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贺知章的仕途之路为什么如此平坦顺利?他虽狂却狂的有尺度

贺知章的仕途之路为什么如此平坦顺利?他虽狂却狂的有尺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2 更新时间:2023/12/26 0:57:07

说到贺知章,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贺知章,初唐诗人,与陈子昂大致同年而生,可两人的命运却是天壤之别,陈子昂壮志不酬,命丧冤狱,知章则耄耋致仕、百官相送,要说到善始善终,贺知章绝对称得上是个中翘楚。

贺知章少以诗文知名,兼善书法,三十多岁状元及第,是浙江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金科状元,知章好酒,为人旷达不羁,情商出众,晚年更是清淡风流,吴中四士、饮中八仙、仙宗十友皆有他的席位,可见其名声不斐,造诣匪浅。

在世人眼中,贺知章或许是大唐最好命的一位诗人,虽自称“狂客”,但他张弛有度,不似李白得罪权贵;虽身居高位,却谨言慎行,伴君两侧几十载,竟无半点差错,而更重要的是,贺知章高寿八十六,在整个唐朝,恐怕也很难找到几个比他更长寿的诗人。

可以说,贺知章的一生已近乎理想,没有大波大浪,一路平坦顺利,且不说他在诗坛和书画史上的巨大影响,单是他混迹朝廷五十余年,还能全身而退、载誉而归,就足以羡煞若干人。

01 /

少而知名,中年状元及第

年轻时的贺知章似乎并不是那么好命。

659年,贺知章出生于越州,祖上是会稽贺氏,虽比不上韦杜家族,但也算得上是名门,贺知章家祖多有贵胄,家境殷实,因在家中排行第八,少年时候,也常常被乡里称作贺八。

少年时期的贺知章勤而上学,读书游历,十多岁便可写诗赋文,在当地小有名气,可当时时局动荡,政权频繁更迭,科考也是在政治混乱中中断多年,若非如此,凭着贺知章的才学,恐怕早已高中入仕,享誉天下了。

直到695年,武皇恢复科考,贺知章也成了当年第一位金榜状元,唐朝进士跟后世不同,录取人数极少,很难考中,素有“五十少进士”之说,贺知章三十多岁就能中进士科状元,绝对凤毛麟角。

02 /

仕途顺遂,又逢贵人引荐

大器晚成也有大器晚成的好处,少了年少的轻狂,轻了浓浓的功利心。

脱蓝袍,换红袍,脚踏莲花步步高。

37岁就是生命中的重要门槛,贺知章至此开始了他的仕途。

可是,风光无限的首届状元郎在朝廷之中并没有扶摇直上,而是一直在七八品的文职上籍籍无名。

不过,贺知章有位很厉害的表兄,名叫陆象先,当朝宰相。陆象先非常欣赏贺知章的风趣幽默和才学,夸他是“风流之士”,并常跟人说:“我与兄弟们阔别多年,谁都不想念,唯独一天不见贺兄,就感觉了无生趣。”贺知章能在朝中担任国子四门博士,继而升迁为太常博士,都少不了陆象先的引荐。

03 /

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

唐玄宗即位之后,开元元年(713年),罢免陆象先宰相职位,将他外放。贺知章在朝中少了助力,此后几年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好命的人总是会遇到一个又一个贵人,很快,贺知章遇见生命中的另一位贵人,名叫张说,当时张说征讨突厥叛军大胜,朝廷上下为之献诗祝贺。贺知章奉旨为张说写的边塞诗,深得喜爱,张说虽然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但他对贺知章绝对是投桃报李。

723年,张说升任中书令,贺知章立刻被推举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接下来贺知章就一路青云直上,从太常博士升迁为太常少卿,725年,又因张说的关系,贺知章升任礼部侍郎,并兼任集贤院学士。一时之间两加荣命,可谓极尽风光!

