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对诸葛亮的几种评价:如何评价诸葛亮?

历史上对诸葛亮的几种评价:如何评价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297 更新时间:2024/1/18 4:26:42

历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陈寿: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军机之略其亦可代为。

曹操: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

孙权:诸葛亮具异人之略,若效于江东,吾不愁大事不成也。

刘晔: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实为国之栋梁也!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司马炎:朕闻卿(陈寿)之言,晓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伺,乃为祭其忠贞。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伯温: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

乾隆:端推诸葛是完人!

毛泽东: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

我们要对诸葛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优点:1、博学多思。当年躬耕南阳,闭门十年精读经典,因而成为饱学之士;2、找老婆不以外貌为依据。年轻潇洒的诸葛亮,偏找了个其丑无比的黄阿丑。认才学不认相貌,天下男子有几人做得到?3、一个战略理论家,一篇《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非常透彻。4、勇于承担责任,如失街亭后,自贬三级。5、重视科学,,亲自发明木牛流马。6、正确确定和执行少数民族政策,如七擒七纵。

缺点:1、架空刘禅。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

2、穷兵黩武,祸国殃民。诸葛亮在执政期间,仅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对”的策略而不顾国力民力,六出祁山。由于力量相差太远,无法收复中原,反而令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并直接影响他的继承人姜维,令北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不挖掘,吸收,培养新人才。刘备死后,诸葛亮不挖掘,吸收,培养新的人才。原来的老后,造成人才青黄不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可悲局面,驾驶了蜀国的灭亡。

4、压抑,把击原有优秀人才。刘备死后,很多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如赵云老死赎中。而很多虚有其表的得到重用。

5、处理内部矛盾不恰当。对内部将士之间的矛盾,诸葛亮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刘备在世时,封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时关羽不受。诸葛亮让费诗拍关羽的马屁,令关羽更加骄横,为失荆州埋下祸根。对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同样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使两人矛盾无法根除,为魏延Z反埋下祸根。

6、不敢直言刘备过失,不敢劝阻刘备过错。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授意留关羽守荆州。诸葛亮明知关羽不可当大任而不让赵云代关羽守城,对失荆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备东征东吴,不敢直言利害,也不要求从军,只负责后方建设,导致刘备兵败,死于白帝城。刘备说:“若法正在,安有此败?”可见对诸葛亮失望至极。

7、错误选择继承人。诸葛亮将自己的继承人定为只懂打仗的姜维。费炜等只是过渡人物。造成姜维执政后,不顾人民幸福和国力强弱,强行九伐中原而血本无归,加速蜀国亡国的痛苦局面。

8、不懂处理后事。在五丈原,诸葛亮临终前将大权交给一介书生杨仪,而杨仪与宿将魏延有极大的矛盾。杨仪获大权后剥夺魏延兵权,逼使魏延反乱,无人附和而逃亡,后被马岱追杀,自毁长城。

9、对江东一味退让,令江东得寸进尺,造成部下失和。难道仅为“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隆中对?

10、任人唯亲。对街亭这样的重地交给刘备临终时一再叮咛要小心的马谡,不起用优秀人才如赵统,赵广。为实现“隆中对策”中的“图取中原”的方略,连续实施了长达8年之久的5次北伐,次次都不克而还,终至积劳成疾,病亡五丈原。一伐错用将街亭失守。二伐误料敌陈仓受挫。三伐拒纳谏首阳败归。四伐遭计谋祁山无功。五伐心力瘁五丈原病亡。

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若用现代语言来总结表述,诸葛亮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奋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他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地评价吴三桂?乱臣、英雄抑或叛贼?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明末清初的将领,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宁远总兵,后退守山海关,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封平西王,沦为汉奸。1661

  • 震惊:尧舜禹竟是巫师 五千年文明从巫术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人历来尊崇泛神论思想,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跳大神”作法、“做道场”为人“祛病去灾”,这些民间活动都是泛神论的表现,是一种巫术。这在中国民间源远流长,直到现在,有很多民间仪式和讲究,都简直和原始巫术没什么两样。女巫在我国北方叫做“神婆”,赵树理的着名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就是

  • 如何评价岳飞的历史地位?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岳飞的评价是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得比较活跃的问题,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

  • 揭秘:清末光绪皇帝时期“戊戌六君子”被杀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纪念一种历史人物,所纪念之内容,却与该历史人物之真实行迹南辕北辙,实在是一种悲哀。“戊戌六君子”或厌恶康党,或名曰维新实系革命,并无一人系为康党之维新而死,百余年来,却始终被贴着“康党”、“维新派”之标签,实在是可笑复可悲。其中的真相,趣闻解密小编为你一一揭开。“六君子”当年被杀的罪名是与康有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们的八大离奇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后宫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后宫的女性。后宫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后宫的女性。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古人常用“后宫佳丽三千人”来形容古代皇帝嫔妃之众。慈禧太后,满族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冤杀”案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厉害,你辉煌,可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想方设法弄死你。他们跟你没有什么仇,仅仅是因为嫉妒,他们不明刀明枪的跟你动手,常常是借助一个拥有权利的蠢货去干这事儿。看到这样的冤案我们常常会无明火起,拍案痛骂。这也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让人愤怒,悲凉和无奈。

  • 盘点民国女子眼中的八大帅哥:民国那些高富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民国是乱世时期,乱世出英雄,乱世出帅哥啊,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民国女子眼中的八大帅哥吧!蒋介石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

  • 揭秘:历史上最敬业的奸臣庞太师真是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有个老头儿,但凡爱看电视剧的中国人都晓得他,他就是北宋高官,历史名剧当之无愧的影视常青树,史上最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大奸臣,为中国古装电视剧做出杰出贡献的反派一号大BOSS,庞太师是也。想当年,庞太师也是个年轻有为的富二代,家中有田又有钱,生活乐无边。少年中举,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一升就升到

  • 揭秘:北宋抗金名将岳飞 精忠报国 光昭日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2],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

  • 慈禧晋升之谜:入宫时身份卑微靠何功夫独霸龙床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皇太后为咸丰皇帝挑选秀女。经过层层遴选,17岁的那拉氏幸运地被选中了。于是,她走进了日思夜想的北京紫禁城。进宫后,那拉氏被选为贵人。宫中人称“兰贵人”。三个月后,兰贵人入住长春宫。这长春宫的正殿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诫后宫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