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死得最惨的是谁?唯一被诛十族的忠臣是谁?

明朝死得最惨的是谁?唯一被诛十族的忠臣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4 更新时间:2023/12/28 15:21:07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惨死的人,最惨的莫过于株连九族,牵涉面之广,可以说这全族已经差不多被灭了。然而,在明朝历史的长河,有那么一个人被诛十族,他也是有名的文人雅士,他叫做方孝孺,他也是明朝历史中死得最惨的人,没有之一。

方孝孺他从小就是个神童,根据《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他读书破万卷,别人都称他为小韩愈,十五岁的时候跟随父兄北上,师随宋濂。宋濂是谁?那是“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官职是正五品。名师出高徒,方孝孺不负宋濂的期望,成为宋濂最得意的门生,连许多知名人士都亲口承认对孝孺自愧不如。跟随名师又有此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

经过许多大学士的推荐,方孝孺来到了皇帝朱元璋面前,他奉旨作《灵芝》、《甘露》二诗,学识渊博,行为又文雅端庄,很迎皇帝的心意。如此能人雅士皇帝便想留给以后辅助他的子孙所用,遂对方孝孺厚礼相待。过了十年,方孝孺又被别人举荐到朝廷中去,朱元璋就授予汉中教授的职位,每天给学员教学。而后,到了朱允炆即位,果然把方孝孺调到朝政中任命,根据《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无论是天下政事,还是皇帝对文学的疑问都要经过方孝孺之手,可想而知,那时候的方孝孺是多么的有地位,将来肯定在仕途之路越走越高。

希望总是美好的,此时燕王朱棣却反叛要挥军南下,本来两军作战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才能的时候,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根据《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建议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急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真定诸将渡卢沟捣北平,彼必归救。我以大兵蹑其后,可成擒也。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方孝孺给的策略也是十分完美的,直接攻打燕王的地盘让他回防,同时大部队在后面跟着攻打他们,前后夹击。同时又写下谕旨数千字,内容大概是只要燕王乖乖回去,就既往不咎,派人秘密把谕旨传到燕王的士兵手中,他们一定军心大乱。不过真是天意弄人,拿谕旨的这个人却没有胆子,不敢拿出示人,于是燕王也没有“遵旨”了。

(图)方孝孺(1357年—1402年),浙江宁海人.

方孝孺有智也有勇,燕王不顾一切打到了皇帝朱允炆身边,当时方孝孺一直要皇帝坚持留守到最后一刻。之后方孝孺被扔进了监狱。在战争前,燕王朱棣身边的姚广孝就跟他说,如果攻克了南京,方孝孺肯定不投降,恳求燕王不要杀了他,否则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灭绝了。燕王当时点头答应。然而燕王想到登基,诏书就找来了“读书种子”方孝孺来写根据《明史·方孝孺传》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没想到方孝孺这么忠诚,宁愿冒犯燕王也不肯动一下笔,因为他打从心底里不认同燕王做皇帝,这是谋朝篡位。燕王大骂说要对方孝孺株连九族,没想到方孝孺仍然大放厥词道:“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株连十族本来没有,不过在燕王怒发冲冠的时候,任何不可能都化为了可能,就把朋友门生也列为一族,连同祖宗亲戚合为十族。

根据《明史·方孝孺传》:“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弟孝友与孝孺同就戮,亦赋诗一章而死。妻郑及二子中宪、中愈先自经死,二女投秦淮河死。”明明是一代忠臣却落得如此下场,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和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死了,两个女儿投秦淮河而死。不仅家人,其他亲戚朋友全都抓来受死,有的甚至还故意当着方孝孺的面千刀万剐杀死。方孝孺听到了那些消息,看到了死在面前的亲人,仍然不为所动,即使全部人都死了,还是自己的骨气尊严大于一切,还做了一首绝命诗,只有看到自己哥哥的时候才落下泪来,当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的历史。株连十族的行动持续了多天,杀死了873人,人数如此之庞大,许多无辜的方姓人士也遭受其害,除此之外,还有充军,流放的人超过千人。牵涉面非常广,可以看出燕王是有多么生气,还有方孝孺那绝不低头的倔强。全部人都死完了,最后方孝孺被凌迟磔杀。株连十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一个不服输的忠心臣子,连同身边所有有联系的人,就这样干干净净地被抹杀掉,手段真是极其残忍。

