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变法的隐患: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把秦国变成战争机器

商鞅变法的隐患: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把秦国变成战争机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882 更新时间:2023/12/27 3:29:18

商鞅变法某种程度上来看,他是针对着小民。如把这个国家的整个民众,按照军事的原则,按照秦国统一天下的目标,把民众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让民众成为战争机器里边的一个个零件,商鞅变法的特点在这。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商鞅变法还透露了一个消息,农和战相结合。农和战相结合首先重农,重视农业。商鞅变法发展农业毫无问题,这是促进历史进步。但是在发展农业的时候,商鞅变法却是确定了另外一个原则,那就是打击工商业。商鞅说,只有农业生产多了,我们的财富就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就增加了,百姓也富裕了。

商鞅变法还有一个很大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利出一孔”,就是国家的人民要想获得富贵的生活,只有一个渠道,获得土地,经营农业。那么如何保证“利出一孔”,而不是多孔,那就需要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打击压制私人工商业发展。但是商鞅变法,为了保证“利出一孔”,采取抑制工商业,打击商人,在政治上不给地位;另外在经济上盘剥它,课以重税。这为秦国以后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农民要想获得土地,就得去打仗,秦国就设立了军功爵制度,设立了20个军功爵,随着你杀敌的数量的增加,爵位就会增加。杀一个首级就能授一级爵位,获得田地就有一顷,要想做官,一级的爵位可以做五十石的官员,两爵就是百石的官员;到了第五个爵位的时候,就可以吃300户人家的税收了;到了第六个爵位的时候,待遇就跟县令差不多了。所谓“利出一孔”,其基本思想是驱农归战。

但是商鞅变法,他还有一种公正的精神。商鞅是法家,实际上早期的法家特别希望追求社会的公正,这一点我们应该承认。比如说,在控制贵族宗亲的时候,“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意思就是说,贵族宗亲一生下来,不一定就能成为秦国的贵族。过去可以,夏商周以来大概都是这样子,这在秦国不行。没有军功,就不得入贵族籍。问题是在古代,公正精神到底能走多远,商鞅能坚持多久,这也导致了他悲惨的下场。

商鞅变法能在秦国实施,让秦国奇迹般的崛起,最终一统天下。我们换个思路想一下,秦国广大地区,农业还是一个起步阶段。秦国人刚进入到战国时期,很多东方的国家都视秦为戎狄。也就是说,秦国在生活方式上,跟中原最先进明地区的方式有差异,那时的秦国一直存着相当强烈的游牧色彩。

可以说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是商鞅变法在秦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中原地区已经是一个相当发达的农业社会,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在六国施行一成不变的商鞅之法,肯定会水土不服的,最终导致了秦帝国二世而亡。

商鞅变法实行的其实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它把秦国变成了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它成全了秦国的大一统野心,但却给商鞅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商鞅虽死,变法不亡。因为商鞅之法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战争机器,新的秦可能厌恶商鞅,但不可能不欢迎这样一个战争机器。果真,此后“六王毕,四海一”。只可惜千秋霸业,两世而亡。

秦是亡在“转型”失败上。统一六国之后,建立大一统国家的秦已经不是“战争机器”了,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让其还在这条不归路上狂飙。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已经是统治者了,却还把自己当成掠夺者。焉能不亡?

标签: 商鞅变法隐患

更多文章

  • 商鞅为什么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鞅,重农抑商

    关于重农抑商,国学家钱穆曾总结道,从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中,可以对以往的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其中有两条就是--“集权”与“抑商”,即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而抑商作为集权的一部分,与集权同步进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所以重农抑商政策不是经济政策,而是政治制度

  • 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哪些原因造就了变法的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鞅变法,本质

    对于变法,其本质就是统治者用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强大军事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维持政权稳固的一种手段。而在诸多变法案例之中,“商鞅变法”无疑是最成功的例子,这也让我们感到疑惑,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商鞅变法”的成功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变法需要符合时代背

  • 相传为商鞅所写,《商君书》被列为禁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君书》,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商鞅所写,故而得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君书》里面论述大量的愚民政策,以及为确保帝王稳固政权,肆意压制和剥夺百姓人权的观点:1,认为国家与人民是矛盾的关系,人民强大,则国家虚弱,所以想要国家强大

  • 《商君书赏刑》:商鞅执政、变法的核心指导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君书赏刑》,商鞅

    《赏刑》篇应该算作商君执政、变法的核心指导思想。统一赏赐、统一刑罚、统一教化,能将这三点做到极致的,便能治理好国家成为圣人一样的明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统一赏赐,就是将法律规定的赏赐作为唯一的赏赐标准,而不进行任何额外的赏赐,这样的赏赐才能公平、才能让人有荣

  • 商鞅变法时,商鞅为什么要对公子虔实行劓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鞅,战国

    商鞅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临死前打算传位给商鞅,商鞅坚辞不受。秦孝公去世后,公子嬴虔诬陷商鞅谋反,商鞅带领邑兵与变法后的秦军作战,死于自己训练出来的秦国新军,尸体被带回咸阳车裂示众。商鞅原本可以有一个更好的下场,

  • 秦惠文王为什么要处死商鞅 秦惠文王在位时期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秦国第二十六位国君,同时也是秦国的第一位君主,在位时期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说起秦惠文王就绕不开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商鞅。说起商鞅,很多人都替商鞅不值,明明变法让秦国走向强大,最后却让秦国给杀了,还是秦惠文王刚上位就将人弄死了,有点卸磨杀驴的感觉。其实这事情真的不能怪秦惠文王,刚上

  • 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 商鞅被杀究竟是冤枉还是罪有应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商鞅

    对秦国商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任何时代,改革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改革往往就是对现有利益阶级挥起屠刀。这时候,动作越大,反弹也越强烈。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历史中,能够进行深入改革的人,下场都不太好。张居正,死后被撤销了所有的官爵和封

  • 荆轲刺秦王另解:其实是燕太子瞎折腾无实际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轲,太子丹,秦始皇,

    公元前227年,易水岸边一群穿着白衣带着白帽子的人在为一个人践行,他们唱着凄凉的歌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的情景。荆轲是一个刺客,他接受了燕国太子丹的委托,要去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在这些人看来,只要劫持了秦王嬴政,让他归还侵占了六国的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

  • 荆轲刺秦王背后的疑问:燕王喜知道这个计划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轲刺秦王,嬴政,太子丹,

    荆轲是由燕太子丹派遣前去刺杀秦王的,事情不但没有成功,荆轲被杀死在秦宫大殿,还引来了秦国大军,一定要将燕国先灭掉。秦始皇二十年(前227),秦王嬴政诏令攻击赵国的军队攻燕,带兵将领是大将王翦。燕国、代国发兵抵抗秦军,燕军在易水西被秦军击溃。第二年,秦王继续向王翦部增兵,终于打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

  • 荆轲刺秦王背后的疑问:田光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轲刺秦王,嬴政,太子丹,

    荆轲刺秦的故事非常有名,如今的影视作品更是把这件事反反复复地渲染。然而,燕太子丹最早想用来刺杀秦王的人不是荆轲,而是一个叫田光的人。不过,当田光知道燕太子丹要刺杀秦王以后,说太子丹知道的只是他盛壮时的情况,现在他老了,于是给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太子丹告诫田光,这等大事是不能泄露的,田光在把情况介绍给荆