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索白居易的一生,虽生逢乱世但有个好的结局

探索白居易的一生,虽生逢乱世但有个好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54 更新时间:2024/3/10 13:08:39

说到白居易,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白居易,晚唐诗人,六十年的创作生涯,留下诗词近三千首,唐宣宗曾亲自写诗悼念白居易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由此可见他这一生混的很是不错。

公元772年,诗佛王维离世十一年,诗仙李白离世十年,诗圣杜甫离世两年,动乱后的大唐已经不复煌煌,盛世一去不返,诗坛三座大山相继坍塌,眼看人间不复好诗,幸好,这一年白居易降世,同年而生的还有刘禹锡

白居易虽生逢乱世,不过他算是为数不多有一个好结局的唐代诗人了,靠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以及中年后“中隐”的人生态度,最终多金又闲,活到七十多岁,不病不痛,俨然人生赢家。

勤恳又好学,立志入仕最少年。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战火不断的年代,藩镇割据称雄,“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打仗就像是家常便饭一般。尽管如此,白居易的少年时光还是过得十分舒坦,他父亲老白是个基层地方官,早早就把他送到苏杭远离战火,所以白居易对苏杭一代尤为喜爱,并且很小就立志要要到苏杭来工作。

那是个阶级固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基层官员家庭里,要实现愿望的唯一途径就是好好学习,考取功名。

后来白居易在《与元九书》回忆道:

二十年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痔,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矣,动以万数。

这般刻苦,一点也不比悬梁刺股和囊萤映雪差上几分啊,肯努力的人一般都不会差,白居易十岁读书破万卷,十五六岁便能下笔入神。

16岁,他就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写诗的风格已经雏形初见了,李杜用词极尽华丽,白居易就反其道而行,追求“老妪能解”,即是通俗到老妇人都能看懂!王安石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

那年白居易意气风发一脚踏入长安,拿着诗去拜访文坛大拿顾况,顾况一看到他的名字,就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言外之意是说:帝都物价这么高,你在这安居可不容易啊!

结果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的时候,马上改口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有了顾况的认可,白居易的名声渐渐打响,28岁那年,他高中进士,金榜题名好生张狂,随即在墙上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就这样,白居易在长安当起了“京漂”,朝九晚五,继续学习,期望能够升职。

写就《长恨歌》,名声大震济天下。

初入官场,才华横溢的人总是容易被排挤的,白居易给太尉李德裕送文章,文章堆积如山都蒙尘了,李德裕知道此人善写文章,却还是不愿意看。

白居易处处被领导压制,十分郁闷,感慨人心复杂冷暖难测。写下“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

可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白居易的才华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溢了出来,洋洋洒洒一篇《长恨歌》现世: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篇长诗占领了各个头条,长安城家喻户晓,皇帝看到后,拍案而起“妙!把白卿叫来,朕要赏他!”

于是,白居易当上了左拾遗,就是一个伴君侧的谏官,初居要职,白居易自然一腔热血,誓要直言上谏,写民间疾苦,写天下苍生,一天好几本,堆在皇帝的案几上,皇帝看得很是头疼。

白居易也不会看眼色,依然定时定量的进谏,甚至联合元稹一起搞了一个“新乐府运动”,以诗歌为载体将朝堂腐朽和民间疾苦反馈给皇帝。

期间,传唱最广的分别是《观刈麦》和《卖炭翁》。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如今有这个能力,达则兼济天下就成了他的座右铭。领导最烦的就是指出问题却又没有人给解决方案,自然是越看越烦,对白居易也是越来越不满。

官场遇横祸,左迁九江闻琵琶。

任何电视剧里,白居易这样较真又直率的人是活不过两集的。

果然,终于还是出事了。

815 年,宰相武元衡在上班路上,被人刺杀街头。但凡有点眼力劲儿的人,都知道这是官僚集团之间的争斗,白居易倒好,秉承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来了波窒息操作,上书主张严缉凶手。

一下子,惹恼了几位官员大佬,一番暗箱操作之后,白居易被贬江州。这一贬,成了他人生重要的节点。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除是非心。

意思是说:今后我再也不理这些事了,此前兼济天下,以后我只管独善其身!“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

被贬江州,泪湿青衫,不过好在是个闲职,白居易也即来则安,有事没事就写写小诗、听听小曲,于是就有了那首饶有情致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个深秋之夜,他夜泊江边,忽闻琵琶之音,如泣如诉,悲上心来,一首《琵琶行》就此问世: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抽象飘渺的音乐竟然还可以被写出来,而且更加形象,真不愧为千古第一音乐诗!直到最后,感情被音乐感染到了极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才觉世事尽可原谅。

一首《长恨歌》,一首《琵琶行》,比这两首文采好的没这两首长,比这两首长的没这两首文采好。

晚年求闲职,中隐司官善其身。

三年的贬谪时光很快结束,白居易不擅长官场里的明争暗斗,主动要求去地方做一个小官远离朝堂。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晚年的白居易过得相当舒服,年俸好几万,平常也没多少事情做,闲下来就约上朋友一起喝喝酒,写写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这首小诗有情有义,意趣盎然,用现在的话说,外面天冷,我备好了温酒,可以带着故事陪我喝一杯吗?

