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既是曹操最能打的儿子 又是孙权的侄女婿

他既是曹操最能打的儿子 又是孙权的侄女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42 更新时间:2024/1/17 15:42:05

曹植文章写得好,曹丕政治玩得高级黑,曹冲智商爆表能称象,曹昂忠诚度高能献出战马让老爹先走。都很好,比不出哪个最优秀。

但要问阿满,你最能打的儿子是哪一个?

孟德肯定毫不犹豫脱口而出:我黄须儿。

黄须儿是谁,是曹彰。因胡须发黄,被阿满亲切的称之为黄须儿。

文武双全的曹操,文的基因遗传给曹植,诈的天分传递给曹丕,武的因子,则主要注入曹彰体内。

当曹彰还是个小正太的时候,就箭法超群,能徒手单挑猛兽,把兽族揍得嗷嗷叫,自己却毫发无损。

曹操的事业虽然是砍出来的,但骨子里还是个文人政治家,对整天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夫,打心眼是瞧不起的。看到曹彰整天只会舞枪弄棒,很是发愁,就对曹彰说:儿啊,你人丑就要多读书,净整些骑马射箭是不行的。

一番苦口婆心后,曹操还给儿子布置下家庭作业:通读《尚书》《诗经》,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报告。

可这些书认识曹彰,曹彰却不认得他们。读了几天便扔在一边,还发牢骚:大丈夫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立功沙漠、驱逐蛮夷,读这些书有毛用,难道还要我读个博士吗,“何能作博士邪?”曹彰说的博士不是现在的博士研究生,而是汉代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宣传的意识形态教育者。

不想读博士,就往打仗的路上狂奔吧。曹彰确定领兵打仗的人生志向后,曹操决定不再为难黄须儿,给他个机会。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代北即今天山西北部和河北西北部一带的乌桓部落造反。曹操一跺脚:曹彰,你不是很能打吗,去给我剁了那孙子

曹彰二话不说,翻身上马,率军到达河北前线,仅靠数百骑兵、千余步兵,就打得乌桓大步后退。又看准时机,不顾战前曹操不得越过河北追击的将令,继续向北追了一天一夜,追上乌桓主力,“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进而逼降手中有数万铁骑的鲜卑轲比能部落,北方边患暂时平定,为曹操全力与刘备争夺汉中解除了后顾之忧。

听闻代北大捷,在长安指挥部的曹操大为高兴,让曹彰到长安汇报工作。曹彰很是谦虚,把功劳都让给手下将士,“归功诸将”,既收了人心,又不揽功。曹操很是欢心,疼爱的摸摸曹彰的黄胡须,真不愧是我阿满的种,“黄须儿竟大奇也”。

稳定了代北战线,曹操可以放心的与刘备在汉中大战。刘备令义子刘封前去挑战。曹操骂道:刘大耳你这个编草鞋的屌丝,竟敢让义子来打我,看我派亲儿子黄须儿来砍你的假儿子。

还没等曹彰到达汉中前线,曹操就班师了。刘备义子大战曹操儿子的戏码没能上演,实为三国历史一大憾事。曹操东归洛阳后,把曹彰留在长安,以防刘备来追。

长安一别,竟是曹彰与曹操的最后一面。孟德到洛阳后,很快染上重症,急召曹彰来见。但还没等曹彰赶到,阿满就闭上了双眼。

尽管曹彰很能打,也很喜欢打,野史中甚至有他为了买一匹主人死活不肯卖的战马,竟用美妾来换的荒唐事。但在三国这个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舞台上,曹彰没有得到太多上场机会,他露脸的仅仅是建安二十三年的代北这一仗。之所以如此,大鹏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曹彰成长到能独当一面的时候,曹操已经在继承人问题上倾向曹丕。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成为事实上的接班人。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曹丕被正式立为魏王世子。

曹操一生,最怕祸起萧墙,内部不稳。从史料看,曹彰也确实对皇位动过心思,曾打听过玉玺,“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曹操肯定会对他防范有加。如果放任曹彰长期带兵在外,兵权牢固在手,很可能会成为身后的不稳定因素,成为刘备、诸葛亮眼巴巴望着的“天下有变”之机。曹操实际上是不敢放手去用曹彰的,在北征乌桓之前,曹操就曾告诫黄须儿“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让他牢记与自己、曹丕的君臣之分。代北大胜后,曹操立马召曹彰到长安,也有部分解除其兵权的考虑。

二是曹彰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是曹操的亲儿子,又娶了孙权的堂妹为妻。那是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左右,曹操为专心对付袁绍,避免两线作战,极力招抚拉拢刚称霸江东的孙策,把女儿许配给孙策小弟孙匡,又给曹彰娶了孙策、孙权弟弟孙贲的女儿,结为秦晋之好。曹彰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孙权的侄女婿,这个身份摆在这,曹操用起来总有点忌讳。

