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武随着代王刘恒进京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张武随着代王刘恒进京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61 更新时间:2024/2/2 6:43:19

张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汉文帝刘恒在代国时,最倚重的大臣是郎中令张武和中尉宋昌。

王国的郎中令,就是王爷的贴身侍卫长。郎中令张武是一个谨慎的人,在朝廷大臣派人迎立刘恒入京继承皇位时,他和大多数臣属意见一致:称病不去。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阴谋,周勃陈平等大臣都是刘邦夺取天下时的重臣,熟习兵事,多谋善诈,他们这样做,可能别有用心,以前没表现出来,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罢了。如今他们诛灭诸吕,血染京城,此时遣使来迎立,不可轻信。希望他假装有病,静观其变,不要前往。

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原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

从后来的事实来看,张武太过谨慎,他的谨慎差点让文帝失去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张武所说的汉大臣“多谋诈”并非无端猜疑,就在诸大臣诛灭诸吕时,其种种“谋诈”手段已毕显,特别是决定废黜少帝,另立代王后,却始终没有对少帝采取行动,直到刘恒准备入进未央宫时,方清宫诛杀少帝及其三弟。

而且,在刘兴居和夏侯婴、张泽完成清宫之后,未央宫门外还有十名谒者持戟护卫端门,直到太尉周勃说明情况,谒者才放下兵器离去。

因此,张武“称疾毋往,以观其变”的建言虽未被刘恒采纳,然其力主持重、警惕汉大臣的谋诈的顾虑,则被刘恒付诸实践。文帝先是派舅舅薄昭前往京城打探消息,了解到大臣们的真实想法后才决定前往京城;车驾到达高陵就停了下来,又派宋昌到京城再次打探消息;在渭桥接见群臣时,拒绝周勃私下进言的请求;入住皇宫后,当晚就更换守将,加强宫中和京城守卫。

所以,刘恒登基后,一如既往的信任和重用张武。入宫当夜,张武就由代王国的郎中令,升任为汉帝国的郎中令,还是贴身侍卫长。郎中令是秩二千石的高官,西汉九卿之一,地位仅次于三公。

由于深受皇帝宠信,张武成为了群臣巴结的对象,而他也没能经受住诱惑,私下接受了贿赂。后来,这件事被文帝知晓,他没有责罚张武,也没有把他交给廷尉依法审理,而是从御府拿出等额的金钱赐给张武,让他受到良心的谴责。文帝向来重视依法治国,在这件事上却徇了私情,从中可见文帝对张武的倚重。

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文帝十四年冬,匈奴入边为寇,杀死了北地都尉卬。汉文帝怒不可遏,决定御驾亲征,他布兵谴将,亲自劳军,郎中令张武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屯军渭北,统领千乘车兵和十万骑卒。

在太后的制止下,汉帝未能亲征,张武也没有出击匈奴,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文帝对于张武的信任。在大规模的战争中,重兵还是要掌控在张武这样的亲信手中。

文帝后元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侵上郡,三万人入侵云中。汉文帝下令军分六路进行防御,这六路大军中,就有将军张武,他负责屯守北地郡(今甘肃省庆阳市一带)。

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离开了人世。这时,张武被任命为监造皇陵的总负责人,征发皇陵周边县及京城所在地区士卒三万余人,在白鹿塬开山建造陵墓,护送棺椁以礼安葬。最后,将随葬品有序摆放,复土如故。

後七年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宫。……郎中令武为复土将军,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

张武陪伴了汉文帝一生,文帝也给了他极大的信任和极厚的礼遇。但由于种种原因,文帝始终没有给张武封侯,张武的后人,也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不被我们知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昌的一生最大的功劳是什么?他为什么主张代王进京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昌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昌,是被项羽谋杀的卿子冠军宋义之孙。反秦战争时,他以家吏身份跟随刘邦起兵山东。他在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时期的战斗经历,史无记载,但可以肯定,一定是战功卓著。在刘邦、项羽荥阳鏖战之时,宋昌就被任命为都尉,并且有了食邑——这是高级爵位才有

