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卢植真的是完人吗?刘备的老师卢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卢植真的是完人吗?刘备的老师卢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25 更新时间:2024/3/4 9:18:42

我们常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思就是说,即便是金子,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没有一丝的杂志,而人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让所有人都喜爱,能够成为一个“完人”,或多或少其实都会有一些缺点,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三国历史上,刘备的老师卢植,却被认为是一个“完人”,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完人,难道卢植就真的没有任何缺点吗?为什么要给卢植这样高的评价呢?

1.卢植简介

卢植(?-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又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

2.为什么说卢植是完人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

刘备出生于161年,他15岁时,是175年,熹平四年。这一年卢植应是去任九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估计应是卢植出发前刘备拜卢植为师的。值得称奇的是刘备一个卖草鞋的,怎么能成为卢植的弟子。人家可是一个太守,管理的地方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或者一个地级市了。不要说卖草鞋,就是你卖金鞋,估计要想和省长或者市委书记攀上交情估计也有些困难。

卢植的师兄更有名,是遍注儒家经典、一统经学的儒学大家郑玄。老师很牛,师兄更牛,当师弟的卢植自然也毫不含糊,史称他“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后汉书·卢植传》),并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两部儒学大作。如果光看学问,马融、郑玄、卢植师徒三人可以相提并论,郑玄师兄略胜一筹。但说起武略,马融老师和郑玄师兄,也就只能望望卢植的背影了。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大儒郑玄、名士管宁、曹魏大臣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去世。

刘备是汉室宗亲,祖父刘雄是东汉的东郡范令,不是那种没见识的小门户。刘备的父亲早年去世,与母亲一起靠贩履织席糊口。可是在刘备十五岁时,母亲就让刘备到外面找名师求学,可见刘备一家本就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儒家从创始以来便有“有教无类”的传统,重视学生的资质与品德而不是家财和出身,孔子门下不少弟子都是出身贫寒或者从事商旅。更何况卢植不仅是当世大儒,与刘备还是同乡,恐怕早就听说过家住大树楼桑的这个特别的孩子了。

3.卢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卢植这个人可以说有很多人都不同,先不说他的内心当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野心,但是在他的实力上面,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相媲美的,当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有了更为深层次的认知,况且他又作为刘备的导师,仅仅凭借着这一层的身份,就应该足够让他具备强大的名气,虽然他的实力确实足够的强悍,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的完美。即使曹操这样的人,对于卢植也是相当的尊敬,可见这样的一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不是一般的人能够与他相媲美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他如此的受欢迎呢?

首先来说卢植的出身就比较高贵,因为他的老师就属于一个特别优秀的人物,相信当年的马融作为儒家的一个代表性的大人物,并且他还是卢植的老师,这也就说明了他的地位不是一般的人能够相媲美的,虽然大家对他的观察态度是不一样的,但是真正的见到了他的实力,也确实让人非常的震撼,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交给了刘备很多重要的东西,尽管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最起码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佩服的人,特别是在后期镇压叛乱的问题上,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存在,许多事情就会发生反转的结果。

因为到了汉朝的后期混乱的现象在每一个地方发生的都非常多,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物,卢植当然不会甘心的就这样去做,最终也是成为了朝廷当中的一员,并且在这个时候凭借着他的战斗力,完全的把当年的黄金混乱时期,通通的被压了下去。既然他身处在了朝堂之上,肯定不会避免出现一些勾心斗角的局面,虽然最后他立了大功,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也是因为他的对手的影响,自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这样的事情在他的内心当中应该是不公平的吧。

卢植的学识虽然非常强大,更是在后期教了刘备这样的学生,才有了后面不同的历史出现吧,因为在这个时期,所有的人物表现的情况肯定是不同的,既然他们在这个时候有了很多的发生机会,产生的问题也是相对来讲非常的明显,但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他在这里面具备的实力。然而他这样的一个人也是相对高傲的,啊,特别是在当初不满董卓的统治,公然提了反对意见,也是让当时的董卓怀恨在心,尽管最后卢植回到了家乡,并且也凭借着他的实力渡过了董卓的暗杀,所以都是他这样的表现,才让他的名气一直受到了更多的尊敬。

虽然他的主要的战斗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建树,并且到了战争的后期,也就把自己隐藏了起来,但是能够得到三国当中大人物的承认,就算曹操这样的人对他也是非常的尊敬。看来作为一个文人,如果自己真正的具备这样的能力,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很多人的尊敬,这也是他们存在的巨大优点,很多人都看上他是绝对的完美,虽然他的文学修养是最为出名的,但是在它自身的战斗力上,也有着他自己不舒服的表现。

