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史上最神秘战将:竟是“隆中对”发明者!

三国史上最神秘战将:竟是“隆中对”发明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279 更新时间:2023/12/9 0:37:53

陈到(180-230),字叔至,汝南人也.他是蜀国堪比赵云的猛将,他是刘备的近卫统领,负责保护刘备的安全,他是三国五支精锐部队的之一白毦兵训练官兼指挥官,是他训练的这一支强大的队伍,他有旷世奇才,可历史对他记载甚少,他有非常远见,可演义对他只字不提,他的命运是什么样的?他的政治生涯是什么样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名将-陈到。陈到投奔刘备时,刘备正在豫州招贤纳谏,刘备看到这个英俊勇猛16岁小伙的时候,一眼就喜欢上了他,觉得陈到是个难得的将才,于是就让陈到做了他的副将,并让他训练自己在徐州带来的老本(白毦兵).于是陈到开始了自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三十多年的生命历程。

陈到这一辈子都没有在军事有什么大作为,因为他是刘备的亲卫队长,因为他在刘备死后一直带领虎贲军增加汉东部边境的防御.所以我只能在此选几个能上的了台的战例来说下。当阳之战:刘备带领自己的一家老小和自己部队和子民向荆州南部,后面紧紧跟随的曹操追兵,陈到负责保护刘备及其家属安全撤退,可是曹刘已经开始交战,陈到和刘备与刘备的家属走散了,陈到当机立断,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护刘备的安全,于是继续掩护刘备撤退.由赵云前去寻找刘备家属.终于由于陈到的拼死保护,刘备安全撤退,并且后来刘备家属也有赵云的保护安全撤退了,虽然中途没有遇到什么较大的敌人,但是没有陈到的保护,刘备能不能活着恐怕也是个问题。夺益之战:益州之战刘备围攻雒城,陈到引一军在张任出城时,将其袭杀.为未来攻克雒城做了重要的贡献。

夷陵之战:蜀将陈到誓予傅彤等报仇。在白帝外百里,地名猿臂角,到将七百白耳长矛军士,每人使二丈长矛一根、带雁翎刀一把,分三队。左边芦苇洼、怪石群里,右边丘坞、矮木丛内,各伏二百轻甲;余下三百精骑,随己扎在中路口旁高阜。吴军追击在,当首先锋为朱才,乃孙吴老臣朱治长子。全综、李异二将在中队,朱桓朱然、刘阿、刘陀押后,起军近万。前、中二部俱是铁骑,兵势汹涌而来。及至,蜀兵中间那队长矛兵,迎头封住路口,陈到手拈丈五水文枪,厉声喝道:“吴贼,莫欺人太甚!”吴将朱才血气方刚,加马上前,挺起月戟便斗。与陈到战不数合,到诈败退去,吴骑随朱才争相拥入丛丘道内。

李异、全综亦进。李异大喊:“直踩过去,一日内生擒刘备!”全综虽心微疑惑,也跟着冲入。至猿臂角腹地,道路两边,蜀军伏兵大起,两边只把长枪突刺来。那长枪凶狠、杆杆戳得要紧,吴军应对不迭,顷刻已惊倒一片。道本拥塞,铁骑招了长枪抢袭,骑士纷纷落马,其余自相挤撞。路深处的慌作一团沙,路外的不知情要投入,路浅的要撤出来,路口的溃散逃跑不止。吴军大乱。陈到那二百人,复返身一路捅扎猛烈,人人以一当十,回杀过来。陈到径绞住朱才。才年轻精猛,不顾全势危急,奋起反击。战到十合之上,陈到那根水文丈五长枪,如击浪腾空、天降飞雹,朱才抵挡不住,方知亚子龙之手段。死命撑开兵器回马,眼看尚仅存一道缺口,自顾自逃窜出去。陈到混阵冲杀,无人可挡。往来突撞,挑翻数十骑。李异慌忙去迎,敌陈到不三合,被到一枪刺中心窝落马身死。那全综身已带创,早自管撞开己部兵士,遁出道外。吴骑杀没大半,蜀军两边四百兵士同出,一处追杀吴军。陈到马快,竟瞅见全综拼命在逃。辄一箭中其肩后。朱才慌呼残存骑兵护定综。极力加奔。

