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正把辽国推向巅峰的女人,辽国太后萧燕燕

历史上真正把辽国推向巅峰的女人,辽国太后萧燕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52 更新时间:2024/1/2 6:16:4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辽国太后萧燕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萧太后有很多,但如果要说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那就必须是萧绰萧太后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契丹)国,开写了契丹一族在发展史上浓厚的一笔,真正将辽国推向到极致的则是萧绰萧太后了。

从贵女到皇后,再到太后

萧太后小字是燕燕,汉名叫绰,出生于公元953年,也就是辽应历三年,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温是辽国北枢密院使兼任北府宰相,母亲则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公主吕不古,所以萧太后一出生就是贵女。

萧太后在十七岁的时候被辽景宗耶律贤纳为贵妃,随即被册为皇后,根据文献和考古文字记载,辽国人早婚比较普遍,女子十三四岁结婚的不在少数,萧燕燕十七岁才嫁入宫中,已经属于晚婚了,但也是因为这个年纪才进入后宫,减少了争权夺利的时间,才让萧太后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成长。

辽景宗由于自小遭受惊吓,身体时常不好,大部分时间都卧病于榻,当时辽朝对内的刑赏政事,对外的用兵征讨,基本上都由皇后萧绰定夺,到了保宁八年(公元976年),辽景宗进行改革,并且要求史官以后记载关于萧皇后的言行应该相当于皇帝一般记载,而且萧皇后可以用“朕”一词,萧皇后实际上已经成了辽国的实际掌权者,和辽景宗合为“二圣”,而且辽人也把萧皇后当作皇帝一样对待,当然了,萧皇后肯定也不会谋朝篡位,只是代行皇权而已,加上萧皇后能力有目共睹,带领辽国蒸蒸日上,这也是辽国会全国支持萧皇后的原因所在。

辽景宗去世后,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幼即位,当时仅有十二岁,萧皇后奉遗诏辅佐幼主,萧皇后任用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分别为北、南枢密院使,并让韩德让执掌宫卫禁军,派耶律休哥统领南面军务,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历史舞台。

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六月,萧皇后被尊奉为承天皇太后,于同年七月一日,萧太后正式临朝听政,开始了辽朝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太后摄政时期。

力排众议促使“澶渊之盟”的签订

在辽景宗时期,宋朝已经度过了建国最为虚弱的时候,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带领下已经强大起来,灭掉了南唐,辽国上层人士经过研究汉人文化,知道中原王朝的特性,凡是曾经汉族拥有过的地方都会被称之为故土旧地,强大起来的宋王朝一定会进行统一战争,在这种情况下,辽景宗时期已经开始做出战略转移,由原来的联合江南、北汉对抗中原转移为固守幽、蓟,此时,辽宋之间的力量对比实际是处于大致均衡的状态。

在萧太后的带领下,辽国也在不断增强国力,使辽政权对周边各政权的影响日益扩大,于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宋军分三路伐辽,辽击败了北宋的北伐,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加上守势胜利,又有足够的机动能力,萧太后决定转守为攻。

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进攻大宋,不久,辽相继攻占了遂城、望都、祁州、定州、瀛洲等地,兵临澶州城下,但由于他们对宋军实力估计不足,屡遭败绩,大将陨落,士气受挫,加上大宋也是处于鼎盛时期,难以一战而下,深知中原王朝韧性的萧太后,同年力排众议,辽宋签订停战条约“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结束了双方无休止的战争,创造了几十年和平阶段,为辽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绝好的发展时机,宋辽双方正式成为兄弟之邦,宋辽之间设立了榷场,辽国可以从大宋进茶叶和粮食等,宋朝则从契丹购进北珠和马匹等。

萧太后的治国

辽国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条国策显得非常成功,也是辽国能强大起来的根本原因,就是辽人治理辽人,汉人治理汉人。

汉人对于辽国的强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蓟州玉田韩氏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其中,韩知古更因主持当时契丹法律制度的制定而得到重用,韩知古的子弟纷纷步入仕途,子女与后族萧氏通婚,韩氏的地位日益提高。

到了韩知古的孙子韩德让时,韩氏地位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韩德让曾任南院枢密使,并辅佐萧太后主政,后来萧太后将北院枢密使的头衔也给了他,这样,韩德让就集辽国蕃汉军政大权于一身。