(图)方孝孺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东北山麓

历史上的文天祥也是到死也不低头的人,不过他那时候牵涉的只有妻子和女儿,严重程度与方孝孺的毫无可比。可以说,方孝孺的确是有点死板和倔强了,为了自己的忠心与骨气,牺牲了所有人也在所不惜,笔者认为有点愚蠢了,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过这种无比强硬的尊严能够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程度虽然有点过,不过他的坚持和不服输的精神无疑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文艺青年"明英宗:推崇室家之恋 与原配伉俪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不少人读史都习惯于脸谱化,把历史人物简单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若是按照这一标准解读明英宗,就很困难:他宠信太监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又受宦官的怂恿,好大喜功,御驾亲征瓦剌,结果惨败被俘,这也是历代皇帝里的头一个;他前后做了两次皇帝,复辟后听信谗言,诛杀功臣于谦……如此政绩,无疑是一个昏昧无能

  • 达奚长儒以两千人对十万大军居然把敌人打哭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因为国祚短暂,所以很多牛人知名度不高,比如名将韩擒虎,杨素、史万岁等等,今天来说一个鲜卑族的名将,此人最后一战实在壮烈!由于性格忠厚,正直勤奋,所以不管是西魏的宇文泰、北周的宇文邕还是隋朝的杨坚,都很看重他。(本文出自《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十八》)他叫达奚长儒,鲜卑族人,天生是个猛将,从西魏、

  • 揭秘杨家将第一人杨业 手杀上百人后绝食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匡义攻打北汉时,曾下重金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杨家将第一人,也叫杨继业,杨令公,此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赵匡义没有看错人,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出名,每战必胜,屡立战功,所以当时北汉人都称他为“无敌”。辽景宗发兵攻雁门关,杨业率几千人大败契丹人,一战让

  • 揭秘为何吕后公开幽会刘邦还对她“不离不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19岁时吕后嫁给了41的泗水亭长刘邦,一年后得女,三年后得子,七年后刘邦离家,起兵反秦。而且,这一走,就是七年。年轻的吕雉长期处于独守空闺的痛苦之中。家贼难防审食其是刘邦家中的佣人,在沛县老家侍候吕后及其子女三年零十个月。吕后、刘太公被项羽掠去做人质,审食其又陪伴坐牢一年多。高祖六年八月,

  • 孟珙帮岳飞圆梦 最后联蒙灭了金国的“南宋擎天柱”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岳飞,无人不知,但岳飞终究也没能一雪靖康耻,在岳飞冤死80年后,岳飞一名部将的后人,为岳飞完成了他的毕生梦想。当年岳飞部下有一人叫孟安,孟安之子孟林也随父上阵,孟林之子孟宗政在战事中崭露头角后,镇守襄阳城,而孟宗政第四子孟珙从小便随着父兄上战场锻炼,培养了良好的弓马武艺以及军事素养。孟珙在22岁

  • 是谁平复了八年安史之乱 又再造就了大唐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郭子仪是历代名将中智慧超群的将领,在他戎马倥偬的一生中,几乎每次战斗,都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谋略和非凡的用兵之道。一、宵衣旰食,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率领十五万大军,起兵反唐,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唐朝政府军由于多年没有作战,士兵缺乏训练,毫无斗志,

  • 诗仙李白不为人知的一面:藐视权贵却热衷功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古今诗坛的巨星,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是光焰万丈长的一个文化符号。李白的诗是如何的跌宕起伏,如何的不拘一格、如何的磅礴瑰丽,难以用文字去形容概括。如果你想去概括去评价李白的诗,就会发现所有的形容词跟李白诗句比较起来,都会黯然失色。然而,诗人的一生,生活状态却不如意十之八九,风光短暂,痛苦常

  • 另类秦武王:最早渴望创造举重世界纪录的大力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荒唐的皇帝,但秦武王恐怕还是这些荒唐皇帝中最为另类的一个!公元前310年,重用张仪、破了六国合纵的秦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赢荡——看这名儿起的——即位,这位赢荡,就是秦武王。当上皇帝那一年,赢荡才只有19岁。孙皓晖先生在巨作《大秦帝国》中,虽然对于赢荡的描写不算多——这多少和他在位时

  • 明末清初文学家顾炎武:酷爱收集各类书籍碑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昆山千墩(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他学识渊博,学风严谨,著作等身,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作为耕读世家,顾炎武家族藏书历时四代,从高祖顾济“寒家 藏书”到倭寇焚书,从曾祖顾章志重新收藏到

  • 李自成逼死崇祯 明朝生灵涂炭 人口锐减8000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从李自成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混战五十四年。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轰轰烈烈崇祯元年,陕西的大饥荒弄到人相食的地步,正是这场空前的大灾难拉开了明王朝灭亡的序幕。李自成的战马饮惯了人血,对水不屑一顾。上了战场,战马一闻到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