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何拜韩信为大将?仅仅是因为相信萧何的推荐吗?

刘邦为何拜韩信为大将?仅仅是因为相信萧何的推荐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42 更新时间:2024/3/17 5:23:37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邦

刘邦为何拜韩信为大将?

是因为相国萧何的推荐。

萧何为何要力荐韩信为大将?《史记》中给出的原因,韩信乃无双国士,可以帮助刘邦成就帝业。

这原因当然不错,如果韩信没有过硬的素质,萧何也绝不会把韩信举荐到那么高的位置。

但除了韩信自身素质之外,这背后还有隐情,也别有深意。

在《汉书·萧何曹参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

刘邦被项羽立为汉王,赶到巴蜀,大怒,想要攻打项羽,但周、灌、樊等将军都劝刘邦不要动武,想过萧何也进谏说,“巴、蜀、汉中虽不是个好地方,但去那里做汉王,也好过死掉啊。”

刘邦大为不解,好端端地,为什么会提到死呢?

萧何解释说,我们的军队不如项羽的,百战百败,除了死,还有别的路吗?讲完这句话,萧何话锋一转,说起巴蜀和汉中的好来,并请刘邦到巴蜀厉兵秣马,继而还定三秦,徐图天下。

刘邦的军队,果真不如项羽的军队吗?

从后来的楚汉相争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刘邦和项羽的军队在京索之间对战三年之久,一日数战,刘邦未有尺寸之功,项羽未能前进一步,这还是在刘邦分兵的情况下取得的成果。

可见,刘邦的军队,未必不如项羽的军队。

既然如此,萧何为何会说出“刘邦军队不如项羽军队”的意思来?是萧何对刘邦军队的实力发生了误判,还是别有隐情呢?

萧何虽是文吏,但也是文官之首,乃刘邦要臣,自刘邦起兵以来,就一直跟在刘邦身边,和刘邦一同谋划军国大事,岂能不知刘邦军队的底细?

萧何既知刘邦军队的底细,还能说出“刘邦军队不如项羽军队”的意思,必有缘由,此中缘由,便是周、灌、樊等将军们的意愿。

《汉书》中记载得很清楚,周、灌、樊等将军们是“劝”刘邦不要动武,为何周、灌、樊等将要“劝”刘邦?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刘邦的军队敌不过项羽的,周、灌、樊等人是将军,也应该喊打喊杀,像后来刘邦要收拾时为楚王韩信时一样,高呼什么“亟发兵坑竖子耳”才对啊。

周、灌、樊等将军们之所以会“劝”刘邦不要动武,乃是因为,将军们厌战了。秦国已灭,刘邦被立为王,将军们不想再打仗了,想“小富即安”了,萧何看出了将军们的心思,也懂得刘邦的心思,才会说出“百战百败”的话头,刘邦是聪明人,一听萧何的话,立马就反应过来了,称“善”,此事也就此打住,自那之后,萧何就踏上了为刘邦寻找一个个韩信的路。

这里要特意说明一下,萧何此次进谏时,反复强调巴蜀和汉中的好,刘邦会不知道吗?

史书记载,萧何一进咸阳,便冲进故秦的丞相、御史府,把图书律令都给藏了起来,后来,刘邦能够知道“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处,民所疾苦”,都是因为这些图书律令。

我们可以想一下,刘邦为何在得知封地是巴蜀的时候大怒?当然是因为,刘邦在驻军灞上的时候,就跟萧何一起研究过那些图书律令了,清楚地知道,巴蜀当然也是不错,但远远比不上关中,而周、灌、樊等将军们是没看过那些图书律令的,所以将军们也乐于到巴蜀“享福”去。

萧何和刘邦深知,一到巴蜀,将军们便会明白,巴蜀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到底能不能让他们享福了,果不其然,刘邦带他们入蜀,他们见巴蜀的荒凉,便一个个地做起了逃兵,周、灌、樊等人当然没跑,但中下层军官却跑了很多,后来,韩信成了治粟都尉,不也跑了吗?所以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追下韩信,便力荐韩信为“大将”,刘邦看着萧何的面子,便同意了。

刘邦为何要拜韩信为大将?

