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牧:战国智谋最高最能打仗的将领 却不得志!

李牧:战国智谋最高最能打仗的将领 却不得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9 更新时间:2024/1/4 13:34:09

牧是赵国名将,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以自身的英勇善战保障了赵国的和平与安宁。

一、精于谋略、以守代攻

赵国的惠统治末年,北方的匈奴部落逐渐强大起来,时常南下赵国边境骚扰抢掠,给北部边境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赵孝成王即位后(公元前265年),任命李牧驻守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和雁门郡(今山西宁武北),防备匈奴入侵。

李牧到任之后,深知匈奴骑兵的攻击力和机动力都非赵军所能比,于是制定了“坚壁清野,积极防御”的战略,对边境地区的守备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先是按照边防需要调整官员,以利于战备;接着又将地方的财政收入用做军费,改善官兵生活,每天宰杀数头牛搞劳士卒;然后是加强将士的训练,教导战士苦练骑马、射箭技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加强烽火报警、通讯联络设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并派出大批情报人员,深入边境以外地区,及时掌握匈奴人的动态。在具体的作战上,改变以往敌军来犯即出军迎击的战法,采用坚壁自守、示弱避战、养精蓄锐、伺机反击的作战方针,传令全军:“若匈奴来袭,立即进入壁垒自保,有敢擅自接战、贪功抓俘虏的,斩!”让将士们只要发现匈奴军队,即退入营寨城堡,坚壁清野避免接战。匈奴骑兵既无攻坚兵器及手段,又难掠到牲畜食粮,每次都是毫无所获,被迫退去。这样一来,既为赵国训练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较高的边防军,又使赵国军队在人员、物资上没有多少损失,为以后的反击奠定了物质基础,边境地区也日趋安宁。

但是,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胆小看不起他,边关将士也埋怨主帅缺乏勇气,让他们无法建立功勋。赵孝成王听说后,也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依然我行我素,终于惹恼了赵王,把他召回,另派将领替代他。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都命令部队出战,但每次作战都由于赵军分散戍守,仓促集中出战,对机动性极强的匈奴军,疲于应对,陷于被动。屡次失利,伤亡很多,边境地带变成了战场,百姓无法耕作放牧,举目一片荒凉,民不聊生。战报一次次的报上来,赵孝成王终于明白还是李牧的战法高明,就亲自登门请李牧复出。李牧推说自己有病,不肯答应,赵王知道他是心病.所以还是坚持让他出来带兵。李牧提出条件说:“大王一定要臣去。必须准许臣用以前的战法,臣才敢去。”赵王答应了,李牧这才去赴任。

二、洞悉敌情、英勇善战

李牧的名将地位,绝不是仅靠防守博得的。而是他善于抓住时机,主动出击,发动进攻,英勇善战之后的实至名归。

李牧再次到边境后,告诫部下一切照旧,边境局势又得到控制,相对稳定下来。这样经过几年的经营、训练,赵军战斗力大为提高,将士的求战愿望也日趋强烈,而匈奴则越来越认为李牧是胆小怯战,益发轻敌。这时已经到了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李牧觉得时机已到,该是反击的时候了。于是,挑选了兵车一千三百辆,骑兵一万三千人,步兵五万人,弓弩兵十万人,总兵力约二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综合训练。等军队训练完成,李牧派民众出关放牧,百姓满野,牛羊遍地,却只派少数士兵保护放牧的百姓。匈奴人得到消息后,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命令士兵装败退却,丢下几千人和牲畜让匈奴抢掠,匈奴满载而归。匈奴单于一直为找不到攻打赵军的机会而发愁,现在得到赵军“溃逃”的消息后,认为机会来了,亲率骑兵约十万进逼雁门,深入赵国境内。

李牧得知匈奴单于率兵来犯后,严阵以待,采取守势作战。以车阵从正面迎战,利用战车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以弓弩兵轮番发射;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投入战斗,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匈奴军。经过激烈战斗,除单于率少量亲卫部队突围逃走外,进犯的十万骑兵全部被歼。接着,李牧又乘胜前进,在河北北部攻灭匈奴褴国部,在内蒙东部击败匈奴东胡部,在山西北部收服匈奴林胡部,一时之间,声威大振。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再进扰赵国边境。

后来,李牧回到朝中任职。这时已到了战国的晚期,秦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在收服了魏国之后,把矛头指了赵国。公元前234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樊于期所败,损兵十万。公元前233年初,樊于期又率军进攻赵国,兵锋所指,威胁都城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河北葶城西南)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于是,采取筑垒固守的战术,拒不出战,伺机反攻。这一招正好打到了秦军的痛处,樊于期认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应该速战。他率主力进攻肥(今北晋州西),企图诱使赵军往援,等其脱离营垒后。将其歼灭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手下将领建议应该救援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受制于人的战法,兵家大忌,我们只有等待时机。”当秦军主力去攻打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也疏于戒备。

