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一代权臣蔡京为何会被饿死?他有多十恶不赦?

北宋一代权臣蔡京为何会被饿死?他有多十恶不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42 更新时间:2023/12/15 0:35:49

蔡京先后四次任北宋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被贬后最终饿死在潭州崇教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蔡京初入仕途就展示出无复廉耻的为官德操。蔡京和弟弟蔡卞同年登科,他是王安石的得意门生,蔡卞是王安石女婿,这时他坚决拥护新法,再加上政治斗争水平高超,让宰相曾布十分看重。而这样一位王安石新法的骨干人士,却在司马光秉政时,积极支持废止新法,其“极为灵活”的政治立场可见一斑。

其实自王安石变法始三十余年,北宋朝廷一直处于政治起伏动荡、制度频繁变动的时期,与变法相伴随的就是激烈的朋党之争,朝中大臣无不被打上了党派的烙印。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后恢复新法,蔡京因此于绍圣元年(1094)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任户部尚书。然而政治无常,徽宗即位后向太后垂帘听政,元符三年(1101)决定废绍圣绍述之政,元祐旧党趁机给新党泼脏水,蔡京、章惇、蔡卞等人被清洗出京,此时的蔡京进入了事业的低谷期。

但是蔡京并不慌,自己曾在杭州不舍昼夜地交好宦官童贯,在离开京城这段时间里,他苦心经营的关系网不断给徽宗吹风进言。宫内有其不遗余力结交的童贯“附语言论奏”,和福建同乡道士徐知常不断鼓吹,以至于“宫妾、宦官合为一词誉京”,简直把蔡京吹成千年难得一遇的能臣。

而徽宗本人也正在为朝中这些元祐人士头疼,他们一根筋地想让一切政策回到元祐之政,违背了徽宗“持平用中”的想法。同时,“持中用平”虽然让朝堂相安无事,却解决不了北宋财政日渐拮据的现状。在徽宗为府库空虚而担忧时,元祐一派又不顾先朝之逆顺,不恤人主之从违,导致徽宗日渐愤郁,开始厌烦起元祐党,倒向了绍述熙丰。

宫中动向传出来后,范致虚及时上奏:“陛下若欲绍述熙丰之政,非用蔡京为政不可。”之后,邓洵武进献了著名的《爱莫助之图》,将丰祐人才一分为二,列于右者,皆指为害政,基本把满朝官员都列进去了;能绍述者居左,而蔡京位于左列之上。徽宗正是看了此图,才决意任用蔡京、走上绍述之路的。岳珂说:“卒之成蔡氏二十年擅国之祸,胎靖康裔夷之酷者,此图也。”

崇宁元年(1102),曾布罢相,蔡京回到了阔别一年的京城,还当上了宰相,主持改革。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曾迫害自己被贬的政治仇敌,蔡京自然想方设法报复。他鼓动徽宗对元符三年(1101)上书言事的奏疏进行审查,撰《奸党碑》全国刻碑传布。还将元祐党人中的死者追夺官职,生者或流放或贬官,不许他们同州居住,宗室不得和他们的亲戚通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党禁。

除了排除异己,蔡京还想方设法讨好徽宗,他提倡“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土,极力鼓动徽宗大肆挥霍,力主修《大晟乐》、《宣和画谱》来取悦徽宗,大兴花石纲之役。蔡京和他的同党利用在苏州设置的“苏杭应奉局”,专门搜集奇花异石,无论是深沟绝壑还是百姓院户,只要有一石一木被指定为“御物”,就强取豪夺,必得乃止。这些花石经运河送往开封过程中,沿途拆屋毁墙,劳民伤财,“一石之费,民间至用三十万缗”。蔡京如此倒行逆施,使东南财尽,社会动荡加剧,著名的宋江方腊正是因此

蔡京这样祸国殃民却能担任近二十年宰相,其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贯穿他政治生涯的经济改革。蔡京茶法改革使宋朝茶法从前期以官府垄断收购的“交引法”,转变为将商购商销以引榷茶的合同场法。而其盐法则将海盐以官搬官卖为主的“禁榷制”,改革为官购商销的“钞引盐制”,使海盐与解盐都实现了向钞引盐制的转变。这些改革顺应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减少地方对茶盐之利的截留,其茶、盐法在南宋以至元、明都继续沿袭与发展。

