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的3000死士来自哪里呢?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的3000死士来自哪里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37 更新时间:2023/12/31 9:29:06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的3000死士来自哪里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据《晋书》记载:“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以上《晋书》中的“帝”不是司马懿,也不是司马昭,而是指晋景帝司马师。他阴养3000死士,却没有人发现,也不知道这些人从哪来的。他们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前一夜,突然就聚集起来。司马师亲率3000死士,屯司马门,控制了京城洛阳,并取得了成功。那么,3000死士到底来自哪里呢?又为何没有被发现啊?

个人认为司马师阴养的3000死士平时“藏”在这三个地方,具有隐蔽性,因此没有人发现,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其一,司马师的3000死士,一部分可能来自退伍军人。他们被安置在乡下,必要时集中训练。

司马懿是曹魏四朝元老,尤其是在魏明帝曹叡时期,他受到重用,常年与蜀汉诸葛亮军队对峙。尤其是在大将军曹真死后,司马懿成为了西南战线的一军之帅,真正掌握了兵权。司马懿也是少数掌握曹魏兵权的外姓人,在曹操时期,宗亲八虎骑掌握着大部分兵权,魏文帝曹丕时期,曹休、曹真先后成为大将军,掌握着曹魏兵权。

现在,由于曹丕和曹叡对宗亲大将的打压及宗亲大将的凋零,司马懿终于有机会掌握兵权了。他在掌握兵权后,和蜀汉丞相诸葛亮军队在祁山对峙多年,不落下风,并多次成功击退了诸葛亮的进攻。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司马懿还平定了辽东公孙渊的叛乱。

司马懿在军中多年,树立了威望,成为了曹魏军中一哥。曹芳时期,司马懿受到曹爽打压,变成了毫无实权的太傅。他当年的手下将士岁数也不小了,到了该退伍的年龄。可是他们退伍后,无处可去。因此,司马师可能用其父司马懿的名义,收留了这些人,将这些人妥善安置在乡下,给了这些退伍军人一个好的归宿。

其二,司马师的3000死士,一部分可能来自家族仆人及佃户。他们平时在司马家族庄园务农。

司马家族在曹魏时期,也算是名门望族了。公元201年、208年,曹操两次征召司马懿出仕,这就说明了司马家族不一般。古代,一个大家族,门阀士族,动辄成百上千人,这些人,大部分是仆人、佃户。如徐州土豪糜竺糜芳兄弟两人,就贡献出数千仆人,来支持妹夫刘备的事业。

这些人大部分应该是司马家族的仆人及佃户,少部分在府中,大部分在庄园务农,需要时,再集合起来。对这些人来说,司马懿和司马师就是他们的主人,主人让他们干啥,他们就得干啥。他们也不需要知道因果缘由,严格执行主人命令即可。因此,高平陵之变前夕,司马师一个命令,他们就能集合起来。

其三,司马师的3000死士,一部分可能来自中护军。他们就是中护军将领和士兵。

司马师于公元237年担任散骑常侍,后来经过多次升迁,升为中护军。中护军是一个什么职位呢?中护军,原来称为护军,最早出现是在秦朝时所设置的护军都尉,汉朝延续了秦制。公元207年,曹操将护军改为中护军,领军改为中领军,他们的职责为掌管禁军,宿卫皇室,是关键岗位。曹魏建立以后,改为护军将军,又有了掌管选拔武官的职能,地位进一步提高。

高平陵之变前夕的司马师就是中护军,他“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他掌管着选拔下级武官的权力,选拔了不少自己的亲信。这些人可能成为了这3000死士的来源之一。司马家族控制曹魏大权后,设置四护军,统领都城外禁军。

只有司马家族的核心人员及亲信才能担当这项职务,先后担任过这项职务的人员有司马师、司马昭、王肃、司马望、羊祜,其中王肃是司马昭岳父,司马望是司马昭堂兄,羊祜是司马师妻弟,这都是亲戚啊。

