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宰相余国柱是什么人?他的官位晋升之路与大象有关?

清朝宰相余国柱是什么人?他的官位晋升之路与大象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3/12/18 21:22:11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宰相余国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有一位历史名人,此人曾担任康熙朝的武英殿大学士(有“宰相”之称),在湖北名噪一时,史称“余相国”,他就是康熙朝传奇“宰相”余国柱。

提及余国柱,就不得不提清朝另一位朝廷重臣,那就是纳兰明珠。康熙年间,纳兰明珠是康熙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在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的过程中,纳兰明珠立下不世之功。然而,纳兰明珠和另一位朝臣索额图争斗30余年,相互倾轧、水火不容,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为康熙所不喜。在纳兰明珠和索额图的身后,有各自的党羽,人称“明党”、“索党”。而余国柱,就是“明党”的重要成员,是纳兰明珠的左膀右臂。

余国柱,字两石,清朝大冶县人。他年幼丧父,在舅舅家长大。他的舅舅很疼爱余国柱,余国柱从小就被舅舅送到黄石东方山学堂,和同龄人相比,余国柱显得格外聪慧。当时老师授《四书》,老师先诵读一遍,要求学童们把内容背熟后才能放学,余国柱每次听完老师诵读一遍后,合上书本就能立即背诵下来,因此早早就能放学回家,老师也称他为“神童”。

清朝顺治八年,26岁的余国柱参加乡试,夺得湖广魁首(解元),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高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在当时,翰林院虽然清苦,却是熬资历的好地方。余国柱在翰林院参与编修《大清会典》等书籍,也算是不错的安排。但余国柱自请做地方官,想造福一方,于是,吏部任命余国柱为兖州推官。

余国柱在兖州担任推官(正七品),主管兖州府的刑狱,余国柱到任后,非常勤勉,还破了一桩奇案,很快得到晋升,担任户部主事(六品)。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余国柱在户部忙上忙下,多次给户部尚书提建议,时任兵部尚书的明珠有一次到户部办事,偶遇余国柱,他见余国柱思维敏捷,为人精干,便暗中拉拢。三藩之乱结束后,明珠推荐余国柱为左副都御史。后来明珠担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又提拔余国柱为左都御史、户部尚书。

余国柱在63岁那年终于入阁拜相,成为文华殿大学士。关于余国柱拜相,在黄石当地有一个特殊的记载。

康熙二十六年二月,康熙带着文武百官到皇苑游玩,为了迎接康熙,皇苑早准备了许多珍禽异兽来供大家观赏。康熙带领大家走到一头大象面前时,偶然听到大象发出一声嘶叫,而当大臣们依次走到大象面前时,大象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当康熙重新来到大象面前,大象又发出一声嘶叫。反复几次,大象见到康熙便叫,屡试不爽。

大象专门对康熙嘶叫,康熙觉得非常稀奇,便回头问众位大臣:“象鸣其君,不知是凶是吉?”当时康熙身后有权臣纳兰明珠、索额图等人,又有博学多识的徐乾学、李光地,面对康熙的提问,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如何应答。这时,户部尚书余国柱上前对康熙说:“禀我主,此乃吉兆!佛经云:‘大象鸣,国家兴。’”

余国柱之言虽然好听,但有拍马屁之嫌。康熙听完,一笑置之。但索额图不会放过这个攻击余国柱的机会,索额图质疑说:“余大人此语毫无根据,恐有谄媚之嫌。”没想到余国柱却说:“此语出自佛经,并非余谋杜撰!”

