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赵国的灭亡,赵悼襄王在扮演着什么角色?

战国时期赵国的灭亡,赵悼襄王在扮演着什么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95 更新时间:2023/12/17 8:02:41

说到赵悼襄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虽然最后是秦国一统天下,但是,众所周知,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是具有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当然,因为长平之战的失利,赵国损失了45万大军,也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格。

但是,即便如此,赵国依然是秦国一统天下道路上的重要阻碍。比如在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之战,赵孝成王就联合魏国、楚国击败了秦国,让秦国损失了20万大军,从而直接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赵孝成王二十一年(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任赵国国君之位,是为赵悼襄王。对于赵悼襄王这位君主,虽然不是赵国的亡国之君。不过,赵国的灭亡,赵悼襄王可谓难辞其咎。

首先,赵悼襄王,嬴姓,赵氏,名偃,是赵孝成王之子,赵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后,赵悼襄王正式即位。彼时,赵国将领廉颇担任代理相国之职,率军攻打并夺取魏国的繁阳。赵悼襄王派武襄君乐乘取代廉颇,廉颇因此愤怒,攻击乐乘,乐乘离职逃走,廉颇便逃奔到魏国的都城大梁。也即刚刚即位的赵悼襄王,就任性妄为,赶走了廉颇这位老将。众所周知,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君主,在即位之初往往都会对老臣加以笼络,这样有助于巩固自己的位置。但是,赵悼襄王这位君主,则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将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赶走,这无疑是赵国的一大损失。

对于廉颇来说,经历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众多战役。虽然廉颇当时的年龄比较大,但是,廉颇的经验和丰富,显然有助于接下来抵挡秦国的进攻。在廉颇离开赵国后,赵悼襄王发现确实难以抵挡秦国的进攻,于是就想到把廉颇召回到赵国。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那位使者,让他在赵悼襄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在郭开的陷害之下,赵悼襄王由此认为廉颇已经老迈不堪任用,便不再召他回国。最终,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在晚年颠沛流离,客死异乡。

赵悼襄王元年(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行大备之礼与魏国修好,想打通平邑、中牟的道路,但没有成功。同年,赵悼襄王派将领李牧率军攻打燕国,李牧夺取燕国的武遂和方城。赵悼襄王在位时,李牧这位名将获得了重用。对于李牧来说,也成为赵国在战国后期的中流砥柱。赵悼襄王三年(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当时燕国国君燕王喜见赵国的大军多次遭到秦军的围困,而廉颇离开赵国,所以就准备趁势攻打赵国。

为此,燕王喜询问剧辛的意见。剧辛回答说:“庞煖容易对付。”燕王喜便派剧辛率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煖指挥大军抵抗燕军,庞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并俘获燕军二万人。因此,在笔者看来,赵悼襄王对于赵国,显然也不是没有贡献的。在抵挡燕国的进攻上,赵悼襄王知人善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对燕国的削弱,显然有助于减轻赵国在后方的防御压力,从而集中精力来和秦国较量。毕竟,当时赵国的主要威胁,还是来自于秦国,而不是燕国。

赵悼襄王四年(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在赵悼襄王的支持下,庞煖率领赵、楚、魏、燕四国精锐部队,进攻秦国的蕞地,因没能攻克,于是转而攻打齐国,夺取齐国的饶安。同年,赵、韩、魏、卫、楚五国结成南北合纵联盟,共同讨伐秦国。楚国国君楚考烈王担任纵约长,春申君黄歇执掌兵马,联军夺取寿陵,挥师直逼函谷关。秦军出关迎战,五国联军都大败而逃。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后期,虽然赵国、楚国等诸侯国还有反击秦国的想法,不过,因为整体实力上的差距,加上山东六国之间貌合神离,这导致合纵攻秦之战始终没能取得重大的成果。

更为关键的是,自公元前241年之后,山东六国就没有再组织合纵攻秦之战了。对于山东六国,已经陷入到各自为战的地步了。赵悼襄王六年(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赵悼襄王将饶阳封给长安君。同年,魏国将邺地割让给赵国。因为从魏国、齐国、燕国等诸侯国身上攻占的疆域,这让赵悼襄王时期的赵国,恢复了一定的国力。不过,秦国的步步紧逼,加上赵悼襄王废立太子的行为,还是让赵国的整体实力没能恢复多少,反而在不久之后继续保持下滑的趋势。

最后,赵悼襄王九年(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国,夺取燕国的貍阳城。但是,当赵国的主力出动之后,秦国将领王翦、桓齮、杨端和趁机率军进攻赵国,夺取邺地的九座城邑,这让赵国都城邯郸失去了重要屏障,也即为秦国再次围攻邯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年,赵悼襄王去世。值得注意的是,在去世之前,赵悼襄王废黜与正妻所生长子、有德行的太子赵嘉,而将品行不端的赵迁立为太子。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赵悼襄王废立太子的错误行为,可谓加快了赵国的灭亡。

