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 因为康熙不想重复齐桓公故事

康熙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 因为康熙不想重复齐桓公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449 更新时间:2024/2/15 22:03:19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传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春秋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微,各诸侯国争霸不休,周天子完全成为摆设,而齐桓公却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内讨伐不臣的楚国,帮助诸侯国平定内乱,在外联合诸侯,击退戎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并于前679年,与诸侯会盟,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齐桓公是一代明主,但在继承人问题上一直拿不定注意,引起诸子争夺储位。前643年,齐桓公病死。而此时,齐桓公的5个儿子正在为储位打的不可开交,根本无暇顾及齐桓公身后事,致使齐桓公尸体腐烂发臭,摆在床上达六十七天之久,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齐桓公的5个儿子经过血腥厮杀,决出最后的胜利者,齐桓公的尸体才得以收殓安葬。

康熙熟读历史,齐桓公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康熙晚年,也正面临与齐桓公类似的储位之争。康熙虽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但在处理家事时没有处理朝政时的英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结果引起诸皇子对储位的觊觎,康熙不得不复立胤礽,但胤礽的表现再次让康熙失望,不得不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下诏废太子胤礽,此后没有再立太子。

由于储位空虚,诸皇子都投入到储位的争夺中来,除了康熙年幼的儿子外,当时能够有资格争夺皇位的共有9个儿子,也就是所说的九子夺嫡。

康熙晚年对于究竟立哪个儿子为帝,一直犹豫不定,这也使得储位之争异常激烈。

康熙是一个非常贪恋权力的人。太子胤礽之所以被废,就是因为胤礽威胁到康熙的皇位,与康熙产生冲突。康熙绝不允许自己的皇位受到任何挑战,即使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胤礽被废后,八阿哥胤禩是诸皇子中最为贤能的一个,得到众多大臣和皇子的拥护,他们纷纷上书要求康熙立胤禩为皇太子。这一下子弄巧成拙,导致康熙对胤禩非常反感。康熙才把窥伺自己权力的胤礽打下去,怎么可能再出来一个比胤礽更受众人拥护的儿子。所以,康熙严词拒绝,还当众宣布,胤禩母亲地位低下,不适合继承大统。

康熙晚年,比较中意的太子人选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祯(允禵)。但他更倾向于允禵,这是因为允禵要比胤禛小10岁,具有年龄优势,这是康熙比较看重的。但康熙不清楚允禵的能力究竟如何,因此,康熙决定给允禵机会,试试允禵的成色。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再次起兵叛乱,并攻进西藏,这让康熙龙颜大怒。康熙曾三次亲征准噶尔,最终迫使其首领噶尔丹自杀。现在,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再次反清,这是康熙无法容忍的。

康熙把此次征讨策妄阿拉布坦的重任交给了刚刚30岁的允禵,任命允禵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带兵前往讨伐,可见康熙对允禵之重视。要知道,允禵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完全是一个军事小白。为了保证战争万无一失,康熙还给青海蒙古王公下了密诏,要求他们全力配合允禵,从这也可以看出,康熙有立允禵之心,想给允禵镀金,借此提高允禵朝廷内外的威信。

允禵确实没有让康熙失望,在镇压叛乱中表现很出色,平定策妄阿拉布坦挑起的西藏叛乱。在平叛中,康熙与允禵书信来往之频繁,已经超出了一般君臣关系。如果不出意外,允禵得胜回朝之日,有可能是被立为太子之时。

可惜天意弄人。当允禵准备给策妄阿拉布坦为最后一击,彻底结束西北叛乱,得胜还朝,结果康熙驾崩的消息传来,打允禵一个措手不及。而自己的同胞哥哥胤禛当了皇帝,一直与胤禛不对付的允禵,心情可想而知。

康熙的突然驾崩,雍正出人意料的继承皇位,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从刑侦学上说,雍正是康熙之死的最大怀疑对象。

康熙驾崩前后,雍正的行为举止令人生疑。康熙的死与雍正脱不了干系。

自康熙第二次废太子后,雍正也加入了夺嫡中来。与其他兄弟的高调相比,雍正非常的低调,这让精明的康熙都没有察觉。雍正曾被康熙第三任皇后佟佳氏养育一段时间,于是他借机与隆科多攀起关系,隆科多发展成为雍正的党羽。雍正还娶了年羹的妹妹,让年羹尧为他效力。

隆科多和年羹尧,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一个严加关注康熙动向,一个掌握允禵情况,雍正基本上高枕无忧。

隆科多是康熙的一等侍卫,担任步军统领,不仅掌管皇宫禁卫,还掌握京师警卫力量,是朝中最炙手可热的人。隆科多成为雍正的党羽,胜利的天平实际上已经倒向雍正。

雍正也察觉到了康熙有立自己的胞弟允禵为太子的打算,这让雍正很是不安。他已经为这个皇位奋斗了十年,当然不想看到皇位最后落到允禵手中。他必须最后一搏。

雍正是清朝皇帝中惟一一个喜欢炼丹的皇帝,他不仅自己吃丹药,还经常把自己炼制的丹药赏给自己的亲信大臣。后世不少史学家都怀疑雍正死于丹中毒。

因此,雍正有可能寻机给康熙下了慢性毒药。康熙或许也察觉到了雍正的用心,但这时的康熙中毒颇深,已经回天无力。康熙还悲哀的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身边之人都已经或被雍正严密控制,或被换成雍正的人,自己实际上已被软禁。