萧太后提高韩德让的地位,一是巩固自己地位的需要,二是为了辽国强大的需要,辽国的辽人虽然武力比汉人高,但是其余方面均不如汉人,比如:冶炼、耕作、文化等方面,辽国想要真正的国力强大,光靠军事是不行,必须提升综合国力,这也萧太后为什么会提拔韩德让的原因。

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萧太后赐韩德让姓耶律,封晋王,并肯定其为皇族,从此韩氏汉人的身份得以改变,成为契丹贵族中的一员。

萧太后死后,葬在医巫闾山,辽圣宗对韩氏的信赖不改,赐韩德让名隆运,并赐住宅和陪葬地,之后,韩德让跟从辽圣宗东伐高丽,回师时重病,辽圣宗和皇后甚至为之亲奉汤药。韩德让死后,辽圣宗和皇后、诸王、公主以及大臣都制服行丧,他的葬礼遵照萧太后的规格,灵车动时,辽圣宗亲自挽拉灵车哭送。最终,韩德让被葬在萧太后墓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秀身为开国皇帝又近乎完美 刘秀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为什么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存在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漫漫历史长河,有时候当一个贤明的君主真不如当一个昏君,昏君昏到极点有时候还更容易名扬上千年。这是不是像如今的娱乐圈?往往是那些槽点满满的明星更火,那些安分守己、认真拍作品的反而不温不火?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有一个基本判断

  • 项羽为什么会在乌江自刎 项羽真的被逼走投无路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自杀,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清照追思楚霸枭雄项羽,追随项羽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节。赞赏他身上的那种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能让后世女诗人如此怀念如此敬佩的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项羽,真男儿。一句“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道尽了他的豪迈不群。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 廉颇和王翦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否有资格?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战国四大名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关于战国四大名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够资格的两位名将。所谓战国四大名将,源于南北朝时梁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书中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一句话,由于《千字文》流传甚广,于是白起、王翦、李牧、

  • 朱标不死,朱棣不敢反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标和朱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作为皇帝,朱棣的文治武功在明朝君主中算比较不错的,被称为“永乐大帝”。但是靖难之役却是他永远的黑点,因为的皇位得来不正,是抢了自己侄子的江山。可能有的人想问了,如果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答案是否定的,直

  • 都为项羽效命,陈平与韩信的官职差别为何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韩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陈平和韩信两人的境遇比较相似,他们最开始都在项羽手下效命,后来才转入刘邦麾下。两人都是楚汉时期的英雄豪杰,都为刘邦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功劳。而两人的遭遇又是截然不同的,陈平在项羽手下做事时,被授予上卿的爵位和都尉的官职;而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事时,就只当了个小小的

  • 蓝玉身为一代名将 蓝玉最后为什么会落到一张人皮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蓝玉结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开国功臣蓝玉被剥皮实草,在各地展示。一代名将蓝玉,为什么最终落得个只剩下一张人皮的下场?蓝玉,一个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将领。起初,他在开平王常遇春的麾下效力。只要他出战,基本上都能成功,所以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

  • 孟珙曾救下一人,四十多年后此人后代灭了南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孟珙是一代名将,他在南宋后期领兵抗击金朝、蒙古的入侵,保住了南宋的江山,被后世誉为“机动防御大师”。可是,孟珙生前却做了一件“错事”,他救了一个不该救的人,结果数十年后,这个人的儿子灭掉了南宋王朝。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不该救的人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事情还

  • 朱元璋猜忌之心那么强 马皇后参政朱元璋为何没有不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马皇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言: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有多强?洪武时期曾经发生史上闻名的“四大案”,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更是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的代表,足可见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朱元璋剧照朱元璋猜忌之心,日益增长而且这份猜忌之心尤其是在做了皇帝之后,变得日益渐长

  • 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人是谁?为何与吕后、武则天并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被人与汉朝的吕后、唐朝武则天并称,后世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娥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因此

  • 孙尚香和刘备真的没有感情吗 孙尚香自杀是因为殉夫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尚香和刘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乱世的女人宛若漂萍,生死荣辱由不得自己,即使身份高贵者概莫能外。就汉末三国而论,悲情的女子并不在少数,而孙权的妹妹兼刘备的夫人孙尚香,便是其中的典型。那么问题来了,孙尚香既然跟刘备年龄差距很大,并且毫无感情,为何最终要选择自杀殉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