  • 导致嵇康双重性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嵇康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也是近年来学界的热点研究对象。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他呈现给世人的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一是谦谦君子,儒雅风流;二是反抗者,傲世不羁。嵇康的双重性格是时代的产物,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身处动荡不安的三国时期,嵇康经历了什么?导致他双重性格的原因又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连杀3位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人称刘阿斗,他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力很差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阿斗兄应该是三国时期最被低估的帝王。刘禅统治蜀汉长达41年,虽然一开始有诸葛亮辅政,但是诸葛亮去世之后,整个蜀汉帝国就进入了刘禅时代,由我们的阿斗兄乾纲独断。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蜀汉帝国政治平稳,内部几乎没

  • 刘秀废除郭圣通,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刘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刘秀建立了东汉,据史料记载,刘秀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将东汉治理的仅仅有条。在刘秀的一生中,做出了许多大事,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刘秀废除皇后这件事情。哪怕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中,废除皇后这种事情也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开国皇帝,废除皇后的更是寥寥无几。所谓“糟糠之妻不可弃”。

  • 赵光义为什么射杀了花蕊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965年,赵宋灭后蜀。奉命清点孟昶御用之物的侍卫,带回一把夜壶,对赵匡胤说:“陛下,此溺器太过贵重,臣等不敢擅自做主!”赵匡胤大怒道:“谁让你们带此污秽不详之物回来?砸了,赶紧与朕砸了!”因此溺器乃七宝装成,精美无比,侍卫们非常心疼地将其砸碎。赵匡胤见状,不禁说道:“溺器尚且用七宝装成,可以想见食器

  • 他预言刘备汉中之战会获胜,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大战在即,为安民心,古代战争,很多主帅在大战前总喜欢请相士帮忙占卜问卦,了解战事吉凶!三国时代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刘备出征前,在大家印象中,应该会去询问诸葛亮;但三国时期奇人异士多不胜数,会占卜之学的可不只有诸葛亮,在发起汉中之战前夕,面对强大的曹军,刘备就特别跑去问了一个人,这人名叫周群。周

  • 司马懿真的比诸葛亮强吗?强在哪些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最精彩的二人博弈,当属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汉魏之争,他们同为谋士、也是汉魏两国的中流砥柱、股肱之臣。为什么两人的最终结局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策。《出师表》中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诸葛亮身为汉臣的真实写照。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 揭秘:历史上的窦漪房得到过盛宠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美人心计》让我们看到了汉文帝刘恒与窦皇后窦漪房的爱情,两人情比金坚,携手度过了一道道难关。刘恒对窦漪房也从最初的猜忌到后来全然信赖,完全没有因为后来自己做了皇帝就对窦漪房变心。而剧中的慎儿的出现,成了刘恒和窦漪房能和和美美过一生的最大的绊脚石,心狠手辣甚至害死了雪鸢。同样这个人物也让人有一丝怜惜,

  • 汉文帝宠爱慎夫人,为什么没有立她为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以前是封建帝制,皇权高度集中,为争夺皇位兄弟反目成仇的不在少数,不止前朝波涛汹涌,后宫也是暗流涌动,稍不留神就被人算计。作为执掌后宫的女人,同时又代表了皇家的颜面,皇后的人选自是重中之重。提起后宫的女人,武则天、慈禧等便不自觉地浮入脑海,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也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了。还有一个执掌政权的

  • 自立为帝的王莽,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中国的文人难以成就帝业,或因政治道德理想过于超前;或因处于社会中级而缺乏号召力和决断力;或因勇气不足以实践。总之,书生总是帝王的附属,这两个词似乎永远找不到交点。古时候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当然,亦有隐逸的高人不愿陷于流俗,乐得吟哦诗歌,钓鱼野炊,感受梅妻鹤子的快乐。历史发展到西汉末年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