我们知道卢植培养了刘备这样的人,并且后面也有公孙瓒的加入,如果把它有一个重要的定位,这算得上是一个儒将,因为他考虑事情的角度,全都是从道义上出发的,所以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并且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他真正的实力,这也就说明了他在这方面存在的优点,既然能够被大多数的人认识,那么在他的观点问题上,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与他相媲美了。

虽然他属于三国早期的人物,既然能够受到多方面大人物的尊敬,可见他的实力真的很不一般,每个人对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认识,当我们对它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或许才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当我们了解到了其中的一些发展规则,那么在一些细节的情况上,才会有着我们更多考证的地方,这也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最大的表现。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高炽是被朱瞻基杀的吗?离奇死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在位也就一年的时间,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其实历史上对于朱高炽的评价其实还是很好的。但是历史上又有一些传言,认为朱高炽最终其实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的儿子朱瞻基给杀掉了,并且还为此拿出了不少的证据,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朱高炽到底是怎么死的,到底朱瞻基有没有对朱高炽下手呢?1.朱瞻基杀了朱高炽吗

  • 王莽的女儿是谁的皇后?为什么她能留下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我们都知道,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了。王莽篡汉,但是最终还是不敌刘秀重新建立起新的汉朝,但是王莽最出名的莫过于关于他到底是不是穿越人士的讨论了。而历史上,王莽的女儿成了汉朝一位皇帝的皇后,这个皇帝是谁呢?为什么王莽在历史上留下的是臭名,他的女儿最后却留下的是美名呢?1.王莽的女儿是谁的皇后孝平

  •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野路出身,为什么能帮朱元璋打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只有刘邦和朱元璋属于平民出身,他们的起点可以说都是很低的,但是最终却成就了帝业,而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边的人其实都不是正经的将门世家出身。朱元璋的身边,徐达和常遇春其实都没有受过什么正统的军事管理训练,可以说都是野路子出身的,但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帮助朱元璋打天下?徐达和

  • 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鬼仙之辞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贺是唐朝中期著名诗人,有着“诗鬼”之称,不过这个“诗鬼”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用在李贺身上当然是一个褒义词,因为李贺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其天马行空的创作方式让当时的人们无一不对他感到惊喜。而且李贺很喜欢用神话故事托古寓今,所以他的诗词被叫做&ldqu

  • 怪才北大教授与他的辫子,言行怪异的民国文人:辜鸿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新生的时代。在民国初的北京大学,新文学运动的兴起和风起云涌,所有的思潮都在出现。一个梳着辫子的“老怪物”走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看到这位辫子教授的辫子之后所有学生哄堂大笑。只见这位教授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

  • 宋之问杀人夺诗是真的吗?宋之问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宋之问是唐朝初期诗人,曾深受武则天赏识,与李白、王适、孟浩然等人共称“仙宗十友”。不过宋之问的人品颇有争议,主要是因为他曾为了一句诗,杀死了自己的外甥刘希夷,其低劣的品行遭到无数后人唾弃。不过宋之问本身还是有一定才华的,他的作品也都包含真情实感,能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次就为

  • 明朝三大才子都是谁?为什么没有唐伯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三大才子分别是解缙、杨慎和徐渭。这三人的学识才华被认为是明朝最强,其中解缙更是三大才子之首,解缙既然负责纂修《永乐大典》,其学问功底无疑是最为深厚的。不过普通人说起明朝才子,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唐伯虎,唐伯虎名气甚至比解缙还大些,为什么他没有入选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呢?这只能说明,唐伯虎的学识

  • 明代迷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到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君王的结局奇奇怪怪的有千百种,但是最怪的当属莫名其妙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以来疑团重重,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其实历史上的建文帝根本没有自焚,但是至于其究竟去往了何处,素来都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建文帝其实是未来人,在大火中穿越回来了,难道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

  • 曾国藩语录400句,名言赏析(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晚清时期的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一生中的经验与话语给了后人很多帮助。上期我们介绍了曾国藩语录的前200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后200句吧。201、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20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203、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

  • 曾国藩语录400句,名言赏析(上)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的砥砺自我、改变性格、拯救命运、为政掌权、用人有道、善于交际、藏露进退、以学养身等八大学问,是中国士大夫的行为楷模。今天小编给大家整个了400句名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吧。1、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