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班布尔善依附于鳌拜反对康熙,真实原因是什么?

班布尔善依附于鳌拜反对康熙,真实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71 更新时间:2024/2/7 11:20:31

在影视作品中,康熙皇帝的出场率应该是排的上前三名的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康熙擒鳌拜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了。在清朝,的确出现过这档子事情,但我们知道,康熙制服鳌拜后,最终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饶了他,并给了他一个爵位,也算是他有功一场罢。

可在这件事的背后,康熙却没有放过另外一个人,此人便是鳌拜的手下班布尔善。照理说,主谋应该是罪无可恕,那些小跟班一般都会宽大处理,以避免事态扩大化,避免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康熙皇帝却反其道而行之。康熙为要这样做?

很显然,在鳌拜背后煽风点火的班布尔善,才是搅乱时局之人,才是真正的“主谋”,他依附于鳌拜,并非真心投靠于他,而是想借助其势力,谋权夺利,甚至想掣肘康熙,与之分庭抗礼。先从班布尔善的背景说起。

一、班布尔善投靠鳌拜前后发生了什么

班布尔善是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辅国公爱新觉罗·塔拜的第四子。清朝大臣,宗室。

康熙六年,班布尔善在索尼死后,以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为鳌拜一党。作为一个宗室成员,理当以宗族利益以皇室利益为重。也就是说,班布尔善应该帮助康熙说话。但事实上他并不是这样做的,他反而极力讨好鳌拜。

班布尔善这样做,事出有因。翻开清史可以发现,班布尔善虽是宗室后代,但是因为他爹塔拜是庶出,当年努尔哈赤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时候,让他的九个儿子共同执政,但是作为第六子的塔拜却并没有分。可以看出,塔拜在宗室里面是没有什么地位,也说不上什么话,参与政事更不用说了,想都甭想。

可能是由于这个历史原因,到了康熙这一辈的时候,班布尔善也不受待见,游离在宗室成员之外,手中的权力微乎其微。虽然康熙没有把班布尔善当宗室成员看待,但是当班布尔善投奔鳌拜的时候,康熙就却又很在乎他宗室成员的这个身份了。就觉得班布尔善胳膊肘往外拐了。

而作为班布尔善,心里自然憋屈,既然宗室成员拿自己不当回事,那么只能巴结当时在朝廷中呼风唤雨的鳌拜,投奔到鳌拜的麾下。

二、班布尔善的如意算盘

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皇帝而言,他想要普天下的臣民皆听命服从于他,可偏偏这个班布尔善没有忠于自己,反而投奔于鳌拜的门下,更可气的是,他的身份是宗族成员,骨子里流的是皇家的血液,在明知道皇帝跟鳌拜誓不两立的情况下,仍然在鳌拜那摇尾乞怜,这口气,康熙怎能咽下。

所以,康熙想要除去班布尔善,目的也很明确,任何想要忠诚于别人奉别人为主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作为一个不受待见的人,自然有他的可悲、可怜之处,但话又说回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可否认,自古阴险皆小人,可以说班布尔善就是一个依附于权势的阴险小人。

说起鳌拜一党,首领固然是鳌拜,但其实背后始作俑者是班布尔善。在“二十一条大罪”里就有这一条。因为班布尔善跟鳌拜的性质不一样,鳌拜是擅权,而班布尔善搬弄是非就是篡逆谋反,所以深究起来,班布尔善才是罪魁祸首。由此可见,班布尔善是想依附鳌拜,借势发力,并最终与康熙分庭抗礼。

