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昌的一生最大的功劳是什么?他为什么主张代王进京称帝?

宋昌的一生最大的功劳是什么?他为什么主张代王进京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24 更新时间:2024/1/15 2:11:11

宋昌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宋昌,是被项羽谋杀的卿子冠军宋义之孙。反秦战争时,他以家吏身份跟随刘邦起兵山东。他在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时期的战斗经历,史无记载,但可以肯定,一定是战功卓著。在刘邦、项羽荥阳鏖战之时,宋昌就被任命为都尉,并且有了食邑——这是高级爵位才有的待遇。后来,他又被任命为代王国的中尉,即职掌王国军队的高级武官。

宋昌最大的功劳,是在功臣集团诛灭诸吕之后,那时,众大臣决定迎立刘恒为帝。使臣来到代王国,代王刘恒及其属臣犹疑不定,不知是福是祸,该不该入京。以郎中令张武为首的大多数属臣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主张称病勿往。只有中尉宋昌力排众议,认为众大臣们迎立代王即位,是真实可信的,主张前往京城。

他讲了三点理由:

一是刘邦称帝以后,君臣名分已定,绝了天下群雄的非分之想。秦朝衰败之后,各路豪杰群起而争天下,都以为自己可以称王称帝。但最后刘邦登上天子之位后,群雄就不再争夺帝位了。就像《商君书·定分》中提到的百人逐兔的故事一样。一只野兔在跑,上百人追逐,都打算自己占有它,因为这只兔子是没有名分的无主之物。一旦兔子被一个人逮住,大家都会停止追逐,因为名分已定。

二是刘氏宗亲势力很大,刘氏江山有磐石之固。汉高祖刘邦生前封了许多刘氏子弟为王,他们的封地犬牙交错,共同护卫着汉王朝。此时的汉王朝有如磐石一样坚不可摧,其强盛天下臣服。

三是刘氏政权深得天下民心,根基深厚。汉王朝建立以后,除去了秦朝的苛政,简约了法令,广施德惠,深得天下百姓之心,根基难以撼动。

同时,他还举事例来说明刘氏江山是非常稳固的。吕后掌权之时,封了三个吕氏王,擅权专制,势力非常强大,但太尉周勃持节入北军,问将士是忠于刘氏还是忠于吕氏,众将皆袒露左臂,表示愿忠于刘氏,从而一举诛灭了吕氏。这说明刘氏江山是上天赐与的,而不是人力所能为的。大臣们就算想叛乱,百姓也不愿意,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接着分析当时的形势,在都城的有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都城之外有吴王、楚王、淮南王、齐王等诸侯王,他们都是刘氏宗亲,势力很强大,足以保证不会发生意外。

最后还分析了刘恒即皇帝位的身份优势。高祖在世的儿子只有淮南王和代王,代王年长,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因此大臣们想迎立他为帝,希望他不要犹豫。

他的观点最终被代王刘恒采纳。于是,刘恒让宋昌和他同乘一辆马车,带着王国的重臣和卫队,向京师进发。

车驾到达京师附近的高陵县,刘恒停车不前,派宋昌再次入京打探消息。宋昌到渭桥就看见上至丞相、下至文武百官都来迎驾。宋昌返回报信之后,刘恒车驾驰至渭桥,群臣参拜称臣。这时,太尉周勃上前,希望与刘恒私下里说几句话。宋昌公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他正气凛然地说道:“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刘恒登基当夜,立即任命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当时的南军,是护卫长安城南边两宫——未央宫和长乐宫的部队,北军是护卫两宫之外的长安城的部队。镇抚南北军,就是把整个京城的军队都交给了宋昌一人。

宫城护卫和京城护卫历来是分兵执掌。南北军设立之前,卫尉负责宫城护卫,中尉负责京城护卫;汉惠帝时期分设南北军,也是由不同的人统领。如吕后病重之时,让吕禄以上将军身份统领北军,吕产以相国身份统领南军。而文帝登基,让宋昌一人镇抚南、北两军,足见对宋昌的倚重。

四个月后,文帝封赏在代国时的旧臣,特别提到了宋昌在入京为帝这件事上的功劳,并封他为壮武侯。

方大臣之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朕以得保奉宗庙。已尊昌为卫将军,其封昌为壮武侯。

壮武侯国旧址,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古城村。汉初封侯,基本遵循封地在本籍所在地附近的原则。从中或可推测,宋昌的本籍就在今天的山东省,他是在自己的家乡加入刘邦的队伍。

到了第二年的十月,文帝为了削弱功臣集团的势力,下达了“列侯之国”令。他没想到的是,此令遭到功臣列侯的强烈不满。文帝迫不得已,做出了一系列让步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卫将军屯军。

卫将军屯军指的就是前文所说的北军。南、北军都驻军京城,但南军只有数千人,而北军则多达数万人。文帝这时裁撤北军,削弱宋昌的军权,可能宋昌因其身份,已然成为了文帝与众大臣暗中斗争的焦点人物。

