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禹锡与白居易的性格有什么不同?探索他斗争反击的一生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性格有什么不同?探索他斗争反击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9 更新时间:2024/1/16 11:55:25

说到刘禹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刘禹锡,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同年而生,生在那个辉煌不复存在的晚唐,前半生极尽风光年纪轻轻便位极人臣,而后半生却命途多舛巴山楚水一片凄凉,巨大的反差没有催生出一个悲天悯人的诗人,反而使他蜕变成一个达天知命笑看人生的“诗豪”!

虽与白居易同年而生,可两人的际遇却大不相同,白居易一生坎坷,几番贬谪却远远没到刘禹锡那般凄惨,白在江州大叹“同是天涯沦落人”,而刘却在江渚之上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见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刘禹锡的一生,在政治上是斗争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在被打击中不断反击的一生,排挤、流放、嘲讽,愈挫愈勇,豪情万千,乐观的人就是这么强大!

中山之后,年少成才

刘禹锡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父亲刘绪曾在江南任职,刘禹锡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光,这样的家庭里,免不了的要从小学习以望考取功名,白居易如此,刘禹锡也不例外。

禹锡自小便学习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聪明勤奋,并跟随当时的侍僧皎然、灵澈学诗,“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样的经历多少也影响了后来乐观豁达的写诗风格。

少年时候的刘禹锡可谓是一帆风顺,一路扶摇而上,十九岁便游学长安,上书朝廷,声名远扬;21岁金榜题名,与比自己小一岁的柳宗元一起考中进士,同年登博学鸿词科,相比27岁高中的白居易要春风得意的多。

公元793年,二十出头的刘禹锡在长安城意气风发的介绍自己: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此后的刘禹锡更是青云直上,二十四岁登吏部取士科被授太子校书,名气渐盛,连太子颇为看重的王叔文都主动与他结交,称他有宰相之才。

802年,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青年得志,三十岁出头就进入朝廷核心,位极人臣,功名富贵相伴,前途不可限量,身边的同僚都是朝廷重臣、至交好友,这样的人生如何不让人羡慕?

得意时人生处处皆风景,每一朵花开皆可“动京城”。刘禹锡这首雍容华贵的《赏牡丹》,相比孟郊登科后的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过之而无不及,可说是道尽了他此刻的心情: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变革失败,左迁十年

一群有为青年相聚,热血沸腾,心中所愿不过是平叛治国安天下,随即浩浩荡荡的组织了一场变革,誓要彻底瓦解藩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

可惜他们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没多久,顺宗被迫禅位称太上皇,宪宗登基,为期一百四十来天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带头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剩下的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均被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是轰动一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时值深秋,秋风萧瑟,不觉让人萎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此时最是恰当的基调,无限失落的刘禹锡起身南下,看着这萧条景色,一脸不屑,随即仰天大笑,提笔写下《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自古以来伤春悲秋居多,面对秋天,诗人笔下莫不是戚戚之句,到了刘禹锡这儿,反倒有种逆流而上的豪气,令人不得不服。

实际上,刘禹锡可不光是说的好听,而是真的没把这些失意当回事,刘禹锡来到朗州,这一呆就是十年。

“蛮荒之地,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在这个地方,刘禹锡无疑是一座“精神孤岛”,他坚持撰文吟咏,陶冶性情不光自娱自乐,还为当地人写歌写赋。

当地的风俗喜好巫祝,祭祀都会敲鼓跳舞,刘禹锡有时也会参加这些活动可听不懂当地人唱的方言,于是根据《楚辞》,撰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

乐观的人到哪里都可以过得很好,刘禹锡相信此时不如意只是一时,“即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分,寄雄心于瞪视”。就像是宝刀一时蒙尘,他朝定可出鞘一展锋芒。

果不其然,十年之后,刘禹锡奉诏回京。

祸不单行,再贬连州

刘禹锡重回长安,已经是物是人非了。看着这十年之间由于投机取巧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再看看到处都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刘禹锡不屑为伍,于是借游玄都观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明眼人可都看得出来,桃树千株,不是暗指十年来在政治上投机取巧而得意起来的新贵么?要是我当年没被贬,你们这些小角色还不知道在哪呢!

此诗一出,长安岂可容得下他,刘禹锡再次被贬,这一次到了连州,这一呆又是五年,直到母亲病逝才离开。

连州原本文化落后,刘禹锡上任后,风气为之一变,读书人日渐增多,科举进士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后来更被称为“科第甲通省”,这当中自然离不开刘禹锡文化推广的贡献,因此后人赞赏他有“开连州千年文脉之功”。

二十三年,贬谪不断

离开连州后,流离的命运还不算完,辗转又到了夔州,当地民俗逢祭祀会唱《竹枝》,因此刘禹锡也先后创作了几组《竹枝词》,描绘夔州一带的风土民情,希望通过擅歌的人来传播。语言轻松活泼,颇有生活趣味,当中最熟悉的估计是这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关于《竹枝词》的艺术水平,后世的评价也颇高。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异曲也。”

夔州任满,又调和州,不料和州知县处处刁难,本应是三间三厢标配的住宅,知县却将刘禹锡安排到了县城里一处小房子,住处是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从三室一厅变成了小单间,若是旁人早已怒不可遏拳脚相向,可刘禹锡倒是淡定非常,,直接写下这篇《陋室铭》,把一间小破屋变成了多少人的精神寄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和州任期三年后,刘禹锡又被打发到苏州、汝州、同州等地当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刘禹锡再次应招回京,距离他上次离开,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了。

回去的路上,他同白居易在扬州相逢,酒酣情浓,白居易作诗宽慰他: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轻轻一笑,接过酒杯跟笔:乐天啊乐天,我如此乐观哪需要安慰啊,来,歌儿唱起来,酒儿喝起来!

