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的英雄之名是从哪里得来的?曹操为什么会认为刘备是英雄?

刘备的英雄之名是从哪里得来的?曹操为什么会认为刘备是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44 更新时间:2024/1/17 7:22:13

英雄,不单单是影视剧里那种披着拉风的披风,站在高楼上俯瞰众生的“侠”,也不仅是仗剑天涯拔刀相助的“义士”,每个人都有对英雄不同的定义,就连三国时期的曹操也一样。他曾经对刘备说,天下只有两个英雄,一个是自己,另一个就是刘备。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认为他是英雄?刘备这个英雄之名又是从何而来?

暮春时节,青梅正熟,决定着未来天下走势的曹操和刘备在后花园中青梅煮酒论英雄。在曹操的眼中,“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虽然巧言掩饰,但是曹操确实没有说错,刘备确实是一个英雄。

但是这有一个问题,从184年镇压黄巾起义算起,到青梅煮酒的199年,刘备出来已经混了整整15年,从一位28岁的青年才俊,已经变成43岁的大叔了。在东汉那个时代,超过40岁已经算是步入老年了。而刘备还是没有混出什么名堂,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还要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很多年。

但是刘备虽然一事无成,英雄之名却早已鹊起,那么,刘备的英雄之名是如何得来的呢?为什么连不把袁绍袁术刘表都不放在眼里的曹操,会认为刘备是一个英雄呢?

在东汉末年,想要出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但自己的要足够的实力,更需要有贵人帮助。汝南许氏兄弟就组织一个叫“月旦评”的活动,不管你是什么人,只有被许氏兄弟点评一番,立刻就是鱼跃龙门,身价倍增。这简直就是成名的终南捷径啊。

就连曹操籍籍无名的时候,也找到许氏兄弟,让许氏兄弟点评自己。于是曹操就得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点评,不管好坏,曹操也是出名了。

其实并非许氏兄弟有知人之明,而许家在汝南是大家族,是非常有名的门阀,在官场的影响力非常大。许氏兄弟愿意给你点评,其实就等于你得到了许氏门阀的认可,当然就受到了很多门阀的认可,官运亨通,有一番事业也就容易多了。

而像刘备这样的小人物,尽管有皇叔的招牌,也是没有资格高攀许氏门阀的,自然也得不到“月旦评”的点评了。

但是刘备也有刘备的优势,那就是刘备曾经拜大儒卢植为师。虽然跟从卢植学习的时间很短,但是刘备也是一辈子受用。特别是到了徐州,因为卢植的关系,刘备在徐州混得风生水起,刘备的英雄之名也是从徐州开始传播出去的。

从青州救孔融到徐州救陶谦,刘备登上了青徐的舞台,从此开始崭露头角。青徐是个特殊的舞台。这是一个由孔融、郑玄、陶谦及陈登等徐州大族所主导的舞台。刘备因为卢植的师承渊源,帮助他步上这个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得如鱼得水。

在青州,还有另一位当世大儒郑玄。孔融为北海相时,郑玄隐居在故乡北海国高密县。郑玄与卢植一同师事关中马融,刘备便算是郑玄师侄辈的弟子。孔融对郑玄也非常敬重。而避难徐州的周边州郡的士人中,有后来成为曹魏名臣的陈群及其父亲陈纪。

就这样,在陶谦死前的一段时间里,刘备与孔融、郑玄、陈纪、陈群等关东硕儒名士一道,成了徐州牧陶谦的座上宾。而且刘备还得到了出身徐州士家大族的陈登大力支持。

刘备从一个依附于人的带兵的部属,登上徐州这个舞台,便厕身于陶谦座上的这样一个硕儒名士组成的群体间,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治乱兴衰之道。这自然会影响到陶谦、徐州的士人以及流寓在徐州的其他州郡的士人对刘备的印象。

有了这么多硕儒名士、世家大族的支持和用户,刘备的英雄之名也就开始扬名海内了。这也是刘备能够被推举为徐州牧的原因。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如此推许刘备也是有原因的。虽然截至此时为止,刘备并没有显赫的战功,但是,曹操、刘备与袁绍三人至少有一件事是可以比较的。他们三人都曾被推领州牧。

董卓之乱后的关东诸州,有的州牧是由天子授命的,如陶谦之为徐州牧,刘表之为荆州牧;有的则是以武力夺取,如袁术之据扬州,公孙瓒之据幽州,吕布之据徐州。而袁、曹、刘三人则都被推领州牧。

袁绍在初平二年(191年)以韩馥让州而被推领为冀州牧;曹操在初平三年(192年)被东郡陈宫等推领为兖州刺史;刘备则在兴平元年(194年)由陶谦遗命而被州人推举为徐州刺史。