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班布尔善一步错、步步输

班布尔善从一开始就站错了队伍,然后一错再错。从被康熙改姓,再到跟康熙处处作对,都是自取灭亡,乃至到最后满门被灭,都与班布尔善自以为是脱不了干系。

班布尔善作为拥有皇室血脉一族之人,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为什么皇位不能是自己的。这在他一开始站错队伍的时候,就在打的如意算盘。很明显,自己是家里人,不能窝里斗,不能明着抢,那么班布尔善就必须要找一个外姓人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所以,这才有班布尔善依附鳌拜的开始。之所以选择鳌拜,是因为当时鳌拜的势力已经很庞大了,把持着朝政不说,还挟制着年幼的皇帝。所以班布尔善就撺掇鳌拜去给自己打“前锋”,待时机成熟时,自己再取而代之。然而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康熙八年,鳌拜被逮捕治罪,班布尔善也受牵连,后被列出二十一条大罪。班布尔善没等鳌拜羽翼丰满,就被康熙一举剿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恪的身世有何特殊之处?他为何会惹上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他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之中微微有些特殊,因为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对于李恪来说,唐高祖李渊是他爷爷,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爹,而隋炀帝杨广,则是他的外祖父。这种特殊的关系,从李恪出生开始,就深刻影响了他的命运。公元61

  • 秦昭襄王时代发生了四次大战,是秦国关键的决胜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他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我们回顾战国历史的时候,便能发现,秦国的崛起并不是一朝的事情。如果,我们以秦孝公任用商鞅奖励耕战为起点的话,那么到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彻底荡平山东列国为结束的话。便能发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孙权明知结果为什么还要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孙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权了解刘备借荆州,肯定是不会还的,孙权为什么还要借?孙权喜欢助人为乐吗?很讨厌有些人拿着历史来做类比。甚至借着侃历史,把一些问题归结到民族性上。当然了,借古喻今不是说不可以。问题是脑补也要讲点依据妥否?要论据没论据、要论点没论

  • 能和诸葛亮一起成为托孤大臣,李严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章武三年春二月,刘备将后主刘禅托付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

  • 三国历史上的三次著名刺杀行动,影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有三次著名的刺杀行动且都成功了,这三次刺杀行动带来了哪些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江东“小霸王”孙策被刺杀孙策有“小霸王”之称,而孙策也不虚此号,确有“霸王”项羽的风范。都说江东基业历经三世,但真正打下江东基业的是孙策。孙策起初跟随的袁术,但心中有大志,不甘心一直屈居与

  • 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最后都是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灭蜀之战的惨烈公元293年,曹魏发动灭蜀之战。此战有司马昭全权负责,前期钟会大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汉中,只是在剑阁之地,受到了姜维、张翼、董厥等人的阻拦。随着邓艾偷渡阴平,邓艾大军突降江油,江油太守出城投降,邓艾大军

  • 成就霸业让魏国成为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史学家把“三家分晋”这一事件作为战国开始的标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之孙。周定王十六年(前453),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一起讨伐智氏,三分智地,史称“三家分晋”。此事件揭开了战国七雄兼并的序幕,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魏文侯

  • 为何说张任死得比魏延还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人认为魏延的死非常可惜,还有一个人,他的死比魏延更可惜,他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魏延的遗憾结局关于魏延的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些《三国演义》的忠实爱好者,一直认为魏延的死是诸葛亮的责任。因为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是关羽将魏延介绍给刘备,刘备本来想重用魏延,但是

  • 夷陵之战东吴作为胜利一方 曹丕为什么大举进攻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丕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孙权击败刘备之后,蜀汉正是虚弱之际,曹丕为什么没有进攻刘备,反而大举进攻东吴?关羽覆败之前,曹魏和刘备两个集团之间,在两条战线上对峙,一条战线是在关中和汉中这个方向,另一个是在荆州方向。关羽北伐,就是从荆州出发,直接进攻

  • 唐朝开国宰相刘文静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一对忘年交,一个叫刘文静,一个叫李世民。刘文静是武功人,李世民出生在李家武功别馆。两个人都是世家子弟,所以成了好朋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着老爸到了太原。刘文静在晋阳当县令,跟李世民是“他乡遇故知”,两个人的友谊因此更进一步。刘文静有个倒霉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