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析孟子离娄是什么 孟子少时的有趣故事

解析孟子离娄是什么 孟子少时的有趣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03 更新时间:2023/12/28 22:24:15

孟子离娄》是儒家经典《孟子》当中的一篇文章,分为上下两篇,在这篇文章中,孟子具体阐述了儒家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

在这里,孟子把他理想中的圣人君子的形象具体说明出来。比如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就是因为君子时时刻刻把仁义知心放在心里,并且实施在行为当中。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很凶狠残暴的对待君子,那么君子一般不会轻易发怒,而是立刻反省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假如经过反省,君子认为是自己错了,那就会毫不犹豫的向冒犯他的人道歉,承认自己的过失,如果自己没有错,那也只是大笑一声,认为那不过是个莽夫,自己又何必与他计较呢,不会报复他,这就是儒家宣扬的以德报怨。

在孟子的眼中,君子是个完美的人物,是道德非常高尚的人,他说一个正人君子是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因为君子的所作所为都是坦坦荡荡的,他心中无愧便不用害怕任何事。如果说君子有什么忧虑的事情,那就是忧虑自己的德行不够高,自己的修养还不到位,自己还不能与古代的圣人相提并论,这才是圣人要担心的,那么怎么办呢,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克服内心的恐惧,把时间都用来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才是君子真正要做的事情。

孟子的这一套理论虽然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对于提高个人修养还是有作用的,对于缓和阶级矛盾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于孟子的诗有什么

孟子是先秦时期的文学大家,读《孟子》一书总会被他的一气呵成、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辩论所吸引,所折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语言大师,为我们创造出了在今天看来依然耳熟能详的常用的成语,而且孟子的很多名言都像诗歌一样朗朗上口,非常优美,常常被后人引用。

孟子非常善于运用排比,因为他因为辩论,首先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比如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等等,都是非常有气势的。

同时他还很善于用对比,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都成为后来的千古名句,常常被人引用。虽然孟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因为在先秦时代,诗歌还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形成,但是孟子在他的论断中所运用的大量的修辞手法,把将道理的学术论文写得生动有趣,而且里面很多小故事也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晦涩,还常常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击掌称赞,这就是孟子的功夫了。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孟子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文章中常常把《诗经》、《礼记》、《春秋》中的语句信手拈来,可见是熟读过得,而且还能创新地为他所用,活学活用,才能有这么多经典的诗句出来。

解秘孟子少时的故事

孟子少时和孟母戒子讲的是同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汉朝的《韩诗外传》。孟子,原名轲,字子舆,邹国人。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和后世的朱熹、王阳明合称为“孔孟朱王”。

说的是孟子小的时候,当他在读书的时候,他的母亲在他旁边织布。孟子背到一半的时候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接着背了下去。孟子的母亲听到后就问他:为什么背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了。孟子说:忘记了,过了一会又想起来了。孟子的母亲于是拿起到,割断了她正在织的布,说:这断掉的布,还能重新织吗?孟子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敢忘记书上的内容了。

孟子的母亲是一个好母亲,曾经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三次搬家。在教育子女的这方面,孟子的母亲更是言传身教,通过她亲手割断自己所织的布,旨在告诉孟子这样一个道理,为学要认真,必须全神贯注,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一气呵成。通过她的教育,使得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长大后,成为了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而从父母教育子女的角度来看,教育孩子应当采用正确、适当的方法,如果教育方法不好,不仅不能使孩子接受,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用对了教育方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思想家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众所周知,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人的孟子有“亚圣”的美誉,他的学术成就是非常高的,被誉为先秦时期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一生都十分尊崇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并且效仿孔子周游历国,最后也是郁郁不得志,美誉实现他的理想抱负。

孟子的为人处世是很令人敬佩的,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族,从小生活艰苦,而且又自幼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历经艰辛把他养大。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有“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典故,可见是费尽心思才把孟子培养成一个有学问的人。所以孟子对母亲十分孝敬,他曾经很想远游,见识世面,但是一想到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要侍奉,就会不忍心,于是他就在家乡附近教书,一有时间便回家陪伴母亲,直到母亲去世,孟子又守孝一年,才依依不舍离开家乡周游历国,他是孔子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最好的实践者。

