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鲍叔牙对管仲那么好,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鲍叔牙对管仲那么好,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47 更新时间:2024/2/9 19:55:3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鲍叔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人才,处处让着他。两人在南阳合伙做生意,年底分红,管仲背着鲍叔牙多贪多占,以为鲍叔牙不知道。其实鲍叔牙心里明镜一般,但是知道他家穷,多拿点是为了孝奉老母,能理解,看破不说破,日子一样过,对他一如既往的好。合伙生意没干多久倒闭了,管仲给鲍叔牙打了工。干了好几年,管仲还是那么穷,也没给鲍叔牙赚下多少钱。鲍叔牙也不认为管仲能力不行,而是觉得人要想成功是需要机会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没在风口,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管仲就是一条潜龙。管仲一看在鲍叔牙这里没发展,于是参了军,想在前线上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打了三次仗,当了三次逃兵。鲍叔牙也没说管仲是胆小鬼,而是认为他放不下家里八十岁老母,战死沙场的话老母没人养活。

齐襄公四年,鲁桓公和夫人齐姜来到齐国访问,齐姜是齐襄公亲妹妹,两人很早就有不伦之恋。齐姜出嫁后,这份情就断了。再次重逢,死灰复燃。鲁桓公知道此事后大怒,骂了齐姜一顿,齐姜于是告诉了齐襄公,请哥哥为她出气。齐襄公就请鲁桓公吃饭,在酒席上把鲁桓公灌醉,然后让心腹大力士彭生抱着鲁桓公上了车,由于抱得太用力,鲁桓公下车就没气了。鲁国人知道后,愤怒谴责齐襄公,让他给个交代,齐襄公就把彭生灭了口,向鲁国道歉。

齐襄公杀了鲁桓公,就跟齐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亲兄妹一起生活,毕竟不是事儿,所以齐襄公总觉得有人在背后说他坏话,于是杀了好几个无罪之人,还在朝堂上公然欺侮大臣。齐襄公两个弟弟生怕惹火烧身,纷纷走为上策。二弟姜纠母亲是鲁国人,管仲和召忽辅佐;三弟姜小白母亲是卫国人,鲍叔牙辅佐。一帮人一看事态不对,管仲召忽带着姜纠跑到了鲁国,鲍叔牙带着姜小白跑到了卫国。

八年之后,齐襄公被叔叔姜无知杀死,姜无知又被国人杀死,齐国一时无君,大族高氏和国氏就想另立新君,出逃在外的姜纠和姜小白成为唯二人选。姜小白从小就跟高氏家族的高傒关系好,高傒遂派人悄悄去卫国通知姜小白,让他赶紧回来继承君位。鲁国人听说齐国无君,一面派兵护送姜纠回国,一面派管仲带一支队伍,半道截杀姜小白。管仲顺利截住姜小白,并且一箭射中姜小白腹部,姜小白翻身落马。管仲以为姜小白死了,派人火速通知鲁国。鲁国人听说姜小白死了,就放缓了护送姜纠回国的速度,磨磨蹭蹭,六天之后才进入齐国境内。

没想到姜小白根本没死,管仲“恰好”一箭射中了他腹部的衣带钩。骗过管仲,姜小白乘坐辒车(可以卧息、四面有帷帐的车。乘坐这种车是为了保密起见,防止有人看到姜小白还活着。)疾驰,火速回到齐国,在高氏和国氏的辅助下,顺利成为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派兵把鲁军打败,把鲁军归国之路截断了。然后给鲁国国君写信,姜纠是我兄弟,不忍心杀,你们给我杀了。管仲召忽是我的仇人,我要把他们剁成肉酱,你们给我送过来。否则我就要杀入鲁国。鲁国人怕了,杀了姜纠,召忽自杀,管仲被装进囚车,送往齐国。

召忽为啥自杀?因为春秋时期有个规矩,“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士大夫是有耻感的,不能接受刑罚,这是对他莫大的羞辱,会被天下人嗤笑。因此他们犯了罪,一般都选择自杀,自杀可以保全最后的尊严。管仲为啥不自杀?因为鲍叔牙给他通风报信了,你死不了,不要怕。

齐桓公本来准备杀了管仲,但是鲍叔牙拦住了。您要是只想治理齐国,有高傒和我足够了。如果想称霸天下,没管仲不行。齐桓公听了,于是鲍叔牙给管仲通风报信,管仲知道死不了,于是被装进囚车,送回国内,鲍叔牙亲自前往齐鲁边境的堂阜迎接。兄弟相见,分外眼红,鲍叔牙给管仲解脱枷锁,两人开怀畅饮。至今此地都有夷吾亭,便是为了纪念鲍叔牙给管仲解脱枷锁。管仲回到齐国,斋戒沐浴,焕然一新,养足精神,方才拜见齐桓公,齐桓公任命他为宰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后来逢人便说:“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其实他之所以甘心“幽囚受辱”,并非“不羞小节,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皆因鲍叔牙给他在齐桓公跟前求了情,知道自己回国不仅不会被剁成肉酱,还会得到重用。如果召忽也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求情,也不会自杀。所以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当了宰相,鲍叔牙给管仲打下手,鲍氏家族很快成为齐国几大家族之一,跟高氏、国氏、田氏、晏氏齐头并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鲍氏俨然成为仅次于高氏和国氏的大家族。“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因此“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为“称美”之意。意思人们不夸管仲牛逼,而夸鲍叔牙慧眼识人。

