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阮籍或首创开放办公模式 官府各部门互相监督

阮籍或首创开放办公模式 官府各部门互相监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85 更新时间:2024/1/20 1:59:02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才子,也是狂人,所谓的魏晋风度,和他有很大关系,或者说他是魏晋风度的代言人之一,也不为过。北宋的司马光似乎不太喜欢阮籍,在他的《资治通鉴》里批评了阮籍这一类人言必称老庄,故意装旷达,其实是在败坏时代风气,对社会没什么作用。

阮籍真是没什么用的人吗?其实,是司马光不懂阮籍。

阮籍的不用,不等于没有用,他似乎不太愿意为当时所用,甚至不想和当时的大人物搭上关系。司马昭想和他攀亲家,为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向阮家求婚,阮籍不太乐意,又不好拒绝,干脆连醉六十天,让司马昭没法开口,这真正是醉了。

阮籍似乎又很狂妄,连刘邦都没看在眼里,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得志。”连刘邦都成“竖子”,那阮籍本人的能力又如何呢?

某年,阮籍主动推荐自己去东平当地方官,说这地方好,很合适他。司马昭就应允了他,派他任东平相。

阮籍低调地骑着驴儿上任了。到任后,他就开始拆办公室,把衙门里各大机构的墙壁全敲掉,将东平官府整成一个大办公室,让各部门的人都能彼此看到,“使内外相望”。物理空间打通了,人事空间也随之改变,各部门的人互相都看得到,客观上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作用,谁也不敢偷懒,也不用三令五申监督和考察了。阮籍抓住了管理的关键——透明、开放。

从这件事来看,阮籍可以算是开放式办公的老祖宗了。

阮籍在任期间,法令简约,事情不多,地方也治理得很不错。过了十来天,他又骑着小毛驴回来了。这是向世人证明,不是他干不了,而是他不想干。

实际上,阮籍是用魏晋风度来从事管理,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简约。目的简约,手段简约,效果却很好。所谓的魏晋风度,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才能理解文化的真正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六下江南首站入住毗卢禅寺 对外身份龙四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首站,就入住南京毗卢禅寺,对外身份龙四爷。乾隆选择毗卢禅寺为首站,是为了会见童时伴驾四品武官护卫、后为毗卢禅寺方丈的法空长老。法空长老时年已百岁,为江南著名高僧。乾隆在毗卢寺西禅院处理国务,坐禅堂与法空畅谈国事和佛事,入藏经楼阅永乐大典,微服私访夫子庙,时间七日之久。离开毗卢禅寺后

  • 范仲淹曾任杭州太守 用现代经济学化解经济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

  • 孙策为何选择孙权做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是个英雄,孙策死后,选取了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其实孙策的弟弟孙翊和他非常相似,作战勇敢,可是孙策偏偏把继承人交给了孙权,这里难道有什么隐情?事实上,孙策曾在临死时交代了原因,但这是给别人看的,事实上交给孙权还有别的情况,江湖分析一下:孙策死时,江东内部不稳。孙氏集团与江东氏族有很大的矛盾。孙家

  • “相公”称呼始于曹操:因其既是丞相 还被封魏公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新版的《神雕侠侣》18集,杨过和陆无双重逢,杨过自称“相公”,喊陆无双“媳妇”,小儿女天真烂漫,让观众不禁莞尔,但是,在宋朝,即使是开玩笑,这样的情景可能会出现吗?可惜不会,再过一百年才有可能。“相公”这个称呼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尊崇的称谓,而且是专属的,属于史上奸雄、枭雄榜能排进前三的人物——曹

  • 朱元璋为改善文风暴打司法部副部长 要求公文简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00字到结尾,茹

  • 曹雪芹13岁离开故乡南京 因父亲获罪家被遣“北返”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京文坛似乎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出自南京的文学名著,有很多为南京的“外乡人”所写,仅以明、清两代为例,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写《桃花扇》的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写《随园诗话》的袁枚是浙江钱塘人,写《李笠翁十种曲》的李渔是浙江兰溪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有人说,或许

  • 孙权66岁时仍亲临战争一线 不专信某个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的时候最需要武将,但立功的是他们,不听话的也是他们,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么孙权是怎么样驾驭这些强悍员工的呢?上期假想孙权上了电视接受采访,在电视节目里一般旁边都坐着负责点评的专家。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姑且称这名专家为“黄教授”,下面听听“黄教授”是怎么点评孙权手腕的。孙权打仗大多亲临一线孙权在军队

  • 解密:南宋名将孟珙是如何率军队躲开蒙古兵?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太常寺簿朱杨祖、看班祗候林拓朝八陵,谍云大元兵传宋来争河南府,哨已及盟津,陕府、潼关、河南皆增屯设伏,又闻淮阃刻日进师,众畏不前。(孟)珙曰:“淮东之师,由淮、泗溯汴,非旬余不达,吾选精骑疾驰,不十日可竣事;逮师至东京,吾已归矣。”于是昼夜兼行,与二使至陵下,奉宣御表,成礼而归。《宋史》卷412提起

  • "好好先生"萧何为何要帮刘邦诱杀自己的好友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住自己,偏向哪一方都可以。因此,所谓“好好先生”,中庸信徒,其本质大都是趋炎附势。他们没有主见,也没有善恶,有的只是永远跟着最有实力的主子走的“信念”。西汉首任丞相萧何就是“好好先生”的祖师级人物。这个想做好

  • 他是梅长苏的原型也是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国第一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据相关资料记载,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