这时的允禵远在西北平叛,根本不知道京城的情况,如果告诉其他儿子,只会引起朝廷大乱,诸皇子自相残杀。由于雍正掌握着京城的军事力量,其他儿子的反抗只会引来雍正更残酷的屠杀。康熙知道自己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否则也不会为了皇位不择手段。

康熙向雍正妥协,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因为皇位自相残杀,也不想齐桓公故事重演,而且雍正的能力确实在诸皇子之上,雍正也一再发誓,如果他的兄弟们不反对他,他不会杀他们,于是康熙违心的默认雍正成为继任者。

康熙内心是愤怒的,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康熙没有亲自书写遗诏,使得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受到质疑。雍正继位后,不得不为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辩护。

雍正的生母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康熙的死是自己的儿子雍正造成的,所以不愿接受雍正上的皇太后尊号,也不愿移居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这更增添了人们对雍正继位合法性的怀疑,这也使得雍正对自己的生母非常不满。雍正以及雍正以后的皇帝乾隆和嘉庆,不断的给曾抚育过雍正的佟佳氏累加尊号,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不正常的。

雍正能够登上大位,隆科多功不可没。正是因为隆科多掌握皇宫和京城的军事力量,所以才使其他皇子得知雍正继位后,也不敢擅动,要知道,这些皇子中,除了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一党外,其余都是允禵一党。如果没有隆科多的支持,雍正很难登上皇位,所以雍正上台后,一直对隆科多以“舅舅”相称。

雍正也知道自己的皇位得的不是那么的正大光明,所以他上台后,拼命的想把自己洗白。他的年号雍正意为雍亲王得位之正,这似乎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他还亲自组织编写《大义觉迷录》,驳斥社会上种种关于他的不利言论,反而越抹越黑,乾隆上台后,干脆全部予以销毁。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康熙齐桓公

更多文章

  • 管仲死前警告齐桓公远离小人,为什么不直接将他们除去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齐桓公,管仲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管仲为什么不除去易牙三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齐襄公十二年,齐襄公诸儿被公孙无知弑杀,早年逃亡国外的兄弟公子纠、公子小白动身回国,两人都有继承齐侯之位的权力,谁先回国谁就是新的齐国之主。管仲让自己的主君公子纠往齐国赶,他本人则去阻拦公子小白。管仲埋伏半道上,一箭射

  • 成就一代霸业的齐桓公,最后怎么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齐桓公,春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齐桓公的故事。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有时候,一些违背人之常情的好,往往是另有所图的。而齐桓公,一代春秋五霸之首,竟然被唯利是图的这么几个小人而欺骗,最后死得可怜。公元前685年,姜子牙的后代吕小白结束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 齐桓公是什么人?曹操一生效仿的人,康熙却最害怕成为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齐桓公,春秋

    齐桓公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读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曹操以遵奉汉天子的名义讨伐四方,最终统一北方,为曹魏奠定了基础。其实他的做法便是效仿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周朝自从周幽王被犬戎入侵杀死,周平王在众诸侯护卫下东迁后,管辖范围大减,和一个小国没什么分别,再也

  • 作为一代霸王的齐桓公 最后为什么会被活活的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桓公,齐国

    还不知道:齐桓公被饿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齐桓公争夺君位,取得胜利,做了齐国国君,即位后,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苦心经营数十年,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最富有的国家。在外交上,齐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借以团结中原各诸侯,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九次召

  • 揭秘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兄弟姐妹们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桓公,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齐桓公兄弟姐妹的奇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是齐僖公的幼子,史书上记载了他们仨兄弟,仨姐妹的传奇经历,其中某些桥段,让后人瞠目结舌,留下千古笑柄。齐僖公的嫡长子叫姜诸儿,即齐襄公;次子姜纠,即跟齐桓公争位的那位;老三叫姜小白,即齐桓公。三个女儿都

  • 管鲍之交:鲍叔牙与管仲间的深厚革命友谊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鲍叔牙,管仲,齐桓公,齐国

    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前644年)(或说生约公元前716年)姒姓之后,鲍叔之子,名曰叔牙。颍上(今属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后因齐乱,随公子小

  • 揭秘:管仲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推荐鲍叔牙为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管仲,鲍叔牙,春秋战国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 信任的关系。春秋时期的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颖上人。也被人称为“鲍叔”、“鲍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同为颖 上人的管仲,家里条件就没有鲍叔牙好。管仲名夷吾,字仲

  • 管仲与鲍叔牙是何关系?管仲与乐毅又是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管仲,鲍叔牙,春秋战国,乐毅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挽救周室,使百姓受惠至到现在,梁启超评价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 一钜子也。”官拜至丞相又是个成功的商人,他的一生不可不谓精彩。而他的一切成就都仰仗于一个人,此人就是鲍叔牙。世人都以“管鲍之交 ”来形容朋友之间要好的关系。管仲(约前725

  • 鲍叔牙对管仲那么好,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鲍叔牙,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鲍叔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人才,处处让着他。两人在南阳合伙做生意,年底分红,管仲背着鲍叔牙多贪多占,以为鲍叔牙不知道。其实鲍叔牙心里明镜一般,但是知道他家穷,多拿点是为了孝奉老母,能理解,看破不说破,日子一样过,

  • 出身高贵有权有势,揭秘鲍叔牙与管仲的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鲍叔牙,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鲍叔牙的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若是说到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很少有文人会不愿意出仕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会四处寻找机会想要往上爬,毕竟权势真的很让人拒绝不了。可是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人,他就是鲍叔牙。作为一个从小就活在政治圈里的人,他从起点就比很多人都高,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