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因为没有钱打仗导致明朝灭亡 李自成是怎么拿到几千万两黄金的

崇祯因为没有钱打仗导致明朝灭亡 李自成是怎么拿到几千万两黄金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3/12/15 11:47:1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和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史》记载,崇祯八年正月,陕西农民军突然大军南下,并攻克明中都凤阳,挖了朱氏皇族的祖坟。崇祯帝惶恐不安,突然就下了第一道“罪己诏”,这封由皇帝亲笔写的“检讨书”等于向天下人承认自己因为自己所用非人所导致的大明狼烟四起,局势危殆。俗话说:“鸟之将死,其名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在大祸来临即将到来的危机时刻,崇祯帝做出检讨,反思理应刻骨铭心,自己也该痛改前非才对。但是,他依然重用宦官,偏信小人,猜忌能臣。之后,内有此起彼伏的民众起义,外有咄咄逼人的后金枭雄,大明内外交困的严峻局势不仅没有丝毫缓解,反而愈发危重。

六年后,迫于形势压力,第二道“罪己诏”又下发下去了,轻描淡写的稍微自责了自己几句之后,便转移画风,严厉训斥贪官污吏、骄兵悍将、地方豪强仗势敲骨吸髓、祸害民众。其感慨与怨愤足以感天动地,却拿不出一丝一毫的具体惩治措施,只能任由早已风雨飘摇的颓局继续恶化下去。随后再次检讨,发布了六道罪己诏,要么态度诚恳的反省自己君德不修、政令有失 ,要么怒斥文官贪财、武将畏死,致使到处干柴烈火,难于扑救。他还有些虚伪地说:“寇亦我赤子” 。把挖了他家祖坟的农民军比作国(朕)之赤子,让人啼笑皆非。一个皇帝主动写了那么多检讨书,在历史上还真不多见。发了这么多道罪己书,没有哪一道不是理直气壮、声情并茂、眼泪鼻涕一大把的,然而并无卵用,因为没有哪一道不是徒具虚文、毫无意义的。

17岁登基开始,他就诛杀魏忠贤,罢斥阉党,发展生产鼓励农耕,整饬吏治,颇有一番“中兴之主”的新气象。无奈他求治心切却志大才疏,加上性格急躁戾狠,刚愎自用且猜疑心重。逐渐又开始重用宦官、亲近奸佞,他对内增加苛捐杂税、大肆摊派徭役,逼迫民众投身到农民起义的阵营中去。还喜欢越级遥控指挥,掣肘前方将领,甚至阴狠冷血、刻薄寡恩。他擅杀袁崇焕、陈奇瑜、杨一鹏、熊文灿······ 逼死首辅杨嗣昌,严斥孙承宗,弄得满朝文武心惊肉跳,无所适从,他自毁长城,致使农民军兵临城下,满清步步紧逼。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突破明君的数到防线,然后分两路向北京攻去。李自成自己亲自领兵,强渡黄河,一路明军大多不战而降,沿途的农民更是踊跃加入。崇祯帝心急,整天唉声叹气的,为了筹钱,都快挖地三尺了,也仍然没有多少,大学士李建泰就上奏说,我家有矿,可以捐给国家做军饷,我愿意带兵到山西阻拦闯贼。李建泰带着大军,走到一半就停下了。可是他的老家也被农军占领。由于拿不出军饷,麾下人马很快就溃散了。

崇祯就发愁,这农军进展迅速,这没过多久就要到达京城了。这么多人马吃、喝都要钱,没钱谁帮你拼命?国库里已经见底了,这就只能在平时聚敛财富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身上打主意了。组织、鼓励军民们上城拼死抵抗,无国哪有家?周奎家中疯传有数十万两黄金的巨额财富,可是这个老儿却说家中人多支出也多,实在拿不出几个钱。不过最后勉强答应捐出两万银子作为军饷,可是实际上只掏了三千两。

这可不行,军队花销可是不小的一笔数目。以纳银三万两为上等,按捐银的多少加官晋爵,算是卖一个官位,你给我多少钱。文武百官都扣扣搜搜的,多的几百两,少的几十两,更有甚者几百钱的都有,捐得多的是崇祯嫂子的爹,捐了两万两,谋了一个官当了当。崇祯失去了耐心,按官的大小开始强行收银。后来,连太监都必须捐赠。宫里最富有的太监哭天抹泪的喊穷,最后拿出了数百两凑数。这折腾了一个月才凑齐了20多万两,还不够塞牙缝、买马料。这怎么能调动悍将,除了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发兵援助,其他各藩镇均按兵不动,坐视大明灰飞烟灭。

