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十面埋伏:韩信是如何逼得项羽抛弃10万大军自刎?

十面埋伏:韩信是如何逼得项羽抛弃10万大军自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7 更新时间:2024/1/9 19:16:03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十面埋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楚汉相争的最后一年,刘邦势力对项羽势力经行了围剿。在垓下之围前,楚国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被刘邦占领,项羽也无力回天了。可他手下尚有10万大军,仍然有不可轻视的力量。

可在垓下之围,项羽没有选择和刘邦拼死一战,而是轻易地抛弃了十万大军,自己带着800骑兵突围逃走。这个草率的决定直接导致了项羽的失败,他本来还有与刘邦争胜负的筹码。

项羽带着手下逃到乌江岸边时,如果他选择过江,即使卷土重来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他还是可以偏安一方的。可他又选择抛弃江东,在乌江岸边自刎而死。在短短的两三天内连续做出这样两个令后人不解的决定,这都源于垓下之围时,项羽内心的斗志已经被韩信完全摧毁了。

十面埋伏是韩信设下的一个包围圈,他当初究竟是怎么把项羽的全部军队,赶入一个被包围后就无计可施的地方,这些细节并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

总之,这个计谋是十分完美的,项羽的军队被一网打尽,全部被包围在了垓下这个地方,没有任何一支有力量的楚军部队能逃出生天,这导致项羽在包围圈内无法得到任何有可能的援救,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与汉军鱼死网破,要么选择投降。

在韩信设下埋伏之前,楚军还获得了一些胜利,最初刘邦带着自己的军队追击项羽,在固陵这个地方遭到了项羽的反击,汉军大败,不得不躲入营地坚守不出。后来彭越带着军队来支援刘邦,韩信又从齐国带着几十万人赶来援助,项羽只能选择撤退。

可是他的后路已经被英布截断,英布在楚国后方招降了楚国大司马周殷,他们合并成的军队足以挡住项羽的后路。

然后楚军不断收缩,在韩信的战略部署下,他们被驱赶到了垓下,汉军从四面八方赶来,将楚军层层包围,他们围城了长城那样坚密的防线,将楚军围得个水泄不通,项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四面楚歌

此时楚国大部分土地已经被刘邦的手下占领,包围圈内的项羽与外部的联系已经被完全切断。对于包围圈外的形势,他只能通过判断来了解,他可能料到汉军的其他部队正在占领楚国,但具体的情况他无从得知。

为了防止项羽做困兽之斗,防止他与汉军鱼死网破,为避免大的伤亡,韩信选择击溃项羽的内心防线。

接近胜利并不等同于完全获胜,项羽仍然有翻盘的机会,并且楚汉战争已经接近结尾,也没有必要再造成更大的伤亡。

项羽被包围后还主动与汉军交战过,当时韩信亲自指挥三十万大军迎战,面对项羽的十万楚军,战况最初竟然还处在劣势。因为楚军的质量太强了,汉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人员大部分都是新兵,硬碰硬占不了优势。

韩信发挥己方的人数优势,令中军向后撤,等楚军继续推进时,再令两翼全面进攻,楚军推进的部分三面受敌,为避免楚军被拦腰截断,项羽只能选择后撤。

这一战的胜利方是汉军,可韩信看出楚军战斗力很强,所以不愿再与楚军交战,他选择用心理战术击溃楚军。

汉军占领了楚国不少的土地,所以补充到了很多楚国人做兵源。韩信就令军队中的楚国人齐唱楚国民谣,其他国家的人一起合唱,顿时,包围圈四面八方都合唱起了楚歌。

再强再精锐的军队,被数倍的敌人包围得水泄不通,一定会陷进斗志消沉的状态,失去了斗志就等于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四面八方的楚歌,直接击溃了楚军将士的心理防线,这等于是抢走了他们的武器。

听到四面楚歌声,楚军将士一定都以为自己的家乡楚国已经被刘邦全部占领,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前有追兵后无退路,绝望的情绪充塞了楚军将士的内心。

项羽也是这样想的,他懊恼地说:“楚国已经被刘邦占据了吗?不然的话汉军内怎会有这么多楚国人!”

正是这种情绪,让项羽放弃了决战的念头,选择抛弃大军带着800骑兵突围。他大概也料到,心理被击垮的楚军可能不会再替他奋死作战了。

逃到乌江时的项羽更加绝望,因为跟着他的800骑兵此时逃得只剩二十多人,就在几天前,他手下还有十万大军,如今十万变二十,巨大的心理落差直接让他失去了理智,又轻易选择抛弃生命,在乌江岸边自刎了。

一切都在韩信的掌控之中,被层层包围的项羽除了突围和投降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布置完毕后,也许韩信每天都在军队里喝茶下棋,就等着项羽做选择。

