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实行穷兵黩武的政策,在当时有何影响?

汉武帝实行穷兵黩武的政策,在当时有何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64 更新时间:2023/12/14 17:13:01

前101年,汉武帝下达宣战诏书。

沉寂了数年的汉匈战争,重新动!

可是,很快,汉武帝就发现:汉军仿佛不记得怎么跟匈奴人打仗了。怎么打怎么输。

屡败

汉武帝与匈奴进行了3次上规模的交手,结果:1次比1次惨。

第一次,汉武帝派李广利率3万骑兵出酒泉,沿着祁连山西进。

在击败右贤王后,李广利在班师途中遇到围攻,苦战几日,粮食耗尽,几乎被尽。

幸有赵破奴率数百勇士杀出血路,汉军才得突围。

此战,3万汉军,损失近2万!

第二次,就是李陵的悲剧了。

李陵率5000步兵孤军深入,遭遇匈奴围攻。

尽管李陵奋勇作战,击杀匈奴甚重,但仍然覆没!

第三次,燕然山之战,败得最惨。

汉武帝兵分数路进攻匈奴。

原本,进攻颇为顺利。

突然,因为长安发生政治事件,李广利企图用大功来减罪,孤军深入。

结果,在退到燕然山时,被匈奴截断后路,遭遇围困。

最后,李广利投降!

屡败之下,汉武帝只好给汉匈战争再次按下暂停键:不打了!

威武汉军,怎么突然打得这么别扭了呢?

匈奴学精了

这三次作战的大致过程惊人相似:汉军深入,退军途中遭遇围困,汉军被歼或付出沉重代价后突围。

看来:匈奴学精了。他们变得稳准狠,沉着待机,一出手就是奔着歼灭战去的!

这是因为:匈奴人摸索出了成熟的套路,屡试不爽。

当初,卫青霍去病军中有不少匈奴人,后来,这些人中有一些人回到了匈奴。

这些熟悉汉军路数的家伙给匈奴总结出了

一个屡试不爽的套路:

1、敌进我退+坚壁清野。

汉军来攻,匈奴人先把妇女、牛羊向北迁徙,作战部队一面监视汉军,一面避战后退。

2、敌退我围。

茫茫大漠,汉军既找不到敌人,也找不到牛羊,完全依赖漫长、脆弱的后方补给,注定不能持久,必然后退。

一旦汉军后退,匈奴迅速机动,先占据有利地形,围困汉军。

3、持续作战。

过去,战场离汉军基地较近,即便匈奴人围困汉军,匈奴仍需担心汉军救援。

此时,战场已经远离汉军基地,匈奴不必过于担心汉军后援。

因此,匈奴军加强了持续作战的训练,培养出了长围久困,打歼灭战的能力。

匈奴,变得难打了!

战线长了,汉军续航能力弱了

匈奴人之所以能吃定汉军,知道只要他坚壁清野则汉军必退,是因为:汉军的续航能力不可避免的变弱了。

此时,汉匈战争的战线已经推进到了漠北。

要知道,当初的漠北决战,汉军损失了十万匹马!而当时,卫青与单于决战的战场只不过是在大漠的北部边缘地带而已(霍去病部倒是比较深入)!

漫长的补给线,不但成本极高,风险也极高。

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可以在退却的同时,分兵袭扰汉军粮道!

因此,汉军在深入后,既找不到敌军,又找不到牛羊,而后勤系统又漫长而脆弱,怎能不退呢?

如此,在匈奴人的后退决战战法面前,汉军一筹莫展,屡屡中招。

指挥系统问题大:将不能而君御。

对手强了,战线长了,汉军要取胜,对指挥系统的要求也就高了。

偏偏汉军的指挥能力大幅减弱了。

当初,卫青霍去病都是难得的军事天才,汉武帝放手任用,正是“将能而君不御”。

可是,同为外戚,大汉的新任大将李广利却是庸才。

自征大宛开始,李广利已经充分证明自己并非良将。

匈奴的战法是难对付,汉军无功而返可以不怪主将。

但是,李广利所率的汉军主力,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匈奴包围,这就不能只怪敌人太狡猾了!

另一方面,或许是对新一代将领还不放心,汉武帝对前线的干预也多了起来。

在李陵出兵前,路博德曾上书,建议到春季再与李陵一起进军。

结果,汉武帝居然愤怒地认为李陵胆怯了,居然下令李陵率5000步卒孤军深入!

结果,李陵这支彪悍的荆楚勇士,被悉数报销!

中枢不稳

汉武帝后期,政局不稳,巫蛊之祸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大汉的中枢神经。

汉代的前线将领,多与朝中人物有密切关系。朝中不稳,时刻影响着前线将领们!

在燕然山之战中,墨菲定理生效了!

此前,战事一切顺利,李广利击败匈奴军,进据范夫人城,其余各路也多取得胜利。

突然,长安上演了巫蛊之祸第二季,李广利全家被抓了起来!

李广利闻讯,先是企图冒险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救全家。

结果,冒险突进,遭遇围困后,又降敌!

