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谋士贾诩被无数人痛骂,背后原因是什么?

谋士贾诩被无数人痛骂,背后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96 更新时间:2024/1/13 23:50:55

人生在世,总有那么一些关键年龄节点,一旦错过,或许你的人生就此定型,再也很难逆转。比如说,四十五岁,就是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如果到了这个年龄阶段,依然一事无成,那么意味着你的下半辈子就这样了,更何况是人均寿命很短的三国时代,但是有一个人,他却用自己的人生轨迹打破了这个规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或许大多数人,第一瞬间就会想起的是司马懿,但很抱歉,这里说的不是他,因为司马懿是世家出身,不愁没有出路,但他却没有这般优越的条件。

当他首次登上历史舞台时候,已经45岁,他比曹操、孙坚大8岁,比刘备大14岁,比诸葛亮大34岁,比荀彧大16岁,比周瑜大28岁(按年龄论,这些人在他面前,只算小字辈)。古人常说,五十知天命,四十五岁在三国时代已经可以自称老夫了。

此时,远比他小的曹操、孙坚都已经是在政治舞台上有头脸的人物,而来自大西北的他,仍然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没错,他就是贾诩

贾诩被后世称作三国第一谋士,甚至有人以毒士称之,但是他的起点太低,四十五岁的贾诩不过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一个小角色,整天混吃等死,看不出任何前途。

董卓进洛阳,废立皇帝,权倾天下那一阵,贾诩虽然也是属于董卓阵营的一员,但很显然,他根本没捞到任何好处。原因很简单,他没有任何背景。

与贾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荀彧和诸葛亮28岁时,早早就有老板主动上门请教,司马懿年轻时期,也被曹操赶鸭子上架似的逼着出来当官,这样做,固然是看重他们的才能,但同时何尝不是看重他们背后的庞大人脉资源。

但是,贾诩显然没有这样幸运,一个没有人脉,没有家世背景的老屌丝,能否混到退休还是个悬念,等老板上门聘请,无疑是白日做梦。

大西北苦寒之地,混碗饭吃,实在不易,容不得挑三拣四。

此时,董卓在洛阳已经说一不二了,别看董卓是个不学无术的杀人狂魔,但他也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董卓刚掌权那一阵子,无论是出自真心,还是为了装点门面,抑或出于笼络人心,董卓到处挖人才,地方上韩馥刘虞这些人被他安排到重点岗位,在洛阳朝廷,请荀彧、曹操出来做官,但是荀彧推辞不出,曹操干脆溜出洛阳城跑路了。

面对世家大族们都不配合,董卓并不甘心,连大儒蔡邕都被他连哄带吓拉出来充门面,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军中有一个旷世奇才,却根本没有人向他推荐。

既然董卓如此缺人才,本身就在董卓阵营的贾诩,为何不站出来自荐?

原因很简单,以贾诩的聪慧,他早就看出来了,董卓倒行逆施,早晚必败无疑,所以他唯有蛰伏,免得将来祸及自身,遭受池鱼之殃。

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令人觉得很费解。

192年,长安发生政变,董卓被刺。董卓残部李傕郭汜等,人心惶惶,仓皇逃出长安。在逃亡途中,他们遇到了贾诩。

贾诩对他们说,两位将军现在就这样逃回去,一个亭长就能将你们捉拿归案,还不如趁着我们手中有点兵力,杀回去,殊死一搏,说不定还能翻身。

李傕郭汜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杀回去了,攻入长安后,李傕郭汜纵兵抢掠,杀人无数,长安街道到处堆满了尸体,昔日京城,成了人间地狱(这件事使贾诩遭受千古骂名)。

那么,贾诩为何这么做?

难道是真的因为同情董卓,而鼓动李傕郭汜报仇?

恐怕未必!

纵观董卓掌权期间,贾诩自始至终未献一策,这恐怕并非简单的人微言轻所能解释的,更多的是贾诩根本就不赞成董卓。在他心中,多少对汉室还是抱有留恋之情,所以,不存在为董卓报仇的想法。

何况,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董卓对贾诩无厚恩,何来贾诩为董卓复仇!

李傕郭汜二人,比起董卓更残暴,所以必然完蛋的更快,贾诩根本不可能指望跟着他们混个前途,等李傕郭汜二人打进长安掌权后,他坚决不接受高官厚禄等各种酬谢,这也间接说明了这一点。

从中也可以看出,贾诩并非是良知泯灭,甘愿助纣为虐,其实,在他心中,善恶有数的。

那么,贾诩为何还要帮助给李傕郭汜出谋划策,他究竟图什么?

