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曹刿才是中国刺客之首?他做了什么?

为什么说曹刿才是中国刺客之首?他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837 更新时间:2024/3/8 4:23:25

说到曹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人们印象中的刺客大多武功高强,胆识过人,身上暗藏凶器,每当政治风云变幻,他们便深入龙潭虎穴,冲破重重关卡,直奔敌人。历史上最著名的刺杀行动当属“荆轲刺秦”了,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荆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实际上,中国的刺客之首并非荆轲,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另外一位历史人物——曹刿。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动乱,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纷纷逃亡别国寻求帮助。公子纠携管仲逃亡鲁国,而公子小白则带领鲍叔牙投奔莒国。见此形势,鲁庄公亲自率领三百战车护送公子纠回国,希望他能登上齐国王位,没想到却还是被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号称自己为齐桓公

虽大局已定,可鲁庄公依旧没有死心,仍然在找机会让公子纠上位。同年秋,齐鲁两国展开一场大战,齐国以绝对优势取得胜利,庄公虽侥幸回归,可士气也大不如前。见敌人国力不振,齐国趁机逼迫庄公除掉公子纠,并且囚禁与公子纠一同逃亡的管仲。但在当时,鲁国正是用人之际,于是在鲍叔牙的劝阻下,齐桓公竟赦免了管仲,后期又与管仲屡屡倾心交谈,深深折服于其对外交、军事、民生的独到见解,随后拜其为相。

这下,鲁国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战争失败的阴影还未消散,庄公身边的一名大将又被夺走了。公元前684年,齐国军队再度来袭,正在全国上下忙得焦头烂额之时,曹刿出现了,并请求鲁庄公接见。

长勺之战,深受赏识

在庄公的心中,从未展露过头角的平民百姓是根本没有什么见识的,但急需人才的庄公为了在社会上赢得“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便勉强接受了接见的请求。没想到,曹刿刚一进入大殿便瞬间吸引了庄公的目光。眼前这位贤士魁梧却不粗俗,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一股霸气和从容,言语也充满着智慧,这令庄公大感惊讶。

之后,庄公又与曹秽进行了深入交谈,钦佩其见识和勇气,于是欣然邀请他同乘一辆战车。在曹刿的英明领导下,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大获全胜。这才出现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曹刿论战》。这次战役让鲁国实力大增,也让曹刿在鲁国彻底站稳了脚跟。

长勺之战后,齐桓公倍感受挫,他深知,这一次的惨败正是源于齐国缺乏如曹刿一般的军事人才。于是,他充分利用身边人才,让管仲掌管国内的各项事宜。经过三年的积蓄,齐国早已焕然一新,整体实力迅速增长,实力不容小觑,齐国和鲁国之间的战役再度爆发了。

公元前681年,曹刿再度被庄公派去迎战,但这一次的曹刿远没有从前那么幸运,如今深谙战术的齐国太过强大,鲁国三场战役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还丢失了一块土地。但庄公并未因此而惩罚曹刿,对他的态度也一如往常。这让曹刿倍感欣慰,也坚定了在鲁国卖命的决心。

随后,齐国一路过关斩将,即将到达鲁国边界,为了缓解局势,庄公只好选择割地求和。临行前,庄公询问群臣:“有谁愿意与我一同前往会盟?”曹刿不曾犹豫,挺身而出。庄公疑惑的问道:“你屡战屡败,不怕被齐国耻笑吗?”曹刿却自信地回答道:“君当其君,臣当其臣。臣愿借此雪耻。”

坛上刺杀,夺回土地

会盟之日,齐国在柯地筑土为坛,雄兵把守。剑戟林立,戒备森严,只等庄公到来。在此之前,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桓公早就下令,若鲁人来见,只允许君王带领一位大臣登坛,其余之人不得踏入半步。整个场面肃穆庄重,令人望而生畏。

不一会,庄公走至坛下,曹刿尾随其后,身穿铠甲,手持利刃,面对层层包围的士兵,曹刿毫无惧色。见两人到来,齐国大臣迎面走去,说道:“今日两君好会,两相赞礼,安用凶器?请去剑!”听到这话,曹刿火冒三丈,怒目而视,吓得对方连连后退。

