外国元首,在此之前一般都是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负责。

开封府尹加晋王自从五代以来基本上就是太子的代名词。一般能够做这种迎宾大事的都是皇帝的继承人。所以这个政治信号就实在是耐人寻味。

开国时赵匡胤儿子还小,赵光义确实是被当继承人培养。看现在已经过去16年了,皇子赵德昭成年了。人总是会爱儿子比爱弟弟多一些的。赵匡胤就产生了传位儿子的想法。

迁都阳谋

在这之后,赵匡胤就继续抛出了一个政治炸弹:迁都,当时的赵匡胤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唐代末年以来的割据局面,如日中天。本来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的,开封这个地方,水运发达,放眼望去都是平原沃土确实是一个发展经济的好地方,可是这个地方实在是没有资格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因为它四面八方都无险可守。敌人一旦攻破了黄河,他就直接暴露在敌军铁蹄之下。

赵匡胤选的地方是洛阳,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他的故乡,而且伊洛环绕,八关拱卫,有虎牢关伊阙关的天险。看地图这个地方距离开封其实也不远,就算在经济上有所不方便也不会太大。

可是这个决定出来后,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对,右厢指挥使李怀忠,赵匡胤自认为的亲信,陈述了诸多不可迁都的理由。李怀忠之后真正的大鱼开始浮出了水面,皇弟赵光义和一群大臣泣血哭劝,说了许多迁都的不利条件。

赵匡胤说:洛阳只不过是临时的首都,我还想要迁都长安。赵光义只说了一句话:在德不在险。这话似是而非,天险亘古不变,可谁敢保证皇帝永远德行无亏?怎么能把国家命运寄托于个人德行?可是皇帝沉默了,无语。赵光义走了之后,皇帝对左右的人说:晋王的话固然是好,可是定都开封,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那刚才为什么不说出这句话去反驳他呀?因为啊,大家争的根本就不是谁对谁错,争的是利益,永远都是利益啊。赵光义是开封府尹首都市长,经营开封多年了。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啊,什么是在德不在险,德就是人心,人心在我,迁都必内乱,这就是摊牌了。

因为一旦国家迁都,新首都就要有新的官员,我们打个比方,比如今天我们打算把首都迁到南京,北京的房地产至少要跌一半,那得损害多少权贵们的利益,还有北京市长以及原来北京市的各级官员,他们是京官,高人一等,现在成地方官了。再也没有办法对全国各地的资源调配指手画脚。地位直线下跌。

那么,赵匡胤真的是想要迁都吗?当然不是啦,我是怎么看得出来的呢?如果他说迁都洛阳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迁都长安,那就是做戏了,自从盛唐时期,关中盆地的粮食都没有办法支撑作为一个首都的人口,皇帝经常到洛阳避难就食。越到后面随着人口挤压水土流失,问题就越严重。

自从唐代之后的一千多年,长安再也没有作为首都,这不是巧合。长安明明有四塞天险,可是为什么五代十国的皇帝,没有一个人往那里跑?这个道理赵匡胤不可能不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打草惊蛇。赵光义的势力藏得太深了。只有抛出这个话题,他们才会纷纷跳出来,比如赵怀忠。

只要他们跳了出来,自己就可以一个个收拾他们,这个时候长子德昭已经成年了,赵匡胤武功高强从不生病,今年才五十岁。还可以扶儿子一把。于是乎历史书上有一个奇怪的记载,他在短时间内去了三次弟弟赵廷美的家里。皇帝去大臣家从来都不是去拜访。而是一种信号。

他想扶持三弟制衡二弟。二虎相争,给自己的孩子让路。如果让他这样慢火煎鱼,赵光义铁定没有资格继位。那么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快刀斩乱麻。皇帝死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这才是赵光义真正的动机,赵匡胤的身体绝不可能暴毙,赵光义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最有作案动机,最巧合的死亡时间,不是他还能是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学者对乾隆的评价:如何全面客观评价乾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正面评价当代学者张宏杰语(亦可作为对乾隆帝生平的简要评述):他的正面像当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这个结论有五点有力证据。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

  • 康熙皇帝的功绩与过失:如何评价康熙大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功绩评价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步恢复经济,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清初人口从明末的五、六千万急剧下降,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人丁数字是1913万,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为2462万。这只是丁数,不是人口总数。此外,根据官方统计数字,康熙六十年,也就

  • 如何评价雍正皇帝?历史上雍正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zhēn)(1678年—1735年),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hūwaliyasuntob),庙号清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宪皇帝,tem

  • 历史上对诸葛亮的几种评价:如何评价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历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陈寿: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

  • 如何客观地评价吴三桂?乱臣、英雄抑或叛贼?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明末清初的将领,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宁远总兵,后退守山海关,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封平西王,沦为汉奸。1661

  • 震惊:尧舜禹竟是巫师 五千年文明从巫术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人历来尊崇泛神论思想,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跳大神”作法、“做道场”为人“祛病去灾”,这些民间活动都是泛神论的表现,是一种巫术。这在中国民间源远流长,直到现在,有很多民间仪式和讲究,都简直和原始巫术没什么两样。女巫在我国北方叫做“神婆”,赵树理的着名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就是

  • 如何评价岳飞的历史地位?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岳飞的评价是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得比较活跃的问题,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

  • 揭秘:清末光绪皇帝时期“戊戌六君子”被杀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纪念一种历史人物,所纪念之内容,却与该历史人物之真实行迹南辕北辙,实在是一种悲哀。“戊戌六君子”或厌恶康党,或名曰维新实系革命,并无一人系为康党之维新而死,百余年来,却始终被贴着“康党”、“维新派”之标签,实在是可笑复可悲。其中的真相,趣闻解密小编为你一一揭开。“六君子”当年被杀的罪名是与康有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们的八大离奇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后宫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后宫的女性。后宫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后宫的女性。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古人常用“后宫佳丽三千人”来形容古代皇帝嫔妃之众。慈禧太后,满族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冤杀”案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厉害,你辉煌,可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想方设法弄死你。他们跟你没有什么仇,仅仅是因为嫉妒,他们不明刀明枪的跟你动手,常常是借助一个拥有权利的蠢货去干这事儿。看到这样的冤案我们常常会无明火起,拍案痛骂。这也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让人愤怒,悲凉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