最后说个问题,既然鲍叔牙跟管仲是铁哥们,为啥他俩不辅佐同一个人,而要辅佐敌对的两个人?难道不明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既然处于敌对双方,便难免互相厮杀,这样不怕破坏了兄弟之情?其实这种情况在古代大家族中很常见,用投资学术语便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东汉末期,南阳诸葛家族有三兄弟,诸葛亮诸葛瑾诸葛恪。诸葛瑾最早出山,辅佐了吴国孙权;诸葛亮随后出山,跟了刘备;诸葛恪跑到魏国,投奔了曹操。时人说道:“西蜀得一龙,东吴得一虎,魏国得一狗。”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代表刘备跟孙权协商合作事宜,孙权派诸葛瑾前往迎接,诸葛亮说,我顾不上跟你叙述兄弟之情,我要先公后私。

诸葛家族这种将族中子弟“分散投资”的做法其实是所有大家族的常态操作。因为世事无常,谁都不知道哪一方会最终取得胜利,如果孤注一掷,那么风险会很大。如果辅佐的一方败了,很可能整个家族都会被一锅端。分散投资的好处便是,即使有一支失败了,另一支还在,能把家族血脉传承下去。

管仲鲍叔牙便是如此。他们不知道姜纠和姜小白谁会赢,所以各自辅佐一个。如果姜纠胜了,要杀鲍叔牙,管仲肯定会给鲍叔牙求情,到时候鲍叔牙依然能够享受世代荣华。所以鲍叔牙和管仲的“兄弟情”,其实是各种利益交织的综合感情,并非简单一个“知”字能够解释。

标签: 鲍叔牙春秋

更多文章

  • 出身高贵有权有势,揭秘鲍叔牙与管仲的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鲍叔牙,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鲍叔牙的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若是说到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很少有文人会不愿意出仕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会四处寻找机会想要往上爬,毕竟权势真的很让人拒绝不了。可是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人,他就是鲍叔牙。作为一个从小就活在政治圈里的人,他从起点就比很多人都高,他的父亲

  • 管仲和鲍叔牙,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全靠他们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桓公,春秋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齐桓公的故事。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齐桓公都必须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一。他是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首。如果我们回转目光,回到2700年前,会发现齐桓公差点与春秋五霸擦

  • 晋文公的称霸原因:晋文公如何成为春秋五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文公,春秋五霸,国家,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使晋国成为霸主,是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的历程的,开始,他受到父亲的宠妃骊姬的陷害,被迫逃出晋国,在许多国家流浪,经历了19年的磨难,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磨炼了他的性格。公元前636年,由于晋国发生内乱,没有了国君,重耳结束了在外国流亡的生活,在秦国

  • 齐国公主和亲嫁给晋文公 为何嫁到晋国3个月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国公主,晋文公,齐桓公

    晋国自晋文公称霸以来一直是诸侯的领袖,而齐国自齐桓公以后就再也没能重登霸主地位。晋国传至晋平公的时候,齐景公为了讨好晋国,把年龄最小的公主送进了晋国后宫,没想到仅仅三个月,少公主就一命呜呼了。《左传》说: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七月壬寅,晋少姜卒。你看,史籍记得多么清楚,多么的证

  • 晋文公重耳逃难二十年竟在七个老婆帮助下成就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重耳,历史

    老婆多有的时候真的挺好的,看看春秋战国时的,晋文公重耳。话说当年晋国骊姬乱政太子申生被杀,聪明的晋国公子重耳选择了逃亡。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和重耳一起选择逃亡的是这么几个人,赵衰、狐偃咎犯(重耳的舅舅,狐季姬的兄弟)、贾佗、先轸和魏武子。这五个人都是贤能之人,特别是赵衰我日后在谈到《赵国女事之赵氏孤

  • 孔子为什么评价晋文公谲而不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评价晋文公,晋文公谲而不正

    这个词是孔子对其的评价,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成语解决一个问题,“谲”的意思。这个字儿的意思是权诈,欺。晋文公这么一个得民心基本没有什么黑点的人,为什么会被孔子这样评价呢?重耳一开始只是晋国的一个皇子,安静的学习读书交友。但是皇宫这个地方岂能容得下你这种身份的人,骊姬为夺皇位,设计陷害其他皇子。当然他们的

  •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晋文公人物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周平王避开第戎往东迁移,开始了春秋时期几百年的东周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游历了诸国后重回到晋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一同整顿国内政治,采取以公族为主,外戚为辅,远方亲戚次之的权力联盟,不久就实现了晋国的三军整顿。晋国拥有三军后标志着成为大国。这时候周室

  • 齐桓公晋文公是什么关系 晋文公欲伐卫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晋文公,晋文公欲伐卫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而且两个人差了一辈,还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这个关系要从当初晋文公逃命说起。晋文公当初在外面逃亡的时候那叫一个惨,这个国家待一段,那个国家住一会。没有固定的住所,各个国君有对他好的,也有对他不好的,这一路上连田间的老农民都欺负他。齐桓公就属于对他好的国君,齐桓公爱惜人才

  • 晋国大夫赵衰: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国大夫赵衰

    晋国大夫赵衰有着一个传奇的人生,赵衰即赵成子,其出生年月不详。根据史料可考,赵衰应该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然后他选择了晋献公的次子公子重耳为他的主人,并跟随他一直在外流亡了近十九年。关于赵衰的故事现今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以叔隗妻赵衰的故事了。晋国的国君晋献公一共有六子一女,公子重耳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当时赵

  • 晋文公的母亲是谁?她是哪个国家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文公

    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记载了晋献公所娶妻妾的情况:“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在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中也如此记载到:“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根据这两处以及其他文献上的相关记载,我们不难得出,晋文公重耳的母亲狐姬是翟国人,而且属于大戎,是一个戎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