陈到策马突枪,直抢到适才大路口外朱桓、朱然跟前。吴军步兵,因奚马军坠覆,俱各惊惶,军无斗志。朱然因见全综身披鲜血,朱才气喘不止,忙接应住两个。俄知李异已丧在阵内。朱桓举双刀顶住陈到,战有五七合,势力不加。朱然教刘阿、刘陀保定综、才,便自去助桓。哪知陡然间,南北各来一队军马,好似火燎荒野,流矢般夹射过来。吴兵益骇:“子龙本身来也!”果然北边赵云、南边赖敬,两路包抄杀到。二朱方以二战陈到一个,不至于狼狈得紧,即刻复着慌。刘阿、刘陀硬头皮帮上来,全综趴在马背动弹不能,朱才却奋然再换马跃出,去拦赖敬。朱然见众将都拢来,则自去会赵云。云一马突到,只一枪,朱然头盔滚落尘埃,头发披散。然大惊失色,拨马就东走。朱桓早无心恋战,回身亦遁。刘陀正忙了手脚,吃赵云迎面压至,手起一枪,刺陀身亡。刘阿无处逃窜,陈到大喝一身,那水文枪挥舞,割断刘阿咽喉,一命落阴。那边朱才本已着伤力疲,当不定赖敬长刀勇力,也急忙望东奔命。败剩吴卒,带着全综,退如丧犬。陈到引队杀截二里而止,谓东大笑道:“三猪一犬!回家好生养肉去罢!”陈到安全保护刘备撤退到白帝城,可以说没有陈到,刘备可能已经被陆逊给活捉了!

前面我说陈到有非常远见,到底有什么非常远见呢?主要是陈到版隆中对和他设想的兴蜀之路。陈到的隆中对是在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和刘备的一次谈话中进行的.陈到主要认为"曹操在短时间内不会称帝,他认为曹操如果要称帝估计是他灭了三刘一孙以后的事情了.他认为刘备应该当机立断,乘刘表病重,先拿下荆州,与孙权结盟,北面派大将镇守荆州!然后向南拓展,拿下交州蛮夷之地.在以交州为衬托,偷袭益州,与马超结盟.袭长安,沿黄河夺洛阳,许昌.先灭曹操在灭孙权,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但由于刘备当时忙着想怎么对付曹操,没有对陈到的隆重对做出表态!

下面我们来分析陈到的隆重对的规划设想:总体进程:先取荆州-南夺交州-拿下益州-北上定长安-再夺司州-先灭曹操再灭孙权。陈到的这个规划是根据当时的实际而说的,总体设想不错和诸葛的隆重对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二次陈到向刘备提大建议的时候是在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提出的,他在永安对刘备说,现在蜀国经过夷陵之战元气大伤,恐怕是不能在几年内恢复的,现在应该开发蜀国南部未发展的所谓"蛮荒之地",加强蜀国南部城市的开发,提倡百姓南下垦荒,提倡生育,并断言这样不出20年,蜀国可兴矣.但由于刘备刚经过夷陵之战失败,正在每天以泪洗面,而且他本人还被疾病困扰着,所以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我们来分析陈到的这个建议:这个建议从我们现在可以看出,现在的云南.东南亚土地肥沃,适合经济发展,如果当时刘备开发这片土地可能现在东南亚是中国的了!

过了不久刘备挂了,诸葛亮也没有带陈到北伐的意思,而且陈到被派到永安去做了都督,后来在230年诸葛亮北伐接连失利,大将接连去世的时候,他给诸葛写了封信,信中写了大概这样个思想:"陈到想自己带领永安本部军队前去蜀南部开发建设,向南部扩展,形成以蜀南部为核心的蜀国北靠山防卫,南靠水建设的经济理论,这样做的话20年不光能发展蜀的经济,人口,还能将蜀的经济中心南移,还能减少蜀内部各氏族之间的矛盾.可是令陈到没有想到的是,诸葛看的这封信却认为陈到是想带自己的本部人马,到蜀国的大后方去自立门户,脱离政府.还给陈到写了封信,信中并无一字,陈到知道这是诸葛要他去死,他为了表示自己对汉的忠心,白布悬梁,自缢而死.结束了自己短暂而不得志的一生.诸葛得报陈到突死,心中为自己冤枉了这一忠臣而后悔,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对外宣布陈到是病死的,而且不准百姓祭祀,虽然后来有些大臣质疑过,但迫于诸葛的施压都选择了放弃。