李广利的这几万人,与其说是被匈奴所破,不如说是汉武帝送的礼物。

对其他原因的看法

对于汉武帝晚年战败的原因,历来还有许多说法。

个人对这些说法有不同看法。

1、连年作战损耗极大,汉军的骑兵力量被削弱,战斗力下降。

个人看法:漠北决战,汉军损失十余万马,损耗确实很大。

不过,就实际作战而言,汉军的骑兵力量不降反升。在燕然山之战中,汉军光骑兵就有17万之多,规模比漠北决战还要大不少。

因此,汉军战斗力的削弱,并非在于士兵的战力、装备,主要在指挥系统。

2、汉武帝穷兵黩武,国力损耗大,影响了对匈奴作战的能力。

个人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确实给国力带来了巨大损耗,这也是汉武帝后来要及时暂停的原因。

不过,就具体作战而言,汉军一直打到阿尔泰山、燕然山,补给一直没有出现大问题,补给能力比漠北决战时还有不少进步。

所以,如果说连续用兵,使国力受损,确实如此;但说国力受损导致军力受损,则还没有。

客观地说,即使汉武帝君臣在作战组织上更完美一些,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以汉兵远征漠北,对中原王朝来说并非明智之举。

漫长的补给线,令帝国不堪重负,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根本动摇。

后来,东汉窦宪勒石燕然,将北匈奴赶出漠北,所用的是南匈奴兵;唐太宗扫荡薛延陀,在漠北建立统治,所用的,多是突厥兵。

汉武帝以汉兵一味逞强,目标超出了中原王朝的承受能力,当然无功!但能及时及时暂停,休养生息,不失明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表占据荆州后,又将荆州让给刘备是为的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为什么不取荆州,刘表什么时候让荆州,如果刘备接受了刘表的荆州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表占据荆州,手下猛将如云,为什么有意让荆州给刘备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汉末三国初期,刘表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又是汉室后裔。在董卓掌朝期间刘表代替王叡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从此成为荆州最高的军政长官。刘表在担任荆州刺史期间把荆州治理得非常好,让荆州避免了多年的中原战火。可

  • 汉宣帝用12年为什么就解决了匈奴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汉宣帝的儿子,汉武帝后期为什么打不过匈奴

    汉武帝在位54年,有44年的时间在打匈奴。虽说汉武帝给予了匈奴重创,尤其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遭到了汉朝致命的打击。但是在整个汉武帝期间,匈奴一直没有臣服。而在汉武帝晚年,由于他喜怒无常,猜忌太多,杀戮太多,因此也造成了汉朝对外战争的能力减弱,无论是赵破奴受降城之战、李广利天山之战、李陵浚稽山之战,以

  • 吕不韦的一生有多传奇?他的三次豪赌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不韦原来是一个什么人,韦小宝历史上有此人吗,吕不韦传奇评价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不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成,富贵斯取。”是吕不韦的传奇一生的总结,他从一介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政客,他的眼光是毒辣的。在政治上,吕不韦依旧靠自己经商时期的智慧,为秦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作为一个商人,吕不韦无疑是成功的。第一次

  • 汉武帝雄才大略,为何对求仙之事乐此不疲?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入海求仙,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哪,汉武帝求仙问道

    汉武帝明知方士愚弄他,杀一个再立一个,对求仙的事乐此不疲,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自导自演了一出出令人难以捉摸的求仙闹剧。到底汉武帝为何对这些荒诞不经的神仙方士等迷信学说能全面接受、诚信有加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汉武帝自身的经历和性格是其原因之一。汉武帝自七岁即被立为

  • 汉献帝为何心甘情愿将玉玺交给曹节保管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献帝有逆袭的可能吗,曹节为什么要帮汉献帝,汉献帝禅让是自愿的吗

    众所周知,在曹老板死后,曹丕早已按捺不住那颗谋逆之心,还没等自己父王的英灵飘远,就开始忙着联络群臣,逼迫献帝退位了。而当时的献帝,也早已处于了一个众矢之的的境遇,除了最后一个宁死不交玉玺的执玺官祖弼之外,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帮着大汉王朝说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献帝在群臣的要挟之下,只得被迫将社稷禅让到

  • 李克宁篡权夺位,欺嫂卖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子争权夺位,雍正夺位是真的吗,夺位成功的皇帝都有谁

    李克宁(?-908年),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奠基人李克用幼弟,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为人仁孝,是各兄弟中最贤良的一位。大唐日渐衰微,各路英雄豪杰烽开始群雄奋起,问鼎中原。李克用虽然身处伐北也不敢寂寞,毅然加入了争霸的行列中。而他带领的这只部队就是唐末闻名天下无往不胜的铁骑—沙陀劲旅。有

  • 朱元璋好不容易建立明朝 朱元璋为何还要分封藩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果建文帝不撤藩,朱元璋为什么要封藩王,朱元璋为什么不削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分封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近重新去看了一下明朝的历史,对朱元璋的分封制度,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朱元璋搞分封制,那完全就是自私自利的做法。毕竟老朱打天下不容易,他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是太子外,他想要让其他25个儿子都称王,在地方上做土皇帝。

  • 探索杜审言的生平,他的人生轨迹与苏轼的极其相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人生轨迹路线图,与苏轼经历相似的诗人,苏轼的人生经历与作品的关系

    你真的了解杜审言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个狂人,敢说出:“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当得王羲之北面”,这样“狂言狂语”。他狂妄到觉得自己的文章比王羲之还好,能让苏味道能羞愤欲死。也因此杜审言的狂妄让他得罪了很多人,遭受贬官等陷害,甚至他的儿子都为了替他报仇而死,

  • 李贽到底有多狂?曾写下两本极为异端的书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宫崎骏曾写下,李贽为什么离经叛道,李贽为什么自名为异端

    你真的了解李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儒家眼里,秦始皇与孔子的历史定位非常明确,秦始皇是超级暴君,孔子是至圣先师,这是儒家门徒的基调,不容置疑不容推翻。即便偶有质疑,也只会偷偷摸摸、非常隐晦地点到为止。二千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秦始皇与孔子历史评价一直如此。明朝建立后,起初官

  • 小明王如果早点让位给朱元璋的话 小明王还能不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林儿为什么叫小明王,朱元璋为什么要救小明王,为什么朱元璋不立朱棣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元璋和小明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朝末年,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怨声载道。白莲教大头目韩山童在淮河流域一带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他有人脉、有威望,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而刘福通则自称是“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代”。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