就之后继位的赵王迁来说,宠幸郭开等奸臣,还冤杀了李牧这位名将。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军进攻赵国。对此,李牧率军前往抵挡。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嬴政,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昏庸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就斩杀了李牧。结果,一年后,也即公元前228年,王翦就率军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俘获了赵王迁。与此相对应的是,赵悼襄王废除的太子赵嘉,则在赵国都城邯郸被攻破后,跑到代地建立代国,以此继续抵抗秦国大军。综上,赵悼襄王在位时,虽然不能说是一点功劳都没有,不过,他赶走廉颇,废立太子的举动,加快了赵国的灭亡,所以这是赵悼襄王对于赵国是功不抵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萨克达氏从未踏入后宫半步,为何却被封为大清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社会,能够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后是每一位女性的梦想,然而,由于种种门槛的限制,能够坐上皇后宝座的人屈指可数。然而,清朝就有一名女子从未踏入后宫半步,最后却被封为大清皇后,她就是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紫禁城的东部有一组特殊的建筑,名为南三所,又名

  • 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 刘备为什么会传位给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史料上记载,刘备一生一共会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养子。在四个儿子当中,刘备为什么对阿斗如此看重,甚至派赵云多次救援阿斗。难道说就没有人能够代替阿斗,继承刘备打下的江山吗?首先,刘禅只所以占据优势是因为长子的身份,古人也讲究长子继承,对于这一点,阿斗占据极大的先天优势。而养子刘封在荆州一战中救援不及时,

  • 为何孝敬宪皇后死后,雍正在位期间没有册封过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清朝的皇帝,我想大家都熟知的晋升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了。今天,就是来讲讲关于雍正皇帝的妃嫔。首先说说这雍正皇帝,他的这三个人里在位时间最短的,却是最勤劳的一位皇帝。虽然在位短短十几年,但是每天都是勤勤恳恳得上班批奏章。丝毫没有向康熙或者乾隆两位皇帝那样到处游玩和视察。所以这样的一位皇帝的后宫也

  • 朱祁钰也是明朝正统皇帝之一,他为什么没被葬在皇陵?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明朝皇帝有16位,而现今在皇陵中的皇帝只有13位。这缺掉的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文, 景泰帝朱祁钰。朱元璋的陵墓是在南京钟山的明孝陵,因为朱元璋死的时候,明代的都城还在南京,而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之后,下落不明,有的说已经烧死了,有的说出家当和尚了,还有的说到东南亚去了,总之,他也没有

  • 在清初的政治舞台上,康熙为什么如此信任纳兰明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纳兰明珠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是康熙皇帝最得力的助手,长期担任首辅,权倾朝野,深受倚重,当康熙外出离京时,多次让他担任留京皇子的首席顾问。那么,康熙为什么如此信任纳兰明珠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珠姓叶赫那拉氏,是满洲正黄旗人。明珠的祖姑

  • 王思:早年受曹操赏识,晚年脾气暴躁被称为苛吏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受曹操赏识的三国官员,晚年却因脾气暴躁被人归为苛吏,此人究竟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就是王思,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熟知此人,那么此人究竟是怎么得到曹操赏识的,晚年名声又是如何败坏的呢?王思最开始和梁习都是西曹令史,某一天他向曹操汇报工作,因说话不当,惹得曹操大发雷霆,气

  • 赵括在长平之战后被骂两千多年,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长平一战,赵国士兵被坑杀四十万,导致赵国实力大为消弱。此战也成为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此后,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得以加速。按照老将廉颇的策略,只要固守不出,长此以往,秦国必然铩羽而归。但小将赵括将廉颇取而代之后,反而遭到大败。这让无数人为之

  • 陈阿娇被废后卫子夫是如何对待她的?为何没有将她置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陈阿娇被废后卫子夫是如何对待她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个女人一台戏,嫔妃争艳的后宫争斗向来是热闹非凡。面对权势、地位甚至生死,后宫女人们为了生存往往会是不择手段地争个你死我活,这也是后宫生存之本。为此,武则天不惜扼杀自己的亲生女儿诬陷王皇后,致使高宗废

  • 晚年得志的大臣:主父偃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主父偃是西汉时期武帝身边的忠臣,他提出推恩令受武帝宠信,后玩火自焚残害诸侯王,被汉武帝所诛杀。主父偃对汉武帝提出的多项政策对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影响深远,而主父偃也在辉煌与赞叹之中走向了毁灭。早年无所作为主父偃曾称自己“结发游学四十余年”。“结发”是古代男子束发为的标识,犹指年轻之时,如同代人李

  • 项羽宁死也不渡江的真相到底是为什么?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宁死也不渡江的真相到底是为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传诵千古的《夏日绝句》,描绘的便是行至末路的楚霸王项羽。那么,已经逃出生天,抵达乌江边的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渡江呢?从垓下战败到乌江自刎,项羽到底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