由于蜀国不设史官加上诸葛亮对陈到的"隐藏",陈到的事迹变的鲜为人知,到了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都找不到这位半个世纪前声振蜀国的名将的资料了.再加上演义罗贯中选择神化赵云,委屈陈到,所以使我们这些后人竟然对这么厉害的人物一无所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大宋朝的“文曲星”和“武曲星”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都说包公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狄青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可是文曲星包公长了一张威武的黑脸;武曲星狄青却长了一张清秀的白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北宋末年,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玉皇大帝特派赤脚大仙下凡做皇帝以救治民间疾苦,然而赤脚大仙在天上享惯了清福,说什麼也不肯答应。因此玉皇大帝承诺派文曲星与武

  • 三国中被边缘化的人物纪灵:袁术麾下的第一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纪灵,东汉末年袁术帐下将领,勇猛非常,曾奉命率军攻打小沛的刘备,在吕布辕门射戟的调停下撤兵。建安元年(196年)袁术派遣纪灵等领导步骑三万人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领步兵一千人、骑兵二百人前往救援刘备。吕布到来后双方停战,吕布邀请双方赴宴并施展“辕门射戟”,技惊四座,纪灵和刘备同意撤军。纪灵在三

  • 盘点:清朝各位皇帝对于权臣多尔衮的态度和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多尔衮在清朝皇族中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另类,他奠定了清朝二百年基业的基础,同时也算背负了两百年的骂名,到底清朝的皇帝们对这位难以盖棺定论的睿亲王怎么评价呢?请看此文。有清一代诸帝,乾隆算是对多尔衮评价最高最公正的了。在他以后,嘉庆帝没有什么动作,道光皇帝曾在继位初出关拜祭祖陵的时候,追念多尔衮功高,

  • 盘点三国发挥不稳定的名将:张郃四次被蜀将击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颜良颜良和文丑是袁绍手下最得力的战将,想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却在汜水关前被董卓部将华雄连斩数将,袁绍当时就气的直呼,“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这句话当然不是虚言,能得到袁绍这样的评价,此二人的武功当然绝非浪得虚名。颜良的武力其实在三国中是一等一的好手,也许你觉得难以

  • 诸葛亮治国的致命弱点:对于国家没有宏观规划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光和陈寿都是帝制时代的儒生,他们同时具备儒生的长处和短处。儒生的长处是治史认真,叙述客观;儒生的短处是分析和评论历史时着重处世态度而不着重处事的方法。正史里对诸葛亮的赞扬,基本上是他处世的态度。正史对诸葛亮的肯定,简单地说是他的清高、忧国、忧民、鞠躬尽瘁为国捐躯以及他治理四川的认真和严明。诸葛亮

  • 曹操不为人知的一面:提倡节俭同情老百姓的疾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面残杀生灵,一面对当时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出一定的同情。在连年征战之时实施了一些仰制豪强、减轻人民负担的开明措施,在政治上表达出对仁政的响往。面对当时北方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他写出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著名诗句,对当时社会现实作了真实的反映,寄托了他对民众一定

  • 慈禧太后与晚清:大清一个女人和一个时代的背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I.T.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中称:“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人,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她不仅在上上世纪后半叶统治了大清帝国,她的统治推迟了大清帝国的灭亡,她还把中国政治家们所能想到的某些改革措施也付诸实践了。和满族的其他妇女相比,她可谓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和其他民族的妇女相比,

  • 千古功罪非议在:大清权臣李鸿章的愤懑与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1895年的三月十四日,李鸿章等人迎着萧萧春雨,前往日本马关谈判和约。一路上,李鸿章愁怨满腹,快到马关的时候,他吟诗一首:“晚倾波涛离海岸,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知伤心处,遥指前程是马关”。李鸿章还算是有点先见之明,马关果然是李鸿章一生中最为伤心的地方。在马关谈判的日子里,年事已高的李鸿章不但被伊藤

  • 元代著名文人张养浩:赈灾路上写下绝唱后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元代一朝,文学家的命运大多悲惨。原本的“学而优则仕”,被蒙古人高高在上的等级制所取代,科举考试一度停废,文人即便有幸进入朝堂,也没什么实权。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文人为报国而尝试。散曲名家张养浩就写过《为政忠告》,其中有一句:“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这既是张养浩对为政者的忠告,也是他毕生

  • 揭秘宋徽宗的御下之道:作为皇帝赵佶非常不合格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皇帝,他作为书画家是极其成功的,可作为皇帝却是极其失职的。崇宁之后,他排斥正直之士,肆意打击“元祐党人”,任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等大批奸佞小人,奢华好物,怠弃朝政,最终造成了北宋王朝的灭亡。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赵煦去世。由于宋哲宗无子,兄终弟及,端王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