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当初被迫投降蜀汉 姜维为什么会死心塌地效忠蜀汉

姜维当初被迫投降蜀汉 姜维为什么会死心塌地效忠蜀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80 更新时间:2024/1/9 22:14:07

你真的了解姜维前后变化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姜维原本是魏国的臣子,在诸葛亮北伐时,姜维才投降诸葛亮,至此才成为蜀汉的将领,此时的姜维是被迫称臣的。

诸葛亮兵临天水郡时,姜维和上级天水太守马遵正在巡查途中,他本想率军攻打蜀军,可是,马遵怀疑他心怀不轨,撇下他撒腿而逃。姜维本打算投奔附近县城,然而这些县城大多投降了蜀军,没投降的也不愿接纳他。

就这样,走投无路的姜维只好向诸葛亮投降。

既然是被迫投降,按说,姜维应该一有机会,就会逃回魏国,继续与蜀军对抗。

可事实却是,姜维投降诸葛亮后,便像变了个人似的,从此对蜀国死心塌地,忠心不二。

姜维降蜀时,其母尚在魏国冀县,没有跟随姜维一起投奔蜀国。后来,母亲思念姜维,给姜维修书一封,希望他回归魏国,没想到却被姜维拒绝。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更令人费解的是,姜维还多次跟随诸葛亮攻打魏国——自己的母国。诸葛亮去世后,他更是挑起了北伐的大梁,力排众议伐魏,其对魏国的攻击性与诸葛亮一般无二,仿佛魏国与他有深仇大恨。

甚至于,在蜀国灭亡后,姜维仍然忠心不减,冀图助蜀国复国。

当时,他已经六十二岁高龄,早到了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而且,他只要心悦诚服地降魏,并不会遭到魏国清算,也完全能够颐养天年。可是,当他得知钟会有反魏之心时,便立刻联系钟会,企图借钟会的力量光复蜀汉。

最后计划败露,“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那么,姜维到底为何对蜀国如此忠心耿耿,为了复国甚至不惜赌上全家人的性命?个人认为,有如下三点重要原因:

其一:为蜀效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姜维的矢志北伐来看,他应该是个比较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人,总认为自己能够战胜魏国。这样的人,自然希望遇到伯乐,一展大才。然而,魏国并没有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他在魏国,不过是个中郎、天水参军。

投降蜀汉后,姜维的境遇大大改善,诸葛亮对他非常器重,很快便提拔他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一下子就走上了封侯拜将的人生小巅峰。

关键还在于,姜维在魏国前途渺茫,而在蜀国未来清晰可见。诸葛亮多次公开称赞姜维,并曾向蒋琬表示,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又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俨然把他当作接班人培养。

史称“维为人好立功名”,为了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姜维只能死心塌地为蜀国效力。

其二,士为知己者死,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姜维一个降臣,而且在魏国官职也不高,诸葛亮却丝毫没有歧视他、轻视他,反而苦心孤诣培养他,力排众议重用他,这难道不让姜维感动吗?

诸葛亮如此器重和培养姜维的目的为何?不正是希望姜维继承他的志向,为蜀汉尽忠,北伐中原吗?姜维是个重感情、有道义的人,他难道不能出于对诸葛亮报恩,而死心塌地效忠蜀汉吗?

何况,除了诸葛亮,刘禅对他也不错,如果没有刘禅的许可,姜维能接诸葛亮北伐中原的班吗?所以,即使只为刘禅,姜维也没有不忠于王事的理由。

其三,姜维是被迫降蜀,与魏国已经恩断义绝。

没错,在我看来,被迫降蜀非但不会成为影响姜维对蜀汉忠心的不利因素,恰恰相反,它是促成姜维对蜀国死心塌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姜维不是被迫降蜀,而是主动投降,这说明什么?说明姜维是个贪生怕死,或者见利忘义的人,至少给人的印象便是如此。

这样的人,岂能不被蜀汉群臣轻视?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如此,姜维降蜀后,必然难以立足,即使能立足,也不可能受到重用。不被重用,姜维就不可能对蜀汉怀感恩之心,也不会发誓对蜀国效忠。

关键还在于,姜维不是被蜀汉逼迫投降,而恰恰是被他的母国魏国的太守。如此一来,姜维难免对魏国有情绪,虽然他内心深处也明白,魏国太守不能代表魏国天子,但人都是感性的,既然是被魏国人逼到绝路而降,我又何必再效忠魏国?