孟子还是一个很善于辩论的人,这一点与儒家其他的学者不同,他们通常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不屑于或者说不善于与人争辩,但是孟子没有故步自封,他在向国君和诸侯推销自己的理论的时候,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将故事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就在气势上压倒对方,野史上甚至记载孟子就是因为与张仪的辩论处于下风,一气之下,吐血而亡的,可见孟子有其真性情的一面。

标签: 孟子离娄孟子

更多文章

  • 张仪骂孟子是怎么回事?他为何被称作“天下第一利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仪

    有着“大才雄辩,天下无对”之美誉的一代儒学宗师孟子,对上生就一条三寸不烂之舌的“天下第一利口”的战国秦相张仪,两位名家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却往往因为个中学术上和思想上的不同而发生激烈的争论,那场面,就是用千军万马来形容也不为过。争个面红耳赤的情况是常常出现,所以,才会有张仪大骂孟子的故事。孟子是

  • 历史上孔子孟子都曾离婚 孟子为什么要离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子

    导读:孟母觉得十分荒唐,遂引用古礼“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来提醒儿子:你去你老婆的房间,不提前招呼一下,进去时也没一点声响,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孟子听罢,很是自责,此后再也不敢提与妻子离婚的事了。在古代,名人离婚同样备受关注。网络配图孔子“离婚”迄今为谜中国古代的离婚者中,名气最

  • 亚圣孟子不为人知的一面:春秋时期的外语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子

    亚圣孟子,不光是个儒学大师,还是个外语教学的培训专家。有一次,他跟戴不胜聊天说:“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的语言。你觉得需要请哪国的老师来教?” 戴不胜回答:“那必然得是齐国的native speaker啊。” 孟子说:“虽然老师是齐国人,但如果周围都是楚人在讲话,你就算拿鞭子抽他,也学

  • 亚圣孟子不为人知的一面:古时候的潮人会英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子

    亚圣孟子,不光是个儒学大师,还是个外语教学的培训专家。有一次,他跟戴不胜聊天说:“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的语言。你觉得需要请哪国的老师来教?” 戴不胜回答:“那必然得是齐国的native speaker啊。” 孟子说:“虽然老师是齐国人,但如果周围都是楚人在讲话,你就算拿鞭子抽他,也学

  • 揭秘:孟子竟是史上第一位被宫刑的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子

    中国夏商时制定的“五刑”:墨(刺脸)、劓(割鼻)、宫(阉割)、膑(去膝盖骨)、大辟(斩首),以宫刑最让人接受不了,士可杀不可辱嘛!故太史公司马迁被汉武帝施以宫刑时,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但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汉书上记载司马迁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这个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

  • 孟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子

    中国夏商时制定的“五刑”:墨(刺脸)、劓(割鼻)、宫(阉割)、膑(去膝盖骨)、大辟(斩首),以宫刑最让人接受不了,士可杀不可辱嘛!故太史公司马迁被汉武帝施以宫刑时,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但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汉书上记载司马迁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这个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

  • 鲁平公为什么要接见孟子?人没见着却出了一个成语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平公,战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鲁平公要接见孟子,人没见着却出了一个成语,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孟子·梁惠王下》里面记载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次鲁平公想出去体察民情,一个名叫臧仓的侍臣就问道:“以往您外出,都一定先告诉有关的专职人员要去的地方,现在车马都已套系好了,有关

  • 孔子孟子能得到君王的礼待,为何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春秋战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孔子和孟子,作为思想家,他们创立和发展的儒家学说,在本质上是一种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学说,而并非政治学说,也并非是可以实施的治国理政的方略。也就是说,孔子和孟子是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他们的政治思想,在战国那个时代,

  • 与孔子齐名的儒家继承者,孟子的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孟子,战国

    你们知道孟子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变成仅次孔子的一代儒家思想大师,有“亚圣”之称,他便是孟子。尽管,孟子有这般高的影响力,和孔子并称之为“孔孟”,可是他确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儒家另一位宗师荀子对他

  • 孟子为何能被后人称为“亚圣”?孟子的思想学说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孟子,儒家,战国

    大家好,说起孟子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孟子名轲,是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一说当时属鲁)人。孟子的先世是鲁国公族“三桓”中的孟孙氏,到孟子时代,孟孙氏已经衰落下来。孟子幼年丧父,母亲从事女织,家境比较贫寒。孟子是在严格的家教中长大的。据《列女传》和《韩诗外传》,孟子年幼时,他家居住在坟地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