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之涣的传世诗词只有六首,却是名副其实的绝句无冕之王

王之涣的传世诗词只有六首,却是名副其实的绝句无冕之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74 更新时间:2024/1/20 13:19:07

说到王之涣,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正式开始之前,要先说一个4A级景区。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现位于山西境内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遭风景秀丽,千百年来,登临作赋者不绝。

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此楼作为诗坛圈子里著名的打卡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诗客咏歌作赋。

可唐代是怎样一个时代啊,藏龙卧虎,牛人跌出,初唐四杰、饮中八仙、仙圣鬼佛,哪一个不是名耀千古!

这一年,李益登上鹳雀楼,眼前景色壮阔,一时叹为观止,挥毫洒墨: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同崔邠登鹳雀楼》

畅当自持才高,写下又一首诗: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登鹳雀楼》

多少年来,鹳雀楼迎来送往多少文人骚客,可后来者终不如前人,这一年,一位高手飘然而至,他登高而望,见黄河之水奔流而去,群山叠峦,落日苍茫,随即缓缓吟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诗四句二十个字,无一字生僻,无一句难懂,但展现出一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虚实相生,意境雄浑,从此鹳雀楼的宣传文案就此敲定了,千百年来,从未变过。

此人,便是王之涣,一个史料记载极少的盛唐诗人,只知他精文善诗,兼善填词,辞赋无数,可传世只有六首,而单凭这六首,成了名副其实的绝句无冕之王。

少有微名,填词作赋传唱甚广

688年,武后垂拱四年,初唐四杰影响已经逐渐式微,有的已经英年早逝,倡导复古的陈子昂已接近而立,然尚未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张九龄也仅仅只有10岁,"沈宋"正值壮年,正是盛名赫赫之际。

这一年,黄河岸畔绛州大地的太原王家,王之涣降世,祖上多有朝官,王之涣也算出生名门,官宦世家。

在这个山河形胜、英雄云集,史诗永续的河东大地,家中排行老四的王之涣从小就敬仰三黄五帝,舜禹皇,青少年起就追逐古圣,仿效先贤,诵读于涑水河之畔,致学于紫家峪之中,习武练功,击剑悲歌。最喜仗义疏财,热衷扶贫济弱!虽五陵少游,牵狗架鹰,朋友圈中,非富即贵,尽其豪侠。但煮酒论道,却也心系百性,胸怀天下,不及弱冠,便能精研文章,未至壮年,便已穷尽经典。

二十多岁,便已经诗作频出,每有填词。便有人谱曲而唱,传播甚广。

不屑科考,不惑之年应荐入仕

有才又有名,王之涣就不屑参加科考了,到处拜谒名公钜卿,期待一步登天。混了好久,已近不惑的王之涣得到了衡水县令的欣赏,年近不惑的王之涣,当上衡水县主簿。

期间,虽无从考究,但这个年纪,事业起步,爱情、友情、相思、离别,可以想见是一个创作巅峰期,王之涣可能也写下了不少的诗作,而后世留存,却少的可怜。

一次送别朋友靳能时,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别,或许是人生当中最常见的一个场景了,而送别诗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了。正因为越是常见,想要别出心裁,写出新意,可以想象难度之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太白);

王之涣此句可谓别出心裁,不写苦,以杨柳入题,杨柳的苦是因为离别的人太多,所以被攀折的太多了,焉能不苦。杨柳都知道苦,更何况离别之人?

不久,县令又将三女儿许配给王之涣,值得一说的是,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小十多岁正值妙龄。县令千金嫁给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也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王之涣受人器重欣赏有加。

辞官云游,作诗饮酒绝句大成

可好事不长,王之涣天性豪迈,无意科举,加之性直平实,虽身负绝学,却因不会长袖善舞,拍马经营,在衡水县衙的机关里混的极其艰难,更不愿为了主薄这一秘书之职而折腰攀贵,加上小人妒贤忌能,穿小鞋,打报告,致使清高孤傲、书生意气的王之涣愤然留下一封辞呈,随即归家云游,结交好友。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王之涣这一走就是十五年,沿黄河的山西、陕西、甘肃等数省北地一路迤逦出发,赴河陇,出玉门,漫游西北边地,行一路孤寂,走千里草原;涉一身艰险,穿茫茫大漠,凭吊前人,寻名仿胜,揽大唐山河之壮美,发边关塞外之情思。

正是这十五年的自驾游和风雨砥砺,才使王之涣西傍长安之风,东临洛阳之气,笔浸黄河水,墨染天际云,掀滔天之巨浪,拢宇宙之笔端。

他登上鹳雀楼,用一口晋南方言缓缓吟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神来之笔书写大自然雄景奇姿,道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上的积极情怀,堪称“命运交响曲”。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希望、憧憬,与前两句写景承接自然、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向更高的境界。把对人生的思考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追求,化作了磅礴汹涌的黄河水,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黄发垂髫皆能诵!

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曾有评价:河中府鹳雀楼两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他又步入边塞,一首《凉州词》赫然惊世,被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投枪、如匕首,上诘皇室之寡恩,下恤三关儿郎之疾苦,人气指数爆棚,赢得四海点赞。

《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

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后世,王之涣的一个忠实粉丝——国学大师章太炎,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此诗:绝句之最!

