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武王是如何对待商朝百姓的?他有残暴的一面吗?

周武王是如何对待商朝百姓的?他有残暴的一面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84 更新时间:2024/1/18 19:08:25

说到周武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关于武王伐纣的传奇,如今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周武王“残暴”的一面。

武王伐纣之后,周人大军如何处理殷人,主流史书记载可以用“秋毫无犯”四个字来形容,三千年前的军队果真如此军纪严明,周武王真的仁义无双只诛纣王一人吗?孔子删削的材料或解开谜团,记载的内容颠覆传统认知,严重影响周武王形象。

牧野之战后,纣王逃入城中,登上鹿台,将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由于商国已经分崩离析,周武王、姜子牙率军轻松进入朝歌。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商朝时期,诸侯一般都被称为方国,根据关系远近名称略有不同,比如像“鬼方”之类肯定是商朝敌人,周国原是商朝附属方国,即“文王事殷”,周文王后来称王,在政治地位上与纣王平起平坐,因此武王伐纣时商周是两个平等国家,不是商朝国内叛乱,准确的说是侵略战争。儒家将武王伐纣描述成国内势力起兵推翻不仁统治,其实存在一定误解。

周武王进入朝歌之后,商国百姓竟然在城郊迎接,周武王对商国百姓说“上天将赐福给大家!”商人一齐拜手稽首共两次,姬发也还礼拜谢。似乎,商国百姓非常欢迎武王取代商朝。

当然,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政治作秀,比如周人强行驱赶一部分百姓出来迎接武王,或者一批商国投降派主动出来站台。但从史书记载来看,周武王仁义与商纣王残暴形象被烘托了出来。

到底该如何处理商国百姓呢?周武王、姜子牙、周召公、周公旦有过一次讨论,姜子牙建议是全部杀掉,周召公建议是“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周武王全部否决,最终采纳了周公旦的建议。

西汉刘向《说苑·武王克殷》记载了周武王询问“殷之士众,奈何处之?”: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大致意思是,周公旦说让他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要因为朝代更迭而有所改变,百姓与贵族有过错的,责任也只在纣王一人身上。

“只杀纣王,不伤百姓一人”的处置策略,在很多典册中都有记载,比如《尚书·泰誓》记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孟子指出“曾闻武王诛独夫纣,未闻弑君者也”。

于是,周武王成功安抚商国百姓,甚至还封了纣王之子武庚继续管理殷国,胸怀之宽广古今罕见。

如果这就是历史真相,那么周武王必然仁义无双,圣人典范,但孔子删削掉的一份材料却显示周武王没那么仁义。

关于周朝的历史,有一本叫《逸周书》的古书,主要记载从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到景王年间的时事。汉朝刘向、班固,唐朝刘知几等都认为《逸周书》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剩下的材料。现代学者认为,《逸周书》可能是战国人所编,或者与《竹书纪年》一样出自汲郡古墓。尽管《逸周书》来历争议颇大,但书中记载的内容却更接近历史真相。

周武王如何对待朝歌百姓,除了抓住恶臣百余人等祭献之外,《逸周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对待朝歌周围殷人百姓就不那么仁义了。

《逸周书·世俘》记载:“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望至,告以馘(音guó,割掉敌人左耳计数献功)俘。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时日,王立政。吕他命伐越、戏、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来命伐靡集于陈。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弇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馘俘。”简单的说,就是姜子牙、吕他、荒新等人受命征讨不服殷人,然后回来报告阵斩和俘虏人数。

由于这场征讨商国残余力量的战争二个月就结束,因此大致可以确定战争范围主要就在朝歌周围,或者说商朝核心地带,因此与其说是方国,不如说是一些被封国的殷人贵族。因为只有最亲近的本族之人,才可能被封在朝歌周围。

这一场围剿战非常残酷,周人大军一共征服652国,阵斩一亿零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俘虏三亿万零二百三十人。

《逸周书·世俘》记载:“武王遂征四方,凡憝(duì)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数字肯定夸张了,但也可见斩杀与俘虏人数之多,令人惊骇。箕子是纣王叔叔,为何逃到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政权?或许周人大军追杀商朝遗民非常凶残,于是箕子不得不远遁朝鲜半岛。

与此同时,周武王还在纣王皇家园林中打猎,斩获数量惊人,《逸周书·世俘》中有“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学者李俊认为得到如此之多的猎物说明这是周武王在搜刮战利品,连园林中的猎物都不放过,对殷都皇宫财产的处理可想而知。

