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为什么会在汉元帝刘奭手中开始走向衰落?

汉朝为什么会在汉元帝刘奭手中开始走向衰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621 更新时间:2024/1/19 12:49:32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与第一位皇后许平君生的儿子,是刘询的嫡长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奭生于公元前74年,出生后没几个月,他的父亲刘询就被霍光等人拥立为皇帝。等到刘奭长到8岁,他被立为了太子,而此时他的生母许平君早就被人毒害。前49年,宣帝病逝,刘奭于是继位成了汉元帝,第二年,年号也从“黄龙”改为了“初元”。

宣帝刘询是一位有能力的明君,他统治的25年被后世称为“孝宣之治”,甚至被部分史家认为是汉朝最为强盛繁荣的时期。但是,等到刘奭继位,强大的西汉在他手里却开始慢慢衰落,这主要归咎于刘奭对宦官的宠信和重用,这导致皇权旁落朝政混乱。刘奭在位时,外戚、儒生和宦官是朝廷内最大的三股势力,他们互相争权夺利。而皇帝因为身体患病,将朝政托付给信任的宦官处理,导致宦官成了三足鼎立的最后赢家。当时权力最大的宦官名叫石显,他官至中书令,实际上掌控着皇权。

汉朝在刘奭手中衰落,但不代表刘奭在位时就没有任何功绩。刘奭在位时,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为了西域的和平,他的主要举措包括两个:一个是西域太守陈汤平灭郅支的扩张势力,二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

竟宁元年(前33年),42岁的刘奭去世,庙号高宗,谥号孝元皇帝,被葬于渭陵。刘奭死后,他的嫡长子刘骜登基,史称汉成帝。

元帝刘奭

汉元帝刘奭是刘病已与原配发妻许平君的长子。刘奭出生几个月后,他的父亲登基为帝。两年后,刘奭母亲去世。八岁的时候,刘奭被立为储君。刘奭在史书上得到的评语是仁爱懦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奭还是皇太子时,他的父亲采用法治,对那些犯错的人处以很高的责罚。一次太子和父亲在吃饭的时候委婉地说父亲刑罚太重,除了法家外也要多多重用儒门弟子。皇帝一听脸色都变了,严厉地斥责太子不能单纯用德政,最后还发出了一句感叹说乱汉朝的就是太子呀。由于皇帝对妻子的旧情,刘奭的太子之位始终没有被废黜。

汉元帝刘奭在位初期汉朝还非常强盛,但之后就慢慢地衰弱下来。汉元帝刘奭任由宦官专权残害忠臣。当朝的势力被分为外戚儒臣宦官三派。中枢令的意外死亡让宦官的势力与日俱增。汉元帝索性将朝中所有的事物都交给了宦官决定,他认为宦官没有亲人不必担心结党营私。汉元帝的想法实在太天真,朝堂因为宦官擅权日益腐败。王昭君因为不愿拿钱孝敬宦官,导致她的画像被丑化,最后远嫁外邦。在昭君出塞后,汉元帝才发觉朝堂的混乱,但他始终没有怪罪宦官。其实宦官的得意完全是皇帝纵容的结果,如果刘奭没有让皇权旁落,汉朝的江山最后也不会被人夺走。汉元帝是一个失败的帝王,可是他却是非常优秀的才艺家。刘奭写得一手好字,音乐造诣也极高,不仅能驾驭任何乐器,还能作曲辩音。

刘奭儿子

史书记载,汉元帝刘奭有一个皇后和三个妃嫔,共生下三个儿子。嫡长子刘骜后来继承皇位,刘康和刘兴则被分别封为定陶恭王和中山孝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骜生于公元前51年,从小深受祖父汉宣帝的喜爱。两年后,宣帝驾崩,父亲刘奭登基称帝。因为是嫡长子,刘骜四岁时就被立为了太子。慢慢年长的刘骜开始沉迷玩乐,因此刘奭曾打算改立自己的二儿子刘康为太子。刘奭病危前,因宠臣史丹在自己面前声泪俱下地为他照顾的刘骜求情,刘奭心软才表示不易储。