康熙听完十分惊奇,连忙问余国柱,此语出自什么经书,哪一卷,余国柱如实回答后,康熙忙令翰林院去查找,果然有此语。此事之后,众位大臣皆佩服余国柱学识渊博,康熙也对余国柱另眼相看,几天后,余国柱被康熙升任为武英殿大学士。

康熙年间,大学士有宰相之称,因此人称余国柱就此“拜相”,家乡百姓都称余国柱为“余相爷”。

余国柱从顺治九年开始为官,在康熙二十年之前,余国柱为官30年,并无任何劣迹,但在康熙二十年之后,余国柱和明珠沆瀣一气,劣迹斑斑。《清史稿》曾记载余国柱和明珠联合勒索江宁巡抚汤斌,因汤斌不屈服,二人便整治汤斌。因余国柱晚节不保,贪污受贿,人称“余秦桧”。明珠倒台后,余国柱被康熙贬为庶人,返回家乡病逝。

因解读大象的叫声而被拜相,余国柱的经历十分罕见。然而,读圣贤之书,晚年却不做圣贤之官,后人为他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的3000死士来自哪里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的3000死士来自哪里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据《晋书》记载:“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以上《晋书》中的“帝”不是司马懿,也不是司马昭,而是指晋景帝司马师。他阴养3000死士,却没有人发现,也不知道这些人从哪来的。他们在

  • 袁绍如果想要打赢官渡之战,需要什么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袁绍如果想要打赢官渡之战,需要什么条件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这是《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中,荀彧对袁绍谋士和武将的评价。

  • 历史上真正把辽国推向巅峰的女人,辽国太后萧燕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辽国太后萧燕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萧太后有很多,但如果要说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那就必须是萧绰萧太后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契丹)国,开写了契丹一族在发展史上浓厚的一笔,真正将辽国推向到极致的则是萧绰萧太后了。从贵女到皇后,再到太后萧太后小字是燕燕,汉名

  • 刘秀身为开国皇帝又近乎完美 刘秀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为什么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存在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漫漫历史长河,有时候当一个贤明的君主真不如当一个昏君,昏君昏到极点有时候还更容易名扬上千年。这是不是像如今的娱乐圈?往往是那些槽点满满的明星更火,那些安分守己、认真拍作品的反而不温不火?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有一个基本判断

  • 项羽为什么会在乌江自刎 项羽真的被逼走投无路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自杀,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清照追思楚霸枭雄项羽,追随项羽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节。赞赏他身上的那种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能让后世女诗人如此怀念如此敬佩的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项羽,真男儿。一句“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道尽了他的豪迈不群。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 廉颇和王翦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否有资格?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战国四大名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关于战国四大名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够资格的两位名将。所谓战国四大名将,源于南北朝时梁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书中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一句话,由于《千字文》流传甚广,于是白起、王翦、李牧、

  • 朱标不死,朱棣不敢反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标和朱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作为皇帝,朱棣的文治武功在明朝君主中算比较不错的,被称为“永乐大帝”。但是靖难之役却是他永远的黑点,因为的皇位得来不正,是抢了自己侄子的江山。可能有的人想问了,如果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答案是否定的,直

  • 都为项羽效命,陈平与韩信的官职差别为何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韩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陈平和韩信两人的境遇比较相似,他们最开始都在项羽手下效命,后来才转入刘邦麾下。两人都是楚汉时期的英雄豪杰,都为刘邦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功劳。而两人的遭遇又是截然不同的,陈平在项羽手下做事时,被授予上卿的爵位和都尉的官职;而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事时,就只当了个小小的

  • 蓝玉身为一代名将 蓝玉最后为什么会落到一张人皮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蓝玉结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开国功臣蓝玉被剥皮实草,在各地展示。一代名将蓝玉,为什么最终落得个只剩下一张人皮的下场?蓝玉,一个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将领。起初,他在开平王常遇春的麾下效力。只要他出战,基本上都能成功,所以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

  • 孟珙曾救下一人,四十多年后此人后代灭了南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孟珙是一代名将,他在南宋后期领兵抗击金朝、蒙古的入侵,保住了南宋的江山,被后世誉为“机动防御大师”。可是,孟珙生前却做了一件“错事”,他救了一个不该救的人,结果数十年后,这个人的儿子灭掉了南宋王朝。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不该救的人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事情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