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昌龄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大起大落?虽凄惨但也精彩

王昌龄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大起大落?虽凄惨但也精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46 更新时间:2024/1/7 11:17:37

说到王昌龄,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王昌龄,盛唐诗人,世人多称他少伯,在盛唐的诗海里名重一时,甚至与太白相差无几,一个是“天上谪仙”,一个是“诗家天子”。

少伯尤擅七绝,三类诗最为出彩,一是边塞诗,气势雄浑,慷慨豪迈;二是闺怨诗,细腻入微,情韵深刻;三是送别诗,情深意切,情景交融。王世贞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相差毫厘,俱是神品。王夫之甚至认为少伯七绝胜于太白,由此可见,少伯“七绝圣手”并非虚名。

少伯与李白高适王维孟浩然等人交好,可家世却远不及他们,少伯出生贫困,少年潦倒举荐无门,中年刻苦求学高中及第,随后受尽排挤连番被贬,最后遭人暗害,蒙冤身亡。

少伯这一生,大起大落,一生六十载,三十岁时及第登科到达人生巅峰,像极了一条“抛物线”,如果顶点能早一些,少年成名的少伯或许能尽早看透官场,或许能多一些安稳;如果顶点再晚一点,少伯或许便能更沉稳的处身官场,晚年或许能有个好一点的下场。可这个顶点不偏不倚,恰在中间,少伯一生,怎一个惨字了得!

1、少年贫困,投笔从戎

关于少伯的出生,记载极少,甚至对于出生地至今仍有争议。据说少伯生于南朝世族琅琊世家,但家势已经式微,到他这辈就更趋贫困,除了才华,一无所有。没背景、没钱、没关系,可以说是标准的无产阶级了。

少伯天资聪慧,自幼故乡耕读,自称“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举荐无门,家里日渐困窘,少伯决心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处境。

大约二十岁,少伯离家学道。当时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火热的年代,少伯对盛世光芒充满信仰,把学道当成了叩响盛唐大门的一块砖,可逐渐发现这块砖太过渺小无力,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久寻无果,正在迷茫时,看到墙上招兵公告,这个热血书生顿时心生希望,一拍大腿,决定西出长安,投笔从戎。

头顶是自由的塞外风,脚下是沉重的边关土,开元十二年秋,王昌龄从长安出发,经八百里秦川腹地扶风,沿渭水谷地,向西北而行,直抵渭水源头一带,然后向狄道而行,他的目标是当时临洮军的驻扎地鄯州,也就是陇右节度使的所在地。途中正好经过了武街古战场,此时,距离开元二年的那场大战刚刚过去了十年,河沟中遗迹犹存,路边的草丛中白骨依旧可见。

一心想在边陲建功的王昌龄,提笔写下《望临洮》: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多少壮士征夫的残骸,多少孤儿寡母的眼泪,兴亡太苦,人世多艰。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与历史的冷酷勾勒出来。

这一时期,少伯是否建功立业,史书没有记载,可这一时期,他写的边塞诗却让他声名远扬: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一》

少伯笔下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如同年轻时的他,踌躇满志,一腔热血。三年的边塞生活,虽未见他的宝剑在战马上闪光,但他油灯下的一首首边塞诗却纷纷冲出军营大帐,被无数战士在烽火硝烟中传颂。其中《塞下曲》《从军行》《出塞》等名篇更是回响在大唐的长空,让他身在边关,而名满天下。

2、勤而上学,中年及第

打铁要趁热,二十九岁的王昌龄享有盛名,于是离开边塞,回到家乡,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头悬梁锥刺股,期望考取功名,治世报国。

开元十五年,少伯一举登第,王昌龄以为自己终于踏上了人生的坦途,前程必定如花似锦。却不知此时他其实站在人生抛物线的最高点,迎接他的将是后半生的坎坷与不如意。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却反而走向了穷途末路,开了连连被贬的倒霉模式。

高中的他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芝麻小官可有可无,位微言轻,如何济世,少伯心有不甘,开元二十二年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

仕途遭受打击,加之毫无背景,又性格直爽不懂得官场之道,常常被穿小鞋、受人排挤,30出头的少伯心中无限失落: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忽见杨柳,悔觅封侯,何尝不是少伯最心底的无奈,重操翰墨依然不得志,还不如从军远征,立功边塞!

这段时间里,一长溜的宫怨诗又一次让他在诗歌界出彩。曾经豪气干云的少伯此时却充满着孤独、寂寞、无奈和怨愤。仿佛他那战士与诗人合体的特殊气质,唯有在雄伟的大漠边关,才能抒发出华彩乐章似的,而那段神采飞扬的边塞时光注定一去不返,迎接他的是“抛物线”的下半段。

3、连番谪贬,交友送别

开元二十八年,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得罪由己招,本性依然诺”,少伯心知肚明,本性难移,或许自己不适合这个世故圆滑的官场!