到了前元三年,匈奴侵入北地郡,越过黄河进行寇略。文帝诏令丞相灌婴统领八万五千边吏和骑兵往击匈奴。匈奴退兵后,文帝征调原属中尉统领的内史地区的材官进入长安,改属卫将军宋昌统领,护卫京城。这其实又恢复了以前的北军。

前元十四年冬,匈奴再次寇边,文帝任命中尉周舍为卫将军,但没载明原来的卫将军宋昌是否有新的职务。此后,史书就没有了关于宋昌的记载。直到汉景帝中元四年,宋昌不知犯了什么罪,被夺爵一级,降为关内侯,壮武侯国也因此被废除。

宋昌的子孙,在后世也曾显耀一时。他的七世孙宋杨之女被选入宫,封贵人。东汉末年,宋丰之女被册封为汉灵帝的皇后。宋丰官至执金吾,封其乡侯,成为扶风名门望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导致嵇康双重性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嵇康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也是近年来学界的热点研究对象。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他呈现给世人的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一是谦谦君子,儒雅风流;二是反抗者,傲世不羁。嵇康的双重性格是时代的产物,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身处动荡不安的三国时期,嵇康经历了什么?导致他双重性格的原因又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连杀3位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人称刘阿斗,他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力很差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阿斗兄应该是三国时期最被低估的帝王。刘禅统治蜀汉长达41年,虽然一开始有诸葛亮辅政,但是诸葛亮去世之后,整个蜀汉帝国就进入了刘禅时代,由我们的阿斗兄乾纲独断。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蜀汉帝国政治平稳,内部几乎没

  • 刘秀废除郭圣通,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刘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刘秀建立了东汉,据史料记载,刘秀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将东汉治理的仅仅有条。在刘秀的一生中,做出了许多大事,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刘秀废除皇后这件事情。哪怕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中,废除皇后这种事情也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开国皇帝,废除皇后的更是寥寥无几。所谓“糟糠之妻不可弃”。

  • 赵光义为什么射杀了花蕊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965年,赵宋灭后蜀。奉命清点孟昶御用之物的侍卫,带回一把夜壶,对赵匡胤说:“陛下,此溺器太过贵重,臣等不敢擅自做主!”赵匡胤大怒道:“谁让你们带此污秽不详之物回来?砸了,赶紧与朕砸了!”因此溺器乃七宝装成,精美无比,侍卫们非常心疼地将其砸碎。赵匡胤见状,不禁说道:“溺器尚且用七宝装成,可以想见食器

  • 他预言刘备汉中之战会获胜,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大战在即,为安民心,古代战争,很多主帅在大战前总喜欢请相士帮忙占卜问卦,了解战事吉凶!三国时代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刘备出征前,在大家印象中,应该会去询问诸葛亮;但三国时期奇人异士多不胜数,会占卜之学的可不只有诸葛亮,在发起汉中之战前夕,面对强大的曹军,刘备就特别跑去问了一个人,这人名叫周群。周

  • 司马懿真的比诸葛亮强吗?强在哪些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最精彩的二人博弈,当属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汉魏之争,他们同为谋士、也是汉魏两国的中流砥柱、股肱之臣。为什么两人的最终结局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策。《出师表》中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诸葛亮身为汉臣的真实写照。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 揭秘:历史上的窦漪房得到过盛宠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美人心计》让我们看到了汉文帝刘恒与窦皇后窦漪房的爱情,两人情比金坚,携手度过了一道道难关。刘恒对窦漪房也从最初的猜忌到后来全然信赖,完全没有因为后来自己做了皇帝就对窦漪房变心。而剧中的慎儿的出现,成了刘恒和窦漪房能和和美美过一生的最大的绊脚石,心狠手辣甚至害死了雪鸢。同样这个人物也让人有一丝怜惜,

  • 汉文帝宠爱慎夫人,为什么没有立她为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以前是封建帝制,皇权高度集中,为争夺皇位兄弟反目成仇的不在少数,不止前朝波涛汹涌,后宫也是暗流涌动,稍不留神就被人算计。作为执掌后宫的女人,同时又代表了皇家的颜面,皇后的人选自是重中之重。提起后宫的女人,武则天、慈禧等便不自觉地浮入脑海,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也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了。还有一个执掌政权的

  • 自立为帝的王莽,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中国的文人难以成就帝业,或因政治道德理想过于超前;或因处于社会中级而缺乏号召力和决断力;或因勇气不足以实践。总之,书生总是帝王的附属,这两个词似乎永远找不到交点。古时候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当然,亦有隐逸的高人不愿陷于流俗,乐得吟哦诗歌,钓鱼野炊,感受梅妻鹤子的快乐。历史发展到西汉末年时,经

  • 安禄山受唐玄宗的器重,为什么还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是农民军起义将领陈胜所说,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秦朝末年,秦二世实行暴政,逼得百姓没有生路。为了求得一个生路,陈胜,吴广甘冒被杀头风险,选择起兵造反。这话就是鼓舞大家骑兵,不可不谓不大胆。后人想要造反,都会用这句话刺激自己,算是 “壮一下胆”。然而这话对于帝王来说,算是一个“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