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施琅提出攻打日本的计划后,康熙为何会否决?

施琅提出攻打日本的计划后,康熙为何会否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05 更新时间:2024/2/27 0:27:04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康熙的文章。

施琅曾经是郑成功的部下,精通海战,在1683年以福建水师提督身份收复台湾。

收复台湾不久,施琅向康熙上书,建议政府打造水师,一举消灭日本,以免中国沿海像明朝嘉靖时期那样,再次受到倭寇侵扰。

可是康熙皇帝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否决了施琅的建议。很多人为此感到遗憾,如果听了施琅建议的话,日本岂不是就能成为中国一个省,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也不会发生了?

康熙是一代明君,一手打造了大清盛世,要不然大家就不会祝愿他再活五百年了。

那么,康熙为什么要否决施琅的计划,难道他对领土过敏?

没有一个统治者不喜欢开疆扩土,康熙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自然也不例外。康熙之所以要否决施琅的提案,主要原因如下:

大清军队战斗力不行

八旗骑兵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是八旗骑兵人数实在太少。

所以大清入关之后,平定天下,消灭抵抗武装,依赖的都是汉族将领,如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人。

而且清兵入关后,贪图享受,军纪不好,训练松懈,早就失去了当初的狼性,战斗力大大下降。

就以镇压噶尔丹叛乱为例,这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政权,跟一亿多人口的大清作对是自不量力。

因为无论是兵员和资源,都不能跟大清相提并论,本来是不堪一击的。

可是噶尔达多次进犯,一度威胁北京,康熙三次亲征才算清除了这个祸患。

噶尔丹从1670年(康熙9年)开始作乱,一直到1690(康熙29年)才告一段落。又过了7年,大清再次征讨噶尔丹穷途末路,饮药自尽。而且噶尔丹这次失败事出有因,是因为自己的侄子在后方叛乱,后院起火,让他首尾不能相顾,才走到绝路上的。

由此可见,这个噶尔丹也真把康熙爷折腾苦了。当他的死讯传出后,正在黄河大堤上巡视的康熙当即就跪到了黄河大堤上,拜天谢地,非常庆幸。客观地说,大清军队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

需要说明的是,直到1757年,乾隆才出兵灭了噶尔丹国。

远征日本,运兵的时候需要水师,但是登陆之后,还是要进行陆战的,就算是施琅有两把刷子,能把大军运到日本岛,接下来还是要靠陆军作战。

而且日本是岛国,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地形复杂,每攻占一个岛屿,都要发生一场血战,而且八旗铁骑到了那里没有用武之地,长处没有办法发挥。在日本进行战争的艰难和残酷,超过远征噶尔丹十倍、百倍。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康熙心里没谱,自然不会随便用兵。

大清财力不行

康熙登基之后,先是用了9年的时间,平定了三藩之乱;接着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后在康熙22年(1683年)收复台湾;康熙25年(1686年),又在北部边境跟随沙俄进行了雅克萨之战。

康熙在位那些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堪称是战乱频仍。

打仗就是烧钱的,几十年仗打下来,国库里已经消耗一空,没有多少银子。

康熙驾崩的时候,国库非但没有盈余,还亏空达800万两白银;雍正登基后,曹雪芹祖上被抄家与此有很大关系。

日本非常强硬

日本在乾隆时期,属于江户时代中后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家实力雄厚,尊王攘夷观念深入人心,幕府势力受到削弱。

幕府大老遇刺身亡和萨英战争的失败,都令幕府的权威一落千丈,在此情形下,德川庆喜先后把政权与领地交还朝廷,朝廷影响力增强,对外政策日趋强硬。

对于去进行贸易的中国货船,他们根本没有放在眼里,"苟有犯我禁令者,必处死无怠",甚至动用火枪和火炮驱逐走私和非走私的中国货船。

日本学者木不和昭认为,日本用武力驱逐大清船只是藐视大清,类似行为不会发生在朝鲜船只上。1715年,康熙朝跟日本发生贸易纠纷,经过三年贸易战,大清还是接受了日本的贸易规则"正德新例",说明大清至少不敢小看日本,怎么会主动对日本动武?