就这样,无论是在曹操生前,还是曹丕称帝后,曹彰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反而被曹丕屡加猜忌。曹丕称帝四年后,曹彰进京觐见哥哥,暴死于洛阳,视兄弟诸王如雠仇的曹丕显然与此脱不了干系。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曹丕在皇位竞争上战胜了曹彰,但儿子魏明帝曹叡却膝下无子,最终把皇位让给了曹彰的孙子曹芳,成为曹魏的第三个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四大名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时期四大名将,三国时期最厉害的谋士,三国的四大名将

    现在人拼爹很厉害,尤其是李天一,无论是砸宝马车还是带人轮奸女生,一切工作都做得有板有眼。其实三国时期也有这样的纨绔子弟,当然当时没有网络,不过透过历史的烟尘,仍然可以找出当时的几起坑爹事件,江湖选择其中几件,也凑成一篇小文,名字叫三国时的四大名爹。第一、干儿子吕布和干爹董卓这一对是生死冤家,当年吕布

  • 诸葛亮眼中的“大将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我心中的诸葛亮600字,如何评价诸葛亮,诸葛亮像

    近来整理书架时发现了早年淘来的诸葛亮的《将苑》,信手翻了几页,再次为孔明的智慧折服。其实成就孔明“生前身后名”的,除了他“料敌先机的计谋”和“鞠躬尽瘁的忠诚”之外,“识人辨人用人的智慧”也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领导,自己的谋略能力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地是知人善任。作为蜀汉集团后刘备时代的政府领袖,诸葛亮

  • 从太子到皇帝:弱者是这样生存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陛下求我做太子,这个皇帝太难当,我不想当皇太子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的关键词是“礼仪”。这一年,编了26年、七易其稿的《皇明祖训》颁布了。《皇明祖训》实在是一部礼仪之法,“以后子孙不过遵守成法,以安天下”——这是《皇明祖训》颁布后,朱元璋对帝国礼仪和尊卑贵贱万世不易的一个训话。同年,《礼制集要》编成,朱元璋在这部书里对冠服、房屋、器皿等与礼

  • 第一个羽扇一挥便吓退敌军万人的j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羽扇,一拳难敌四手下一句,一枪命中

    其实,无论是《三国志》,还是裴松之做的注,都没有任何有关诸葛亮白衣飘飘、羽扇轻摇的记载。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最早记载诸葛亮羽扇纶巾打扮的,是一部叫《语林》的古书,东晋人裴启编撰。这本书后来也失传了,但留存至今的《太平御览》曾经引用过,“《语林》曰: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

  • 刘邦欲废太子背后是怎样的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废掉太子,刘邦的太子是哪一个,刘邦想废太子

    刘邦在汉二年挥兵东进,很快平定了三秦之地,然后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入了项羽的西楚都城彭城。这时候的项羽正在齐国作战,得此消息,立刻带兵杀了回来。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被杀的溃不成军,父亲和妻子也成了项羽的俘虏。好在逃跑的途中遇见了自己的一双儿…刘邦在汉二年挥兵东进,很快平定了三秦之地,然后一路势如破竹

  • 孤注一掷的雄主——拓跋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雄猜之主是什么意思,孤注一掷下一句,孤注一掷的勇气

    回溯源头——代国的建立与灭亡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称代王。此人生而奇伟,宽仁大度,身长八尺,隆准龙颜,长发委地,相貌英伟,经过三十多年苦心经营,兼并邻近诸部,击高车,破没歌部落,攻伐刘卫辰部,节节胜利。他至此自称代王,并与同属鲜卑族的前燕慕容氏广结姻亲,大具开国气象。可惜什翼犍生不逢时,恰值比他更英

  • 朱元璋删《孟子》惹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关于老子的笑话,孔子老子的脑筋急转弯,朱元璋为什么不喜欢孟子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

  • 古代传说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考证 大禹治水是成语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禹治水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大禹治水的时间,大禹治水是事实吗

    大禹为什么治水相传,在上古贤帝尧还是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就一直都洪水泛滥,洪水将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都给淹没了,人们经常被迫只能在树上或是在山顶山呆着,搞得民不聊生。大禹雕像作为部落的领袖,尧下定决心要想办法治理洪水,替人们消除这项自然灾害。于是尧就召集了当时各个部落的首领来商议治理黄河洪水这件事情,

  • 刘备为何对“标题党”情有独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称帝后为什么疏远诸葛亮,刘备最后被谁打败了,张飞为什么愿意跟刘备

    三国时代,是个尤其看重名号的时代。原因在于,杀伐争斗大多在贵族之间,不是军阀,便是财阀,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多干系。唯一一次以农民为代表的“黄巾起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寿终正寝。或许受汉末以来大环境的影响,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不…三国时代,是个尤其看重名号的时代。原因在于,杀伐争斗大多在

  • 谁被称为曹操诸葛亮的合体 还有个曾孙叫陶渊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兄弟几个,诸葛父子真乃一门忠烈,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

    三国人物,搞政治的高手有两个: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的忠诚谋国、鞠躬尽瘁,曹操的政治权术、敏锐洞察,三国时期无人能望其项背,更别说兼采二人之长。到了东晋时代,却横空出现一人,被誉为“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机警敏锐堪比曹操,忠君勤政好似孔明,成为曹操与诸葛亮的合体。这个人就是陶侃。陶侃是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