但三人被推领州牧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袁绍领冀州,毕竟使用了胁迫的手段;曹操被推领兗州刺史两年后,因杀陈留名士边让,致使“兖州士大夫皆恐怯”,从而引发陈宫等人谋迎吕布据兗州而叛曹操,兗州一度仅有三城为曹操所守。这跟刘备被徐州的士民所推服相比,究是美中不足。

而且,三人的凭资也完全不同。袁绍主要凭借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门第资望,曹操的出身虽不及袁绍,但其父曹嵩也曾官拜太尉;刘备则是从底层起家,完全无凭无恃。刘备却赢得了徐州士民的推服。这些不可能不影响到曹操对刘备的认识。

刘备跟曹操的合作,令他策名于汉廷,也令他的英雄之名,经由许昌这个政治中心而获得全局性的影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坚击败吕布两次为什么没杀吕布?三国里这四位大将都被小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一直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武将,因为吕布几乎没有被1v1的击败过,但其实在三国里有人打败过吕布两次,就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孙坚早年打仗非常勇猛,几乎是战无不胜,只是最后惨遭暗算,孙坚的儿子孙策也很厉害被称为是小项羽。其实在三国里还有很多武将都被小看,实际上武艺不输五虎将,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在三国时期,

  • 秦始皇横扫六国,为什么没有追击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秦朝在统一天下之后,由蒙恬带兵,在河套地区与匈奴展开了一场战争,由于天下一统,军队士气高昂,不仅拿下了河套地区,还将匈奴赶到了大漠中去。但是,秦始皇却并没有下令乘胜追击,反而做了一件看似更加劳民伤财的举动,修筑长城。这又是为什么呢?秦始皇雄才大略,他这么做又有什么道理呢?公元前215年,在

  • 鲁肃为什么能代替周瑜镇守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一直以来,鲁肃给人的印象都是忠厚老实,但是没什么大用处。这当然算是罗贯中造成的,太多人把他的三国演义作为正史,以至于忽略了去研究真正的历史情况。那么,真实的鲁肃又是什么样子,他有过那些不为人知的经历?他又是如何代替周瑜镇守住荆州的呢?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绝对是“忠厚无用”的

  • 卧龙凤雏是徒有虚名还是刘备不会用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这句话好像有点吹大了,因位刘备两人都得到了也没能得天下。看来当时给人推荐谋士也需要一些夸张的手法,不然怎么能名震天下。诸葛亮和庞统的确都是人才,但是人才也要看你的平台是什么样子,如果不适合你或者地方太小可能都得不到最好的发挥。卧龙凤雏不是徒有虚名

  • 宋末三杰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末年,年仅七岁的赵昺在懵懵懂懂中,成了最后一任皇帝,但第二年,他就被左丞相背着,一同跳海殉国。我们几乎没办法去了解这位皇帝,他太小了,也太悲惨。而当时有三个人,被称为“宋末三杰”,在即将倾覆的南宋,他们也用自己的力量尽力挽回。他们分别是什么人?虽然南宋还是亡国了,那他们各

  • 皇后是个残疾人,为什么还一直被皇帝挂念?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古代皇帝来说,子嗣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嫡长子。皇室的很多婚姻都是政治联姻,一般谈不上什么感情,真正受宠的可能只是一个地位不高的妃子。但是,明英宗的钱皇后,这两样都没有占到。她不能生育,而且还眼瞎腿瘸,可就算这样,明英宗依然将她立为皇后,即便自己临死之前,最惦记的也还是她。这样感人的情谊,究竟是因

  • 历史上的包拯中了进士之后为什么没有去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这个名字,恐怕没有几个人会陌生,断案如神正直清白,人称“包青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影视剧中见到的包拯,少年时期便屡破奇案,被朝廷所赏识,但毕竟是虚构出来的,真实历史上的包拯,年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才能出众?他二十八岁中了进士,却一直在家待到十年之后才出去做官,这又是出于什

  • 三国最厉害的10位谋士排名,魏国独占5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里的谋士最容易让人们津津乐道,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些传奇色彩,而且斗起来使用的计谋也是非常精彩。其实古代打仗除了兵法战术以外,更多的是要学会揣摩人心,如果你懂得对方是怎么想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如果我们按照三国演义里给各位谋士做个排名,前10位的会是谁呢?魏国综合还是最强的,能独占5个名额。10、陈

  • 失败的项羽为什么还能得到后世的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时候,成王败寇,人们会记得成功的人,第一名,却连第二名都很难记住,更不要提失败者了。但是,项羽却是一个例外,就连司马迁都把他当做一个帝王来记叙,更不用提无数的后世人。那么,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到底有着什么样吸引人的地方,能让后世如此青睐?两千多年前,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

  • 彭羕得到庞统重用,为何最终被诸葛亮铲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彭羕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还是有点点陌生的,其实更多的时候听说这个人的还是很少很少的,最近不少的网友都说了,其实作为庞统还是有经常性的有举荐过彭羕的,但是到最后也还是被诸葛亮给铲除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