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文帝节俭到了什么地步?他为何要这么节约?

汉文帝节俭到了什么地步?他为何要这么节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09 更新时间:2024/1/27 4:51:19

文景之治,相信很多人都是听说过的,它是西汉时期,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皇帝时期出现的治世,为后来的汉武帝算是积累下了极其之多的财富,才能够支撑他一直进行各种战争。文景之治中,汉文帝厉行节约,自己自然也是带头做起。但是毕竟是皇帝,他能够把节约做到一种什么地步呢?他这么节约,又是为什么呢?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就是本文介绍的穿草鞋上朝的汉文帝刘恒。

(1)刘恒系刘邦庶出儿子,其聪明能干的母亲成功地教育培养了他

刘恒的母亲薄氏原是个美丽的吴国姑娘,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吴国自立为王的魏豹强娶了她。后来魏豹被刘邦打败,薄氏作为战利品被刘邦收入后宫,负责做针线活路。刘邦有天在宫中遇见薄氏,可能是看上姿色了吧,临幸后封为“姬”。“无心插柳柳成荫”哟,薄氏怀孕了,后来为刘邦生下儿子刘恒。

刘邦的结发妻子、皇后吕雉是个厉害的女人,把持着后宫,采取各种残酷手段迫害其看不顺眼的嫔妃。薄氏和庶出的刘恒惶恐不安的生活。刘恒7岁时,薄氏打算远离后宫,避开吕后。她说服了刘邦,封刘恒为代王,她与刘恒一道去代地。

代地就是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属寒冷地带,当时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其他皇子都嫌此地艰苦,不愿意去。

薄氏开导儿子:先贤孔子曾说“贤者避世,其次避地”,现在世道虽安宁但宫内不安宁,我们两娘母需要“避地”,跑得远一点儿才安全哪。代地满目苍凉,刘恒初到时很伤感,整日唉声叹气。

薄氏发现后及时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她说: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避免灾祸的处世法宝。要好好学习老子的智慧啊!她运用嘉奖的方法,对儿子的点滴进步都予以表扬和鼓励,刘恒逐步走出了沮丧自卑的低谷,恢复了自信。

薄氏的确是个伟大的母亲,当时皇宫内戚夫人和其子赵王如意等不少人被害时,刘恒在代地自由自在地成长,德智体得到了全面发展。刘恒非常知恩感恩,十分有孝心,母亲薄氏重病卧床3年,他经常在晚上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贴身护理。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

(2)刘恒登基后,厉行节俭,修订刑法,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发展经济

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屦”,汉代称之为“不藉”,材料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草和麻为主,平民百姓都能自备,非常经济实用。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降格为布衣的用品。

据北宋文学家吴坰所著《五总志》载,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就是说他穿着草鞋上朝办公,动真格的在做节俭的表率。他的龙袍破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穿。汉文帝不仅自己穿粗布补疤衣服,还要求皇后亲事蚕桑,后宫嫔妃们穿着要朴素,不得在衣裙上刺绣。当时宴游的地方不够用,刘恒想造一个露台。工匠们说造个露台需“百金”。他说这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啊,太奢侈了,现在朝廷穷,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

刘恒当皇帝二十三年,没有建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发给90岁以上老人的物品,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亲自送达。

在他死前,对自己的丧事也进行了节俭安排。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二百多年后,赤眉军攻进长安,许多皇帝的陵墓被盗挖,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啥贵重东西。

以前,老百姓只要被官府判定有罪,须受一种肉刑。当时有三种肉刑,即黥刑、劓刑和刖刑,也就是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

刘恒说:舜帝在位的时候,若有人犯罪,便在其衣服上做记号,或让犯人穿戴与众不同的服饰,以此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和羞辱。惩罚虽如此之轻,可百姓却没有犯法的,这是多么高明的统治啊!他下令废除肉刑,已经定罪尚未施刑的要予以纠正,不再施刑。此外,犯罪之人无论量刑轻重,只要在服刑期间不逃亡,期满后即可免罪成为平民……

刘恒认为农业是稳定天下的根本。为了提高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他在春日亲自扶犁耕地,以作表率。他还采纳晁错的建议,允许天下人以粮食换取爵位,或者用粮食来赎罪,大幅度减轻徭役。公元前167年,他下令免除农民的赋税。

(3)刘恒注意发现人才,善于根据国情搞好外交

有一年,他到灞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视察。到灞上和棘门时,驻军长官率领官兵列队迎来送去。最后一站来到细柳的周亚夫军营。守营的岗哨拦住刘恒不让进去,说道: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没有将军的军令,皇上也不能进去。

侍从拿出皇帝的信物,派人给周亚夫传话:皇上要进营来视察军队,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之: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刘恒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到了中营,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手作了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臣下按照军礼拜见。

刘恒听后也扶着车上的横木欠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接着,派人向全军将士传送他的慰问。刘恒通过这次视察,认定周亚夫是个信守军规、从严治军的军事人才,就把他提升为负责京城治安的军事长官——中尉。后来周亚夫果然不负其望。

当时南方有一个南越郡,统治者赵佗,原是秦始皇派过去的官员。西汉初年刘邦尚没有力量降服赵佗,就采取了缓兵之计,封他为南越王。吕后当政时,没能力收复南越就给南越穿“小鞋”,不准向那里输出铁器,只卖公的马、牛、羊给他们,想让南越的生产资料“绝后”。赵佗见吕后如此行事,干脆宣布独立,自称南武帝,并派兵攻打长沙郡。吕后多次派兵镇压,都被赵佗打败。