原因只有一个,为求自保。

董卓死后,按理说,经过如此大的动荡,国家元气大伤,新掌权的王允等人,应该趁机弥合人心,整合各派势力,重新振兴大汉才是。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王允等人却急着搞清算运动,凡是和董卓有牵连,或稍微沾点边的,全部处死。

对董卓的那些爪牙和帮凶,这样做是必要的,但很明显,王允等人将清算扩大化了,比如蔡邕,本就一书生,是受董卓胁迫出来装点门面而已,根本没有做任何事,但也被处死了。

贾诩看清楚了,曾经在董卓军营的那段经历,必然会受到追究,迟早难逃一劫。为了自救,他只好借助李傕郭汜力量。

其实,仔细一想,他对李傕郭汜说的那番话,何尝不是对自己呢。

但是,贾诩很快发现,打开魔鬼盒子容易,但收回去就难了,估计,事后,他自己也有所悔意吧,但已为时晚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显死后韦后把握朝中大权 李隆基是怎么成功发动政变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隆基政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隆元年(710年)6月,唐中宗李显暴死,关于他的死因,在当时很多人认为是韦后一党所为,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韦后在唐中宗时期就长期把持朝政,一心要做第二个女皇,此时的朝堂,韦后及其集团大权在握。宰相宗楚客伙同其他大臣劝说韦后登基为帝

  • 是因为蜀汉具备北伐成功的先决条件,诸葛亮才出兵北伐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要出兵北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兴六年春,蜀汉丞相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决定出兵北伐,当时他上书《出师表》于刘禅,告诉刘禅北伐的目的与意义,在得到刘禅的应允有,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并在吸引到曹真的关右主力大军后,他自己亲率大军攻打祁山,

  • 阴丽华的性格如何?为什么能让刘秀有如此高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阴丽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阴丽华是光武帝刘秀的原配妻子,也是刘秀的第二个皇后,阴丽华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美丽女子,当刘秀还是一个没落贵族的时候,曾远远地看见过阴丽华,就十分仰慕她的美貌,说出了“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千古名句。阴丽华所生活的那个朝代正是社会动荡时

  • 写下悯农的诗人李绅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昔为高古士,缘变猥琐人。据统计,唐诗普及排名前三的是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和李绅的《悯农》,但这《悯农》在《全唐诗》中,聂夷中和李绅的名下都收录了这首诗,只是聂夷中的诗后,有一个附注称“一作李绅诗”,看来还是小有争议的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我是比较相信这诗是

  • 吕布有何战绩,能让他拥有三国第一猛将的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为何会成为三国第一猛将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大多数人心中的第一猛将,毕竟在小说中,吕布单挑从无败绩,当他在虎牢关前一人一马就拦住了天下八路诸侯,更是以一己之力连胜数员猛将,还在此后力战刘关张三人。除了这一战之外,吕

  • 揭秘:历史上的刘备是怎么招揽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记得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那句台词吗?“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三国乱世,想要争天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利器”。刘备“跃马过檀溪”后拜访了自号“水镜先生”的隐士司马徽。司马徽很明确地指出刘备“至今犹落魄”的原因是“不得人”。《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有如下对话:(司马徽)因问玄德曰:“吾久闻

  • 大明最后的战将:孙传庭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兴衰不自由,丹心付水流。在《明史》上对孙传庭的评价中有很悲怆的一句话叫作“传庭死,而明亡矣”。我们从这一评价中可以读出,大明朝自孙传庭死后,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果然,一年后,崇祯便穿着他那件补丁龙袍,去煤山的歪脖树上吊去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崇祯如果不是生不逢时,还真

  • 赵合德成为汉成帝的宠妃后 赵飞燕为什么会被汉成帝抛掷脑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成帝和赵合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飞燕与赵合德两姐妹可谓是一代红颜。这二人本是公主家养的舞女,先是赵飞燕因为出众的美貌被成帝带回了皇宫,后来赵合德也在赵飞燕的引荐之下得了成帝的宠爱。历史上,称赵飞燕是红颜祸水,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如此说

  •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的三千死士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平陵政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貌似给

  • 司马懿生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史书又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生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司马懿在公元251年寿终正寝,享年73岁,在那个年代属于绝对的高寿。干得好不如活得久,司马懿正是靠着自己“能活”这门诀窍,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终于逮到出现个年幼皇帝的机会,把老曹家辛辛苦苦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