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要杀武将李君羡的原因是什么?与何有关

李世民要杀武将李君羡的原因是什么?与何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86 更新时间:2024/1/13 21:14:0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自古以来,稳定压倒一切一直都是政治的铁律,在强大的权力面前,即使明君仁义如唐太宗一般的风云人物,在关键时刻也不可避免被猜忌冲昏头脑。来自谋夺政权的恐慌,让年事已高的太宗越来越感到危机四伏。

恰好,此时一则政治预言的疯传更让他惶恐不安。

当时民间突然流传起一本叫《秘记》的书,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资治通鉴·唐纪十五》)这件事传到李世民耳朵的时候,他的心里开始犯起了嘀咕。如果从三代开始算的话,他已经是第二代了。也就是说,李唐王朝极有可能像隋朝那样,兴盛一时,然后快速地亡国。

不,辛苦打下的江山不能就这么白白付诸东流,只要还活着一天,我李世民就绝对不会让这种事发生。但是除了传言,太白金星经常在大白天出现,怪异的天象却始终令人惴惴不安,一时间,大唐庙堂人心惶惶。

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唐太宗询问太史令李淳风,“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得传者何人,卿为朕历历言之。”

李淳风(公元602-670年)是陕西省岐州雍县人,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他编的《甲子元历》,对后世天文、历法和数学的发展贡献巨大。他从小勤奋好学,满腹经纶,特别喜欢研究天文历算之类的学问,并因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名声大振。

20岁时,他发现了当时朝廷使用的历法有缺陷,便大胆提出了修改意见。李世民获悉后十分震惊,对他刮目相看。称帝后,命他进入太史局任职,成为一名官方天文学家。除了与袁天罡合写出以预言精准而著称于世的《推背图》外,他还写过一部占星术著作,叫《乙巳占》。作为唐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和享有盛誉的占星家,李淳风的确因其占卜灵验而出名。

李淳风回答得很干脆,“欲知将来,当视以往,得贤者治,失贤者丧,此万世不易之道也。”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太宗依然感到不满意。

他决定,无论此人是谁,誓当搜查到底将之斩尽杀绝不可。有一天,太宗在宫中与众位武将饮宴行酒令,他让每个人自报乳名,突然,一个自称五娘的将领引起了太宗的注意,这人就是将领李君羡。太宗非常惊讶,进而笑着说:“什么女子,竟这么勇健!”

经过调查了解,李君羡乃洺州武安人,初为瓦岗寨李密下属,后成为王世充的骠骑。因厌恶王世充的为人,率领其部属归附李渊,授其轻车都尉。李世民以其为左右,即位后,授其为左武候中郎将,封武连县公,驻守在太极宫玄武门。

我的天!此人官衔、封爵、籍贯乃至驻扎地竟都有一个“武”字!李世民心里闪过一丝前所未有的恐惧——原来所谓“女主武王”并非女人,而是一个在自己当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地方,驻有重兵把守的武将!

此人不可留!

很快,李君羡被贬谪外放到华州当刺史。没过多久,御史上奏称君羡勾通妖人,图谋叛乱。原来,所谓的妖人是个名叫员道信的老百姓,自称能够不进饮食,通晓佛法,李君羡非常敬慕相信他,多次与他形影相随,窃窃私语。但就因为这样,李君羡莫名其妙地就被冠以谋反罪名而身陷囹圄。

贞观二十二年,李君羡因此事定罪处斩,全家被抄没。

然而,李君羡是死了,太宗却始终耿耿于怀。没过几天,他秘密地召见李淳风,悄悄地问:“《秘记》上所说的谣传,真有其事吗?”

迫不得已之下,李淳风决定透露天机:“我仰观天象,俯察历数,这个人现在已在陛下宫中了,是陛下亲属,从今往后不超过三十年,这个人当做天下的君王,并将大唐皇室子孙杀得不剩几个,其征兆已经形成了。”

太宗说:“凡是有怀疑的统统杀掉,怎么样?”