一脸淡然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兜兜转转二十三年,胡须渐白,两鬓微霜,可刘禹锡依旧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56岁的刘禹锡,再到玄都观,当年场景历历眼前,刘禹锡俨然最后的赢家,向那些趋势权贵再次送上了嘲讽: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我刘某人又回来了!而那些攀附权贵的人去哪了呢?泯然众生或一捧黄土罢了!

桑榆未晚,豪气归天

晚年的刘禹锡回到洛阳养老,白居易也在此地。

白居易感叹时光飞逝,年华已去,写诗向他抱怨: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而刘禹锡劝他,别为这些事情烦忧。人世间谁不老,不要说日落桑榆天色已晚,它的霞光依然可以映红满天。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是啊,日落桑榆有怎样,心中自有豪情万丈,晚霞依旧能映红满天。

面对生活,刘禹锡是一个斗士,他不得不反抗,可他又没有其他的方式去抵挡,只能化作句句诗词,一字一句尽是铮铮讴歌,乐观是他坚不可摧的盔甲,命运越是残忍,他笑的越是张狂。

面对苦难,除了笑对,他别无他法。

刘禹锡斗争一生,最期待的不过是岁月静好的日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内阁首辅商辂简介:明朝近三百年科举中第二个“三元及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商辂,明代中期臣子,字弘载,号素庵,浙江省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淳安县)人。商辂从小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朝近三百年科举制度中第二个“三元及第”。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开除。成化三年(1467年)再

  • 糜芳跟随刘备二十几年了,为何还会背叛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的创业非常艰辛,他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白手起家,先通过平定黄巾贼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务,也在河北官场混了个脸熟。等公孙瓒带他参加虎牢关之战后得以扬名天下,也得到糜竺靡芳两兄弟的投资,从此坐拥徐州。经过几十年的南征北战,刘备终于拿下荆州、益州和汉中三个地方,真正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手下的

  • 王昌龄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大起大落?虽凄惨但也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昌龄,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王昌龄,盛唐诗人,世人多称他少伯,在盛唐的诗海里名重一时,甚至与太白相差无几,一个是“天上谪仙”,一个是“诗家天子”。少伯尤擅七绝,三类诗最为出彩,一是边塞诗,气势雄浑,慷慨豪迈;二是闺怨诗,细腻入微,情韵深刻;三是送别

  • 曹操的降将蔡瑁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是因为曹操具有那种怀疑别人的特性,从而被诸葛亮抓住了把柄,诸葛亮是三国之中非常一个聪明的人物,所以他知道曹操这样的英雄就是特别喜欢怀疑,他的那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可以说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所以诸葛亮就将计就计,最后是让曹操被自己弄得心烦意燥,从而露出了破绽。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

  • 同样都是经历大战 刘备,袁绍和曹操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大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和袁绍大战失败与曹操赤壁大败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各自的伤害不一样,因此带来的结果也就不同。同样是大败,为何本质不同带来的伤害不一样呢?我们还是一一仔细的分析一下吧。刘备惨败之后为何一病不起呢?刘备一辈子吃的败仗很多,从黄巾起义到后来兵败夷

  • 司马懿能篡权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控制京城。自此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对于司马懿能够篡权成功的原因,无疑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生前,司马懿一直受到压制的。不过,在曹操去世后,司马懿的权力得到明显增长。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最终

  • 探索高适华丽逆袭的一生,他有哪三点值得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高适,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高适,盛唐诗人,字达夫,世人多称他为高常侍。高适的一生就是华丽逆袭的人生,从乞丐到侯爷,从无名草根到位极人臣。高适擅写边塞诗,与李杜交好,诗文略逊仙圣一筹,可在仕途,就甩开诗仙诗圣好几条街。45岁前,高适穷困潦倒一度乞讨为

  • 汉末三国头号阴谋家:何进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互不相容的两大势力,外戚与宦官间的争斗贯穿东汉帝国的始终,并在汉少帝时期达到巅峰,其最终的结果是宦官、外戚两败俱伤,朝廷则被军阀董卓控制,汉末三国大乱世就此开启。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罪魁”,明着是大将军何进,而实际“策划者”却是头号阴谋家袁绍。那么,袁绍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

  • 李贺短暂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的诗词有着怎样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李贺,字长吉,生于乱世之后的中唐,盛世大唐已趋凋零,国运衰微,诗坛却百花齐放,流派纷呈,“长吉诗”就是一颗闪耀的明珠。李贺诗中多有“鬼神”,后人称李贺为“诗鬼”,他的诗也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其成就甚至可与李杜齐名,有人评价说

  • 后世说到明朝的皇帝,为何肯定不能错过明神宗朱翊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明朝的皇帝,那么肯定是不会错过朱翊钧的,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被称之为神宗的他,还是非常厉害的。他的经历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他非常爱自己的妃子。但是据了解,他和朱元璋的关系还是不错的,那么他么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翊钧除了明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