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又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消极怠工、意气用事再次授人以柄。

少伯赴任江宁丞之时正遭谤议,又逢挚友远行,凄切心情可想而知,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国的烟雨、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少伯对盛世的信仰,正是他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今时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少伯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第二年玄宗大赦天下,少伯应召回长安。

路过襄阳时,无罪一身轻拜访好友孟浩然,浩然此时正是失意,一看少伯来了,也非常高兴,把自己背生毒疮尚未痊愈的事情抛到脑后,接连几天,和少伯连日饮酒,结果背疮复发,不治而亡。

少伯欲哭无泪,痛心疾首,此事也成了他很久以来的心结,挚友因为自己而死,换谁都心不能安。

回到长安的少伯,五十多岁,却再次迎来贬谪,好友李白听说之后,写诗一首,表示告慰: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身无财物,惟有琴书伴随,王昌龄在秋天雇船沿长江上行,经巴陵过洞庭到达武陵,又放舟顺着沅水前往湘西龙标,山高水远,前路迢迢。

在龙标,王昌龄生活清苦,他和随从而来的老仆人沿路捡拾枯枝败叶当做饭的柴烧。虽然自己不走运,但他洞悉民情,为官清廉,为政以宽,是个颇有政绩的地方官。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龙标野宴》

这一首诗,算是给李白等一干好友的回应了,夏夜欢聚畅饮,心中的沉重却难以释怀,“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不过是自我宽慰罢了,心中未曾真正放下。

少伯贬谪生涯的后期,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功业报君的信念丝毫未减,并且愈久愈坚执,一方面是虚无幻灭和世外长生的思想也同时变得越来越浓厚。

可惜他的济世之志,他的冰心玉壶,再也等不到“鸿恩共待春江涨”,随着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零落成泥,什么都成为泡影。

4、花甲之年,客死他乡

59岁的少伯离开龙标,准备归乡。次年,路过亳州时,就被刺史闾丘晓找了个借口“忌杀”了。没有战死沙场,也没有为自己心中的理想鞠躬尽瘁而死,却死在一个刻薄凶残的小人手里。

“抛物线”在少伯的人生区间里,迎来了终点。

一个曾;一个曾远赴西鄙,连番被贬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最后却荒唐收场,让人惋惜。

盛唐诗人,善终者十之一二,可少伯却格外的惨。

换一个角度想,在少伯的这段“抛物线”里,前半段催生出一个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男儿;中间段催生出一个轻叹“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的感性诗人;后半段催生出一个倾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忠贞士子。

在少伯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中,他的心灵世界更加敏感而丰富,留下了那些虽历经千百年,却依然能打动人心的佳句。

这段“抛物线”人生,虽凄惨,却又不可谓不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的降将蔡瑁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是因为曹操具有那种怀疑别人的特性,从而被诸葛亮抓住了把柄,诸葛亮是三国之中非常一个聪明的人物,所以他知道曹操这样的英雄就是特别喜欢怀疑,他的那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可以说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所以诸葛亮就将计就计,最后是让曹操被自己弄得心烦意燥,从而露出了破绽。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

  • 同样都是经历大战 刘备,袁绍和曹操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大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和袁绍大战失败与曹操赤壁大败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各自的伤害不一样,因此带来的结果也就不同。同样是大败,为何本质不同带来的伤害不一样呢?我们还是一一仔细的分析一下吧。刘备惨败之后为何一病不起呢?刘备一辈子吃的败仗很多,从黄巾起义到后来兵败夷

  • 司马懿能篡权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控制京城。自此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对于司马懿能够篡权成功的原因,无疑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生前,司马懿一直受到压制的。不过,在曹操去世后,司马懿的权力得到明显增长。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最终

  • 探索高适华丽逆袭的一生,他有哪三点值得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高适,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高适,盛唐诗人,字达夫,世人多称他为高常侍。高适的一生就是华丽逆袭的人生,从乞丐到侯爷,从无名草根到位极人臣。高适擅写边塞诗,与李杜交好,诗文略逊仙圣一筹,可在仕途,就甩开诗仙诗圣好几条街。45岁前,高适穷困潦倒一度乞讨为

  • 汉末三国头号阴谋家:何进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互不相容的两大势力,外戚与宦官间的争斗贯穿东汉帝国的始终,并在汉少帝时期达到巅峰,其最终的结果是宦官、外戚两败俱伤,朝廷则被军阀董卓控制,汉末三国大乱世就此开启。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罪魁”,明着是大将军何进,而实际“策划者”却是头号阴谋家袁绍。那么,袁绍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

  • 李贺短暂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的诗词有着怎样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李贺,字长吉,生于乱世之后的中唐,盛世大唐已趋凋零,国运衰微,诗坛却百花齐放,流派纷呈,“长吉诗”就是一颗闪耀的明珠。李贺诗中多有“鬼神”,后人称李贺为“诗鬼”,他的诗也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其成就甚至可与李杜齐名,有人评价说

  • 后世说到明朝的皇帝,为何肯定不能错过明神宗朱翊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明朝的皇帝,那么肯定是不会错过朱翊钧的,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被称之为神宗的他,还是非常厉害的。他的经历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他非常爱自己的妃子。但是据了解,他和朱元璋的关系还是不错的,那么他么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翊钧除了明神宗

  • 温庭筠:才华横溢却苦难加身,屡试不第一生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温庭筠,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温庭筠,晚唐诗人,善填词写诗,由精通音律,技能加成与王维有五六分分相似,温庭筠一生填词无数,诗作纷呈,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如果说李商隐是晚唐一只多情的蝴蝶,那温庭筠就是一只傲世的飞鹰。温庭筠天性不羁,放荡自由,恃

  • 关羽被杀和马超有关吗 刘备为何只杀刘封不杀马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备和关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关羽的去世,对刘备集团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在此之前,刘备势力如日中天,似乎真有问鼎中原的机会。而自关羽战死后,刘备势力接连遭到打击,最终只能被限死在益州一带,彻底失去了匡扶汉室的机会。关羽被杀,刘备急于追究责任,而最终这个

  • 探索孟郊悲惨的一生,他将悲伤苦难都倾注的诗歌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孟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孟郊,唐代诗人,时人称他为孟东野,生逢盛世,却没能欣赏到盛世之下的最后一抹余晖,他的一生,无疑是命运极其多舛极其坎坷的一生。幼年失怙百事谙,晚岁穷愁形影单。留得清寒苦吟句,游子天涯竟何堪?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