曹爽掌权时,中领军由他的胞弟曹羲担任,曹训为武卫将军,都掌管禁军,而中护军这一职位,由于利益交换因素,被司马师所得。司马师也正是利用中护军这一关键职位,可能暗中收拢了不少反对曹爽专权的死士。

总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司马师阴养的3000死士控制了皇宫及洛阳。而这3000死士的主要来源就是以上三点,换句话说,这3000死士主要藏身于以上三处。

《晋书》中说,3000死士散落在民间,就是指的是“民间”,而是指的在隐蔽处的意思。你想,民间的3000人,没打过战,能担当政变的重任吗?因此,这3000人大部分是曾经当过兵,上过战场,或者还在军队中服役的士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袁绍如果想要打赢官渡之战,需要什么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袁绍如果想要打赢官渡之战,需要什么条件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这是《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中,荀彧对袁绍谋士和武将的评价。

  • 历史上真正把辽国推向巅峰的女人,辽国太后萧燕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辽国太后萧燕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萧太后有很多,但如果要说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那就必须是萧绰萧太后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契丹)国,开写了契丹一族在发展史上浓厚的一笔,真正将辽国推向到极致的则是萧绰萧太后了。从贵女到皇后,再到太后萧太后小字是燕燕,汉名

  • 刘秀身为开国皇帝又近乎完美 刘秀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为什么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存在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漫漫历史长河,有时候当一个贤明的君主真不如当一个昏君,昏君昏到极点有时候还更容易名扬上千年。这是不是像如今的娱乐圈?往往是那些槽点满满的明星更火,那些安分守己、认真拍作品的反而不温不火?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有一个基本判断

  • 项羽为什么会在乌江自刎 项羽真的被逼走投无路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自杀,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清照追思楚霸枭雄项羽,追随项羽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节。赞赏他身上的那种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能让后世女诗人如此怀念如此敬佩的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项羽,真男儿。一句“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道尽了他的豪迈不群。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 廉颇和王翦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否有资格?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战国四大名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关于战国四大名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够资格的两位名将。所谓战国四大名将,源于南北朝时梁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书中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一句话,由于《千字文》流传甚广,于是白起、王翦、李牧、

  • 朱标不死,朱棣不敢反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标和朱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作为皇帝,朱棣的文治武功在明朝君主中算比较不错的,被称为“永乐大帝”。但是靖难之役却是他永远的黑点,因为的皇位得来不正,是抢了自己侄子的江山。可能有的人想问了,如果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答案是否定的,直

  • 都为项羽效命,陈平与韩信的官职差别为何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韩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陈平和韩信两人的境遇比较相似,他们最开始都在项羽手下效命,后来才转入刘邦麾下。两人都是楚汉时期的英雄豪杰,都为刘邦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功劳。而两人的遭遇又是截然不同的,陈平在项羽手下做事时,被授予上卿的爵位和都尉的官职;而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事时,就只当了个小小的

  • 蓝玉身为一代名将 蓝玉最后为什么会落到一张人皮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蓝玉结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开国功臣蓝玉被剥皮实草,在各地展示。一代名将蓝玉,为什么最终落得个只剩下一张人皮的下场?蓝玉,一个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将领。起初,他在开平王常遇春的麾下效力。只要他出战,基本上都能成功,所以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

  • 孟珙曾救下一人,四十多年后此人后代灭了南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孟珙是一代名将,他在南宋后期领兵抗击金朝、蒙古的入侵,保住了南宋的江山,被后世誉为“机动防御大师”。可是,孟珙生前却做了一件“错事”,他救了一个不该救的人,结果数十年后,这个人的儿子灭掉了南宋王朝。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不该救的人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事情还

  • 朱元璋猜忌之心那么强 马皇后参政朱元璋为何没有不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马皇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言: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有多强?洪武时期曾经发生史上闻名的“四大案”,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更是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的代表,足可见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朱元璋剧照朱元璋猜忌之心,日益增长而且这份猜忌之心尤其是在做了皇帝之后,变得日益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