驻守在城外的京军早已被击溃,登城守御的有官军、有太监还有民间义勇,旗帜杂乱,号令不一,太监、兵部、五军都督府谁也不服谁,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狼上狗不上。军费没着落,兵士们饥寒交迫,面无人色,口出怨言,士气低落。崇祯长吁短叹,也拿不出任何实际应对办法。李自成找人谈判,提出双方中分天下,给自己的军队拿八百万两双方就不打仗了。自己还回西安做西北王去。拿不出八百万两银子,有银子都打仗了。不愿投降也不愿一口回绝。李自成带着大军不愿意等啊,直接就攻城去了。

大势已去,可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的祖训提醒他不能束手就擒。让皇子换上民间的旧衣物,叮嘱一有机会就逃出去。接着,逼迫周后悬梁自尽,手刃了袁妃和几位嫔妃,又狠下心肠砍死了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崇祯帝吊死在了煤山上。随后,唯一忠于他的太监王承恩也吊死在他对面。史载,大顺军进城后不久,就展开了全城大搜索,光在国丈周奎的府里就抄出现银50多万两,珍玩无数。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后来李自成从官宦那里抄掠到两千多万两黄白之物和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赵佗坐镇岭南又有五十万大军 赵佗为何没有出兵救援秦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佗大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始皇二十五年,秦朝开始着手平定岭南百越之地,大将任嚣率先攻入岭南,赵佗等将紧随其后,50万大军奋战5年,终于将岭南划入大秦帝国的版图。受秦始皇诏令,任嚣赵佗驻守岭南,就在情势趋于稳定时,中原却突然发生巨变,始皇崩逝,群雄四起,大秦帝

  • 吴王刘濞兵多将广又有帮忙 刘濞为什么打不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朝七王之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七国之乱,又称“七王之乱”,发生在汉景帝二年。汉景帝刘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王势力,听取了晁错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于是景帝致力推行《削藩策》,从而引发七国之乱。(吴

  • 武关会盟楚怀王被囚禁致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关会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99年,一支楚军打出了象征着楚王身份的旗帜,护卫着他们的王从国都郢城出发,向着西北的秦国境内进发,这支楚军的目的地是秦楚边境的武关。经过了月余的跋涉,这支楚军来到了有着秦国“四塞”之称的武关,亮明身份后,他们被迎入了武关。随

  • 法正对刘备意味着什么?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法正对刘备意味着什么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刘备能成就自己的霸业,法正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法正原本只是益州的一个小官吏,如果不是碰上了刘备,估计历史上不会记载他这号人物,可就是遇到了刘备,他的才能得以施展,最终帮助刘备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业。

  • 打赢巨鹿之战,从无败绩,项羽的兵法是跟谁学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史记·项羽本纪》开篇的第一段话,就有:“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因材施教,当时贵族子弟的培养大致也就三类了,要么学文,将来做一个辅弼之臣;要么学武,至少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要么学兵法,将来做领兵打仗的将军。项梁拿

  • 与李渊亲如兄弟的唐朝功臣裴寂,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与李渊亲如兄弟的唐朝功臣裴寂,他的下场如何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对中国王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大家,想必都知道,在大业十四年(618)时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唐王朝的建立。大业十四年(618)三月,以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的事件为标志,隋朝的统治正式宣告结尾,同

  • 秦始皇巡游天下都坐什么车?揭秘皇帝的“马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在某APP刷题时,总是刷到有关“青铜之冠”的问题。提起“青铜之冠”,很多人会想到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形制巨大,一度被认为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不过,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说法。随着考古的发掘,一些青铜器相继出土,各种记录不断打造。时至今日,新的“青铜之冠”被认为是秦始皇帝陵彩绘铜车马(以下简称“铜车

  • 军事天才吴起的求官崛起之路,有多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战神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继孙武之后的又一位军事天才。然而吴起的才能,不仅体现在军事方面,他更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人只是吴起的为官之路却并没那么顺畅,因为他的声名并不是很好,为了建功立业的所作所为,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让人

  • 母亲过寿,清廉的海瑞上街买了二斤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清官,很多人会想到包拯。包拯是北宋名臣,北宋之后呢?论知名度,那就一定是明朝的海瑞了。海瑞是明朝中后期的清官,先后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海瑞出生在明正德年间,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在嘉靖年间参加乡试中得举人,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来又到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任知县;隆庆时期,外放应天巡抚,成为朝

  • 刘娥,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身穿龙袍却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刘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虽说是男尊女卑,但也诞生了不少杰出女性,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上留下光辉一笔。尤其是皇宫后妃,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临朝称制,掌握国家生死存亡之大权。比如秦朝的赵太后,汉朝的吕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