此诗在彼时传唱甚广,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等人常有唱和,且在“旗亭画壁”的典故中,战胜两大高手。

此时的王之涣,年近半百,绝句已是大成。

晚年复职,又遭病疾阖然而逝

闲了十五年的王之涣,已经五十五岁,晚年的他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或许飘零太久,又或许流浪过远,同一年,王之涣身患重疾,药石无医,55年的壮丽人生轰然结束。

遗憾的是,王之涣的生际在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后世也只能从他的好友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窥探一二:

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一袭青衫,衣袂飘飘的王之涣仅凭余生剩下的6首诗歌,历经千年风霜,毅然迎风站立于高高的鹳雀楼之上,接受众生的朝圣,可惜之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我们无法想象,为什么这么牛的一个诗人,新旧唐书都难寻其踪,而其诗作,却仅余六首。

或许有是官名太小,史书编撰者未闻其人;又或许是王之涣为人耿直,得罪小人,当权者官本位思想作祟,故意不收其介绍;又或许是后人收集不力,大量诗作丢失。具体的原因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依然能够看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的千古绝句,依然能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去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雄浑悲壮,大气磅礴,朴实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道理。

灵光乍现,却足以炳耀千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岑参的一生有哪些遗憾?漂泊一生,是个彻头彻尾的异乡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岑参,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岑参,唐代诗人,极富盛名,尤其边塞诗成就最大,与高适风格相近,都以其“风骨”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高岑”,可两人际遇却大不相同,高适用十几年华丽逆袭,从无名草根摇身变成位极人臣的侯爷,极尽风光。而岑参,家族荣光不复,求仕不

  • 李世民的皇后是个怎样的人?她对李世民有哪些帮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皇后是国家母仪天下的象征,是天下女性的表率,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贤后,她们是帝王完美的伴侣,辅佐皇帝成就一代霸业,李世民的正室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位。文德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也是李世民做皇帝后的皇后,在历史上素有贤德之名。他不但帮助李世民成就了霸业,在帮助他治理国家上也很重要,李世民的很多重要政

  • 李渊和李世民娶了多少仇人的妻女 他们晚上睡的安稳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渊父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家父子后宫春色满园,李渊50岁之前只有五个儿子,当了皇帝后他精神抖擞,连生十七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李世民不逞多让,一边打仗一边搜罗天下美色。有意思的是,爷俩都很“胆肥”,网罗了数量不菲的仇家妻女。夜晚深睡之时,枕边人满脑子都是亲

  • 名将贾逵是什么出身?曾辅佐曹魏三位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名将贾逵是什么出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在三国之中,曹魏无疑是最强大的一方。在此基础上,曹魏不仅谋臣众多,在武将上也是人才济济。对于曹魏武将来说,既包含了张郃、张辽、徐晃、于禁、乐进等曹魏

  • 朱由榔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君王,为何留下的却是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由检简介,明英宗这么昏庸为何还叫英宗,涂节举报胡惟庸

    今天要介绍的是明朝灭亡时的一位君王,朱由榔,他出生在1623年在1662年去世了,他是当时明神宗的孙子,也是当时桂瑞王的儿子,他在他23岁时继承了皇位,他是的年号是永历,他就是后代子孙说的永历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当时他出生在顺天府,他在23岁的时候当上了王,

  • 贺知章的仕途之路为什么如此平坦顺利?他虽狂却狂的有尺度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贺知章,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贺知章,初唐诗人,与陈子昂大致同年而生,可两人的命运却是天壤之别,陈子昂壮志不酬,命丧冤狱,知章则耄耋致仕、百官相送,要说到善始善终,贺知章绝对称得上是个中翘楚。贺知章少以诗文知名,兼善书法,三十多岁状元及第,是浙江史上

  • 黄忠越老名气越大 年轻时期的黄忠为何默默无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黄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简单来说,是因为舞台不够大。史书对黄忠的记载不叫少,那叫相当少,整篇列传总共就两三百字,拿来当高考文言文试题都嫌短。虽然《三国志》一向以简略著称,但少到这个份上,要么是传主太废,要么是真的是事迹太少,没材料可写,而黄忠能与关张等人同传

  • 从地痞流氓到诗词名家,韦应物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磨难?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韦应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韦应物,中唐诗人,在那个诗坛群星璀璨的时代,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另类。韦应物善写景,其诗以“恬淡高远,云淡风轻”的隐逸之风著称,然而,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能写出这样温雅文辞的大诗人,早年间竟是一个不学无术,仗势欺人,横行

  • 朱元璋如此嗜杀残暴 朱元璋为何还能坐稳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明朝朱元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凡是说朱元璋残暴的,都是一些士大夫阶层,普通老百姓对朱元璋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朱元璋治理国家的手段虽然是极端了一些,但是他毕竟是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把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剥离出来,才能把利益给普通民

  • 袁绍想要击败曹操,赢下官渡之战,需要什么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袁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三国三大战役”中最早的一场,爆发于曹操、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可谓是决定北方局势重要战役。对于此战,诸葛亮曾在草庐之中为刘备分析道:“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