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能镇守汉中近十年,为什么姜维却守不住?

魏延能镇守汉中近十年,为什么姜维却守不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07 更新时间:2023/12/19 10:09:18

魏延姜维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魏延以镇守汉中出名,刘备得到汉中之后,没有选择人人看好的张飞,而是选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确不负众望,镇守汉中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出过问题。姜维主要就是以接替诸葛亮的北伐为出名,但其实他也曾经镇守过汉中,只不过远远不及魏延,汉中也是在姜维的手里丢掉的。那么,为什么魏延能够守得住,姜维却做不到呢?

魏延坐镇汉中大约十五年(公元219-234),但其实从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着手北伐时,汉中的防务的实际指挥权就到了诸葛亮手里。魏延镇守汉中的防御战略是重点布防汉中周边的战略要地,充分利用秦岭这一天然屏障坚决的打防御战和消耗战,据敌于国门之外,把敌人拖到粮绝不继,迫使其退兵。此战略非常适合实力较弱的蜀汉,所以在魏延镇守期间,汉中固若金汤。

诸葛亮于234年死后,魏延因与杨仪内斗失败,被夷灭三族。魏延死后,吴懿王平、胡济等人先后镇守汉中,他们继续采用魏延的防守策略,确保汉中安全。可见,魏延的策略是正确的。胡济虽然是汉中都督,但却受到姜维的节制。258年,大将军姜维命令胡济放弃之前的策略,实行“敛兵聚谷”战略。敛兵聚谷就是收缩汉中的防御战线,集中兵力确保汉、乐两城,放来犯之敌进入防区,坚壁清野,使敌军困乏,继而将敌军聚歼在汉中的山野之中。

姜维这么做有他的考虑,因为曹魏很少主动入侵汉中,所以他断定曹魏的主攻方向是陇西,所以收缩了汉中的防线和兵力,强化陇西一线的防御。但是姜维没有料到曹魏会在263年举兵十八万分三路进犯,主攻方向竟然是汉中。而驻守在沓中的姜维也被邓艾击败,成都的援军也迟迟不到。所以钟会所部十多万人进入汉中后,汉中守军无法抵挡,或战死,或投降,开战一个月,汉中丢失。

之后姜维只能和援军合兵一处,退守剑阁。这个时候姜维倒是采用了魏延的战略,将钟会死死的拖在剑阁关外一个多月,粮草不济的钟会有了退兵的念头。

剧本如果正常演下去,曹魏退兵,蜀汉虽然丢了汉中,却不至于亡国。但邓艾却出奇招,偷渡阴平,抄了蜀汉后路,刘禅最终投降。所以,姜维对蜀汉的灭亡负有一定责任,也从侧面反映出魏延的战略要比姜维略胜一筹。

刘备攻下汉中后,就任用魏延镇守汉中,从此魏延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未曾让魏军越过一步,从这件事上就足以看出魏延的能力,然而同样作为蜀国的大将,姜维在镇守汉中时,仅仅守了一个月就被魏军攻陷,要知道姜维可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无论是谋略还是武力上,都是蜀国后期数一数二的将领,那么为何魏延能镇守汉中十余年,而姜维仅仅守一个月就战败了呢?

其实,真实原因也很简单,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可以说是蜀国最强盛的时候,此时的蜀国不仅拥有荆襄九郡,还攻占了汉中,无论是士气还是国力都足以和魏国抗衡,而姜维镇守汉中时,已经到了蜀汉末期,连年的征战导致蜀国国力空虚,连年北伐也让蜀国积攒了几十年的国力耗费一空,而反观魏国,由于地大物博,连年的征战虽然消耗了魏国的国力,但却没有伤及魏国的元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姜维想要抵挡魏国强大的攻势更是难上加难。

另外一点,刘备统治蜀国时期,全国百姓仍然一心向汉,对刘备的支持就更大,加上荀彧崔琰等世家大族的存在,一心想要恢复汉室,曹操对于这些人时刻提防着,自然无心攻打汉中了,而到了三国后期,随着曹丕篡汉自立,世人只知有魏,不知有汉,而魏国也有更多的精力来攻打蜀国,而要想攻占蜀国,汉中是必取之地,因此魏国哪怕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攻下汉中,因此像邓艾钟会等人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打汉中,在这种连续的攻击之下,即使魏延恐怕也很难坚守长久。

