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被称为位面之子,意思是什么?

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被称为位面之子,意思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68 更新时间:2024/1/14 7:46:03

在西汉覆灭到东汉建立期间,出现了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他们分别被称为“穿越者”和“位面之子”,前者说的是建立了新朝的王莽,而后者指的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王莽被认为是穿越者是因为他的许多改革政策远超当时人们的思想层面,其手笔仿佛出自于后世人之手。而人们戏称刘秀为“位面之子”,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运气很好,而且运气是一直都很好,就像是受到了整个宇宙的眷顾,类似于天选之人。

运气好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刘秀的先祖刘邦,运气就十分不错,然而他的运气拿来与刘秀做比较的话,简直是不值一提。在刘秀的时代,西汉已经被王莽灭亡,但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存在许多问题,国家陷入分裂,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严重程度丝毫不亚于东汉末年。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秀从起兵到称帝再到统一全国,只花了十五年。而且刘秀既不是皇亲贵胄,也不是军阀头目,他是从军队基层不断攀升的。而刘秀攀升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刘秀是刘邦的的九世孙,不过由于“推恩令”的缘故,刘秀的父亲只是一位县令。在古代称王称帝的人出生时总会出现异象,刘秀自然也不例外,在他出生时,房间里本没有灯火,然而却有赤光将整个房间照亮。而且刘秀出生的这一年他父亲刘钦在房前栽种的小米长了出来,共有三株,每株九个穗。刘钦因此为这个孩子取名为“秀”。

在刘秀9岁时,刘钦去世,刘秀与兄妹被叔父刘良抚养,成了平民。刘秀的兄长刘演性格豪迈,好结交侠客,而刘秀则喜欢读书,曾到长安太学中进修。

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以后,改革不当,引起贵族和百姓的不满,加之天灾不断,各地都是饥民。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多股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反抗王莽的统治。刘秀兄弟二人顺势起义,他们经过激战以后,杀死新野尉,随后与绿林军联合,共同讨伐王莽。

起义军希望拥立一位刘氏宗亲子弟做皇帝,以彰显正统,招揽人心。刘演的名气很大,许多人都推举他,但很多将领觉得刘演太过威严,于是拥立软弱庸碌的刘玄为帝,是为更始帝。

得知刘玄被拥立为帝以后,王莽非常惶恐,他派遣王邑和王寻率四十二万莽军攻打昆阳和宛城一带,准备消灭新生政权。

在昆阳的汉军只有九千人,众人担心不敌,准备撤出昆阳,刘秀劝说诸位将士固守昆阳,并亲率13名骑兵出城求援。实际上在莽军的猛烈攻势下,各地都在告急,汉军根本就没有多少援兵。然而刘秀在出城以后却遇到许多流民和散军,他将这些人聚集起来,随后杀回昆阳。刘秀率领数千士卒冲向莽军,斩杀莽军千余人,随后又派遣三千人迂回到莽军侧翼发动突袭,莽军损失惨重。但是此时的莽军在兵力上依旧占据绝对的优势,他们拥有四十多万人,刘秀却只有一万人不到。可是就在莽军准备消灭刘秀时,天上突然坠落下一块陨石,砸向莽军大营,随后又发生雷暴雨,淹没莽军。《后汉书》中记载:“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陨石、雷电、暴雨、猛兽,这一切仿佛是刘秀召唤出来的法术一般,对莽军造成巨大的打击。而这一战也成为新朝的转折点,号称百万大军的莽军被刘秀万余人杀得全军覆没,不久以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当中,新朝覆灭。

然而,就在刘秀攻城掠地战无不胜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刘秀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杀害。原来此时的刘演比刘秀名气还要大,他指挥着汉军,令士卒们心悦诚服。更始帝与一众将领十分忌惮他,于是将他杀害。听闻兄长被杀的消息,刘秀悲痛欲绝,但他强忍着愤怒,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刘玄看到刘秀如此谦卑,就没有杀他,还因他昆阳之战的功劳封他武信侯,代行大司马之职,统领全军。可是刘秀知道,刘玄此举包藏祸心,他只给自己一个虚名,让自己去收编河北地区的军阀,可谓是借刀杀人。

抵达河北以后,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被刘林拥立为帝。刘林游说刘秀,让他掘开黄河大堤,水淹赤眉大军,刘秀不从,刘林与王郎于是通缉刘秀。而就在刘秀孤立无援之时,上谷、渔阳两郡发兵支持刘秀,刘秀站稳脚跟以后,率领两郡兵马攻破邯郸,杀了王郎。