不管项羽怎么选,这十万战斗力强大的勇士,都要变成十万个丢掉武器的俘虏,一切都在韩信的掌控之中。

这一战,就可以看出韩信和项羽到底是谁强谁弱了。韩信把项羽耍得团团转,让他处在完全被动的形势下,然后做出韩信早就预料好的选择。

韩信真可谓是古今参悟《孙子兵法》最透彻的人,他用兵就如同普通人用筷子那般游刃有余。《孙子兵法》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韩信攻心的战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他才能攻必克,战必胜,百战百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东吴四大都督中,谁最看不起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勇猛善战,在三国时代,关羽和张飞被曹操谋士程昱和郭嘉等人称为“万人敌”,这也是当时两个公认的,也是仅有的两个万人敌。那么,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他们都是怎么评价关羽的呢?他们谁最不把关羽放在眼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先看周瑜怎么评价

  • 高杰拐走李自成的妻子,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中,有一个叛徒叫高杰,他原来是李自成的部下,和李自成并肩作战,高杰勇猛善战,有一个绰号叫“翻山鹞”,这个绰号说明其非常骁勇。然而,高杰最后却当了叛徒,投降了明朝军队,同时,还拐走了李自成的妻子邢氏,挖了李自成的墙脚。当叛徒是可耻的,古今中外,叛徒没几个有好下场的,高杰也是,最后高杰

  • 述律平比吕后更厉害的开国皇后,却死在孙子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吕后死后谁继承了皇位,契丹皇后,述律平和萧太后谁厉害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比吕后更厉害的开国皇后述律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历史上有不少杰出的优秀女性,她们的故事让历史的长河更加璀璨,这其中有武则天、李清照、花木兰等。当然,杰出的女性中不排除她们有如男人一般的心狠手辣才能够在一些特殊的位置上坐稳,就如宋代诗人柴元彪所作的诗中所写:“人心仅一寸

  • 李贽:堪称史上第一狂生,他到底有多狂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生政史这三个组合好吗,李贽为什么自称异端,史订生

    李贽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儒家眼里,秦始皇与孔子的历史定位非常明确,秦始皇是超级暴君,孔子是至圣先师,这是儒家门徒的基调,不容置疑不容推翻。即便偶有质疑,也只会偷偷摸摸、非常隐晦地点到为止。二千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秦始皇与孔子历史评价一直如此。明朝建立后,起

  • 安禄山蓄谋已久才发动安史之乱,为何唐朝镇压只用了七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禄山把唐朝推翻了吗,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唐朝中期安禄山叛乱的事件

    你真的了解安史之乱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先说安禄山的军队,其实安禄山的军队很强大的,算得上当时唐朝军队的顶尖水平,这都是因为安禄山经过长期的准备,部队训练有素,而且大部分都是骁勇善战的骑兵,可以说算得上是精锐部队。但要说为什么唐朝只用了七年?那我告诉你,要不是史思明的响应、晚年

  •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的美名为什么能名扬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唐代诗歌的成就最高,唐代诗人为什么这么多,白居易不出名的诗

    白居易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朝的诗坛上人才济济,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位。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山西太原太谷县。白居易出身官宦家庭,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祖父原是河南巩县的县令,因为和新郑县令交好,所以举家迁到了上水秀美的新郑,白居易就出生在新郑。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

  •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没去过边塞的边塞诗人,高适的诗,辛弃疾是边塞诗人吗

    高适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安史之乱的发生,让整个大唐王朝生灵涂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很多名人异士也难以独善其身,纷纷卷入其中,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便是其中一个。高适的祖籍在渤海蓨县(今景县),出生于官二代家庭,他的先祖高洪曾在东汉时期任渤海太守而举家迁居蓨县,此

  • 黄巢身上有哪些特点?关于他的下场有哪些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怎么评价黄巢,黄巢是个什么样的人,黄巢起义的原因和结果

    黄巢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黄巢是唐末的大牛人,他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他有三大特点。一是出身特殊。他出身于一个时代贩卖私盐的家庭,家里相当殷实,可以说是典型的暴发户。正如《新唐书》给黄巢的6字评价:世鬻盐,富于赀。二是本领超群。因为

  • 曾经有勇有谋的赵武灵王,为什么最后会以悲剧结尾?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国武最后的结局,结尾的特点,以悲剧结尾的电影

    赵武灵王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经过春秋三百六十多年的战争兼并,最终决出战国七雄。而在秦统一天下前,赵国也称得上是兵强马壮,实力强悍了。其中赵国打下的坚实基础大多归功于一位敢于创新和变革且有勇有谋的君王——赵武灵王。公元前326年,赵肃侯

  • 王翦为秦国的统一作出了哪些贡献?一人灭了五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七雄秦国为什么会胜出,秦始皇派王翦守南中国,秦朝被灭的时候王翦呢

    王翦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其余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因此被史上称作最公认的千古一帝。秦国在当时的实力最强,嬴政的野心,是打算将其余六国全部彻底消灭,扩充自己国家的版图。王翦为秦国统一作出很大的贡献。王翦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