李淳风答道:“此乃天命,人们不能够违抗。未来称王的人死不了,反而白白地杀死无辜。而且今后三十年,那个人也已经老了,也许该存有慈善心肠,祸害可能会小些。如今即使找到此人将其杀死,老天或许会降生更加强壮的人大肆发泄怨恨,恐怕陛下的子孙就没有幸免的了。”

李世民沉默了。

或许他认为,还是算了吧,如今四海升平,大唐气象雄浑万千,这不过只是个江湖传言罢了,做不得真。或许他相信,自己已经打下了这天下,哪怕真有所谓的“女主武王”,凭着儿子的政治才能,也足以治理好这片稳固的大唐基业,那些宵小之辈又何足论?

但他绝不会想到,在后宫三千佳丽之中,有一个不可方物的美貌女子正在蠢蠢欲动,一对聪慧灵动的双眸,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未知的发生。这个女人,将会在若干年后把李唐宗室几乎诛杀殆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关羽会丢荆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关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219年,坐镇荆州的关羽留下南郡太守糜芳与将军傅士仁坐镇后方,在此之后,关羽出兵攻打襄樊两城。当时关羽主要进攻樊城,由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他只能向曹操求援,于是曹操当即派于禁督七路大军赶往樊城。只不过于禁将大军屯兵于低洼处,关羽发

  • 朱棣作为藩王为何会以“清君侧”之名来起兵?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作为藩王为何会以“清君侧”之名来起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边疆要冲之地,屏藩一方。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崩仅仅一年后,明朝就发生了宗室内乱。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在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夺取了建文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面对夏侯惇的斩杀,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面对夏侯惇的斩杀,会是什么结局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安全逃离曹操的地盘,并不是完全靠武艺杀出来的,如果武艺高强就能杀出五关,那关羽,张飞两人完全可以杀回五关,取了曹操的性命,刘备轻松就能平定天下。关羽能够杀出来,得益于曹操没有下令追杀关

  • 才高八斗、深得汉文帝赞许的贾谊,为何最终会抑郁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贾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贾谊是汉文帝时期最富才华的政论家,高祖七年(前200年)生于洛阳。文帝元年,受廷尉吴公举荐,召为博士。其才识深得文帝赞许,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但没过多久,因朝廷重臣联合上书,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

  • 康熙帝生前最器重和看好的十四阿哥胤禵为何没斗过胤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胤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康熙帝在位后期时发生的“九子夺嫡”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夺权事件之一,能够与之齐名的恐怕就只有唐太宗玄武门兵变等少数事件。在长达这场长达十四年的夺权斗争中,四阿哥胤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了后来勤于政事的雍正皇帝。不过,其实康熙帝生前最器重

  • 张释之担任谒者仆射期间,为什么组着汉文帝对一名小吏的提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释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释之是西汉文帝时人,他以秉公执法、直言进谏而千古留名。在他担任谒者仆射(官名,谒者的长官,属郎中令,秩为比千石。主要负责朝廷礼仪与传达使命。)期间,曾阻止文帝对一位业务精熟小吏的提拔重用,这是为什么呢?〈一〉有一天,张释之跟随文帝巡游

  • 汉初名臣袁盎,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袁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袁盎是西汉初期的名臣,他在历史上毁誉参半,誉之者称之为“无双国士”,毁之者骂他是“卑鄙小人”,孰是孰非,一时难有定论,但大家都认可,袁盎有一个非常好的人缘。其实我觉得,袁盎并非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理想,他的奋斗目标,

  •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都有哪些贡献?最后又为何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都有哪些贡献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谋士,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 张武随着代王刘恒进京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张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汉文帝刘恒在代国时,最倚重的大臣是郎中令张武和中尉宋昌。王国的郎中令,就是王爷的贴身侍卫长。郎中令张武是一个谨慎的人,在朝廷大臣派人迎立刘恒入京继承皇位时,他和大多数臣属意见一致:称病不去。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阴谋,周勃、陈平等大臣都是刘

  • 宋昌的一生最大的功劳是什么?他为什么主张代王进京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昌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昌,是被项羽谋杀的卿子冠军宋义之孙。反秦战争时,他以家吏身份跟随刘邦起兵山东。他在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时期的战斗经历,史无记载,但可以肯定,一定是战功卓著。在刘邦、项羽荥阳鏖战之时,宋昌就被任命为都尉,并且有了食邑——这是高级爵位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