刘秀的成功让更始帝如坐针毡,他下令收回刘秀兵权,并让刘秀回到长安领受封赏。刘秀当然知道更始帝欲致自己于死地,于是他与更始帝公开决裂。自立的刘秀率领幽州铁骑与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作战,而这数十万起义军竟然大部分都投降刘秀,刘秀将他们全部收编,力量迅速壮大。不到两年,刘秀就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他在众人的拥护下于河北继位,是为光武帝,国号仍沿袭“汉”。

随后的刘秀就开了他横扫八方,统一天下,开疆拓土的霸业。赤眉军、陇西军阀、川蜀大军,没有任何一方势力是刘秀的对手。刘秀登基以后,只花了十二年,就将四分五裂、战火连天的中国再次统一。

而且刘秀不仅会创业,还会守业,他任用贤良,勤于政务,澄清吏治,休养生息,劝课农桑,发展经济。在刘秀的贤明治理下,东汉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史称“光武中兴”。

纵观刘秀的一生,他的气运实在好的惊人,也难怪有人戏称他为“位面之子”。不过抛开刘秀的运气不谈,他本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不世之才。揭去昆阳之战的神话色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英勇无畏,用兵如神的刘秀。刘秀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他在得知兄长死后,在仇人面前忍辱负重,回到家中则抱着兄长的牌位痛哭。刘秀所到之处,众人心悦诚服的原因其实不在于他是“位面之子”,而在于他能够施以仁政。刘秀建立东汉以后,善待所有的开国功臣,同时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样的刘秀,能够成功并不是偶然。

可以说,正是刘秀逆天的运气,与他自己的不懈奋斗,才让他得以建立东汉,千古流芳。真正的“位面之子”刘秀,其实是一位圣明贤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治河名臣陈潢的生平简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陈潢(1637-1688),字天一,一作天裔,号省斋,秀水(今嘉兴)人,一说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清朝治河名臣。著有《河防述言》、《河防摘要》。青年时代好读农田水利之书,曾到宁夏河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陈潢主要业绩是辅助靳辅(1633-1692,清康熙年间任河道总督)治理黄河。清康熙年间,&ldq

  • 清朝大臣纳兰明珠的生平简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天下长河》明珠历史原型是清朝大臣,十分有名,凡是学过历史,应该都知道明珠这个人。明珠原名为纳兰明珠,叶赫那拉叶赫那拉氏,他一开始是蓝翎侍卫,一步步晋升,当过内务府总管、六部尚书和太子太傅。明珠支持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治理黄河和抵御外敌等,受到重用,后来因朋党之罪被贬黜。纳兰明珠(1635年11

  • 潘安与最丑皇后贾南风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论及潘安貌美,我们今人常说:貌若潘安,潘安已经帅到变成形容词了,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后世文学作品中檀郎、檀奴、潘郎等就成为称心如意的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潘安的才华也非常出众,但是最让人非议的就是他与最丑皇后贾南风的关系。关于潘安的美,南朝宋人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容止》中

  • 史上最丑皇后贾南风的生平简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皇后作为一国之母,她们往往是从精挑细选中脱颖而出,所以在家庭背景、外貌、品德等方面都远胜于常人。然而,正所谓凡事都有例外,我国历史上就有着这样一个皇后,她如果在最丑皇后榜上排第二,那就没人能够称第一了,她便是贾南风。贾南风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rdquo

  • 北宋宋真宗时期三司使林特的生平简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林特(公元951~公元1023),福建宁德人,宋真宗时期任三司使,长期掌管天下财赋,精敏擅吏职。逝世后追封尚书左仆射,孙女为宋神宗的妃子。林特精敏善吏职,身体素羸弱,但未曾一日告假,据案终日不倦,因而深得真宗宠信。真宗经常询以朝廷大事,林特借机中伤同僚,使同僚惧怕。因“天性邪险,善附会&

  • 北宋名相寇准有什么家世背景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

  • 耶律宗真做了什么让辽国实力衰弱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辽兴宗耶律宗真是辽朝第七位皇帝,耶律宗真的父亲让辽国走上极盛时期,然而耶律宗真却让辽国由盛转衰,那么耶律宗真做了什么让辽国实力衰弱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耶律宗真的为政举措。一、政治方面辽兴宗在位时,辽国国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

  • 在政治上元稹有哪些成就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元稹是唐朝大臣、文学家、诗人。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长庆二年(822),由工部侍郎拜相,后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那么在政治上元稹有哪

  • 唐代诗人元稹与白居易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下面一起来看看元稹与白居易的关系怎么样。白居易与元稹是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

  • 宋朝名妓李师师最后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师师(生卒年不详),北宋末年歌妓,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在野史中与宋徽宗关系密切。1125年,宋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太子尊徽宗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宫内,专奉道教。不久,金兵大举入侵,宋军节节败退,宋徽宗与宋钦宗在靖康之难成了金人的俘虏。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宋朝南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