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趣闻:史上因肥胖差点丢掉皇位的帝王

趣闻:史上因肥胖差点丢掉皇位的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7 更新时间:2023/12/17 3:51:37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代,他当皇帝的日子,仅仅比后来才坐了一个多月龙椅的泰昌帝时间长一些。

网络配图

朱棣不喜欢大儿子高炽,一个原因大概是他太老实仁厚,说得损一点,就是有点懦弱。没有他爷爷、他爸爸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让臣民战战兢兢的君主。第二则是因为身体不好,患了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须要两个人搀扶。他的爷爷和爸爸,江山都是马上得来的,朱棣自己上马能开弓,下马能治国,没办法喜欢这样的接班人。更可怕的是,这窝囊的老大却有了两个能干而不安分的弟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老爸兴兵南下,和建文帝夺江山时,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做先锋,直逼南京,功劳赫赫。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朱棣对自己喜爱的二儿子许诺,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干,江山迟早是你的。

《明通鉴》记载,张氏自从嫁给仁宗后,很得成祖和仁孝皇后这对公婆的喜爱。明仁宗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多次被汉王、赵王两位弟弟挑拨离间,又因身体肥胖,不能骑马射箭,明成祖很生气,命令减少太子在宫中的膳食,太子几次险些被换,然后最终能被保全,据说是因为张皇后的缘故。——婆媳关系是大家庭第一大难题,这张皇后能让婆婆开心,凭这点就知道她不是等闲之辈。明朝和宋朝一样,外戚很难干政,而且多贤后。

老爸给明仁宗规定的减肥计划没见什么成效,你想想,人到中年再减肥何其难也,减肥无非是个姿态,做给老爸看看。高炽当了皇帝后,虽然因为封建礼法,不能公开对老爸有非议,心里恐怕腹诽不少。由于他一生都活在老爸的阴影下,对老爸喜欢的长孙——自己的大儿子朱瞻基,大概有点怨屋及乌的因素在里面,反而不喜欢,自己喜欢被封为襄王的第五子。朱棣生前,一再显示他立高炽为太子是因为自己喜欢长孙,而且明确向臣民表明他的态度,将来继承高炽皇位的,只能是长孙瞻基。——这种隔代指定继承人的行为,剥夺了仁宗自己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对他自尊的伤害可想而知。

史载,永乐帝朱棣数次出征,都带着皇太孙瞻基。永乐十二年(1414年),“庚寅,车驾发北京,皇太孙从”,“上语诸侍臣曰:‘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劳苦,知征伐不易。然文事武备,不可偏废,每日营中闲暇,卿等仍与之讲论经史,以资典学。’”对孙子的培养远比对儿子用心。

网络配图

因为沾儿子的光才当上皇帝的明仁宗,对儿子有种莫名其妙的嫉妒可以理解。可是,后世有人断言如果仁宗再多当几年皇帝,可能会废除太子,我认为纯属臆猜。仁宗对儿子感觉不爽是一回事,可废除长子继承权再选另外儿子继位又是一回事。因为前者是个人的感情,后者涉及整个朝廷政局和大明江山,涉及自己身后的评价,朱高炽不会这样冒险。在父皇在世时,他在几次重大事件面前都有惊无险,证明他是个老实人,但毫不糊涂,做事极有主见,且“忍”的功夫一流,关键时刻形势非常理智。

朱棣带领二儿子挥师南下时,建文帝的部队搞了个“围魏救赵”,派奇兵直捣燕王的都城北平,而燕王大军在外,如果贸然班师来救,得胜之势将功亏一篑。朱高炽这时不顾自己多病肥胖的身子,带领老弱将士坚守北平城,自己冒着弓矢上城督阵,激励将士,南军终于无功而返。他这保护根据地的功劳成为日后得到继承权的重要砝码之一。

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住在自己的老窝北京城(当时称“行在”,还没有正式的首都名分),让朱高炽以太子身份在南京监国。他怀疑太子有什么不轨的行为,命令礼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监视太子的行为,并叮嘱他说:“人言东宫多失德,汝至京师,可多留数日,试观何如,密奏来!奏字须大,晚至即欲观也。”这老皇帝对太子已经有倾向性意见,一般的办事人员会迎合上意,收集太子的“不轨”言行。而胡濙被太子的老实折服了,“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这老实人最聪明之处是认清了父亲的为人和自己的处境。面对永乐帝这样文武兼备而又阴险毒辣的父皇,耍小心眼能瞒过他?一味地去讨好也是下策。只有以不变应万变,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做人,才是上策。他能最后熬到皇帝位置,和两个弟弟相比,笑到了最后,其制胜之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其他也。”有时候,这样的笨办法更管用。

网络配图

明仁宗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赦免了建文的许多旧臣,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永乐帝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痛悼他在位时间太短。如果从个人的能力来说,他显然不属于有锋芒、有魄力的改革派,比起秦皇汉武乃至他的祖父、父亲,相对平庸。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尊重下面臣民的能力,尽量少地去命令臣民这样或那样。这样平庸的皇帝,带给百姓的福祉远甚于那些个人能力很强、不甘平庸的皇帝。商纣、秦始皇隋炀帝就是有能力而喜欢胡折腾的皇帝。所以,朱高炽的庙号为“仁”。