还有一首写给刘禹锡的小诗: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赠梦得》

老天眷顾起一个人来,还真的是慷慨!白居易的老年生活让无数人梦寐以求,无灾无痛,惬意十足。

白居易人生的最后二十年里,几乎不再写心系民间疾苦的句子,回想自己的一生,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个苏杭: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的还是那个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不再是那个直言敢谏的民生诗人,只剩下一个自诩“中隐”的佛系大叔。

或许,他只是在逃避,无力济世只能独善其身,晚年的白居易或许并不是那么的心安理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性格有什么不同?探索他斗争反击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禹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刘禹锡,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同年而生,生在那个辉煌不复存在的晚唐,前半生极尽风光年纪轻轻便位极人臣,而后半生却命途多舛巴山楚水一片凄凉,巨大的反差没有催生出一个悲天悯人的诗人,反而使他蜕变成一个达天知命笑看人生的“诗豪”!

  • 内阁首辅商辂简介:明朝近三百年科举中第二个“三元及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商辂,明代中期臣子,字弘载,号素庵,浙江省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淳安县)人。商辂从小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朝近三百年科举制度中第二个“三元及第”。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开除。成化三年(1467年)再

  • 糜芳跟随刘备二十几年了,为何还会背叛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的创业非常艰辛,他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白手起家,先通过平定黄巾贼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务,也在河北官场混了个脸熟。等公孙瓒带他参加虎牢关之战后得以扬名天下,也得到糜竺靡芳两兄弟的投资,从此坐拥徐州。经过几十年的南征北战,刘备终于拿下荆州、益州和汉中三个地方,真正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手下的

  • 王昌龄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大起大落?虽凄惨但也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昌龄,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王昌龄,盛唐诗人,世人多称他少伯,在盛唐的诗海里名重一时,甚至与太白相差无几,一个是“天上谪仙”,一个是“诗家天子”。少伯尤擅七绝,三类诗最为出彩,一是边塞诗,气势雄浑,慷慨豪迈;二是闺怨诗,细腻入微,情韵深刻;三是送别

  • 曹操的降将蔡瑁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是因为曹操具有那种怀疑别人的特性,从而被诸葛亮抓住了把柄,诸葛亮是三国之中非常一个聪明的人物,所以他知道曹操这样的英雄就是特别喜欢怀疑,他的那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可以说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所以诸葛亮就将计就计,最后是让曹操被自己弄得心烦意燥,从而露出了破绽。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

  • 同样都是经历大战 刘备,袁绍和曹操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大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和袁绍大战失败与曹操赤壁大败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各自的伤害不一样,因此带来的结果也就不同。同样是大败,为何本质不同带来的伤害不一样呢?我们还是一一仔细的分析一下吧。刘备惨败之后为何一病不起呢?刘备一辈子吃的败仗很多,从黄巾起义到后来兵败夷

  • 司马懿能篡权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控制京城。自此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对于司马懿能够篡权成功的原因,无疑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生前,司马懿一直受到压制的。不过,在曹操去世后,司马懿的权力得到明显增长。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最终

  • 探索高适华丽逆袭的一生,他有哪三点值得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高适,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高适,盛唐诗人,字达夫,世人多称他为高常侍。高适的一生就是华丽逆袭的人生,从乞丐到侯爷,从无名草根到位极人臣。高适擅写边塞诗,与李杜交好,诗文略逊仙圣一筹,可在仕途,就甩开诗仙诗圣好几条街。45岁前,高适穷困潦倒一度乞讨为

  • 汉末三国头号阴谋家:何进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互不相容的两大势力,外戚与宦官间的争斗贯穿东汉帝国的始终,并在汉少帝时期达到巅峰,其最终的结果是宦官、外戚两败俱伤,朝廷则被军阀董卓控制,汉末三国大乱世就此开启。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罪魁”,明着是大将军何进,而实际“策划者”却是头号阴谋家袁绍。那么,袁绍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

  • 李贺短暂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的诗词有着怎样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李贺,字长吉,生于乱世之后的中唐,盛世大唐已趋凋零,国运衰微,诗坛却百花齐放,流派纷呈,“长吉诗”就是一颗闪耀的明珠。李贺诗中多有“鬼神”,后人称李贺为“诗鬼”,他的诗也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其成就甚至可与李杜齐名,有人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