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什么会比项羽率先攻入咸阳?

刘邦为什么会比项羽率先攻入咸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9 更新时间:2024/3/4 11:02:51

秦朝末年,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秦国也不得不派出军队前往镇压,但是数量庞大,即便镇住了这一路,另一路却已经在前面了。情况危急之时,起义军被分为两路,一路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另一路则是刘邦的队伍,约定谁先入关谁就是关中王。结果是刘邦先入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一、 宽大长者,仁义之师

秦朝末年,农民及六国旧贵族的起义风起云涌,形势瞬息万变,陈胜的起义部队刚被章邯镇压,另一支起义军首领项梁又战死。这时,起义军的大本营彭城又传来赵王偈、张耳被秦将王离围于巨鹿的消息,形势十分危急,求援的使者已到。起义军首领集结于彭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主力北上救赵。这一路以宋义为统帅,号为“卿子冠军”。另一路则由刘邦率军向西挺进,直攻关中。会上决定两路大军先入关者,立为关中王。

在会上虽然项羽表示“愿与沛公西入关”,但怀王与老将都说:“项羽为人僄悍猾贼。”并列举事例,项羽曾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所过之处没有不被项羽杀光的。他们认为西入咸阳的人必须符合一个标准:“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符合这个标准的是谁呢?“独沛公宽大长者,可遣”。

这个会议的重点,是应赵王的求援而召开,从宋义、项羽率领的部队号称“卿子冠军”可以看出这是一支主力部队,而刘邦向西挺进率领的是非主力部队。实际上,宋义、项羽的部队只要击退秦军的主力,向西入关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彭城会议作如此的安排,叫做“人尽其能”而已。可以说,当时楚怀王及诸老将虽然看到刘邦是“宽大长者”,但谁也没有想到名不见经传的刘邦真的能先入关。

人们到后来才发现:两路军打得都很出色,一个是发挥了强攻的作用,一个是发挥了智慧的作用。仁义之师并不比威猛之师逊色。

二、 拒绝危道,封官西进

刘邦向西入关之路荆棘丛生,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和作战能力,先入咸阳只能是一句空话。

刘邦率领一支起义军从砀郡出发,在白马(河南滑县南)、曲遇(河南中牟)以东大破秦将杨熊军。接着攻洛阳失败,又转军向南,大败秦南阳郡守吕齮。吕齮退守宛城(河南南阳)。刘邦企图放过宛城,率领部队向西,这时张良说:“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而且占据险要的地形。今攻不下宛城,宛城的秦军就会从后方打击你,又有强秦在前,此危道也(这是最危险的用兵方法)。”于是刘邦半夜率兵,偃旗息鼓,从另外的一条道路返回,到黎明时分,即围宛城三匝。

南阳太守欲自杀,他的门客陈恢劝他说:“事情没有完全绝望。你先让我出城去见一下沛公,到时再死也不为晚。”陈恢见了沛公说:“我听说将军(您)与诸将相约,先入咸阳的就使他为关中王。今将军却在进军途中激战,欲夺取宛城。宛城,是大郡之都,连城数十,人口众多,积累也多,人们自以为必死,因此会拼死坚守城池。今如果将军连夜攻城,死伤者必多;如果率兵离去宛城,宛城人民必定听从你跟随你。为将军着想,不如约他投降,封宛城的郡守为侯,让他守宛城,然后整编秦军和自己的军队一齐向西。所属南阳郡的各座城池,如果还有不投降的,闻声必定争相开门迎接你,将军您向西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沛公接受了陈恢的提议。于是就封宛城郡守吕齮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刘邦的部队一路向西,不停地封官,长驱直入。

三、诱战结合,乘势破敌

在刘邦西进的过程中,项羽已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破秦将王离军,使秦大将章邯投降,诸侯皆附。此时,在京城咸阳,赵高已杀秦二世,派人与刘邦联系,欲分王关中。刘邦认为其中有诈,就用张良的计策,派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以利引诱他们投降,乘势夺取了武关。

诱降固然重要,但是顽固之敌还是有,那就摆开战场,比战斗力,比计谋,比民心。在蓝田南,沛公的部队与秦兵激战,布置疑兵,虚张声势,以旗帜麻痹敌军;刘邦的军队所过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百姓爱戴,结果“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蓝田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这样,在汉元年十月,沛公部队先于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上述三点共同构成了刘邦西进先入咸阳的要素:

如果刘邦没有“宽大长者”的名声,说不定会让项羽西进,那么下面的一切就无从谈起。

如果张良不指出“此危道也”,那么刘邦的部队就真的会腹背受敌,被秦军剿杀。围宛城三匝,是杀的回马枪,秦郡守措手不及,恨不得立即自杀,但是如果硬行攻打,定有死伤,逗留于此,就不能先入咸阳。陈恢所说的正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这也是一种上策。在进军途中,即行封侯,在历史还没有过,刘邦开了个头。但就是这样的虚有其名,却为刘邦部队的西进打开了道路。

