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的推恩令那么厉害 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何不用

汉武帝的推恩令那么厉害 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何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37 更新时间:2023/12/6 13:31:4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推恩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推恩令能被称为无解阳谋,有两大因素做支撑:强权与人性。

对于推恩令,历史书上早就告诉我们,这是主父偃献给汉武帝的奇谋,分化了日益强大的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汉武帝能够全身心投入讨伐匈奴的宏伟大业中。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以刘邦长子刘肥为例,大汉建国后他被封为齐王,封地就在当年齐国故土,他的王位将来会传给他的嫡子,传承几代之后齐国还是那个齐国,但是财富和实力都会累积,足够抗衡中央政府,推恩令就是让他所有的儿子无论嫡庶都有继承权,他一共有7个儿子,齐国就会被一分为七(汉文帝时期已经这么做了),再下一代,曾经的齐国就会被分为十多份,甚至更多,一个小诸侯国甚至只有一郡之地,再也无法违抗中央的意志了。

其实推恩令首先提出者并不是主父偃,而是汉初名士贾谊,在《治安策》中贾谊提出了推恩令的1.0版本,下面摘抄几段: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直截了当对汉文帝提出了诸侯国对汉室的威胁,在他看来,想要根治诸侯国的威胁,就要“分解”那些庞大的诸侯国,“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把强大的诸侯国分解为小的诸侯国,“国小则亡邪心”,弱小的诸侯国就不敢挑战中央的权威了。这就是后来“推恩令”的中心思想。具体怎么做,《治安策》也给出了方法。

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

贾谊给出的方法就是“割地定制”,“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诸侯国把土地按照子孙的长幼依次分割,对于很多人提出的万一诸侯王只生一个儿子怎么办?贾谊也有对策,“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就是诸侯国很大,但是子孙很少的,就由中央出面将其分为几个侯国,等待子孙满堂后再把这些侯国赐给他们。“推恩令”的做法与其如出一辙。

可是贾谊洋洋洒洒近7000字的《治安策》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汉文帝只是在部分王国实行,比如说把齐国一分为七,把淮南国一分为三,但这些都是个例,并没有形成制度,汉景帝时候更是直接粗暴削藩,导致七国之乱,他们为什么看不到“推恩令”的威力?这就不得不说“推恩令”能在汉武帝时期发挥强大作用的前提——强权!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疑问,各诸侯国都能看出来“推恩令”是朝廷削弱王国的策略,几代传承下来,现在庞大的王国必定四分五裂,特别是碰上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这样会生的主,有一百多个儿子,中山国估计都不够分的。俗话说得好,与其等死不如反抗,为啥汉武帝时期的诸侯国们不再来一次“七国之乱”呢?

说到底还是实力!首先是中央的实力,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英主,文景之治让朝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和实力,成就文景盛世;其次是诸侯国的实力,在七国之乱中,最有实力的吴楚两国被灭掉,明面上能和中央直接对抗的诸侯国已经不存在,再者七国之乱让诸侯国看到,七国联合起来都没能对抗中央,凭一己之力难有作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了。汉景帝时期唯一成长起来的超级诸侯国梁国在刘武去世之后还被汉景帝一分为五,实力大减,所以在汉武帝施行“推恩令”的时候,诸侯国当中已经没有可以与中央大声说话的了,这就为“推恩令”的推行创造了条件。但如果仅仅如此,“推恩令”只能被称为一项好的政策,还无法被叫为“阳谋”,这就必须提“推恩令”另一大支柱——人性。

这作何解释呢?用刘武的梁国举例,来看看推恩令推行前后的变化。(备注:刘武的梁国在汉景帝时期就被“瓜分”了,此处只是以他举例)

推恩令推行前:刘武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刘买为长子,刘武去世之后刘买继承梁国,成为梁王,其他儿子成为新任梁王的下属,可能会封侯爵,但是不会得到土地;

推恩令推行后:刘买仍然是梁王,可是其他四个兄弟不分长幼,不分嫡庶,全部封王,梁国一份为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封地,相互之间独立,只不过刘买分得比较大而已。

试问,对于刘买五兄弟来说,“推恩令”是好还是坏呢?对于刘买,必定是坏,但是对于其他四兄弟来说,他们得到的比原本能得到多得多,必定会拥护这项政策,如果有人阻止,那就是和他们过不去,必定群起而攻之,这就是人性使然。所以“推恩令”的施行,必定会得到刘买四个弟弟以及一大批人的拥护,这就是分化敌人内部,正大光明的阳谋,纵使以刘买为代表的嫡子有所反抗,也会被其他人一起裹挟着进入历史洪流。