04 /

诗书并善,永葆澄澈本心

贺知章为后人所知,可不仅仅是因为他一路平坦的官途,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诗书, 贺知章文才、书法俱佳,并有开创性的建树三四十岁时,就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

年过不惑的老贺,写诗竟有一番童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别人只会说女子如花,他说碧绿的柳树也是一位美丽的少女,还说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剪刀,童心妙笔,传唱千古!

当然,他深受玄宗重用,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文才出众,写得一手好诗,玄宗泰山封禅之时,贺知章可是一连写下多篇封禅诗,歌功颂德,玄宗自然欢喜的很。

当然,光写诗还不成,贺知章的书法成就也不可小视,《唐才子传》说他:

善草隶,每醉辄属词,笔不停辍,咸有可观,每纸不过数十字,好事者共传宝之。

李白还曾为老贺的书法做过宣传:

镜湖流水漾碧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上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

贺知章《孝经》部分

贺知章《龙瑞宫记 》摩崖刻石

有史料记载,吴道子也曾特意拜访贺知章学习书法。

贺知章不仅是诗书并善,年老时还独具一双慧眼,可以说是当时知名的伯乐,太白谪仙之名则是拜贺知章所赐。

742年,贺知章83岁,已经名重海内,四十岁的李白带上《乌栖曲》和《蜀道难》前去拜谒,贺知章看完,一拍大腿:

气势磅礴!此曲只应天上有啊!

自此开始,李白隆重以“诗仙”之名,登上了大唐的诗歌舞台,载誉千年!

之后,老贺与李白就成了忘年之交,没事儿就一块儿喝喝酒,太白金龟换酒的传奇故事成了千百年来仍然津津乐道的佳话,再后来,李白、贺知章等八人,就组成了一个八人组,这八个人都爱喝酒,被称为“醉中八仙”。

05 /

告老还乡,一路百官送行

天宝三年,贺知章86岁,身体大不如前,一场大病之后,贺知章上书玄宗请辞。玄宗许之,并“赐镜湖剡溪一曲,以给渔樵”。为了便于家人照顾他的生活,还提升他的儿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

更风光的是,贺知章潜心学道,玄宗便为他修建了一所道观给他住,起名“千秋观”,贺知章离京之时,“帝赐诗,皇太子、百官践送”,玄宗在长乐坡为贺知章摆酒宴,与会者写诗赠别,集结为卷,玄宗作序,传为文坛佳话,丝毫不亚于兰亭集会: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送贺知章归四明》

贺知章晚年时候荣归故里,官场几十载,两鬓花白,载誉而归,看着故乡一草一木,感慨万千,各种思绪融于诗中: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其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其二

情深而意切,物是人非,岁月沧桑,句句发自肺腑,同时,也隐约流露出陶渊明般的闲适与豁达。

06 /

狂而从容,知章病归故里

返乡后不久,贺知章病卒,享年86岁。送别贺知章后,玄宗才辞退李白,亦足见其对贺知章的特别照拂。不仅玄宗推重贺知章,肃宗亦然。在他去世后十四年后,念及当年侍读之情,肃宗追赠其为礼部尚书。

晚年的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可在他的诗歌里却很少能读出狂意来,或许那个时代不乏狂人,李太白仰天而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一字一句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连杜甫这个悲苦诗人也曾有过“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狂傲。

或许在那个才华从不稀缺的时代,诗人的狂便是一种合理的存在,而贺知章的狂,却多了一些从容。

他的狂,是不拘小节,纵情不羁的豪迈。

他的狂,是为官多年,恪尽职守的尺度。

他的狂,是玄宗赐诗,百官送行的敬重。

他狂得有尺度,做了几十年太平官,尽忠职守,毫不懈怠,为人熟知的“岐王挽郎“事件也让他”狂“得更立体。

他狂得有度量,他没有架子,他不拘细行举荐李白、李宓等人,他和孟浩然、杜甫等后辈都能相处得悠然自得,可谓是清谈风韵。

贺知章的一生更懂得什么是分寸,他不拘细行,却暗自有度。他喜好交游,上自公卿、下自百姓;他饮酒、谈诗文、参禅论道,不涉政治、不求利益、不拉帮结派。他提携后进,善识人才,亦与王昌龄、严挺之、李邕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等交好。