刘恒执政后,下令官府修好“老赵”家乡的祖坟,使“老赵”大为感动。他给“老赵”写信,表示要和平解决南越问题,接着派出使者带着诏书和礼品来到南越,赵佗很快就答应了刘恒提出的条件:取消帝号,恢复南越王称号,由其依旧负责当地政务。刘恒不费一刀一枪解决了大问题,避免了一场战争。

对于北方的匈奴,刘恒根据国家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的办法也是“不争”,即“和亲”,将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王,还将内地人口迁往边疆,既发展了当地经济又保证了保卫边疆的兵力补给。

(4)文末点评

刘恒也有一些毛病,如据史书记载,他喜欢男宠。其男宠有3人:赵谈,北宫伯子和邓通。但实事求是地评价,从其执政的能力和总体效果看,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刘恒的确算一个明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什么总是一个小人的形象?他真的是小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似乎长久以来,我们印象中的汉高祖刘邦,总是带有一些市井的、小人的气息,的确,与项羽相比,他的出身并不算怎么高贵,或许从最初的身份来看,他的确就是一个有着小人特点的人物角色,然而随着刘邦的发展壮大,曾经的无赖混混,也是会有不同的另一面展现出来的,不然怎么能够击败强大如项羽这样的人物?但是,为什么还是觉

  • 鲁肃和诸葛亮谁厉害?鲁肃诸葛亮具体功绩对比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鲁肃算是三国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实鲁肃的能力不比诸葛亮和周瑜差。鲁肃也被称为是“东吴四英将”,周瑜死后鲁肃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实要比较鲁肃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还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为演义里面诸葛亮抢了不少鲁肃的功绩,当然诸葛亮大部分的事迹都存在水分,这个大家应该也是非

  • 法正人品不好为何能够得到刘备的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直以来,有才又有德的人总是很难得,就比如三国时期,很多相当有才的人,道德方面,人品方面实在是不怎么样。曹操可能并不在意一个人的德行问题,只要重用他的才能就行,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刘备应该不会这样做,他应该很看重品德问题才对。可是,他手下的谋士法正,虽然地位很高,有时候连诸葛亮都不敢惹,但是偏偏他的

  • 刘备为什么没有派马超守汉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一直很讲究团体的力量,古人也是如此,因此很多将领在打仗的时候,都还会有一些副将,或者是谋士出谋划策,作为协助主将的人物。刘备在好不容易打下汉中之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提拔了魏延作为镇守汉中的主要人物,却让当时官职还在魏延之上的马超做他的助手。派遣魏延已经有很多人不满,为什么还要让马超来做一个协助人

  • 马超明知道自己家人在曹操手上,为什么还要起兵反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马超一生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污点,那就是自己家的两百多号人,因为自己而被曹操诛杀,马超也因为这件事情,即便后来投靠蜀汉,自己又是一身的本领,却也始终得不到重用。但是当时,马超明明知道自己的家人全部都在曹操的手上,为什么还要起兵反曹?马超并不是因为父亲被杀才起兵,而是因为他的起兵导致了父亲的死亡

  • 历史上富察傅恒有几个老婆?傅恒为什么会取尔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富察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也是一代名臣,年仅30岁就已经身居高位。那傅恒到底是有真本事还是靠着自己姐姐的关系上位的呢?实际上傅恒的确是一位能臣,为当时的清政府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在《延禧攻略》中,傅恒和他的妻子尔晴却成了一大看点,原因还是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有些狗血。那在历史上富察傅恒为什么会娶尔

  • 赵括纸上谈兵历史故事是怎样的?赵括是不是长平之战最大败笔?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赵王把廉颇换走让善于进攻的赵括顶上,结果赵括带兵被秦军全歼,也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次战役了。后人把赵国失败的原因对归结到了赵括的身上,说赵括是纸上谈兵,战术还没有经过任何的实践就拿出来用,导致了最后的失败。难道赵括真是长平之战最大的败笔么?下面还是先帮大家回忆一下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再来讨论

  • 秦桧是被冤枉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长期以来,一提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死,很多人都忍不住扼腕叹息,而同时也因为对于岳飞的敬佩和同情,那么造成他的死的“罪魁”,也就成了很多人憎恶和发泄不满的对象,在岳飞和岳母的墓前,秦桧的铜像就一直跪着,长久的忏悔。只是,这样子吧岳飞之死归结到秦桧的身上,其实是并不合理也不合情的

  • 诸葛亮是怎么对待魏延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魏延,三国中蜀国的大将,也是由于《三国演义》中“反骨”的描写,被怀疑得非常多的一位。只不过,由于对于真实历史和小说情节的混淆,魏延经常“被”背叛蜀汉,经常因为“反叛”而“被”杀死,不得不说,这还真的是挺冤

  • 揭秘汉献帝真的是傀儡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长期以来,东汉末年被曹操挟持的那个天子,汉献帝,总是有一个“傀儡皇帝”的称号,先是在董卓手里,董卓死后又落到曹操手里,名为天子,实际上一点自由和权力都没有,前面的几十年,可能活得还不如后来退位之后被封山阳公的日子自在和有价值。但是,这样就能说明,汉献帝就是一个傀儡一样的皇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