当然是因为刘邦信任萧何,相信萧何的眼光,另外,刘邦也想周、灌、樊等将军们明白,打仗固然需要周、灌、樊等将军,但也不是说,缺了周、灌、樊等将军,刘邦就没法打仗了,汉军是他刘邦的,他想拜谁为大将,就拜谁为大将。

对于韩信被拜为大将的事,史书上记载得也很清楚,“一军皆惊”,效果很明显,后来刘邦多次夺韩信的兵,也证明了,所有军士心目中只有一个统帅,那个统帅,便是刘邦。

标签: 韩信刘邦西汉

更多文章

  • 吕后杀韩信真的是刘邦授意吗 如果不是吕后还敢不敢动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后,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后杀韩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这是历朝历代帝王的帝王之术!从刘邦开国后,铲除其他异姓王情况来看,韩信作为刘邦的心头之患,铲除他是必然的!只不过是借吕后之手罢了,免得给后世史官们落下一个诛杀开国功臣的骂名

  • 除了韩信之外,还有谁也是项羽和刘邦曾经争夺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布,汉朝

    大家好,说起英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刘邦和项羽决战之前,韩信作为独立第三方,受到了二人的热情争取,其实啊,早在韩信之前,英布也受到过这种待遇。那时候项羽刚做天下盟主,齐国在北方叫板,项羽赶紧过去平定动乱,刘邦就趁机杀出关中,带着一群小弟攻打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一个回身,打跑了刘邦,之后继续

  • 樊哙为什么一见到韩信就下跪磕头?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樊哙,汉朝

    樊哙为什么一见到韩信就下跪磕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一首诗,直抒胸臆,气势雄浑。看看他这首诗,再回想他起兵之前还是一个乡村无赖,人生的际遇无常,真让人感慨万千。刘邦之所以能从一个酒徒无赖,奋斗成一代

  • 如果没有刘邦在,韩信大军能打败项羽的楚军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韩信

    项羽和韩信的对决,在历史上一直被人关注。之所以他们的战争会被人关注,是因为实际上韩信和项羽并没有真正对决过。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项羽一直在打刘邦。刘邦跑到哪儿,项羽就追到哪儿。而韩信在外围作战。韩信在平定三秦以后,就开始绕到北方和东方,攻打魏国、代国、赵国和齐国。他的策略就是通过获取外围,对项羽形成包

  • 汉初三杰之中为什么只有韩信当上王爷 当王爷就是死路一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汉初三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汉初三杰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在打败项羽后,高兴地当了皇帝。他曾亲口说出自己成功的秘密——那就是“汉初三杰”的帮助!所谓的“汉初三杰”是指萧何、韩信、张良,萧何负责后勤,韩信负责打仗,张良负责出谋划策!《史记 高祖本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

  • 韩信的人生到底有多悲哀 率兵过万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信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亲信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秦末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暴政,其中能人异士层出不穷。而在这乱世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将领就是韩信,韩信作为一个非常奇特的人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韩信作为一个军事天才,统领上万军队,即使立下赫赫战功,还是得不到刘邦的信

  • 如果当初韩信背叛刘邦,那他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韩信

    历史上有许多功高盖主的名将后来都被皇帝以扫除威胁而杀害,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将领似乎都是后知后觉得,乖乖等着束手就擒,于是我们不禁就要问,以往谋略过人的他们为什么会变得这么愚笨,就好比韩信,如果他选择叛汉,能有多大的胜算,是否能打败刘邦呢?其实他还是有两次绝佳机会的。第一次机会韩信在项羽那里

  • 韩信做了哪五件缺德事 韩信折寿40年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汉朝

    对韩信折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初三杰”韩信,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位杰出军事家,也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的开国功臣之一。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里,曾记载了这样一则名言对话:酒宴中,百官问:大王何以能得天下?刘邦答: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

  • 同样都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徐晃学韩信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徐晃,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徐晃和韩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背水一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种战法。徐晃学韩信本没错,但是没弄清背水一战的精髓。韩信用此计,是因为兵力远远少于赵军,直接硬刚必败无疑。他背水结营,置之死地,让士兵心里都明白一件事,打不赢也没地方撤,不玩命必死无疑。所

  • 韩信背水一战到底是怎么打的 其他人为什么学不会,也复制不了辉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信,背水一战

    还不知道:韩信背水一战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现在的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公元前204年,韩信带领三万汉军攻打赵军,以少胜多成为经典战役,背水一战由此而来。这一场战斗中,“置之死地而后生”战略战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韩信证明:“置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