另外,周武王遵循二王三恪制,将纣王之子武庚册封在殷,此时“殷国”成了周天子的一个诸侯国。但要注意的是,周武王并不放心殷国,将三个兄弟册封在殷国周围监视武庚。周武王去世之后,周公旦辅政,三监不满周公辅政,便与武庚一起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随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将殷国等杀了个血流成河,最终微子成为殷人遗民首领,建国为宋。

班师回朝之后,在周原祭献上天仪式上,周武王废掉纣之恶臣百人的肢体,杀了右厥甲小子鼎大师,又杀了四十个氏族首领的鼎师,还有若干俘虏与左耳参与整个仪式。按照当时习俗,俘虏应该也是牺牲品之一。

可见,在征服商国过程之中,周武王的“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百姓有过,在纣一人”之说,只是一种政治宣传与政治作秀罢了,实际是一个血淋淋的征服过程。

之所以流传周武王“仁义无双”,可能与儒家信念有关,将武王克殷包装成一场仁义战争,即仁义可以轻松推翻暴政,以此希望春秋战国君王不要战争,而要“以仁服人”。但或许《逸周书》内容严重影响周武王仁义形象,所以孔子就将之删削不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真的没有能力吗 曹操当初为何不招揽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和诸葛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爱才,知人善任,在群雄逐鹿的过程中,唯才是举,因此招揽了很多人,手底下人才济济。即使这样,他也不嫌多,是人才都要,比如赤脚迎许攸,就是经典之作。曹操曾对刘备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虽然有试探刘备之意,但也证明表明了对刘

  • 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投降关羽真的是迫不得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五子良将于禁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之中,印证了“乱世出英雄”的说法,三方势力之间,都是能人辈出,有着驰骋沙场的武将,像是人尽皆知的江东四英将、蜀汉五虎将、以及曹魏的五子良将,这一众声名显赫、威震华夏的大将,都是有着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名史,提起曹魏的五子良将:

  • 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的话 诸葛亮会不会学曹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北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聊三国有一个好处,三国故事读者老爷们都耳熟能详,不用费心去铺陈背景,比如一提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圣人。聊三国也有一个坏处,三国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人人心中皆有定见,或者说成见,有了成见,便很难容得

  • 白起的死要归结于将相失和吗?你看到的并不是全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白起的死要归结于将相失和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前257年十一月,在咸阳城外的杜邮,那位不可一世的一代名将白起,在发出了“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的呐喊后,又缓缓说出了“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随后,从特使手中接过了秦王剑,拔剑自刎,一代杀神

  • 李世民真的修改过史书吗?真相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修改史书的行为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那么在历史上李世民真的修改过史书吗?他又是怎样看待史书中对自己的评价的呢?在中国的史书中,主要描写唐朝历史的主要是《旧唐书》、《新唐书》跟《资治通鉴》了。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皇帝位,驾崩于公元649年。旧唐书成书于公元945年,是五代中后晋时期,新唐书成书于

  • 李涛的身世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能官运亨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涛,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南朝刘宋政权末代皇帝刘准,十岁时遭遇萧道成政变,临死之前留下“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一语道尽宗室身份荣华富贵背后的无尽悲凉。其实,国家覆亡之后皇族悲惨下场并非古来有之,而是始于西晋,之后往往不是被杀便是受辱,鲜有得以

  • 项羽有实力能统一天下吗?他没享过当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项羽为何败于刘邦之手”,有一人大概想表达的意思是:“刘邦战胜项羽,是郡县制战胜了分封制。项羽把天下分封给18路诸侯,是让中国重回战国时期,是开历史倒车,分封制早就过时,所以他必败。刘邦统一天下并施行郡县制,是延续了更进步的

  • 孙膑的战绩与理论都有目共睹,为什么没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孙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战国四大名将,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秦赵各占其二,他们的传奇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纵观250余年的战国时代,惊才绝艳之辈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成就不下于“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人,比如吴起、孙膑、匡章、乐毅等,本文重点

  • 晏殊的为官之路有多传奇?历史上的他是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晏殊的为官之路有多传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读晏殊的词,当觉这是一个忧郁多思、风流浪漫的才子。也确实,晏殊自小便有神童之名,聪明好

  • 努尔哈赤到底是重伤而亡还是因病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1626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下午,后金国主努尔哈赤乘船叆鸡堡,距离沈阳城仅四十里,但他的人生之路却在此地终止,终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虽然死了,但关于他死亡的原因却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那就是他是因宁远之战,被明军炮火击中,从而重伤身亡的。那么历史上努尔哈赤的死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