前33年,刘奭去世,刘骜继位,史称汉成帝。刘骜登基后,越发荒淫无道,不仅大肆修建宫殿以供自己享乐,而且沉迷女色,非常宠幸自己妃嫔,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俩。除了纵情声色不顾朝政外,刘骜在位时做得最错误的时期就是让外戚干政。因为元帝刘奭在位时重用宦官导致宦官势力过大,到了刘骜,他就扶持母后王政君一族的人来朝中做官,再利用他们来打击宦官和别的外戚等势力。刘骜的计划是制衡朝廷的多方势力,然而结果并不成功。王氏一族势力不断强大开始把持朝政,许多人都官居高位开始,其中就有后来篡汉的王莽,他的姑姑就是刘骜的母亲。

前7年,刘骜因酒色过度而患上中风,不久便暴毙,终年45岁。死后,因为刘骜的所有儿子都已夭折,所以皇位由过继给他的侄子刘欣继承,是为汉哀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代士大夫的流行风尚:张居正爱化妆早晚用护肤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先说说宋朝的王安石,这位史上一流的文学家、政治家,据说生活很邋遢,经常蓬头垢脸,脸都懒得洗,吃饭也很古怪,只知道埋头吃眼前的那碗菜,如果抽开那碗菜,基本上就只吃白饭了。当然,传闻居多,不可考据。跟王安石差不多历史地位的张居正则不然,对穿着很讲究,《万历野获编》里的“士大夫华整”记录,张居正穿的衣服一

  • 秦国四雄主秦孝公为何力排众议支持商鞅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因为秦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皇。更重要的是他在建立秦朝之初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因此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将描述对象对准了秦国,通过讲述秦国从弱变强到最终一统天下,但是又很快消亡的过程,给后人以启迪和警示。在这

  • 皇帝爱请大臣们喝酒 不喝就挨揍喝了更严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建立了吴国,可他毕竟没有统一中国。不是他不行,不然曹操也不会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謀这句话了,而是对手太强大。因此,吴国终究只能偏安一隅。最终,吴国亡在了孙权的孙子孙皓的手上。这位孙先生和大多数亡国之君一样,是个能整事的人。网络配图孙皓是孙权的太子孙和的次妃何姬生的庶长子,他爷爷孙权很喜

  • 中国也曾有“炮决”:曾国藩炮轰洪秀全尸体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1864年,清朝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掘开天王洪秀全的坟墓,将尸体扛到曾国藩面前当面验看。曾国藩下达了最严厉的惩处方式:“戮尸,举烈火而焚之!”洪秀全的尸体被拖了出来,被刀斧剁得粉碎。曾国藩又命人把肉泥拌进火药,装入炮弹,然后接连发射出去,焚尸扬灰。酷刑和国家的专制程度成正比,在政治和法

  • 看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通过巧花钱收服尉迟恭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唐太宗,大家都知道他精通兵法,善于用人,对于他人诤谏,更是虚心纳谏,很少有人说起唐太宗会花钱。钱,人人都爱,但烫手的钱,要命的钱,花出去了也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隋炀帝在江都时,就经常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买通身边的一些侍卫,可大难来临,这些人全部跑光了。而且,孔夫子就说过“小人喻於利,君子喻

  • 著名的吴起变法为何短的来不及实施便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变法为战国初年楚悼王执政期间,立吴起为最高官职令尹,来执行楚国的政、法、军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楚悼王去世以后,该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一众反对,最终告败,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国力逐渐昌盛,甚至联赵打败了魏。图片来源于网络楚国本身国土、人力均十分博大,是战国时期极为强大的势力,可惜由于政治、经济

  • 李鸿章竟有这怪癖 竟往酒杯里吐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背锅侠”,比如替诸葛亮背黑锅的名将魏延,比如替宋高宗背黑锅的“大奸臣”秦桧。当然,最著名的“背锅侠”,应该要数替慈禧和满清背黑锅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在教科书中,李鸿章一直是一个汉奸卖国贼的形象。为何有此形象呢?因为他代表满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可问题是,慈禧又不傻,为何不

  • 宇文觉退位后为何仍然没能逃过最后的死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有一位善看

  • 慈禧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

  • 小宦官何能耐 竟逼死了一代贤相萧望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萧望之乃是萧何的六世孙,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在行事作风上也是刚正不阿,清正廉节,仁义忠信,且在政治上也有也有一定的远见。网络配图 望之一路累迁好不容易终于爬到了宰相之位,可惜这刚到手的香饽饽还没捂热呢,不想就这么倒霉的开罪了宦官弘恭和石显,并遭到了他们的不良陷害,含冤而终。真是马有失足,一朝变成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