最后一点,魏延在镇守汉中的时候采取的是防御性战略,汉中地形易守难攻,魏延依据地形设立了铁壁铜墙般的防线,因此魏军想要攻取汉中十分困难,而姜维在镇守汉中之时,为了完成诸葛亮的北伐大业,采取的是主动进攻的战术策略,因此也给了魏军以机会,最终导致汉中失守,而汉中的失守使得蜀国的第一道门户被魏军打开,而蜀国也离灭亡之日不远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孝慈高皇后马氏,就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由于历史原因,她的真实姓名已经无从得知,而在成为皇后之前,马皇后曾经出身于书香门第,但是民间却一直有“大脚马皇后”的说法,“露马脚”也是因为这位马皇后而流行起来的。但是,她虽然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缠足,内心却

  • 汉文帝节俭到了什么地步?他为何要这么节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文景之治,相信很多人都是听说过的,它是西汉时期,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皇帝时期出现的治世,为后来的汉武帝算是积累下了极其之多的财富,才能够支撑他一直进行各种战争。文景之治中,汉文帝厉行节约,自己自然也是带头做起。但是毕竟是皇帝,他能够把节约做到一种什么地步呢?他这么节约,又是为什么呢?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

  • 刘邦为什么总是一个小人的形象?他真的是小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似乎长久以来,我们印象中的汉高祖刘邦,总是带有一些市井的、小人的气息,的确,与项羽相比,他的出身并不算怎么高贵,或许从最初的身份来看,他的确就是一个有着小人特点的人物角色,然而随着刘邦的发展壮大,曾经的无赖混混,也是会有不同的另一面展现出来的,不然怎么能够击败强大如项羽这样的人物?但是,为什么还是觉

  • 鲁肃和诸葛亮谁厉害?鲁肃诸葛亮具体功绩对比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鲁肃算是三国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实鲁肃的能力不比诸葛亮和周瑜差。鲁肃也被称为是“东吴四英将”,周瑜死后鲁肃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实要比较鲁肃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还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为演义里面诸葛亮抢了不少鲁肃的功绩,当然诸葛亮大部分的事迹都存在水分,这个大家应该也是非

  • 法正人品不好为何能够得到刘备的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直以来,有才又有德的人总是很难得,就比如三国时期,很多相当有才的人,道德方面,人品方面实在是不怎么样。曹操可能并不在意一个人的德行问题,只要重用他的才能就行,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刘备应该不会这样做,他应该很看重品德问题才对。可是,他手下的谋士法正,虽然地位很高,有时候连诸葛亮都不敢惹,但是偏偏他的

  • 刘备为什么没有派马超守汉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一直很讲究团体的力量,古人也是如此,因此很多将领在打仗的时候,都还会有一些副将,或者是谋士出谋划策,作为协助主将的人物。刘备在好不容易打下汉中之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提拔了魏延作为镇守汉中的主要人物,却让当时官职还在魏延之上的马超做他的助手。派遣魏延已经有很多人不满,为什么还要让马超来做一个协助人

  • 马超明知道自己家人在曹操手上,为什么还要起兵反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马超一生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污点,那就是自己家的两百多号人,因为自己而被曹操诛杀,马超也因为这件事情,即便后来投靠蜀汉,自己又是一身的本领,却也始终得不到重用。但是当时,马超明明知道自己的家人全部都在曹操的手上,为什么还要起兵反曹?马超并不是因为父亲被杀才起兵,而是因为他的起兵导致了父亲的死亡

  • 历史上富察傅恒有几个老婆?傅恒为什么会取尔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富察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也是一代名臣,年仅30岁就已经身居高位。那傅恒到底是有真本事还是靠着自己姐姐的关系上位的呢?实际上傅恒的确是一位能臣,为当时的清政府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在《延禧攻略》中,傅恒和他的妻子尔晴却成了一大看点,原因还是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有些狗血。那在历史上富察傅恒为什么会娶尔

  • 赵括纸上谈兵历史故事是怎样的?赵括是不是长平之战最大败笔?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赵王把廉颇换走让善于进攻的赵括顶上,结果赵括带兵被秦军全歼,也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次战役了。后人把赵国失败的原因对归结到了赵括的身上,说赵括是纸上谈兵,战术还没有经过任何的实践就拿出来用,导致了最后的失败。难道赵括真是长平之战最大的败笔么?下面还是先帮大家回忆一下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再来讨论

  • 秦桧是被冤枉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长期以来,一提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死,很多人都忍不住扼腕叹息,而同时也因为对于岳飞的敬佩和同情,那么造成他的死的“罪魁”,也就成了很多人憎恶和发泄不满的对象,在岳飞和岳母的墓前,秦桧的铜像就一直跪着,长久的忏悔。只是,这样子吧岳飞之死归结到秦桧的身上,其实是并不合理也不合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