最后还不得不说推恩令的一大弊端——耗时太长!诸侯国分封,那是一代人的事情,想要“肢解”诸侯国,少说也得十年左右,长的能数十年,这就注定“推恩令”是一项长期国策,只能温水煮青蛙,解决不了燃眉之急,这也是汉景帝时期,为什么不实行“推恩令”,而是粗暴削藩的原因了,因为那时的吴王刘濞已经怀有反意,暗中铸钱,整饬军备,若再等上十年,吴国的强大必定会凌驾朝廷之上,尾大不掉了。

总结一下,推恩令能称为阳谋,让诸侯国明知是坑也不得不往里跳的根本原因是无力反抗,深层次原因是诸侯国内部利益集团分化,无心反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的儿子那么多 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八岁的幼子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大儿子,为什么都想要儿子,汉武帝的太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儿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扩疆域,改币制,汉朝的繁荣他功不可没。他是一位长寿帝王,70岁的高领,让他坐了54年皇帝,一生有6个儿子,6个女儿。在众多儿子中,汉武帝临终前,选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继位。那么问题来了,汉武帝为何选年仅8岁的幼子继位?

  • 历史上王安石性情如何?不拘一格和“拗相公”哪个是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不拘小节成功的人,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王安石历史上最具争议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由于早年丧父,较早承受家庭经济的重负,他自幼养成了生活俭朴的习惯,虽经术、文学冠绝一时,深受皇帝和士大夫的推崇,然而其生活方式与他的公卿乃至宰相身份很不相称,与当时士大夫们的追求奢华、铺张的生活方式也格格不入,他对生

  • 已经上交平西大将军印的吴三桂,是如何调动大军谋反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三桂势力,平西大元帅,吴三桂的皇宫在哪里

    三藩之乱前,吴三桂上交了平西大将军印,为何还能调动大军谋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满清入主关内,成功的统一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吴三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吴三桂的投诚,单单是山海关就是满清人眼中一道难题,随着吴三桂的投诚,并且大军一路南下为满清扫除路障,更是在

  • 南宋作为北宋灭亡后南迁的政权,共历经了多少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是北宋灭亡后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历经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自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即位,迁都杭州,到公元1279年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宋朝结束史称南宋。共历经九帝,其中病死的六帝,国亡跳海而死的一帝,在元军追击下惊吓而死的一帝,被俘

  • 一代开国皇帝赵匡胤英年早逝,他究竟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其弟太宗赵光义脱不了干系。当然,赵匡胤之死是历史谜案,真正的死因是究竟是他人下毒手还是暴亡还没有定论。如果是他杀的话,赵光义嫌疑最大。首先,杀人动机赵光义最大。赵匡胤早死谁是利益最大者,肯定是赵光义。虽然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的继承人就是弟弟赵光义,但兄终弟及毕竟不是皇权交接的常态,一

  • 真实的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真的是一个无能的失败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袁绍真实客观,历史上真实的袁绍,徐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绍实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真实的袁绍,属于庶出子的逆袭,生平第一仗就敢利用董卓颠覆帝国一:逆袭的真英杰袁绍给人第一印象多为志大才疏、多疑少绝、用人不当,这一切让他成了一个刻板印象中,无能的失败者。可,真是如此啊!答案绝非如此,在三国乱世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那

  • 李世民所爱的人到底是谁 究竟是自己的皇后还是自己的嫂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最爱的是哪一个妃子,李世民最爱的那个女人是谁,李世民的几个女人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所爱之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都说自古帝王无情,但是人非草木,如何能无情?古有云,唐宗宋祖,文韬武略。唐太宗开创了太平盛世,作为皇上,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作为臣子,他却是谋权篡位的贼子。中国自古嫡长子即位制,虽然李世民策论武功都比李治要好上很多,但是,李建成是

  • 在戏曲演义中,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被虚构为什么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哭头全场,赵匡胤归西看视频戏曲,曲剧赵匡胤归天一集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年仅22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杨嗣有怎样的生平经历?为何能以左龙武大将军致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顾方舟生平事迹,杨广几次东征高句丽,李清照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

    杨嗣(934~1014年),瀛州人氏。生于后唐应顺元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以左龙武大将军致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史传记嗣,建隆初以信荐为殿直,三迁崇仪副使、大山军监军。雍熙四年,就命知军事。代还,以吏民借留再任,俄迁高阳关战棹都监。淳化二年,改知保州,门无

  • 司马炎登基后,他是怎么封三位末代君主的爵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家归晋是三国最终的结局,但三位末代皇帝的地位则完全不同,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获得的是陈留王的封号,蜀汉后主刘禅是安乐公,而最后被晋拿下的吴主孙皓则是归命侯。按理说,应该给他们相同的待遇,为啥会有区分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三者降晋的情况不一样曹奂准确说并不是降晋,而是禅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