到了坛上,齐、鲁君王按流程行礼,并签订盟约,而正当双方歃血为盟时,曹刿突然拔剑冲出,一手用力的抓住桓公的衣领,似要同归于尽。坛上侍卫虽多,但都被此情形吓得呆若木鸡。谁也不敢上前一步。

桓公被吓得魂飞魄散,颤抖地问曹刿究竟想要做什么。曹刿大吼道:“齐夺我汶阳之地,今日请还!”看到这样的气势,桓公知道,曹刿是绝不会轻易妥协的,为了暂时的安全,桓公便答应归还所占有的鲁国土地。

事情至此,曹刿马上丢掉利剑。危险解除,桓公本想赖账,但管仲极力劝阻,他告诫桓公:大国君主一言九鼎,出尔反尔无疑不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若因此丢失了诸侯的信任与拥戴,反而得不偿失。齐桓公听罢,只好妥协。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曾对此事赋诗一首:

“森森戈甲拥如潮,仗剑登坛意气豪。三败羞颜一日洗,千秋侠客首称曹。”

曹刿的行为虽有失道义,但其英勇无畏保卫国家的行为仍然令后世钦佩,故被司马迁列为刺客之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乐毅有连攻下齐国七十城的辉煌战绩 乐毅为何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乐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传统汗青上,经由春秋期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空费时日”的争霸战斗,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目显赫削减,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覆灭智氏,以三家分晋的后果为标记,从而奠定了战国

  • 历史上平原君赵胜是什么结局?真的是被赵王骂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平原君赵胜。热播电视剧《大秦赋》中,平原君赵胜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人物。秦国占领西周君三十五座城邑,将周天子包围在洛邑,西君联合赵、楚两国提出和谈。和谈过程中,赵国平原君语气轻蔑,看不起原本为质子的嬴异人,没想到嬴异人语气强硬,说退兵只有一个要求:西君的三十六座城池

  • 乐毅选择投奔赵国,最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此战,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国输掉了济西之战。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

  • 本来可以成为明君,曹芳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实际权力。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往往是权臣、太后)手里。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汉献帝刘协。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前期受到了董卓等权臣的挟持,而在公元196年之后,汉献帝刘协则被曹操、曹丕父子挟持,乃至于被迫退位,将皇帝之位禅让给了曹丕

  • 秦始皇为何要打击儒生以致焚书坑儒?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为何要打击儒生以致焚书坑儒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一统天下,结束了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的乱局,为天下带来了内部的和平与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货币都进行了统一,全国各地的交流畅通无阻,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文化的隔阂慢慢消失。在政

  • 魏惠王上位后做了什么,魏国为何会一蹶不振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荒唐误国的魏惠王干过哪些蠢事,为何魏国到了他手上后一蹶不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之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其始祖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在毕国被灭后,先祖毕万投奔晋国,后荣登晋国卿族之一,晋国大夫卜郭预言:“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

  • 曹魏被忽略的一位大将:揭秘王昶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在三国之中,曹魏无疑是最强大的一方。在此基础上,曹魏不仅谋臣众多,在武将上也是人才济济。对于曹魏武将来说,既包含了张郃、张辽、徐晃、于禁、乐进等曹魏五子良将,也有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渊、夏侯惇等曹魏宗室武

  • 靖难之役朱棣和朱允炆打了起来 明朝其他藩王在做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靖难之役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朝建立后,一改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实行了一种与汉朝类似的政治制度,这就是:郡县制+分封制并存的局面,但是与汉朝又有所不同,因为明朝分封制之下的诸侯王主要是分封在边境地区,用来阻挡外族入侵的,尤其是蒙古人。朱元璋虽然打败

  • 揭秘司马懿的成名之战,最后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评价古代名将时,曾表示:“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

  • 那些投奔赵国的名将,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赵国无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在武力上,巅峰时期的赵国,完全可以和秦国一较高下。在赵武灵王开启胡服骑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