若以现代标准而论,贺知章就是典型的健全人格,智商情商俱佳,心理健康,教养修养双优,故被时人评为:雍容省闼,高逸豁达。

试问,这样的贺知章,一生又怎会不顺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黄忠越老名气越大 年轻时期的黄忠为何默默无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黄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简单来说,是因为舞台不够大。史书对黄忠的记载不叫少,那叫相当少,整篇列传总共就两三百字,拿来当高考文言文试题都嫌短。虽然《三国志》一向以简略著称,但少到这个份上,要么是传主太废,要么是真的是事迹太少,没材料可写,而黄忠能与关张等人同传

  • 从地痞流氓到诗词名家,韦应物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磨难?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韦应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韦应物,中唐诗人,在那个诗坛群星璀璨的时代,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另类。韦应物善写景,其诗以“恬淡高远,云淡风轻”的隐逸之风著称,然而,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能写出这样温雅文辞的大诗人,早年间竟是一个不学无术,仗势欺人,横行

  • 朱元璋如此嗜杀残暴 朱元璋为何还能坐稳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明朝朱元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凡是说朱元璋残暴的,都是一些士大夫阶层,普通老百姓对朱元璋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朱元璋治理国家的手段虽然是极端了一些,但是他毕竟是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把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剥离出来,才能把利益给普通民

  • 袁绍想要击败曹操,赢下官渡之战,需要什么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袁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三国三大战役”中最早的一场,爆发于曹操、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可谓是决定北方局势重要战役。对于此战,诸葛亮曾在草庐之中为刘备分析道:“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袁绍

  • 王瑛作为名将戚继光的夫人,她有着怎样慓悍的性格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男尊女卑,汉子妻妾成群,女人为了彰显贤能淑德,看待汉子的小妾们,不单不能妒忌,还要以姐妹相等。但是你可听说过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身后的戚夫人王瑛?还慓悍到闹了一出“休夫”,自动以仳离保卫婚姻威严,这对“嫁汉嫁汉穿衣用饭”的古代女性来讲,几乎难以想象,这位戚夫人是何许人也?下面

  • 赵云如果投奔的是曹操,他在曹魏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后汉三国之争,其实是人才之争,而这场竞争的赢家,无疑是曹操曹孟德。孙权虽然没有占便宜,但毕竟也没吃亏,江东才俊基本都留在了江东,不像刘备辖区内的很多智谋之士和能征惯战之将,都跑到曹操和孙权那里去了。我们按照三国正史盘点一下,就会发

  • 蜀汉重臣法正的名气为什么比不上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蜀汉集团的核心成员一共有七位: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民间的知名度都是很高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可是与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相比,法正的名气就要小得多了。如果对三国历史或者《三国演义》没有一定了解的话,

  • 刘禅表示“魏延不死, 蜀汉不亡”,到底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刘禅曾说道:“魏延不死,蜀汉不亡!”估计刘禅本人看到这句话,刘禅真的说过这话?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一点,刘禅肯定没说过这句话,但是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认为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魏延确实是一个蜀汉比较难得且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当初在刘

  • 明知北伐几乎毫无胜算,诸葛亮还要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明知北伐几乎毫无胜算,诸葛亮还要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此番北伐虽然因为曹魏毫无防备而开局极佳,因此在战事之初,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降蜀,关中震动,魏明帝曹叡亲自坐镇长安,只可惜张郃大破马谡于

  • 刘邦对开国功臣论功行赏的时候 萧何为什么列为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萧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对开国功臣论功行赏,萧何被定为首功,且位列功臣第一,在被封为酂侯的同时,被赐予了最多的食邑。那么,西汉首功之臣,为何不是攻必胜、战必克的韩信,也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偏偏是以治理内政为主的萧何呢?萧何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