总的来说,康熙还是个比较理智的君主,没有脑子进水,听从施琅的馊主意,不然遭殃的还是百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秀清被洪秀全弄死之后 杨秀清的弟弟为什么还给洪秀全卖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洪秀全和杨秀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对杨秀清评价说:"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太平天国应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知名度最高的农民起义,而且当初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可谓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许多备受压迫的老百姓们一

  • 刘盈的皇后张嫣,她的一生有多悲剧?百姓为什么称她为花神?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张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古代女子最重妇道女德,把贞洁看得比命还重要,其后也就有了贞洁烈女的说法。历史上曾经出了不少贞洁烈女,这其中就有汉朝皇后张嫣,张嫣之贞烈可谓史上少见。历史上有两个张嫣皇后,一个是汉朝有名的“花神”张嫣皇后。一个是明熹宗的贤妻张嫣皇后。这

  • 蔡京身为北宋六大奸臣之首 蔡京最后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北宋蔡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被称为北宋六大奸臣之首的蔡京,是有才华的。他能力出众,特别是写得一手好字。他年轻时就是一个滑头,左右逢源,在司马光(保守派)和章惇之间两头讨好,十年间易如反掌,没有被识破。当时有见识的人,便指出了蔡京的奸猾。宋徽宗即位后,蔡京的权利和地位

  • 司马懿只有三千人马,为何敢发动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懿发动兵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马,为何还能成功?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在这场兵变前,司马懿已经被大将军曹爽架空了。作为有名无实的太傅,司马懿名义上没有掌握什么兵马。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将军曹爽,则执掌

  • 崇祯因为没有钱打仗导致明朝灭亡 李自成是怎么拿到几千万两黄金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和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史》记载,崇祯八年正月,陕西农民军突然大军南下,并攻克明中都凤阳,挖了朱氏皇族的祖坟。崇祯帝惶恐不安,突然就下了第一道“罪己诏”,这封由皇帝亲笔写的“检讨书”等于向天下人承认自己因为自己所用非人所导致的大明狼烟四起,局势危殆。俗话

  • 赵佗坐镇岭南又有五十万大军 赵佗为何没有出兵救援秦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佗大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始皇二十五年,秦朝开始着手平定岭南百越之地,大将任嚣率先攻入岭南,赵佗等将紧随其后,50万大军奋战5年,终于将岭南划入大秦帝国的版图。受秦始皇诏令,任嚣赵佗驻守岭南,就在情势趋于稳定时,中原却突然发生巨变,始皇崩逝,群雄四起,大秦帝

  • 吴王刘濞兵多将广又有帮忙 刘濞为什么打不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朝七王之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七国之乱,又称“七王之乱”,发生在汉景帝二年。汉景帝刘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王势力,听取了晁错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于是景帝致力推行《削藩策》,从而引发七国之乱。(吴

  • 武关会盟楚怀王被囚禁致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关会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99年,一支楚军打出了象征着楚王身份的旗帜,护卫着他们的王从国都郢城出发,向着西北的秦国境内进发,这支楚军的目的地是秦楚边境的武关。经过了月余的跋涉,这支楚军来到了有着秦国“四塞”之称的武关,亮明身份后,他们被迎入了武关。随

  • 法正对刘备意味着什么?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法正对刘备意味着什么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刘备能成就自己的霸业,法正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法正原本只是益州的一个小官吏,如果不是碰上了刘备,估计历史上不会记载他这号人物,可就是遇到了刘备,他的才能得以施展,最终帮助刘备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业。

  • 打赢巨鹿之战,从无败绩,项羽的兵法是跟谁学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史记·项羽本纪》开篇的第一段话,就有:“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因材施教,当时贵族子弟的培养大致也就三类了,要么学文,将来做一个辅弼之臣;要么学武,至少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要么学兵法,将来做领兵打仗的将军。项梁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