姜维的忠诚和抱负,都让人由衷敬佩,只可惜,他未免有些志大才疏,而蜀国又人才凋零,国力衰弱,这便注定了他不能完成诸葛亮的遗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一代权臣蔡京为何会被饿死?他有多十恶不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蔡京先后四次任北宋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被贬后最终饿死在潭州崇教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蔡京初入仕途就展示出无复廉耻的为官德操。蔡京和弟弟蔡卞同年登科,他是王安石的得意门生,蔡卞是王安石女婿,这时他坚决拥护新法,再加上政治斗争水平高超,让宰相曾布十分看重。而

  • 北宋著名女冠曹希蕴的一生是怎样的?因文采出众引起苏轼的关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曹希蕴,即曹仙姑,他是北宋时期的女道士,因为在北宋都城汴京能诗善文,引得大文豪苏轼前来拜访,后来更是受到宋徽宗的赐名和褒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希蕴,生卒年不详,赵州宁晋(今河北邢台宁晋)人,乃宋初宰相曹利用之族孙。曹利用曾代表北宋出使辽国,成功签订“澶渊之盟”

  •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60年(龙凤六年),刘基(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私人在朱元璋的邀约下入南京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刘基刚到朱元璋阵中,就做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明史纪事本末·卷二》记载:二十一年春正月朔,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怒曰:“彼牧竖耳,奉之

  • 姜维既然是蜀汉最后的武将 那么蜀汉最后的文臣又会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蜀汉文臣武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如果是蜀汉后期最后的武将的话,那么蜀汉的最后的文臣又是谁?此人有多厉害?三国虽然是一部战乱史,但更重要的是一部阴谋论。尤其在前期的时候,武将谋臣极为众多,纵横环宇,几乎哪个诸侯手下都有能人。如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五子良将,八

  • 曲阿小将的实力如何?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而这些当世虎将的武艺之所以会被后世称赞,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常常被多名将领围攻,但都能全身而退。比如虎牢关前,吕布力战刘关张三兄弟,更在后来摆脱了曹操麾下六员猛将的进攻,坐实了他第一猛将

  • 诸葛亮口含七粒米是有什么意义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有这个举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在嘴里含7粒米,诸葛亮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对诸葛亮口含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宦官乱政,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许多人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在此乱世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好汉,想要一夺天下,其中便包括了刘备。其实,倘若要说实力的

  • 鲁肃知道借荆州肯定一去不复返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劝孙权。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鲁肃明明知道有借无还,鲁肃为什么还要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赤壁之战,曹操只是暂时被打败,而孙权也只是暂时取得胜利。从双方实力来看,曹操依旧远胜于孙权。而孙权又没有他哥哥孙策那种战争水平,自保尚且困难,更别提进攻了。因此孙权要

  • 苏味道在官场上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的外号是“苏模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苏味道,字守真,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唐朝高宗年间,还是秀才的苏味道就以文才出名,20岁时进士及第,开始了坎坷一生的仕途生涯。苏味道有个外号“苏模棱”,因为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所以才得到了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外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

  • 李广家族身受皇帝重视,结局却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西汉名将、文学家,飞将军李广长孙。你真的了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因为李广的名气,年纪轻轻就被皇上封赏了。可见皇帝对李广家族是非常重视的。至于为什么他们的下场都那么惨,是因为他们的运气都不怎么好,而且脑袋也不太明白。每次皇上和权臣重用谁的时候

  • 同样都是在荆州问题上 诸葛亮和庞统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和庞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两人谁更加厉害,在荆州问题上,两人的态度确实完全不同,诸葛亮认为荆州必占,而庞统确实相反的,两人的水平立见高下卧龙凤雏可安天下刘备能够从一个卖草鞋的走上带头大哥的位置,除了自诩刘皇叔的身份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