明仁宗也真算是大智若愚,上帝的宠儿。种种难关都可以化险为夷,最终并没有因为自身原因而丢掉皇位。可能这就是命运,天意不可违呀!该是皇帝命就当不了别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坑爹的五位“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事件,五味有哪些,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失传

    1.为赵国送终的郭开赵国末年的相国郭开可谓“两朝老臣”,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穆王两代君主,按理说他该是赵国的死忠吧?偏偏很早秦国就发现郭开的价值,认为这家伙贪财好利,如果经费足够,绝对能成为“金牌卧底”。除了大笔金钱贿赂外,秦国还开了“接收证明”,你好好干吧,灭了赵国,到咱秦国吃香的喝辣的,待遇照旧!

  •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十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上十大杰出帝王,中国历史女将大全,历史上十大杰出的皇帝

    导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古到今,中国历史出了很多的皇帝。这些皇帝有的庸庸碌碌,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兢兢业业。今天我们要盘点的是在那些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功劳的皇帝,是那些伟大而又杰出的皇帝。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臣,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权臣,中国历史上十大皇帝

    导读:无论是在什么朝代,都会有忠臣和奸臣,中国有这么长时间的历史,那就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奸臣,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看一看这些奸臣都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坏事?NO.1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之赵高(秦朝)赵国人,生而受宫刑。及长,强健有力,通狱法,秦始皇闻之,遂以其为中车府令,教

  • 盘点:历史上儿子最多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皇帝儿子最多的是谁,康熙有多少个儿子,中国皇帝儿子最多的是哪一位

    导读: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是中国古代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事。当然身在皇家的皇帝们,这项任务更为重要。龙脉的延续可以保证家族一统江山的稳定性,所以皇帝大肆纳妃生子。若问历史上哪个皇帝儿子最多,小编替你盘点了一下。古来就有多子多福之说。综观历史,有这念头的不光是百姓,就是坐在金銮殿上的皇帝

  • 历史趣闻:秦武王嬴荡竟因举鼎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武王和秦始皇关系,举鼎而亡的秦王和嬴政,嬴荡为什么会举鼎而死

    导读:历史上的皇帝大都是寿终正寝,除非遇到刺客、反贼偶遭不幸,当然这是运气极不好的皇帝才会遇到的。在秦朝有这样一位皇帝,死因十分可笑,死的一点价值都没有。这白白丢了性命,还落人笑柄。究竟是谁呢,我们一起看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的新鲜事。手足残杀、掉进厕所里死掉的国君等等。在当时的秦国有一位国君,本

  • 历史奇闻 一代圣人韩非竟被自身聪明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非子被谁所害,韩非之死的历史真相,韩非子为什么会败在李斯手里

    导读:古代圣人韩非子说,“故善任势者国安,不知因其势者国危。”于是乎关于“势”的研究和学说,最早就是战国时代的韩非子提出来的,但是韩非子却偏偏死于自己营造的精深文学造诣之上。网络配图世上什麽最有力量?当然是权,蒯大富说,有了权就有了一切。最大的权是皇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次有力量的是钱,老百

  • 历史揭秘:古代皇帝每月可拿多少工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你拿我当皇后你就是皇帝,清朝皇帝工资多少,古代皇帝工作量

    古代有句名言,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不论天下的土地也好,还是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群也罢,无一不是归皇帝所有。那么,坐拥天下的皇帝还拿不拿工资呢?正确的答案是,皇帝也拿工资,而且按月拿工资。网络配图北宋的时候,自太宗赵光义以后,几乎每个皇帝每月都有一千二百贯的钱“好用

  • 北齐变态皇帝:当众把不顺眼的大臣锯开扔锅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什么北齐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北齐废帝高殷趣事,明朝为什么没有好皇帝

    皇帝们吃的虽然好点儿,终究还是人间的五谷杂粮,所以常人能得的病他们一个也少不了。譬如刘备死于痢疾,唐顺宗中风后成了哑巴,光绪肾虚了半辈子。庆幸的是,这几个皇帝的病只限于身体零部件,一同受罪的也就几个太监和太医而已。如果某位皇帝的脑子出现了问题,譬如轻度的精神分裂,那后果可就大为不同了。因为从某种意义

  • 解密三国:吕布杀上司丁原背后的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布为什么杀死丁原,吕布和丁原是什么关系,吕布把董卓杀了吗

    导读:有些人不喜欢吕布,他背叛了两义父是不忠,杀了两干爹是不孝,总之,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吕布为什么要杀上司丁原?它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网络配图《后汉书》、《三国志》均说:“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史料上首先介绍的是吕布的

  • 汉朝皇帝刘病已为什么会从小就流落民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流落在民间的帝王,刘弗陵和刘病已的关系,刘病已是好皇帝吗

    刘病已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也曾称为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子、戾太子刘据的孙子,父亲是史皇孙刘进。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他的父亲,教科书上并没有过多的介绍。据了解,刘进是刘据的儿子,母亲是史良娣,因此他的封号是史皇孙。而刘病已的母亲是刘进纳的一个小妾所生。可惜,征和二年的时候,武帝晚年之期。由于卫皇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