而蔡京的钱法改革就比较荒谬了,他为了解决北宋当时铜产量下降,供应不足,铜钱铸造额减少的问题,开始铸造“当十钱”和“夹锡钱”,自此私自盗铸现象便泛滥成灾,即使蔡京颁布了严苛的律令,仍然有人以身试法。同时,当十大钱的实际价值最多只相当于三文小平钱,引起了货币的不断贬值,恶钱流布,钱轻物重,人民不堪其扰。但这些搜刮民脂民膏征得的巨额财源却没有用之于民,大部分为了满足徽宗君臣奢侈腐化的生活而被挥霍掉了。

此时的北宋朝廷上层官员党同伐异,朝令夕改,下层百姓被日益严苛的赋税敲骨吸髓,种种矛盾随着金兵的不断南下而愈发尖锐。值此国难,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及其同党的罪行,与蔡京并称“六贼”中的五人被处死,蔡京也在潭州饿死,但祸国殃民的“六贼”虽受惩处,却也无法挽救北宋的命运了。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入开封,次年北宋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著名女冠曹希蕴的一生是怎样的?因文采出众引起苏轼的关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曹希蕴,即曹仙姑,他是北宋时期的女道士,因为在北宋都城汴京能诗善文,引得大文豪苏轼前来拜访,后来更是受到宋徽宗的赐名和褒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希蕴,生卒年不详,赵州宁晋(今河北邢台宁晋)人,乃宋初宰相曹利用之族孙。曹利用曾代表北宋出使辽国,成功签订“澶渊之盟”

  •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60年(龙凤六年),刘基(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私人在朱元璋的邀约下入南京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刘基刚到朱元璋阵中,就做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明史纪事本末·卷二》记载:二十一年春正月朔,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怒曰:“彼牧竖耳,奉之

  • 姜维既然是蜀汉最后的武将 那么蜀汉最后的文臣又会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蜀汉文臣武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如果是蜀汉后期最后的武将的话,那么蜀汉的最后的文臣又是谁?此人有多厉害?三国虽然是一部战乱史,但更重要的是一部阴谋论。尤其在前期的时候,武将谋臣极为众多,纵横环宇,几乎哪个诸侯手下都有能人。如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五子良将,八

  • 曲阿小将的实力如何?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而这些当世虎将的武艺之所以会被后世称赞,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常常被多名将领围攻,但都能全身而退。比如虎牢关前,吕布力战刘关张三兄弟,更在后来摆脱了曹操麾下六员猛将的进攻,坐实了他第一猛将

  • 诸葛亮口含七粒米是有什么意义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有这个举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在嘴里含7粒米,诸葛亮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对诸葛亮口含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宦官乱政,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许多人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在此乱世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好汉,想要一夺天下,其中便包括了刘备。其实,倘若要说实力的

  • 鲁肃知道借荆州肯定一去不复返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劝孙权。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鲁肃明明知道有借无还,鲁肃为什么还要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赤壁之战,曹操只是暂时被打败,而孙权也只是暂时取得胜利。从双方实力来看,曹操依旧远胜于孙权。而孙权又没有他哥哥孙策那种战争水平,自保尚且困难,更别提进攻了。因此孙权要

  • 苏味道在官场上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的外号是“苏模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苏味道,字守真,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唐朝高宗年间,还是秀才的苏味道就以文才出名,20岁时进士及第,开始了坎坷一生的仕途生涯。苏味道有个外号“苏模棱”,因为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所以才得到了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外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

  • 李广家族身受皇帝重视,结局却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西汉名将、文学家,飞将军李广长孙。你真的了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因为李广的名气,年纪轻轻就被皇上封赏了。可见皇帝对李广家族是非常重视的。至于为什么他们的下场都那么惨,是因为他们的运气都不怎么好,而且脑袋也不太明白。每次皇上和权臣重用谁的时候

  • 同样都是在荆州问题上 诸葛亮和庞统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和庞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两人谁更加厉害,在荆州问题上,两人的态度确实完全不同,诸葛亮认为荆州必占,而庞统确实相反的,两人的水平立见高下卧龙凤雏可安天下刘备能够从一个卖草鞋的走上带头大哥的位置,除了自诩刘皇叔的身份之外,

  • 唐末长安第一美人郭淑妃,闹出的丑闻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淑妃郭氏,生卒不详,有“长安第一美人”之称,唐懿宗李漼妃嫔之一,生一女同昌公主。郭氏自幼就入宫,开始侍奉李温,在李温还是郓王时,郭氏就是他最宠爱的妃子。大和七年(833年),李温生于光王府,初封郓王。他虽然是唐宣宗的长子,但唐宣宗十分不喜欢他,所以李温并不像其他皇子都住在宫中。当时唐宣宗在位时,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