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关羽是怎么死的 吕蒙真的违抗命令吗

历史上的关羽是怎么死的 吕蒙真的违抗命令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56 更新时间:2024/1/7 12:13:5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之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吕蒙真这么猛?敢违令斩关羽?怕是除了现在一些胡编乱写的影视剧,没有人敢这么写!确切地说,关羽虽是败在吕蒙手里被杀,但绝不可能这样死的。

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首先孙权是不是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其次,关羽到底是不是吕蒙下令杀掉的?

在演义里面,关羽是被孙权下令斩杀的,当时关羽被俘虏,孙权起初是想要劝降,可关羽肯定会拒绝,最终孙权下令杀掉了关羽。

在史书中,裴注《三国志》对于关羽之死的细节有过一定的记载:

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这是史书中对于关羽死前东吴内部商讨的唯一记载,从这段记载能看出,孙权最初确实是俘虏了关羽,他也有要招降关羽的念头,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杀掉关羽。

因为此前曹操曾善待关羽,然而没能改变关羽的想法,最终曹操还在关羽身上吃了大亏。这与演义里面对于关羽结局的描述是非常接近的,这或许能看出孙权并不想要杀掉关羽,可这就是事实吗?

显然不是,因为这段史料的作者裴松之自己就提出了疑问,裴松之所处的时代,肯定资料各方面要比较完善一些,他对这些资料整理过后,会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

关羽之死就有着不少的疑点,比如孙权想要招降关羽,这样为自己对抗刘备,曹操增加一些筹码。

这本来就是比较扯淡的事情,如果孙权要与刘备为敌的话,那么他招降关羽完全是多此一举,关羽要是这样的人,那么曹操早就成功了,也轮不到孙权去做。此外,根据这段记载,吴军在俘虏关羽之后,孙权就立即召开了这次会议,决定如何处置关羽,这本身就是有些难度的。

孙权当时人在江陵,而根据记载,关羽是在临沮遇害的,临沮是湖北宜昌市远安县,现在要从荆州到这里,确实要方便很多,可那个时代,没有高速也没有火车高铁,信息传输不可能那么快。

哪怕是关羽在临沮被俘虏,他距离孙权也有几百里远,消息传到孙权那,再等孙权做完决定传回去,恐怕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因此,关羽之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孙权提前就做好了布置,只要抓住关羽立即杀掉,第二是孙权根本就不知道关羽的情况,关羽是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与吴军交战最终死在战场上的。

这两种可能哪个更符合史实呢?很明显,第二种可能性是最大的。

因为孙权一方即便经过了精密布置,偷袭荆州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吕蒙一路进兵运气也非常好,糜芳等人直接投降,拱手让出了荆州。

可即便如此,关羽在回师过程中,他依旧有着无数逃生的机会,哪怕到最后,他也没有完全被合围,西北方向就是刘封等人的防区,无论是孙吴还是曹魏,都没能封死那个方向。

这次的军事行动,孙吴这边原本就是冲着荆州去的,对于孙权来说,拿下并彻底控制住荆州,比杀死关羽更加重要,可战争发展到这个地步,孙权也不确定关羽会有什么结果,追杀关羽有追杀的风险,不追杀也有不追杀的风险。

孙权在不知道其中风险的情况下,他是不可能提前下死命令,让部下不杀或者坚决杀掉关羽的。

那么吕蒙在关羽之死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在最初攻打荆州的战斗中,吕蒙是吴军的最高统帅,可在拿下荆州之后,孙权来到了这里,这样布局就有些微妙了。

孙权并非是来这里观光的,他在来了之后,就立即调兵遣将,派潘璋陆逊去截断关羽的后路,又派朱然这些大将参与到围堵关羽的行动中。

从这些举动能看出来,当时战场上孙权无疑是最高统帅,吕蒙已经把指挥权让了出来,由孙权继续战争收尾工作。吕蒙在后面到底做了什么,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可吕蒙身份本来就不一般,哪怕孙权过来了,他也是吴军的统帅。

吕蒙不会像潘璋、朱然这些人一样去前线参与到围剿关羽的战斗中,他应该还是在江陵坐镇,协助孙权一起指挥后续的战斗。

因为当时孙权把手下得力的将领基本都派出去了,可他却不能就这么掉以轻心,曹魏的军队正好就在襄樊,从北面围剿关羽。虽然孙权与曹操联合,但并不代表两家就真的没事了,荆州谁都想要,曹魏也没准趁机南下直接打荆州。

孙权无论如何都要留一手,像他后来把关羽首级送给曹操,这就是没安好心,那么他当时为了防止曹军趁机南下,肯定要在江陵留一个得力的将领,吕蒙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他此前进城后的一系列操作,也赢得了当地人们的好感,要想稳住荆州地区,吕蒙是绝佳的人选。

可要是吕蒙坐镇江陵,他就与孙权情况非常类似,他没那么大的能耐快速得知关羽的下落,哪怕是前面的部队抓住了关羽,吕蒙也不会第一时间就知道。

同样,他在江陵,就更不可能自己杀掉关羽,他就算得到消息,也必须要向孙权汇报,那才是最大的领导,吕蒙还不具备独自处决关羽这种大将的权力。因此,关羽确实不会是吕蒙要杀的,也不可能是吕蒙背着孙权偷偷杀掉关羽的。

吕蒙这个人,本身也不是冲动的统帅,他不仅极有胆略,更是非常稳重,在轻松打下江陵之后,还能从容布置,没有给关羽反击的机会。

很难让人相信,吕蒙会做出这么草率的决定,可关羽虽然不是吕蒙下令杀掉的,人毕竟是死在吴军的手下,当时吕蒙作为统帅,名义上这些人都是他的部下,因此这个账被算到他的头上也很正常。