李牧一看,机会来了,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轴重。李牧判断樊于期得到消息后必将回救,就部署一部分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而将主力放在两翼。当正面的赵军与匆匆赶回的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十万秦军,全部被歼。大将樊于期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就是后来荆柯刺秦王时甘愿献上人头壮举的那位将军)。李牧因为此战,被封为武安君。

后来曾有人评论说,李牧是东方六国智谋最高、最能打仗的杰出将领。可惜由于处在战国末年的形势中,个人能力再强也难挡历史的车轮,难挡统一的步伐。但这并不能掩盖他的卓越战功。特别是他曾长期驻守北部边疆。对于确保人民的生活安宁,防御匈奴入侵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大杀功臣 为什么只有汤和能够活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可他的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伴君如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徐达、刘基、蓝玉、冯胜等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唯独信国公汤和活了

  • 明朝死得最惨的是谁?唯一被诛十族的忠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惨死的人,最惨的莫过于株连九族,牵涉面之广,可以说这全族已经差不多被灭了。然而,在明朝历史的长河,有那么一个人被诛十族,他也是有名的文人雅士,他叫做方孝孺,他也是明朝历史中死得最惨的人,没有之一。方孝孺他从小就是个神童,根据《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

  • "文艺青年"明英宗:推崇室家之恋 与原配伉俪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不少人读史都习惯于脸谱化,把历史人物简单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若是按照这一标准解读明英宗,就很困难:他宠信太监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又受宦官的怂恿,好大喜功,御驾亲征瓦剌,结果惨败被俘,这也是历代皇帝里的头一个;他前后做了两次皇帝,复辟后听信谗言,诛杀功臣于谦……如此政绩,无疑是一个昏昧无能

  • 达奚长儒以两千人对十万大军居然把敌人打哭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因为国祚短暂,所以很多牛人知名度不高,比如名将韩擒虎,杨素、史万岁等等,今天来说一个鲜卑族的名将,此人最后一战实在壮烈!由于性格忠厚,正直勤奋,所以不管是西魏的宇文泰、北周的宇文邕还是隋朝的杨坚,都很看重他。(本文出自《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十八》)他叫达奚长儒,鲜卑族人,天生是个猛将,从西魏、

  • 揭秘杨家将第一人杨业 手杀上百人后绝食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匡义攻打北汉时,曾下重金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杨家将第一人,也叫杨继业,杨令公,此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赵匡义没有看错人,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出名,每战必胜,屡立战功,所以当时北汉人都称他为“无敌”。辽景宗发兵攻雁门关,杨业率几千人大败契丹人,一战让

  • 揭秘为何吕后公开幽会刘邦还对她“不离不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19岁时吕后嫁给了41的泗水亭长刘邦,一年后得女,三年后得子,七年后刘邦离家,起兵反秦。而且,这一走,就是七年。年轻的吕雉长期处于独守空闺的痛苦之中。家贼难防审食其是刘邦家中的佣人,在沛县老家侍候吕后及其子女三年零十个月。吕后、刘太公被项羽掠去做人质,审食其又陪伴坐牢一年多。高祖六年八月,

  • 孟珙帮岳飞圆梦 最后联蒙灭了金国的“南宋擎天柱”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岳飞,无人不知,但岳飞终究也没能一雪靖康耻,在岳飞冤死80年后,岳飞一名部将的后人,为岳飞完成了他的毕生梦想。当年岳飞部下有一人叫孟安,孟安之子孟林也随父上阵,孟林之子孟宗政在战事中崭露头角后,镇守襄阳城,而孟宗政第四子孟珙从小便随着父兄上战场锻炼,培养了良好的弓马武艺以及军事素养。孟珙在22岁

  • 是谁平复了八年安史之乱 又再造就了大唐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郭子仪是历代名将中智慧超群的将领,在他戎马倥偬的一生中,几乎每次战斗,都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谋略和非凡的用兵之道。一、宵衣旰食,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率领十五万大军,起兵反唐,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唐朝政府军由于多年没有作战,士兵缺乏训练,毫无斗志,

  • 诗仙李白不为人知的一面:藐视权贵却热衷功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古今诗坛的巨星,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是光焰万丈长的一个文化符号。李白的诗是如何的跌宕起伏,如何的不拘一格、如何的磅礴瑰丽,难以用文字去形容概括。如果你想去概括去评价李白的诗,就会发现所有的形容词跟李白诗句比较起来,都会黯然失色。然而,诗人的一生,生活状态却不如意十之八九,风光短暂,痛苦常

  • 另类秦武王:最早渴望创造举重世界纪录的大力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荒唐的皇帝,但秦武王恐怕还是这些荒唐皇帝中最为另类的一个!公元前310年,重用张仪、破了六国合纵的秦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赢荡——看这名儿起的——即位,这位赢荡,就是秦武王。当上皇帝那一年,赢荡才只有19岁。孙皓晖先生在巨作《大秦帝国》中,虽然对于赢荡的描写不算多——这多少和他在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