在攻克武关前,刘邦用张良的计策收卖秦将以瓦解敌军在西进中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羽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动摇了秦的军心,客观上也帮助了刘邦,使得张良以利诱降之计能够成功实施。“诱”又是以“战”为后盾的,没有“战”为后盾诱降不可能取得胜利。蓝田南北之战,刘邦用张良的巧布疑兵计,大获全胜。都说秦军会打仗,但此刻的秦军已不堪一击。起义军势如破竹,秦军“兵败如山倒”。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存孝是谁?他真有资格与项羽并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李存孝,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但如果说李元霸,大家就知道了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很多古典小说中,而李存孝正是李元霸的人物原型,以力大善战而闻名,这一点,看李元霸的表现就知道了。那么,他是不是有资格与同样力大无比的项羽相比呢?如果可以,他们谁又会更厉害一些呢?项羽和李存孝是两个时代的人,项羽是楚汉时期的霸

  • 如果吕布和项羽相比,谁才是强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经常会把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分出胜负,抑或可能得到不相上下的结果。这件事情对于处在同时期的人来说还好一些,因为时代环境背景都是相似的,然而如果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就要困难些了。那么我们来说说,秦汉时期的项羽和三国时期的吕布,到底谁会更厉害一些呢?既然两个人不在同一时期,那应该怎么比呢?首先,看名气

  • 三国时期四大年少成名的神童,其中两位被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会出现天才儿童,三国时期也不例外。曹冲就是当时最出名的神童了,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曹冲年少夭折,如果能活的更长一些的话说不定会有更大作为。其余三人也都是从小就出了名长大后各司其主,但是下场都比较惨烈,有两位都被夷了三族。天才虽然聪明,但是性格也不同于常人,可能会自认为高人一等,所以口无遮

  • 项羽为什么要进行分封?当时分封的三王是指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现在都知道,分封制其实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也是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推行郡县制而不肯使用分封制的原因。然而在楚汉时期,项羽却以自己西楚霸王的身份分封天下诸侯十八路,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这些诸侯中,有比较重要的三王,他们分别是谁?公元前205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对天下十八路诸侯进行分封。在这次分封中

  • 项羽是如何打败王离的?又是怎样对待王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巨鹿之战可以说是秦国败亡的重要的战役,数十万大军却被项羽几万人攻破,而且项羽还俘获了当时秦国的将领王离。王离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他的家人大家就知道了,他的爷爷是王翦,父亲是王贲,这样的家庭环境,王离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那为什么还会被项羽打败呢?被俘之后,项羽又是怎样对待王离呢?王离这个人

  • 晚年时期的汉武帝到底为什么会如此糊涂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通常来讲,一个人的人生阅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多,也就是说,年纪越大,才越能够看透一些事情的本质,对于事情的热衷程度也就会越来越淡。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是这样,汉武帝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年轻时候励精图治,结果到了晚年却变得荒唐又糊涂,很多重要的事情居然都不查证清楚,害死了不少身边无辜的人,那么,为什

  • 正史中曹休实力属于什么水平?曹休和曹真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曹休被曹操称为是“千里驹”,虽然曹休和曹操是亲戚关系,但是在战场上曹休还是非常拼命的,丝毫没有因为与曹操的这层关系就松懈。而且曹休很早就跟随曹操出征打仗,那在正史里曹休的实力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呢?曹营中的另一位大将曹真和曹休相比谁又更厉害一些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曹休

  • 汉武帝刘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样的策略?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一个皇帝,除了自身的宏图伟业雄才大略之外,还必须要懂得用人之道,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地方上去,同时,对于那些心直口快的臣子提出来的自己的缺点,也要能够接受改正,毕竟都是要为了这个国家。在这些方面,汉武帝可以说做得非常好,也无怪对他有所批评的司马迁唯独在这个方对他大为赞扬。那么,汉武帝在用人方面

  • 刘彻为什么要将刘弗陵立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按照一般的习惯来说,皇位候选人应该是皇帝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但是汉武帝时期,因为一些祸乱,原先已经立下的太子遭受诬陷,兵败逃亡自杀,那么太子人选也就需要重新找一个了。但是,这一次,刘彻非常坚定地要将自己最小的儿子立为太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汉武帝一共生有六子,长子刘据是最先被立为太子的。征和二年,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登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在他的时期开辟出来的陆上丝绸之路也是现在的一个发展重点,仅仅从这一点,便已经能看得出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了。那么,汉武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登基的时候年龄还不大,那么他又是为什么能够成为皇帝呢?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的雄才伟略与治国之才是得到历史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