孙权既然并不确定该怎么处理关羽,吕蒙又不是直接下令杀掉关羽的人,那么关羽之死就只有一种可能,他是在战场上牺牲的。

其实在明朝后期之前,无论是史书还是演义话本,都是更加倾向于关羽战死的结局。陈寿在《三国志》里面,对于关羽之死的描述也是前后矛盾,不同的传记里面有不一样的记载,就出现了战死说和被擒被杀的说法。

从现实角度来看,当时关羽的部下只剩下十多个人,他们这种小分队突围,正好遇到了潘璋军队的拦截,要想抓住关羽,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

关羽本来就不是那种会束手待毙的人,他从头到尾都表现得非常刚猛,哪怕荆州丢失,自己的部下已经溃散得差不多了,关羽依旧想着要夺回失地,没有第一时间选择逃跑。麦城被包围,关羽也想着要抵抗,还用诈降之类的手段拖延时间,为自己赢得突围的机会。

在关羽一路突围之后,他距离益州已经非常近了,只要再加把劲,他就能顺利跑出吴军的封锁。

因此他面对潘璋的拦截,是不会束手待毙的,肯定会与对方殊死搏斗,当时关羽虽然已经不是巅峰时期的万人敌,可想要抓住他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最有可能的,就是潘璋下令部队与关羽全力交战,他在战场上杀掉关羽,这也是他最大的军功,根本没必要冒那么大风险,去活捉关羽再请示然后再杀。

当然,孙权这边在决定偷袭荆州的时候,就应该想过该怎么去处理一些事情,他们肯定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因此,综合分析来看,关羽之死应是战死的可能性最大,而不可能是吕蒙违抗主子孙权的命令杀掉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注三国志》《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西晋杜预一句话被骂了千年之久 杜预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西晋杜预,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历史上,西晋王朝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完成统一,虽然国运不长,比隋朝还是长一点的。可是西晋的名声很差劲,远不如隋朝。西晋几个皇帝不争气,上层社会炫富、攀比成风,文人喜欢清谈,故弄玄虚,“八王之乱”闹了好几年,最终引来“五胡乱华”,以致“神

  • 明朝开国功臣中很多都是自己的老乡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老乡,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新的朝代建立,皇帝与下面大臣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一个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问题,比较和谐的,为人所称道的有,东汉时期的开国皇帝刘秀和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李世民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宋朝赵匡胤对待功臣,杯酒释兵权。这些都是为人们所

  • 曹真:并不像演义中那样软弱,曾多次克制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曹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此人被作者设定的形象,是一个非常软弱的人物。既不会打仗也不会谋略,经常在战役当中败下阵,但在正史《三国志》当中他却是一个猛将,还看破了诸葛亮的计谋,在自己跟诸葛亮交手的让诸葛亮无功而返。我们今天要说

  • 朱元璋即位后生性多疑 汤和为什么还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汤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多疑的,一旦被皇帝怀疑,几乎都落得不得好死的下场,比如明朝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的400多位的皇帝中的风评还是较为不错的,尤其是他出身贫农,曾流落街头当乞丐,更能体会穷苦百姓的生活不

  • 鳌拜杀苏克萨哈会一家独大 期间为何没有站出来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鳌拜杀苏克萨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顺治帝临终前,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与鳌拜为辅政大臣。本来四大辅臣相互制约,但随着鳌拜杀死苏克萨哈,以及索尼的去世,这种平衡被打破,形成鳌拜一家独大的局面。鳌拜专横跋扈,谁都知道他一家独大的坏处,那为何鳌拜要杀苏克萨哈,

  • 朱元璋不费一粒米就能养活百万大军 崇祯为何穷到连军饷都发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军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初期采用卫所制,这是一种利用军屯供给士兵衣食的军事制度,朱元璋曾经十分自豪地宣称,他“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如果单单从账面上来看,这句话似乎没什么毛病。明朝洪武年间,最巅峰的时候卫所所统辖的军队总数高达270万。这几乎是一个中

  • 孝庄曾住在慈宁宫,为何后世的太后却不敢住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在清宫剧中常听到慈宁宫这个名字,它是专门为了太后和皇后居住而建造的,但是清朝的历代太后们却都不敢住在这里,这是为什么呢?慈宁宫经历了明清两朝四百余年,最初了明朝皇贵妃的所居。1563年,即明嘉靖十五年,在仁寿宫原址上兴建慈宁宫。清朝顺治帝入关后,沿用了明制,1653年慈宁宫修葺后,迎来了它的第一

  • 袁崇焕被凌迟时百姓争噉其肉 百姓为什么会如此痛恨袁崇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袁崇焕和百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袁崇焕剧照)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的八月,盛夏时分,烈日炎炎。北京西市刑场上,有一位明朝军事家正被处以碟刑,这是一种比凌迟残酷百倍的酷刑,要求刽子手割够上千刀才能让犯人死去。崇祯皇帝盛怒之下,选择了京师最有经验的刽子手亲自对这位

  • 袁崇源身为名将为什么会被凌迟处死 袁崇源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崇焕被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晚期国力已经衰弱不堪,因为魏忠贤党同伐异,很多的忠臣良将也都遭到了打压,内忧外患的局面崇祯皇帝没有办法控制,这时候一个人扛起了对抗清军的大旗,这个人就是一代名将袁崇焕。袁崇焕出生于广东,寒门出身的他35岁才考中进士,当时袁崇

  • 孙传庭身为明朝最后的名将 他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孙传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都不在朝夕之间。对大多数王朝而言,之所以会灭亡,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人祸”。比如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以及元朝末年的“红巾起义”等等,这些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背后,往往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